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暑期托管还少了点儿什么? | 深度报道

北青深一度 北青深一度 2023-02-20
记者/梁婷 实习记者/张馨尹 王琳茜 刘珺菲 陈虹羽 王砚菥
编辑/ 刘汨


一所学校在托管中进行防溺水教育 | 网络图片


在刚刚结束的这个暑假,更多老师、学生回到了教室。“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学校承担起了学生的托管服务。这项工作始于教育部2021年7月发布的《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希望以此帮助家长解决假期“看护难”的问题。


去年政策出台时,暑假即将开始,只有部分省市进行了尝试。到了今年暑假,范围更广的托管服务在全国铺开。随着参与的地区和学校数量大幅增加,一些需要探讨、完善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过去一个月,我们对话了多位正在承担暑期托管工作的中小学老师,也采访了享受服务的学生家长。暑期托管的确为家长们分担了看护压力。一位北京的妈妈很庆幸,为期50多天的暑假,有近20天可以把孩子交给学校。


但受制于人力物力,也有一些学校是被动、仓促地开始了这项工作。浙江省的一所小学直到托管工作开始前两天,才最终确定服务方案,参与服务的老师是校领导一个个打电话“请回来的”;辽宁一所学校甚至在开始当天,还不确定能否为学生提供午饭;而在南方的一所学校,因为天气炎热只能托管半天,反而增加了家长的接送负担。


当学校成为提供暑期托管服务的主体,基本保障之外,暑期的课程安排等一些琐碎问题也考验着包括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在内的每个环节。其中,尤其引起讨论的是,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老师们是否还有能力、精力提供高质量的托管服务?倘若学校的能力不够,还有哪些力量可以引入?


一所学校的暑期托管课表

仓促的开始

7月11日,广东一所乡镇小学的老师王雯雯,接到了学校计划开展暑期托管的通知,从7月18日开始第一期服务。让她有点为难的是,3天前学校就已经放暑假了。很多学生趁着假期去往广州、深圳和打工的父母团聚,还有人已经安排好了要上的兴趣班。


不出预料,王雯雯发到班级群的通知无人响应,这所乡镇小学的第一次暑期托管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但她觉得,这似乎是学校领导乐见的结果,一位副校长感慨,“这些家长太懂事了,没有一个人报名。”


在山东的一所学校,班主任安俊兰也从领导那里感受到了类似的态度,“开会时候专门强调过,一定要控制报名托管的人数。”放暑假前,安俊兰就在班会上“暗示”学生,如果有人照顾,希望他们尽量留在家里。在群里发托管意向问卷时,她特意选在了晚上,报名截止时间是第二天上午,有的家长没注意,就错过了。


为了控制人数,安俊兰还要根据名单筛选,给报名家长一一打电话,确认是否真的无人看管,“家里有爷爷奶奶或者成年的哥哥姐姐,都属于有人看管。”安俊兰委婉地告诉他们,这种情况会有人审核,不一定能通过。事实上,班主任就是审核的人,即使家长不愿放弃,也会被写上“不合格”。最终,全校两千多名学生中,只有20人参加了暑期托管。


陈文娟是浙江省一所小学的校长,她很理解一些学校面对暑期托管的“消极”。她所在的学校也在今年被指定为托管试点,理由是,在这个持续高温的夏天,他们是当地为数不多全部教室安装空调的学校。


6月,市里下通知时,他们也不愿意。陈文娟说,涉及五个年级的托管,相当于“另建了一所学校”,包括调配老师、学生编班、确定课表、日常管理、家长接送在内,每一个环节都要重新规划。尤其麻烦的是,老师们意愿不高。学期内的课后托管已经成为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到了暑期,他们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顾,教育系统还会安排教师的各类培训,再加上托管,“对于一部分老师来说,暑假就没有了。”


开始托管工作前,她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打电话劝说老师——“学校需要你们,请你们来”。按照通知,7月11日星期一正式开始托管,但直到两天前才最终确定课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主课安排在上午,下午开展音乐、体育、美术、书法、家政类的拓展活动。相比于主课老师,拓展活动类的老师更难找。这是老师们专业之外的内容,只能硬着头皮兼任,“这个老师说我1号到4号有空,那个老师说 20 号之前没空”,每个老师的时间都是“量身定做”的,陈文娟感叹,“你说难不难?”


