《启蒙的辩证法》序言研读|中
《启蒙的辩证法》这本书是一种历史理论和社会理论的概论。严格说来,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哲学书。这个社会理论和历史理论的说法很让人怀疑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委婉措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唯物主义。所以这本书是可以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话的,一种历史观的对话。本次推送的是重译者对《启蒙的辩证法》序言的研读。这本书的背景是法兰克福学派此前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是“解释为什么人类没有进入人性的状态,却进入野蛮之中”。这一命题可以归结为:启蒙的自我毁灭。由此,本书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走向了被全面管理的世界的批判。研读者认为启蒙辩证法是一种激进的左翼思想,它的批判是彻底的批判,反对启蒙的形而上学,意即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启蒙的毁灭和神话体现在统治上,人的活动形成了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反过来奴役人。社会对个体的统治和奴役就是普遍性对特殊性的奴役。可见的统治是社会对个人的统治,而它的背后是生产力的技术进步对自然的统治,然后连带到社会的统治。启蒙的自我毁灭也是文化的自我毁灭。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就是现代性规划的基本矛盾。经济上要共同富裕,政治上要自由民主,文化上要自由创造,现代性的最高目标是互相矛盾的。人类历史就是神话——启蒙、启蒙——神话的不断翻转,启蒙不是一次性的。启蒙就是对世界的合理化解释。启蒙和统治的纠缠是历史性的,不是自然性的、本体论的东西。从思想上看,阿多诺和福柯是一样的,福柯从监狱、精神病院、医院那里得出他的权力分析,阿多诺从文化工业这里进入启蒙辩证法的,但他的路径和霍克海默不一样。
文|童虎 责编|回声
《启蒙的辩证法》序言研读|中|2018
本文5000字以内|接上期
“当精神凝固为文化商品,当它为了消费的目的而被交易时,它就死了。”精神沦为信息information和娱乐entertainment,有个词叫“娱讯”infotainment,现在已经发展到“奶头乐”(tittytainment)了。王者荣耀,让你暂时满足一下。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有一个很大的层面,就是精神分析。这个方法还是很重要的,有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就可以跟拉康、齐泽克对话了。
这里说,“问题不在于作为价值的文化,如文明的批判者赫胥黎、雅斯贝斯、奥尔特加·加塞特等人所理解的文化,而在于启蒙必须自我反思——假如人类还不打算被彻底出卖的话。”问题不是用一个理想的文化、文明来反对现有的东西,而是所有的东西全部陷进去了,你找不到一个纯洁的反对者。比如说,有人批判中产阶级只消费文化,不创造文化,那么问题来了,谁创造文化?冯小刚拍了那么多电影,他创造文化了吗?从所谓文化批判者的角度,会觉得冯氏电影不叫文化,《芳华》再好也是文化工业的商品,消费历史罢了,但是它也是文化。现在已经找不到原来文化概念意义上的那种纯洁的文化了。启蒙的自我毁灭也是文化的自我毁灭,精神的自我毁灭。都毁灭了。哲学的自我毁灭,教育的自我毁灭。现代性的覆巢之下,不可能有好蛋。道德沦丧是经济滑坡的主要原因吗?那你说制药企业道德沦丧吗?亚当·斯密教条以来,这些问题都不需要讨论了。什么是道德的?价格是市场决定的,这是新道德。当然斯密是二分法,经济人在市场中讲新道德,出了市场还要讲道德情操的旧道德。资本主义就是这么精神分裂的。新自由主义治理术想把市场那套东西普遍化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婚姻等等,但这是做不到的。最后必然是二元分裂。因为他们嘴上还是要讲文化、信仰等等。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就是现代性规划的基本矛盾。经济上要共同富裕,政治上要自由民主,文化上要自由创造,现代性的最高目标是互相矛盾的。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现代性的内部斗争,巴比伦的混乱,就像巴别塔那样的。启蒙的辩证法在启蒙的早期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在笛卡尔、斯密那里就暴露矛盾了。这就是马克思讲的积累的双重规律,一方面是物质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贫困和不幸的积累;一方面是文化的积累,另一方面是没文化、没道德的积累。共享单车就是症候。
