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你要做什么?”斯坦福研究发现80%的人竟然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有意思教练 Author 高琳 教练
“妈妈,长大以后我想当个酒保” 儿子吃着晚饭突然说。
我这辈子连酒吧都没去过几次,对酒保这个职业的认知仅仅来自于电影,貌似电影里都是些不三不四的家伙啊?
我强忍着没把一脸嫌弃挂在脸上,而是平静的问了一个教练问题:“为什么呢?”
“我们同学心情不好的时候都喜欢找我聊天,说我特会开导别人“ 儿子说。
“哦,是这样啊!那当心理医生也可以啊,还更专业也更挣钱呢!“ 机智如我的说到。
“老师说了,为了钱去选择职业是错误的!”
“啊呸!谁不知道钱不应该是选择职业的唯一动力,但谁又能否认没钱的日子不好过呢!没穷过的人说钱不重要,那都是耍流氓!” 我心想。
“念医学院要八年,太辛苦了!” 儿子嘟囔着。
“那什么,兽医,兽医要不要考虑一下啊?你不是从小就喜欢动物吗?那才念四年!” 我最后挣扎着。
“No Mommy! ……我才十四岁,不需要现在就决定!” 儿子头也不回的离开饭桌。留我一个人呆坐在那里。
我们每个人从小都被问过这个问题:“你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 但有多少人真正做了自己当初想做的职业?所谓的初心和梦想真的重要吗?找不到自己的激情怎么办?到底要不要做职业规划?人生真的可以设计吗?那要不要给孩子设计呢?
作为一个曾经同样受困于这些问题的职场教练和中年老母,我想用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人生设计课》中的“设计思维”理念来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01 什么是设计思维?
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一个著名的设计学院简称D School,是由知名设计咨询公司IDEO创始人、斯坦福大学教授David Kelley创办。学院倡导“设计思维”的概念,其精髓就是解决问题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多角度地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学院的两位教授同时也是苹果的明星设计师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把设计思维的理念推广到人生设计,开设了斯坦福最受欢迎的课程《人生设计课》。
在做领导力培训的时候,我经常会用到设计思维中一个经典的游戏——“棉花糖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将学员分成小组,每组发几根意大利面,一段胶布,几根线,和一颗棉花糖,要求学员在18分钟内用给出的材料搭建一个独立的建筑结构,棉花糖要在结构的顶端,最后看哪组搭的最高。
这个游戏我在不下几十家公司做过,成绩最好的是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最差的是一家生化研发公司,这家公司员工硕博占一半,但最后所有组的建筑结构都在最后一刻坍塌了,70人全部剃了秃。
这个游戏的全球平均值约为50厘米,除了建筑师/工程师以外,幼儿园小朋友的成绩排第三。一开始我对这个结果还颇有些怀疑,但有一次我跟儿子参加了斯坦福D school教授亲授的课程,亲眼看到低年级的小同学成绩反而比高年级的要好。想来也有道理:1)小孩儿没那么多执念认为这个建筑就得长成什么样,就算搭出来的建筑稀奇古怪也无所谓。2)小孩儿没有成人那种想要一下子憋个大的,亮瞎别人的欲望。他们的诉求很单纯,就好奇能搭多高。
用“设计思维”来看,人生其实就像是一个历时几十年的大型DIY项目,而正是这些错误的执念导致我们的职场和人生架构“坍塌”。
02 用设计思维设计人生
那么如果用设计思维来搭建我们的职业生涯会是怎么样的呢?首先,来看看最近我收到的一个学员的问题:
“我研究生毕业工作七年了,现在是第三份工作,但好像很难在工作中找到激情,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就是那种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的人,还是现在的工作确实不适合我?我都32岁了,明年计划要小孩,很担心自己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而且就算是找到了,有了孩子又会打乱所有的计划,感觉进也不是,退又不甘,怎么办?”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人生”这个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会有无数问题出现是无法控制的,我们只需要不断的重新定义问题,找到尽可能多的选择,选择一个进行快速尝试,直到成功。而这位同学的问题里至少有四个常见的“固有思维”的坑:
很多人之所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焦虑是因为总觉得有一个正确答案在哪儿,如果到现在都还找不到,那就太晚了。我以前也这样认为,直到经历了数次狗血的转型才意识到,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正确答案”。每个人也不可能只有一种活法才是最“对”的。就像棉花糖游戏里搭建的架构,无论长得多奇葩,最终高度到了就是胜利。
斯坦福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只有20%的人从小就知道自己长大想做什么,而剩下的80%并不一定有一个具体的“梦想”。他们要么不知道自己的激情所在,要么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
第一次看到这个数据时,我有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OMG!我是那80%的正常人啊!我还一直以为自己有问题!敢情我们都被兜售梦想的骗了!
