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高通,继续裁员!
1、微软西雅图地区办公室裁员689人
综合环球网、新浪科技等媒体3月8日消息,据美国华盛顿州就业安全局公布的文件显示,因缩减成本,微软从其西雅图地区的办公室解雇了689名员工。据报道,截至目前,微软已在西雅图地区解雇了近2200名员工,相当于该公司全球裁员规模的22%。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在1月曾表示,有必要“使我们的成本结构与我们的收入和我们看到的客户需求保持一致”。
微软发言人证实,这次裁员影响了微软在雷德蒙德、贝尔维尤和伊萨夸等地的办公室。据悉,受影响较大的部门包括Mac版Visual Studio、娱乐与设备、Azure Edge+Platform等部门。此外,在上个月的一轮裁员中,微软Surface、Xbox和HoloLens产品系统的团队也大幅裁员。与之前的裁员类似,被裁掉的员工将获得两个月的遣散费、六个月的股票奖励继续生效、六个月的医疗保险覆盖、职业转型服务以及被解雇前60天的通知。
2、高通在圣地亚哥裁掉更多员工
凤凰网科技3月7日消息,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公司近日宣布,在其总部所在地美国圣地亚哥裁员79名员工,原因是受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低迷影响。高通此前在向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提交的一份裁员通知书中,称将于4月开始实施裁员计划。该公司表示,这是为了“调整业务战略和资源配置”,以应对市场变化。根据通知,这一轮最新的裁员影响到了所有的职位,但最主要的是集中在工程师、行政和法律人员。此次裁员是在高通公司12月解雇153名员工的基础上进行的。
即便如此,该公司仍然是圣地亚哥最大的技术公司,拥有超过12000名当地员工。在2月份的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上,高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诺-阿蒙表示,在全球经济放缓和智能手机库存膨胀的情况下,高通公司预计将减少5%的运营费用。近年来,高通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和监管机构的压力。受到新冠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也出现了下滑。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8亿部,同比下降了9%。
头条搜索
3、海康威视:子公司海康机器人创业板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
3月8日,海康威视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所属子公司海康机器人的通知,海康机器人于近期向深交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材料,并于 2023 年 3 月 7 日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于受理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通知》。公告显示,深交所依据相关规定对海康机器人报送的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报告及相关申请文件进行了核对,认为申请文件齐备,决定予以受理。
海康威视表示,海康机器人本次发行上市尚需满足多项条件方可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取得深交所的审核同意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的决定等,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此前,海康威视曾公布,公司拟将其控股子公司海康机器人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该次分拆完成后,海康威视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维持对海康机器人的控股权。
4、云计算巨头赛富时设立2.5 亿美元全球最大AIGC风投基金
《科创板日报》3月8日消息,云计算巨头赛富时的风险投资部门正在启动一项 2.5 亿美元的基金,据悉,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AIGC风投基金。赛富时服务云首席执行官Clara Shih表示,该基金将专注于“培育下一代生成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5、英特尔为德国芯片制造基地额外申请50亿欧元补贴
新浪科技3月8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英特尔正向德国政府额外申请50亿欧元补贴,以推进在该国东部地区建设芯片制造基地的计划。英特尔已和当地政府达成协议,将在马格德堡建设一家工厂,并获得68亿欧元政府补贴,目前正等待欧盟委员会批准。但由于经济前景不佳,该公司在去年年底推迟了开工计划。英特尔在声明中说:“全球经济动荡导致从建筑材料到能源等各个环节的成本都有所上升。我们感谢能与联邦政府进行建设性的对话,以解决与其他地方存在的成本差异,使得该项目具有全球竞争力。”
在CEO帕特·基尔辛格的领导下,英特尔开始大规模建设新工厂,以期重新夺回半导体行业的领导地位,并重新平衡全球的芯片生产布局。去年,欧盟委员会宣布一项名为《欧盟芯片法案》的计划,将向欧洲的半导体行业投入430亿欧元。美国也计划为该国半导体制造业补贴500亿美元。英特尔正与台积电和三星电子争夺这些政府补贴项目,所以尽早获得项目审批就变得至关重要。
图源:新浪科技
6、IDC:预计2023年AI产业支出将达到1540亿美元
环球网3月8日消息,据行业分析机构IDC最新报告,包括软件、硬件、以AI为中心的系统服务在内,AI相关产业规模支出在2023年将达到1540亿美元,同比增长26.9%。报告还预测称,到2026年AI相关产业规模支出将超过3000亿美元,2022-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 (CAGR) 将达到27%。