进步反转为退化。大众汽车和体育宫正在摧毁形而上学。这里的批判类似于维利里奥的竞速术批判。他在《速度与政治》里批判了大众汽车和福特汽车。启蒙的辩证法批判了德国的纳粹和美国的文化工业。汽车成了极权主义的中介。“大众汽车和体育宫正在麻木不仁地摧毁形而上学,这本身并不要紧,但是如果那些事物变成了社会总体里的形而上学,成了意识形态的帘幕,从而遮掩了真正的灾难,那么这就不是无足轻重的了。这就是我们的散论的基本前提。”现在社会里面只有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了,那就是新自由主义,用列斐伏尔的话说,就是日常生活。穷得只剩下日常生活了,人只有成为新自由主义的治理对象,开小汽车并跑步锻炼。日常生活成为总体性,哲学的“一”。马克思说资本是“一”,但是现在资本已经找到了化身了,它自己不直接出场,而是隐身了。资本的化身——物体系,看起来是最具体的,其实是最抽象的,所以是新的形而上学。这是伪自然性,你会觉得它是自然的。我当然要拼命工作,我当然要拼命玩,我当然要赚钱,我当然要看电影。其实都是营销。看完电影还要批判一番,小资的社会活动就是这样。本雅明说,资本主义是一种宗教。这里说,物化的总体成了形而上学。用阿多诺后来的话说,同一性强制。
下面是作者用他自己的语言对《启蒙的辩证法》几篇文章的主旨做出的概括。我觉得对于我们理解文本还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篇文章是其后论述的理论基础,希望更深入地理解理性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和它密不可分的自然与统治自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这里对启蒙的批判也要为它准备一个肯定性的概念,那概念把启蒙从它跟盲目统治的纠缠中解放出来。”这里的关键词是“理性”。第一篇文章《启蒙概念》其实是在解读理性概念。我们在研读的时候尽量不要把流俗的概念带进来,比如说,理性变成工具理性。这些观点我们都太熟悉了,还是要进入文本细读。两个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个是“理性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一个是“自然与统治自然”之间的关系,两个关系彼此又密不可分。四个概念,理性、社会、自然、统治,它们的关系需要详细阐明。启蒙批判的目标,最终要达到的肯定性概念,还是理性。批判启蒙对自然的统治,最终是要把启蒙从盲目统治那里解放出来,重返理性。启蒙现在跟盲目的统治是一头的,我们要挽救启蒙,重新启动启蒙。我们要重启启蒙这个系统。启蒙和统治的纠缠是历史性的,不是自然性的、本体论的东西。
说到流俗的概念,不管有没有读过《启蒙的辩证法》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启蒙变成神话”,这话需要解释。那么我们在研读的时候,可以把前言里的解释作为参考。“第一,神话就已经是启蒙了。”这个观点好像以前不太注意,大家更注意的是第二条,“启蒙翻转为神话”。其实启蒙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启蒙就是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一起成为现代性开端标志的那个启蒙运动。但这里讲的其实是广义的启蒙,即一切追求进步的思想。那么回到远古时代,从人的蒙昧状态的历史条件看,今天看来胡说八道的神话当然也是一种启蒙了。对自然有了解释,雷公电母,女娲抟土造人,亚当的肋骨变成夏娃,这也是一种“知识”。霍克海默是不断启蒙论,这为他后来的论证做铺垫。他要打破一个启蒙的神话,你们不要以为只有启蒙运动才叫启蒙。除了启蒙运动就没有其它启蒙,恰恰是实证主义的神话。苏格兰启蒙(休谟、斯密、弗格森)、法国启蒙、德国启蒙并不是唯一的一次启蒙。人类历史就是神话——启蒙、启蒙——神话的不断翻转,启蒙不是一次性的。启蒙就是对世界的合理化解释。我们可以分析词源,“启蒙”就是照亮;“蒙”,就是蒙昧,黑暗。启蒙就是启明;相反,明晰性的“明”反而是一种晦暗。所以启蒙和神话的辩证关系就是神话会成为启蒙,启蒙会回复为神话。
启蒙的辩证法可能跟我们以前想的不一样,不仅仅是启蒙运动的辩证法,不仅仅是现代性的辩证法。有人解读说,启蒙辩证法是关于资本主义的一种历史哲学。这么解读也不算错,但其实作者的野心要比这大得多。他们要建立一种社会理论和历史理论,要重写马克思主义,重写历史唯物主义。神话和启蒙的辩证关系其实涵盖了整个人类历史。人类历史就是启蒙异化为神话,新的启蒙打破神话,然后又翻转为新的神话……这是人类进步的方式。资本主义的启蒙运动只是一个特例,确切说,是神话与启蒙的历史辩证法中的一个环节。不是像资产阶级神话说的那样,以前是有历史的,到资本主义就没历史了,只剩下自然了。这里的主题是用历史性反对伪自然性。
“神话就是启蒙”、“启蒙会回复为神话”“这两个论点在两篇附论里进行了专题研讨”。第一篇附论《奥德修斯:神话与启蒙》追溯了《奥德赛》里的神话和启蒙的辩证关系。当然这里面有个中介环节是史诗。史诗既是神话又是启蒙。荷马史诗《奥德赛》被视为欧洲资产阶级文明最早的代表性文献之一。它主要着眼于献祭(牺牲)和断念(放弃)的概念,这两个概念不容忽视。断念其实是自我献祭,这才跟福柯相通。献祭前和献祭后,就是“自然奴役人”和“人统治自然”两个阶段,也就是所谓“神话的自然”与“启蒙的统治自然”两个阶段。
第二篇附论《朱丽叶特:启蒙与道德》“探讨康德、萨德和尼采,他们的著作代表了不可阻挡的启蒙的顶峰。它证明了让任何自然的东西臣服于自主的主体,其最终结果就是对盲目的客体性和自然的统治。这一趋势夷平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一切对立,尤其是道德严格主义和绝对的道德无涉性之间的对立”。康德即萨德,这个主题有待研讨。我们要加个第四者——福柯。康德和福柯都写了《什么是启蒙?》,福柯和萨德的关系、福柯和尼采的关系就不用说了。这篇附论是整本书最被遮蔽的部分。《启蒙概念》章是最不遮蔽的,《奥德修斯》章也是不太被遮蔽的,《文化工业》章是半遮蔽的。但是《朱丽叶特》章——或者叫《萨德》章——恰恰相对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很晦涩,比《启蒙概念》还晦涩,它最接近于纯哲学的探讨。康德、尼采、福柯代表了启蒙的顶峰,这样的哲学探讨就不像其他那些社会理论、文化理论那样,而体现了本书的学术高度。为什么道德严格主义和绝对的道德无涉性的两极会相通?这其实跟前面的献祭和断念有关。