然而,无论是找不到兴趣还是兴趣太多,都不应该成为不去探索的借口。因为激情是在探索过程中实现的一种结果,而不是因为有激情才去探索的原因。
我儿子在游泳队游了几年,最近说对游泳没激情了,不想游了。我问他:那你觉得游泳的时候,什么最让你觉得有激情?他想了想说:“当我超过别人的时候。”
我说:“对!那就努力去找那种感觉!”
稳定和计划带给我们安全感,可惜没有什么可以完全如你所愿,甚至包括要孩子这件事。我有一个女朋友,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回家备孕,结果三年过去了,孩子没有,事业也丢了,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
计划要不要做?要!但如果我们能放下对稳定的执念,无论发生什么,都能带着好奇心重新看待眼前的问题,并且学会像设计师一样重新定义问题,就不会进也不是,退又不甘,生生把自己困死。
就像很多来参加我们《发现你的优势,实现职场定位》线上训练营的同学都因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期望通过转型换工作来解决。然而,通过课程中的梳理后,其中有些人发现自己的问题根本就定义错了,他们的答案也许并不是怎么换工作 ,而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让它价值最大化?
找到对的问题,才能找到对的答案。
棉花糖游戏里所有的失败者都犯了这样一个错误,他们花了99%的时间去搭建结构,用1%也就是最后的一分钟去测试结果,才发现现有的结构不足以支撑棉花糖的重量。每个人都会懊悔的说:“我以为棉花糖很轻!”
这和现实中一样,很多人花99%的时间坐在那儿冥思苦想,以为某个工作是自己想要的,却只花1%的时间去调查研究,结果就是个“断崖式”转型,以失败告终。事实上,如果你在搭建的一开始就测试一下,就会对现有结构是否稳定,能支撑多少做出判断,从而为自己合理设定目标和行动计划。
我们训练营里介绍的一些方法论,无论是职业访谈,制定ABZ计划,还是如何快速学习新领域技能,都是帮助大家小步迭代,把风险降到最低。而职场教练的1:1陪伴更是帮那些缺乏行动力的人送上一程。
03 应该为孩子设计人生吗?
前两天儿子在华盛顿参加了一个高中生医生职业体验的夏令营。回来以后,他兴奋的告诉我他是如何解剖了猪心,学会了静脉注射,而我则更关心老娘花了这么多钱,对职业方向,有什么新的思考?
他说:“当医生太辛苦了,责任也太大了,搞不好就死人,我想做个E.M.T.(急救救护人员)”。我心想,你可真可以啊!做E.M.T.连大学都不需要念!但我并没有气急败坏的跳起来。因为我深知作为父母,就算你再处心积虑的为孩子设计人生,人家也不一定会听你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发现自我的机会,用心观察线索,呵护他们的自信。从保护动物,到酒保,到紧急救护人员,我看到儿子是有一条主线的 —— 他有一颗救助的心。将来无论他做什么,只要围绕这个主线,就一定错不了!
正如《斯坦福人生设计课》书中讲到的:“人生并没有一个必须到达的目的地,你无法用GPS定位人生目标,然后规划路线,径直到达。你所能做的就是关注眼前出现的线索,尽最大的努力利用现有工具奋力前进。”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睿智,勇敢,但如果你对自己的线索都毫无觉察,没有重新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奋力前行的勇气,又如何能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呢?
人永远都不可能给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
相关阅读:
作者:高琳,原载:有意思教练。本文作者为有意思教练CEO, 职场畅销书《职得》作者, 最会讲故事的高管教练,英国工商管理博士。拥有20年世界500强高管经验,擅长讲故事、撒狗粮、熬鸡汤加干货。帮你获得内在成长,外在成就,成为自己故事里的英雄。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