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書訊|《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第十七輯)出版

簡帛數術 2023-09-19

書訊


 簡 介


《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是由西南大學出土文獻綜合研究中心、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主辦,旨在探賾索隱,推陳出新,宏揚原創,發表海内外有關出土文獻語言研究、文字研究、文獻研究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和學術評論。該刊現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録集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集刊(AMI)語言類核心集刊和人大複印資料來源刊物,並已收入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作者投稿、查看審稿進度等均可通過中國知網“騰雲”期刊協同採編系統(https://ctwj.cbpt.cnki.net)完成。

裘錫圭先生題詞

扉頁及版權頁



論文提要   Abstracts of essays


釋甲骨文“”及相關諸字

——從一版氣象背甲談起

王子楊

摘要:本文以清晰的甲骨照片爲依據,重新釋讀了《合集》21936這版龜背甲的兩條卜辭,指出這兩條卜辭占問的内容爲殷代氣象,從而揭示出這版龜背甲的價值。同時,釋出本版寫法特殊的“啓”“雷”和“”三字,豐富了我們對商代文字形體複雜性的認識。本文還以“”字考釋爲契機,連帶討論了甲骨文“”“”“烙”諸字的釋讀,或講解用法,或分析形體結構,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關鍵詞:甲骨文;文字考釋;;烙


殷墟甲骨文“其”爲代詞説再商榷

喬盼峰

摘要:本文針對以往國内學者提出的卜辭“其”爲代詞説的例子,進行了詳細的論證,對引起代詞説争議的《英藏》1864一例提出新的看法。在對國内學者提出的卜辭代詞“其”進行分析後,本文認爲這些用爲代詞的例子是不正確的。甲骨文“其”字在卜辭中應用爲副詞,没有用作代詞的例子。

關鍵詞:甲骨文;其;代詞;副詞


羊角戈銘新釋

劉洪濤

摘要:羊角戈銘文雖然只有七字,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正確解讀。文章指出,“羊角之辛”是人名,也就是羊角戈的器主。其中“羊角”是氏名,是以地名爲氏,“辛”是私名,“之”是用在人名之間的結構助詞。作爲地名的“羊角”,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至二十七年,本是春秋衛地,後被齊國占有。羊角戈銘文是齊國文字,因此其鑄造時間爲齊國占有羊角之後,器主羊角之辛應爲齊國大夫分封於羊角者,或其族人。

關鍵詞:羊角戈銘文;羊角之辛;以地名爲氏;人名結構


桋伯盤補説

沈奇石

摘要:桋伯盤銘文有三處可補説。其一,“赤巿金勒”應句讀爲“赤巿,金勒”,“”是“巿”的後置修飾詞,也可能是鑄字排序出了錯。其二,“用”應釋讀爲“用淳(浣)”,表示該盤沃盥洗濯的用途。其三,“我王休姑不于宗彝大鼎厥名姑于盤”中,兩“姑”皆應讀爲疑問詞“胡”,全句應句讀爲“我王休,胡不于宗彝大鼎肆厥銘?胡于盤?”最後對“厥唯曰”後内容加以重新詮釋。

關鍵詞:桋伯盤;考釋;巿;淳浣


兩周金文施受同辭考索

——兼論傳統訓詁學上的反訓

寇占民

摘要:兩周金文作爲當時社會“雅言”的記録,已經成爲探索上古漢語詳實而可靠的語料。通過對商周甲骨金文的梳理,我們認爲,“施受同辭”這一特殊語言現象萌芽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發展於兩周時期的金文,因此,兩周金文是“施受同辭”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施受同辭”並不是傳統訓詁學中的反訓方法,而是詞彙發展中的詞義衍化現象,即是一詞兼有正反兩個義項,可以稱之謂“反義共詞”。對兩周金文中“施受同辭”現象的整理與研究,既有助於對上古漢語中一詞兼有正反二義現象的起源與發展的探索,同時也有助於對傳統訓詁學中“反訓”現象的性質和成因的正確認識。