更直接的问题是钱。陈文娟说,学生每人每天收费50元,这期暑期托管有300多名学生参加。每天17000多元的收入要负担水电、场地、器材费,家政课的材料费,还有额外增加的家政课老师、校医、两个保安、两个清洁工的人工费。“为了降低成本,只能减少老师的代课费,从 300元降到100元。”陈文娟说,即便如此,收费依然没法覆盖成本。


费用低直接影响了老师们的参与意愿。安俊兰说,他们一天的托管工资也是100元,但工作时间是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有的家长来得晚,甚至要等到六点多。辽宁一所学校老师曹梦,从寒假就开始参与托管班的工作,每节课80元,至今还没有结算。


“经费问题确实限制了积极性”,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长薛海平教授解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费用大多来自政府支持,但目前很多地区没有专门针对暑期托管的专项资金保障。对于老师,短期内,学校只能多强调奉献精神。

他说,全国范围内公立学校的暑期托管自去年开始,今年逐渐推广至全国,现在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暑期托管想要常态化下去,就需要教育部门匹配更完善的整体方案,不仅包括经费保障,还要有组织设计、师资保障等细化的方案。


教育部2021年7月发布探索托管服务的通知

琐碎的问题

尽管准备仓促,陈文娟所在学校的暑期托管还是如期开始了,全校两千多名学生,有370多人报名参加托管,更多琐碎问题也逐渐显露。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暑期托管不能讲新课,所以上午的语数英三门课主要用来做暑假作业。学生做题,老师订正、批改、讲解。有的学生期末考试满分,课任老师允许免做,还要另外为这部分学生计划学习任务。


每个班都建了暑期托管群,但因为是托管班,没有固定班主任。学校只能安排上午代课的语文或数学老师负责解决家长的问题,尤其关于接送,他们要在群里和家长约定好时间、地点,安全地结束一天的托管。


早读、午休、班级卫生管理等问题也要额外安排老师,一天两位,负责9个班的370多名学生。一位老师说,一个班40多个学生,稍有不留意,有些顽皮的孩子就会失了分寸。


老师和学校“最害怕”安全问题。安俊兰说,他们学校严格控制报名人数,主要也是出于这方面的担心,“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校长是要‘掉脑袋的’,所以人越少越好”。


学校谨慎、小心地维持着暑期托管的日常工作,但过于谨慎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曹梦所在学校在开始托管的第一天就出现了“迷之操作”。


学校没有食堂,学生的午餐计划从周边饭店订盒饭,一餐12元,已经收齐了费用。但开始第一天,临近中午时,学校突然让班主任转告家长接孩子回家吃午饭,又把钱退了回去。领导顾虑很多,既怕出现食物中毒问题,又担心家长觉得学校从中吃回扣,干脆就选择不提供了。


这反而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孩子早上八点到学校,中午十一点半结束,下午一点半再送来,四点半结束又要接走,一天接送四次。家长的不满越来越多,第三天早上学校又更改了通知,可以订餐了。


江西一些地方推出了半天托管服务,学校的解释是:下午因天气炎热,受条件限制暂不提供托管服务。这让家长感到为难,一位家长说,这种方式反而占用了自己的时间,不如取消。她没有报名,选择每天带着孩子上班。


今年夏天,当托管班遇到多地创纪录的高温后,硬件设施上的缺陷愈发明显。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并没有装空调。陈文娟说,即便是他们学校,包括功能教室、餐厅在内也没有空调,很多时候,为了安全,只能让孩子一天都待在教室里。餐厅装空调很困难吗?“对,没有钱。”陈文娟说,就连教室的空调也是今年靠社会捐赠才安装的。


王雯雯身在广东,夏天温度能超过40度。她说,家长有想过自己凑钱在教室安空调,但空调又不能随着年级上下挪动,最终也都不了了之。教室墙上挂着的“破风扇”,是他们唯一纳凉的工具。她很庆幸这期暑期托管没有办起来。


老师们对于暑期托管态度复杂。他们认可这是一项好政策,但如果长时间、每年都压到自己身上,“就比较抵触了”。每个学期被无数杂事、琐事围绕,而暑假正是“捡一条命回来的时候”。


王雯雯说,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一周应该安排九节课,但实际上,她一周要上15节课。即便如此,日常上课也只是她诸多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们彼此戏谑“我又要抽空去上课了”。