我们的研读就是要把概念从文本里拎出来,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拎出来,把它们和其他文本的联系拎出来。不要就事论事。神话变启蒙,启蒙变神话,人对自然的奴役,理性对人的统治,这些东西大家都知道,需要把它挖深,尤其是尼采这个点。尼采可能是启蒙的最后一人。上帝死了,尼采疯了。启蒙在尼采那里真正终结了。他疯了,精神分裂了,因为他解决不了现代性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精神分裂的秘密在斯密那里:一方面要求绝对的理性,一方面要求绝对的自由。当然在康德那里也是这么分裂的。包括胡塞尔,还是研究康德问题,怎么从第一批判走到第二批判,理论理性到实践理性,工具理性到道德,过不去嘛!斯密的《国富论》怎么可能过渡到《道德情操论》?跑不过去的。作为启蒙思想,斯密、康德一定要过去,两者一定要统一。工具理性的人还是有道德、有信仰的。这个到底是启蒙还是蒙启?
在启蒙辩证法这部书里面是清楚的,康德说的成熟状态其实就是自我保存法则,就是理性人、经济人。人为什么会被统治?就是你断念了,你牺牲了,你放弃了实践理性那部分,做了个工具理性人。你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追求明晰性,满足于技术性的实践。这样一来,等于是自我阉割。所以他就无力(impotent)无能了,废掉了,萎掉了。都是太监了,公公都围着皇帝转了。皇帝不急太监急。
在哲学界的讨论中,往往会觉得《启蒙概念》的两个附论比较重要,而文化工业只是个应用的东西。这种方法在福柯看来是错误的,他认为重要的恰恰是微观的东西、具体的东西,而不是说先有一个普遍性的理论,再把它运用到各个具体事物上。阿多诺的文化工业在方法论上是重要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越是特殊的,就越是普遍的。我们从《启蒙的辩证法》这个文本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来看,《启蒙概念》和《文化工业》其实是先有的两个头,而阿多诺这条线,文化工业批判这条线,则是从他和本雅明的争论开始的。《母亲》《波将金号战舰》等苏联电影、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之类的电影能不能唤醒无产阶级起来革命?阿多诺认为不行,这些电影传达的都是物化意识。但是左派的主流还是觉得卓别林、布莱希特那些艺术是好的。阿多诺后来分析美国爵士乐,写了《音乐的拜物教特性和听觉的退化》,揭示了为什么连美国也摆脱不了启蒙的辩证法,这就深化了主题。当然也有德国的文化工业,纳粹的电影制片厂之类的,但启蒙辩证法不再仅仅是对纳粹法西斯主义的一个反思了,美国也跑不了,这就把小资的最后一个堡垒也搞掉了。启蒙辩证法是全面的,不要以为你是民主的就没事儿了。波洛克认为“民主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英美)和“极权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德国和苏联)的对立取代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成为人类最终的二元对立。这里阿多诺恰恰反对了波洛克,偷偷地站在了基希海默和诺伊曼一边,指出不要对民主的垄断资本主义心存幻想。
文化工业为什么重要?重要的是不要仅仅把文化工业当成启蒙辩证法的一个例子。似乎是启蒙自我毁灭了,精神物化了,语言堕落了,然后for example,电影业如何,广播业如何……不是这样的。从思想上看,阿多诺和福柯是一样的,福柯是从监狱、精神病院、医院那里得出他的权力分析的,阿多诺也是从文化工业这里进入启蒙辩证法的,但他的路径和霍克海默不一样。以前我们不太注意阿多诺这条路径,低估了他的重要性。
1937年堕落艺术展|
版权归作者所有。
文章来源|哲痕
未完待续|
相关推送|
启蒙辩证法|哲学散论
初版前言
《启蒙的辩证法》这本书是一种历史理论和社会理论的概论。严格说来,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哲学书。这个社会理论和历史理论的说法很让人怀疑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委婉措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唯物主义。所以这本书是可以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话的,一种历史观的对话。但是这个对话是困难的。阿多诺原本以为他们的理论工作只是在现有的传统理论的范围内往前扩展,跟着行业做理论,后来发现不行。“这里刊印的散论证明了我们必须放弃那种信任”,对传统学科的信任,对社会学、心理学、认识论等等的信任。这里出现了批判理论和传统理论的对峙。
启蒙倒退回神话的根源并不在人们常认为的民族主义神话、异教神话或其他现代神话之中,而就在于因为畏惧真理而迷失了的启蒙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