關鍵詞:兩周金文;施受同辭;反訓;反義共詞現象;動詞


《紙上吉金》讀後記

李 琦

摘要:金文題跋的整理與釋讀對金文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金文題跋整理的相關成果不斷面世。《紙上吉金:鐘鼎彝器善本過眼録》一書公布了上海圖書館所藏的大量青銅器全形拓善本,大多皆有豐富的題跋,爲學術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然而此書對原跋文的整理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誤解跋文原意、誤解跋文内容、誤解跋文所引文獻、標點斷讀錯誤、體例不一等方面。本文主要對該書中的疏漏進行校議,並據此討論金文題跋整理過程中應當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紙上吉金》;金文題跋;整理釋讀


説《嶽麓書院藏秦簡(柒)》中的“闌散”

劉 釗

摘要:《嶽麓書院藏秦簡(柒)》在涉及秦漢時期轉運囚犯的法律規定中兩次出現“闌散”一詞,該詞亦見於睡虎地秦簡。整理者對“闌散”一詞没有做出解釋。筆者認爲“闌散”在簡文中應讀爲“欄栅”,也即“栅欄”。簡文中的“欄栅”是指用於暫時關押囚犯的圍欄。典籍記載秦漢時期監獄周圍常常會設置欄栅,這與簡文的記載正合。

關鍵詞:嶽麓秦簡;闌散;欄栅;監獄


《嶽麓書院藏秦簡(肆)》釋文校補(八則)

張以静

摘要:通過核對《嶽麓書院藏秦簡(肆)》的圖版和釋文,結合新出秦系簡牘及已有諸家之説,對《嶽麓書院藏秦簡(肆)》的字詞進行補釋和考校,進一步復原律令文本。字詞校補内容涉及八組簡:内史雜律(169-170);置吏律(1406+1303);獄校律(232-236);具律(228-229);䌛律(248-252);䌛律(253-256);秦令(303-304);秦令(318)。

關鍵詞:《嶽麓書院藏秦簡(肆)》;字詞;考釋


秦漢簡《日書》“”“言亂”新釋

翁明鵬

摘要:文章通過對比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盗者》篇和孔家坡漢簡《日書·盗日》篇的描寫規律和語法,參照秦漢用字習慣和方言資料,將《盗者》“盗者而黄色”之“”和《盗日》“盗者言亂,黄色”之“言亂”分别讀爲“圝”和“圜圝”,指盗者的體態豐腴或者面部圓圝。

關鍵詞:《日書》;《盗者》;《盗日》;;言亂


漢簡所見“客田”考辨

田佳鷺  張顯成

摘要:居延漢簡505·37A號簡中所記載的“客田”一詞,傳世文獻鮮見,對“客田”一詞的理解,由於缺乏更多的文獻材料,加上對相關簡文的釋讀和理解存在一定誤差,相關研究的一些表述和結論存在疑點。通過重新釋讀當初學界的釋文,並結合新公布的金關漢簡中記録有“客田”信息的簡牘,可知相關研究中認爲“客田”指“某種類型的田地”的諸多説法並不正確。從目前見到的材料看,漢簡中的“客田”只有兩個含義:一是動詞,義爲“在原籍之外耕作田地”;二是名詞,義爲“對來自外地的種田者的稱謂”。

關鍵詞:居延漢簡;金關漢簡;客田


海昏侯墓所見《公羊傳》文句補論

曹亞北

摘要:海昏侯墓出土孔子衣鏡和《春秋》簡上有不少内容與《公羊傳》有關。通過文字辨析和文獻對讀,文章對目前存疑的一些文句作討論,包括“臣詑君子□必四面起矣”“立於門北”“五月壬□會□侯□子玄子明于□□□□”“師也曷附子曰”等。這些文句可以與《公羊傳》等傳世文獻互相證明。

