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孩子离抑郁有多远?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附心理咨询师解答)

近年来,

青少年抑郁、焦虑时有发生,

且有低龄化趋势,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两会刚刚开幕,

已有不少代表委员针对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建议。


建立统一的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但心理危机一般是有迹可循的。”全国政协委员、东南大学教授吴智深建议,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遵循人性化、预防性、教育性、参与性、实效性五个基本原则。


吴智深认为,预防、预警和干预三个流程缺一不可。


在预防上,要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在预警上,学校需要设立“心理预警监测中心”,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在干预上,需要掌握学生的危机情境及其反应,制订符合学生身心状况专业化的具有高实操性的干预方案,并由具有专业心理咨询资格的心理辅导教师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应对。

建议编写统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材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崔建梅建议,国家层面应尽快组织编写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她认为这套教材应统一序列,从小学中高年级起步,直至高中毕业。内容可以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心理辅导等内容,以便一线的心理健康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有依据、有凭借、可操作,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崔建梅还呼吁设立固定的专项经费保障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成长,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切实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收到实效。


建议加强学生抑郁症筛查隐私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建议,抑郁症筛查体检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保密,可考虑以学年为单位,未成年学生及家长可自主选择筛查时间和医院,医院对结果异常者进行“点对点”告知,学校获知筛查结果应严格限定人员知晓范围。


教育部门应出台抑郁症筛查学生体检明细规程,制定学生心理健康隐私保护办法及隐私泄露追责机制。


学生抑郁症筛查应采用多次筛查,不搞“一检定性”,提高筛查的准确性。


建议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师资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定州市西关南街小学副校长柴会恩建议,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支持与鼓励的相关政策措施。


在工作条件、岗位编制、职称待遇、经费设置、科研进修等方面对心理教育教师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与鼓励措施,使得优秀人才或在职教师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鼓励开设有心理学学科专业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教学,加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供给。


建议将抑郁症自闭症治疗纳入医保

全国人大代表邱光和表示,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还没有专门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加上社会严重缺乏专业心理人才,市场咨询、治疗费用过高,导致很多家长直接放弃治疗。


邱光和建议,二级以上医院应尽可能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力争各省每10万人平均有2-3名专门服务未成年人的精神科医生,并把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治疗费用纳入医保。通过持续加大精神卫生的公共医疗供给,打破市场供需矛盾,降低医疗价格,惠及更多普通家庭。


他同时建议对全国中小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加以考核。增强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教师的心理治疗能力。

青少年健康成长需适当“留白”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建议,为了给予青少年教育所必需的平衡健康成长空间,保护青少年感官良性发育发展,应该重视“留白”。


他进一步解释,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能被家庭或学校等外部体系过满地安排,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安排,独立从容地感知和思考人生及世界,甚至包括“发呆”和“无所事事”。


不仅艺术需要“留白”,青少年个体生命成长,尤其是身心的平衡健康,更需要“留白”。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北京回龙观医院原主治医师于宏华从2007年就致力于临床心理治疗,她明显察觉到“病房中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几乎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一种精神疾病,严重的会自残,甚至自杀。”
 
于宏华医生从事青少年心理治疗超过15年,累计心理咨询时长超过6000小时。前不久,她做客“中国教育报好老师”直播间,帮家长们分析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病因,以及治疗方案。

在直播的最后,于医生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起来看看!


Q

如何确定孩子抑郁?

于宏华:如果父母觉得孩子有些反常,可以和孩子谈谈,问问孩子最近心情怎么样?在学校和同学相处有没有什么问题?学习上有没有困难?老师怎么样?
孩子其实对自己是比较了解的,当他真正抑郁的时候,他会向父母求助。比如,孩子会表达“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我要回家”“我不能继续上学了”等等。
当然,我们不希望发展到这样严重的地步时才知道孩子抑郁了,我们希望在孩子出现一点情绪不好的苗头时,家长能够及时帮他解决,把苗头扑灭,这样就不会日积月累发展到抑郁的程度。
所以,家长一定要好好地倾听孩子说的话,要有耐心地认真对待孩子表达的诉求。当孩子在求助时,要让孩子得到理解。


Q

外向的孩子是否有抑郁的情况?

于宏华:有的孩子看起来很外向,但实际上可能是讨好型人格。他可能会为了满足父母或者老师的期望,过于牺牲自己,去做很多内心并不愿意做的事情。
当这样的负面情绪日积月累,孩子也会觉得特别累,也有可能会抑郁。
但假如这个孩子真的外向,喜欢笑,喜欢和人交往,他能感受到快乐,那应该就不会抑郁。


Q

孩子沉迷游戏影响心理健康怎么办?

于宏华:孩子沉迷游戏,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或者有些困难无法解决。
如果想让孩子从游戏中走出来,还是应该多和孩子谈话,了解他到底怎么了,只有知道他发生什么事情,才知道怎么去引导。
另外,如果想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最好父母也能够远离手机。比如,父母经常读书,经常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发现除了手机或者游戏之外的其他乐趣,那他就愿意放下手机了。
 

如果任由负面情绪慢慢累积

很可能会成为压垮

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甚至引发焦虑症、抑郁症

家长请收好

这份调节负面情绪的精神良方

一起赶走负能量

↓ ↓ ↓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

心怀阳光

奔赴向前

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我们一起努力



来源 | 人民教育编辑 | 乐恬溪运营 | 唐尧新媒体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你点的个“在看”,我都当成喜欢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保定市莲池区教育和体育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