除此之外,她还要做创建文明城市的资料、学校德育建设工作的材料、校长安全考核的材料.......工作两年,她的电脑里仅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文档、表格已经有32G。


老师们平时被各种额外工作压身,眼下又有了托管任务,他们的辛苦陈文娟看在眼里。暑期托管的这一个月,她天天都在学校,有的家长哪天有事情,早上 7 点多就把孩子送来了,老师也没办法拒绝。教师这个职业很特殊,陈文娟说,“你教的是未来的人,必须要与时俱进,要跟时代接轨。”她觉得,这两个月更重要的是让老师去充电,而不是继续消耗下去。


写作业,然后呢?


南京一位参加托管的数学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是,受限于自己的专业,陪孩子进行游戏活动时,她没什么想法。想要组织下象棋、下围棋,她要先自学才行。但她只需要工作两天,还来不及学习,工作就结束了。


这位老师参加的暑期托管是另外一种模式,由教育局和社区配合,共同完成。学校提供师资,社区提供场地,学生就近参加本社区的托管。


上岗前,老师们没有任何培训,具体课程也是自由发挥。教育局只提供其他城市的课表用来参考。对老师的要求很简单,尽量让学生把那一天的暑假作业完成,然后再根据自己特长安排娱乐活动。


对于老师个人制定课程的方式,另一位参与服务的语文老师觉得“非常不合理”。她说,老师受所学专业的局限性,很难从全局筹划课程,这项工作更理想的状态,是由区里或学校统筹。现在,这种临时性、随意性的安排虽然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一个假期只需工作两天,但充满不确定性,有的老师负责任,就做得好一点,也会有老师应付了事。她担心,时间久了,托管会沦为“形式主义”,也会失去家长的信任。


在有些地方,形式主义已经开始“冒头”。安俊兰说,学校的课表在今年虽然排了书法等拓展课,但很多时候只是在写作业。“学校也不愿意做太多。你不是没空看孩子吗?那就把孩子送来,我给你看着。确保他不出什么问题就够了。”曹梦所在的学校还要求老师写教案、托管计划和总结。她“一头雾水”,暑期托管不让讲新课,学生来也只是写作业,她实在不知道该写什么,就把学生的作业照搬到了教案上。


各地对托管的要求不同,导致了形式上的“南辕北辙”。有的学校违背了教育部规定,只要全班报名,就可以讲新课,人数不齐的班级怕落下进度,班主任就要逐个做工作动员。还有的地方,参加托管成了硬性要求,即使大部分家长不愿意报名,也还是要全体参加。


暑假学生应该去哪里?陈文娟的回答是,回到家庭,与父母相处,增进亲子关系,在父母的陪伴下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但现在却把家庭应该做的事情转移到了学校。“如果学校教学中要创作情境进行教学,那么家庭与社会才是最真实的情景。现在有了暑假托管,虽然家长轻松了,但孩子通过这条路径学习、成长的通道就被关闭了。”


陈文娟也理解,就开展暑期托管而言,老师确实是非常好的教育力量,学校的安全性和已有的教育设施是非常理想的场所。对于究竟怎么开展,她也还在摸索中。但经过一个暑假的实践,有一点是明确的,“暑假托管不能停留在看管孩子、辅导作业上,要改变观念,重视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事实上,家长对暑期托管的期待也并不只是让孩子完成作业。几位家长都提到了户外活动,他们忧心孩子的近视问题,认为暑期托管应该增加更多的户外运动。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理想中的托管服务是以兴趣为导向,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她的孩子参加过课后的托管服务,体验并不好。老师只是让孩子做自己的事,不允许说话。还有的老师以“这也是上课”为由,不让孩子喝水,“下课给他渴坏了”,这位妈妈后来就没有再报名。


暑期托管不该只是停留在“写作业”的层面

一种参考


当各地的托管工作出现困惑后,武汉的青少年社区公益托管项目也许能够提供一种参考。武汉暑期托管由武汉团市委主导制定总方案,之后由全市的社区青少年空间来承接服务。服务范围内的小学生有需要都可以报名,免费参加。今年暑假,他们还尝试从社区向商圈延伸,在重点的商业、服务业集聚区和企业园区开设了9个托管室。