IDC在报告中提及了36个AI应用场景,其中,35个应用场景的复合年增长率都将超过24%。增长最明显的是增强型客户服务代理、销售流程推荐,以及项目顾问和推荐系统。
7、快手前AI核心人物李岩创业,投身大模型赛道
36氪3月8日消息,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获悉,快手前MMU(多媒体内容理解)负责人李岩,在2022年下半年成立了AI公司“元石科技”,主要进行多模态大模型的研发。李岩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工号在75上下的快手老员工,也是快手AI技术研发的核心人物。2015年11月,在时任快手CEO的宿华的支持下,李岩组建了内部第一个深度学习部门DL组,目标是构建算法模型对违法违规的视频内容进行识别。
据悉,所谓的多模态模型,指的基于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模态数据进行学习训练的人工智能算法。简单而言,多模态模型就是一所AI综合院校,如百度即将发布的“文心一言”,就是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文心”训练而成的语言单模态模型。
8、iPhone 14卫星通信再增6地
中关村在线3月8日消息,苹果公司宣布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在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卢森堡和葡萄牙推出通过卫星发送"SOS紧急联络"的功能。该功能可让iPhone14系列手机在无Wifi信号和蜂窝网络的情况下,通过连接Globalstar的卫星向紧急服务发送短信。
尽管此项服务并非完全免费,只有iPhone14用户激活新手机后才能免费使用两年,但它仍然引起了市场的注意。值得一提的是,该服务在去年底已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爱尔兰和英国上线。
9、微软开放AI计算机视觉模型Florence
新浪科技3月8日消息,微软于今天宣布AI计算机视觉模型以公共预览版的形式向开发者开放。该模型已通过了数十亿个文本图像的训练,并集成了Azure视觉认知服务,在注重成本的前提下,为各个行业提供可靠、经济高效且满足市场需求的视觉应用程序。
此前,微软于2021年启动了Project Florence,该AI计算机视觉模型结合Web图像-文本数据的通用视觉语言表征,可以轻松地适应分类、检索、目标检测、视觉问答、图像描述、视频检索和动作识别等各种计算机视觉任务。
10、联电将为英飞凌生产高性能汽车微控制器
TechWeb 3月8日消息,英飞凌宣布,他们和联华电子已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扩大了在汽车微控制器业务方面的合作。从公布的消息来看,两家公司的合作,还是在英飞凌微控制器的生产上。在同联华电子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他们的产能就将成倍增加,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根据新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联华电子将在他们位于新加坡的晶圆厂,采用40nm制程工艺,为英飞凌代工高性能的微控制器产品。英飞凌的高性能微控制器,利用了他们专有的eNVM(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微控制器是控制汽车多种功能的关键部件,随着汽车更环保、安全和智能,对微控制器的需求也在大幅增加。今年,英飞凌已经将汽车微控制器的销售速度,提高到每天接近100万颗。
11、马斯克透露特斯拉下一代新车:成本减半,主打自动驾驶
网易科技3月8日消息,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该公司正在研发的下一代小型汽车将主要以自动驾驶模式运行,这与他在2020年做出的承诺类似。在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举行的投资者会议上,许多投资者都很关注特斯拉的下一代汽车。马斯克暗示,特斯拉可能会推出售价为Model 3一半的小型电动汽车,但他没有提供更多有关发布时间或车型的细节。
马斯克预计,这款汽车将在特斯拉位于墨西哥的新工厂生产,预计将“几乎完全以自动驾驶模式”运行。多年来,特斯拉始终致力于开发全自动驾驶汽车,尽管该公司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到目前为止,特斯拉汽车仍无法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最近,特斯拉承认,其“全自动驾驶”套件测试版属于L2级自动驾驶系统,这意味着驾驶员必须不断地监督汽车,以便交通感知巡航控制、自动紧急制动和其他辅助驾驶功能正常运行。
12、悠跑科技发布中国首个可量产全线控滑板底盘
36氪3月7日消息,悠跑科技发布了首款可量产的全线控滑板底盘,并宣布基于该底盘打造的首个整车产品——悠跑超级VAN,将在今年年底开启交付。此外,悠跑还宣布,和越野车社区“越野e族”达成合作,将基于上述底盘打造越野场景专用车。
悠跑科技成立于2021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滑板底盘系统的公司。创始人李鹏认为,发源于美国的滑板底盘会在中国率先走通商业化,中国智能电动车蓬勃发展,不仅孕育了最完整、最具活力的本土汽车产业链,也在不断激发用户更个性化的用车需求,而在标准化底盘的加持下,这些个性化的需求都有机会得到满足。
图源:网通社
本文内容整理自科创板日报、凤凰网科技、中关村在线、网易科技、新浪科技、环球网、36氪、TechWeb等,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敬请与我们联系info@gsi24.com。
点击上图,立即加入!每日30+资讯等你来!
大家都在看
点“在看”为物联网产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