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怎么选?国内考研 VS 留学申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知己职彼 Author 陈思炜
最近不少朋友们问起关于本科在国内大学念的情况下之后是直接国内读研还是去美国读研的问题,我针对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个小的分享,比较一下国内读研VS美国读研,对于已在美国读本科的学生来说,其中的一些内容也可以参考。
三周前,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给200多位学生们讲选修课,内容中也涉及了相关的部分,如下图所示:
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说,现在整个就业市场求职者的整体学历在不断水涨船高,国内已经有接近1.95亿人口是高等教育学历群体,相关的职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一些重要岗位的门槛抬高到了硕士学历,因此对于职业目标比较高的学生来说,硕士的学历的重要性自然也在变得越来越高。
本文,笔者主要想带大家分析一下去美国读研VS国内读研,我将通过七个角度来谈谈对此问题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其中第七点,包括了对于上图的考国内研、出国读研、直接就业的三条路怎么组合准备的分析,也提到了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非常重要的“风险对冲”概念,强烈建议大家重点参考。)
1、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国内研究生是两年制和三年制为常见,其中三年制的比重更大,而国外研究生硕士项目有一年也有两年(在美国,偏职场和应用的项目更多是一年制,偏学术方向的项目大多是两年制。),因此相比之下修读国外研究生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都低一些。如果去了外海名校读研,一年的项目含金量也完全不输国内三年制,而国外硕士相比国内给学生多出的一至两年时间我们完全有机会利用起来去给增添两年全职的工作经验,包括做其他更具实践性的事情(比如毕业后继续实习),这对于今后职业发展来说有极为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选择回国工作,大部分海外留学生会错过国内学生最后一年参加的应届生招聘,但海归学生回国后被大多数企业允许参加来年的应届生招聘,虽然实际上已经离开校园了,并且很多学生会找到企业去做非正式的实习,这样的实习经历和正式全职员工差别不大,对于接下来找相关领域的正式工作来说有非常大的作用。)
有的朋友担心有些项目变成一年制之后,质量会下降,我觉得应该说是“各有利弊”比较可观。在六七年前,美国的大多数硕士研究生项目还是2年的为主,而如今美国虽然压缩了部分说项目的学制,但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和权衡的。教学质量从项目的学分角度来看,总学分并没有被压缩,原来2年制项目的课程需要学生在1年里全部修完,并且其实大部分学校的学生是上3个semester(一般上来年的summer,而winter一般是不上的),所以也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FALL+SPRING两个semester就可以毕业了(主动选择提前修完的除外)。所以在相比别的2-3年制项目所省下的1-2年时间是给了学生更多机会去做别的有助于接下来找正式工作的事情。当然利弊上还有很多方面,这里先点到这些角度,不做进一步展开。
因此,总得来说,我觉得在教育质量和学历含金量上大家不必担心,美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我上述的解释大家可以再理解一下,看看是否适合自己。
2. 申请机会和公平性:
其一,可同时申请的学校(硕士项目)数量更多。其实这点也和机会成本有关,申请国内的应届生,走统考这个路子,基本等于“一考定终身”,申请国外研究生,理论上你可以申请无数个学校,当年的我申请了23个美国大学的硕士项目,拿到了20个offer,每年我们带的不少学生申请硕士项目数量也超过了20个,因为下面马上要提到的各校独立自主招生的原因,这样做大分母是为了增加被dream school录取的概率,当然,在自己准备的过程中这个工作量也是会随之增加的,各位要量力而为,不要顾此失彼。
其次,每个学校的招生是独立进行的,也就是说你申请的各所大学之间不会存在第几志愿之说(除非部分学校你选择了EA,是的,美国硕士阶段也有学校开设EA,ED这样的轮次),你不会因为第几志愿没录就“掉”到很低排名的学校,因为每个学校都是独立而平行、互不影响的。
其三,如果你有短板,别担心某个学校拒绝你,美国顶尖名校更看重你的长板,特别是在你的“应用”能力上!只要你有自己的亮点,总有另外某个或某几个学校会相中你,相中和他们价值观和偏好相吻合的你,这就是国外对一个学生全方位考量的公平性体现,是金子总会发光,你准备了那么久,你的努力一定天道酬勤。(我另一篇“美国顶尖名校“不为人知”的真正录取标准!”里的那张图,我再发一下,大家回忆一下)
3.语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升:
首先,在外语母语环境锻炼后会带给学生更好的英语能力,这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未来求职时的选择面。比如在今后外企的面试全英文环境中,学生的表现不但会有所提升,甚至还可能成为你的加分项(当然,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里在英语能力的提升上参差不齐,该怎么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多讲究,今后有机会再做分享);
其次,这里我说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我强调一下,这不单单指的是学生的外语能力,其指的是比如“你如何高效地在了解各国人各种族人的习惯和偏好后结合人文和感性地把各种洽谈和合作谈好,把价格谈到最合理,把双方心情也提升到更愉悦“这样的能力,这种跨文化能力便取决于一个人有怎样的与各国文化接触的经验阅历积累,而不只是单纯对外语的翻译和理解。
当我们具备这样的跨文化能力后,想象一下,当未来国内越来越多企业走向世界进行全球战略布局的时候,在选拔外海分公司高管与核心团队时,在人才的任用上,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有海外背景和更好的跨文化能力的候选人还是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和能力的呢?