团市委工作人员杨青告诉我们,这项工作他们已经持续开展了十四年。2009年,团市委正式启动了青少年暑假社区托管服务,在全市建立起了50家试点托管室。刚刚过去的2022年暑假,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280家。初步统计,暑假期间就有超过23万人次的青少年参与了托管服务。


来自武汉的经验是,做好托管服务最关键的还在于政府主导、整合社会资源、协同各单位共同参与。

这不是一所学校、几个社区单独可以完成的。这与薛海平教授的观点相近,他也认为,暑期托管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最终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观念。“有的领导认为,学校派几个人看管一下就完了,那么他就不会意识到要想做好这件事,每一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这种主导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资金支持上。仅近三年,武汉市对寒暑假社区托管项目的划拨专款就已经超过1200万元,各城区区级财政还有相应的配套辅助。


据工作人员介绍,武汉市的寒暑假社区托管课程设置是由市、区、街道三级团组织共同设计完成。有的课程是专业人员自主研发,有的社会实践课程来自于政府部门和高校院所的支持。他们还会向社会购买专业的素质教育课程。各城区也会结合本地实际,通过购买或联合举办的方式开展活动课。


今年暑假,除了全市统一配置的1600多节托管课程之外,武昌区设置了魔术、收纳、烘焙课;江汉区推出街舞、小钟琴、非遗面塑等文化艺术课之外,又另外安排了法治活动,带着学生去律所、法院、检察院参观学习;高级摄影记者也走进了暑期托管室,教孩子们如何用手机取景拍照。而社区也会根据周边的社会资源安排活动。比如,青山区一个托管室附近有冰球体验馆,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在这个暑假完成了一次冰球体验。


他们还尽力在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了包括攻防箭,飞盘,皮划艇在内的户外活动,这也是学生和家长都非常期盼的内容。但我们采访的很多负责托管的老师对组织类似的室外活动是非常忧虑的,他们都有相似的回答,怕出事了承担责任,所以“能避则避”。


对于安全问题,武汉的经验是,用保险服务来分担潜在风险。据介绍在中小学生平安保险之外,团市委又另外向保险公司购买了不特定人群的场地险,只要在托管活动场所内发生的事故都会有保险赔付。而每一次组织外出活动时,包括老师、学生在内,都会再单独购买保险。更寻常的方法是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寒暑期假社区托管的实践活动当中,武汉今年就专门设置了安全自护课,所有学生都要参加。


武汉的另一个经验还在于师资的安排上。为了做好托管服务,团市委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托管志愿服务队伍,吸纳了社区干部、专业社工、学校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专业活动课程辅导老师在内的1000多人加入到了寒暑假托管服务当中。在开始托管服务前,他们会组织专业的培训。


没有极其特殊的情况,每个托管班的负责人和志愿者都会全程跟完一期服务。人员的稳定性是整个托管体系良好运行的基本保证。就教育规律来说,他们和孩子也需要时间彼此熟悉,杨青说,“你不能刚刚熟悉了人就不见了”。


武汉团市委做托管的定位很明确,“要做好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做托管并不仅仅为了帮家长看孩子,这件事情的本质依然关乎教育。在一些课程项目的设计上,他们也尽力凸显家庭教育。今年的非遗课就要求孩子要跟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个京剧脸谱的手工。而在东湖高新区,工作人员利用化妆技术,让孩子们看见了“老去”的父母,很多学生都抱着爸爸妈妈哭了。


9月1日,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全国范围内的第二年暑期托管结束了。过去两年,这项政策惠及了很多双职工家庭。北京的一位妈妈连续两年参加了学校的暑期托管。往年,每到假期,她和孩子爸爸都要请年假带孩子。今年,只需要爸爸一人请假就够了。他们报名了学校组织的第一期托管服务,有近20天的时间,可以放心地把孩子全天交给学校。


2021年的数据显示,在33.9万名教师和志愿者的努力下,全国大约有302.6万学生享受了暑期托管服务。但在起步阶段,一些探索和经验总结也是必须的。就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2021年8月底的一场发布会上说的,假期托管的努力方向,是成为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雯雯、陈文娟、安俊兰、曹梦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药神”爸爸徐伟:已为儿子注射基因药物
组织撤离的贺家庄村支书,在山洪中失去了自己的妻子
这个夏天,老师们为“防溺水”而奔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