關鍵詞:海昏侯墓;公羊傳;孔子衣鏡;春秋簡


馬王堆帛書《刑德》“奇正”探析

賀璐璐

摘要:馬王堆帛書《刑德》“奇正”分别指:“刑德小游圖”的奇正宫、神煞奇、奇風,前兩者和古人的奇偶觀念有關,後者强調出其不意,它們均在“刑德小游圖”上有具體體現。帛書對“奇”各種運用,經過了數術化和神煞化,其本質是術士希望用數術方式將抽象的“奇”具體化,是兵陰陽文獻發展成熟的體現。“奇正”在兵書中的運用,並非單純的兵力配置,還要順應五行、結合占卜。古人對“奇”的追求,源於對至上神“太一”的崇拜,體現了當時的宇宙觀。

關鍵字:奇正;兵陰陽;數術;宇宙觀


北大漢簡《蒼頡篇》文字辨析兩則

陳松長  謝偉斌

摘要:文章分别對北大漢簡《蒼頡篇》中第44號簡中的和第54號簡中的兩字的字形進行了重新隸定,並對其字義進行了辨析。我們認爲,簡文中的當隸定爲啎;字本是楣的訛寫,當直接隸定爲楣,它具體是指棟(即正中檩條)左右兩側的檩條。

關鍵詞:釋啎;釋楣;字形;字義


試論走馬樓吴簡“守録”簡及相關問題

盧 玲  陳榮傑

摘要:三國時期,戰事頻繁,前方戰場需要充足的糧食供應。吴簡中保存了許多軍糧調配的記録,守録簡是嘉禾二年四、五月份一次臨時性的緊急軍糧調配的記録。“守録”一詞意爲保存、保管。調配程序爲鄉吏從鄉調配米先交給比伍、月伍、歲伍保管,在他們保管期間,若發生虧損由他們自己補足,待保管的米達到一定數量之後交給丘的負責人屯田帥和魁,再運往前綫,以保證前方戰場的糧食供應。

關鍵詞:走馬樓吴簡;守録;軍糧調配


《諸子徙信 燕趙璽印》札記(四則)

張一方

摘要:本文對《諸子徙信 燕趙璽印》中幾枚璽印的釋文提出自己的觀點:一、將原釋文爲“喜丞”的“”,改釋爲“厃(尉)喜”;二、將原釋文爲“”的“”讀為“軌”;三、將原釋文爲“”的“”,改釋爲“餲”;四、將原釋文爲“䍚”的“”,改釋爲“罩(淖)”。

關鍵詞:《諸子徙信 燕趙璽印》;戰國璽印;私璽

古璽印中舊釋爲“石”或“”的“忑”字及相關璽印版本比對

莊哲彦

摘要:《古璽彙編》(簡稱《璽彙》)3681“”字,舊釋爲“石”“”或作未識字,通過字形比對分析,當改釋爲“忑”。“忑”字常見於《璽彙》,然部分璽印版本不佳,通過版本比對及印面翻拍可對璽印進行修復,有助於《璽彙》重編、古璽字典的編纂及研究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古璽;《古璽彙編》;古文字;璽印版本;璽印修復


戰國璽印陶文釋讀七則

許 飛

摘要:近年來,戰國璽印陶文的彙編性著作不斷問世,這爲戰國文字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材料。本文擬對其中幾方戰國古璽陶文的釋文進行校訂:《盛世璽印録》(續三)編號012改釋爲“傷弼信璽”;《盛世璽印録》(續四)編號059改釋爲“蓋 ”;《諸子徙信 燕趙璽印——吴振文、胡立鵬藏戰國璽印選》第4頁私璽改釋爲“僇”,第74頁私璽改釋爲“續鳩夷”;還對《齊陶文集成》第58、197、331頁的三方陶文做了重新校訂。

關鍵詞:璽印;陶文;戰國文字


隸定古文疑難字釋例(二)

劉偉浠

摘要:傳抄古文一般是指漢以後歷代輾轉抄寫而保留下來的古文字,分爲篆體古文、隸定古文兩種。但在後世流傳中又混雜不少俗字,造成其來源十分複雜。本文重新考釋字書和韻書中隸定古文疑難字“怡”“堂”“靈”“零”“總”。

關鍵詞:傳抄古文;隸定古文;疑難字

来源:语言与文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