4. 意识与视野:
很多人都认为,所谓视野与意识是又空又大又虚的概念而言。我的理解上,视野与意识方面,对大部分留学生(我敢说95%以上)来说确实是留外学回来后也没有什么提升的,但是对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应当有提升的(美国前50大学,占到全美大学数量的0.1%,大家感受一下,如果你的目标是这个范围左右的名校,你应当有这个信心,至少有这样的勇气去努力追求相关能力的提升),但是这方面的提升可能更多是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中期和远期会有机会凸显出来,而不是在职业发展的最开始。
意识和视野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他们是建立在你对国外发达国家的有心观察和研究后摸索出的一些启示,比如在某个领域为何某国可以发展地比我国好?那么是否意味着机遇?那么某国是在哪些要素成熟的条件下才爆发出该领域热潮的?我国还欠缺哪些气候性的内容?
举例,就在前几年热起来的P2P,虽每年有那么近百家多家跑路或倒闭,但我们不能只看得这些跑路的,也要看到做的比较好的那些,不单是在财富上,更是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角度去理解P2P具体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那么如果我们看看这些金融行业新兴领域的开创者们是谁?其实会发现多数都是海外归来的人士。他们深知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P2P之间的关系,对市场改革发展的趋势契机有敏锐的嗅觉,在最恰当的时机拿出自身的“胆识”和创业精神来把握机遇,有的拿到人生第一桶金,有的借此进入了职业发展的另一个新阶段,靠的就是这样的眼界和视野。一些企业家,如王石、王功权、王明夫等在功成名就后仍要去美国做一年访问学者,去开拓视野和眼界。
上图笔者于美国留学期间参加的一门必修课创业金融学Enterpreneurial Finance结课时的小组合影。照片中的诸位同学:从左至右,左一(来自加拿大)与左三(来自沙特)拥有6-7年工作经验就职于世界银行的不同部门、左二(来自美国)在马里兰州某大型企业任项目运营总监工作经验10年以上、右二(来自法国)曾在迪拜和美国担任石油现货期货交易,拥有4年工作经验,现在美国摩根士丹利投行部工作;右一为笔者本人。
5. 人脉复合性优势:
国内读研,不论去哪你的人脉都在国内,有北大复旦的学生自豪地问我说她/他可以保研本校,本校校友资源也很好,人脉不是一样积累吗?我回答说:如果你拥有美国的人脉加上美国顶尖大学、比你们学校更顶尖的世界级大学的人脉,再结合上你现在本科母校的人脉,与这三重复合型人脉相比,你觉得哪种更佳呢?
6. 人生的再次重新认识和定位:
学会做人,学会如何做事,做最适合自己的事、做好事、做大事、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找到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打工的归宿,在美国留学能学到的东西,需要一颗用心的心去探寻,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我在美国教育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这边就不做展开了。我从美国回国后每年都给母校捐赠自己力所能及的一部分收入,我还专门就这个话题写过一篇《为什么少有人捐款给中国大学,而外国大学能吸引如此多的捐赠?如果你有钱了,你会捐给母校吗?》
7. 风险对冲:
对许多普通学生而言,毕业后保研不是那么容易的,求职或许是绝大部分人的最佳选择,而找到一份工作简单,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却不是那么容易,并且你要知道,起点低了后边要曲线救国怎么着都是曲线,要是你宁缺毋滥毕业赋闲在家,你可是损失了不可逆的宝贵机会成本。
我这里所说的风险对冲,指的就是在应届生面临的直接就业、国内考研、留学读研三者间,怎么通过组合的方案来实现我们学生的职业发展上的更高保障。提到考研,大多学生知道,这大约是需要一整年的时间去备考,大三上开始一直延续到大四上结束,需要一鼓作气全力以赴。而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最黄金的秋招是每年的9月10月开始,一直延续到年底,来年年后则是招聘机会少很多的春招了。面对应届生秋招,几乎所有顶级的公司的热门岗位都需要求职者“过五关斩六将”,笔试面试四五轮的不稀奇,最夸张的加起来最多甚至需要接近10轮!而别忘记了,这个数字只是一家公司的,学生们要面对的往往是多家公司的车轮战,要准备这些笔试面试环节,也是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上的准备成本的,绝不容丝毫马虎。因此,我们会很容易发现考研和秋招求职是有冲突的,没法组合着一起准备。
反观留学申请,准备充分的学生们往往在九月十月就递交完了全部的大学申请,后续陆续等待面试即可,且在留学申请环节还有机会找到留学顾问老师帮助其中的各个部分,这在国内考研的过程中除了参加培训班外,可谁也帮不到各位了,留学申请要考托福雅思GRE等,国内考研也要参考考试,但是别忘记,刚才我们提到了,美国大学的招生标准并不是以任何单项短板为评判标准的,招生制度特点和学校招生的价值观等很多因素使得我们的申请不再因为“分数不行”就被一刀切,使得我们不会因为志愿填错就被其他好学校“直接pass”,使得我们有机会用自己的“长板”去证明自己,而不是被“短板”就拒之门外。这给予了我们申请者很大的空间,也给予了我们留学顾问更多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规划和调整来做出“长板”。
因此,留学申请和秋招求职从以上这些方面来看,是很好的一种组合。上面我提到了应届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作为起步来说对整个职业生涯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美国研究生申请和秋招求职的组合对我们学生的职业发展在风险上起到了对冲的作用。
因此我常举例说,如果哈佛耶鲁等名校录了你,但工作找得也很理想,你想怎么选都行~如果名校录取了你,工作找得比较一般,可以先去留学提升自己的背景;如果申请结果不算最为理想,但却拿到了顶级的一份工作offer,你可以先工作再继续申请(当然,按我我上边提到的逻辑,通过合理的规划、准备与申请、这种申请学校不够理想的可能性很低)。
我们再总结一下,通过留学+求职的组合,不论最终两边哪边不理想,你都可以倒向另一边,像这样的对冲概念,相信不难理解。
相关阅读:
作者:陈思炜,原载:知己职彼,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美申研求职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