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德气候伙伴关系项目第二次低碳可再生能源供热培训在河南省成功举行

中国致力于在203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20%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地方层面的行动。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风电、太阳能发电已经占到总发电量的7%。在供热领域,可再生能源供热项目不断推进,但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此背景下,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地热能中心于2019年8月22日-2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共同举办了中德气候伙伴关系项目第二次可再生能源供热培训活动。

“低碳可再生能源供热培训”全体参会人员,图片来源:GIZ

近期,河南省发布了《河南省2019年清洁取暖工作方案的通知》和《河南省促进地热能供暖的指导意见》,大力度推广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技术,计划到2021年新增地热供暖面积6000万平方米。此次培训活动在国家能源局以及河南省能源局的支持下,共吸引了来自河南省18个市、县的超过80名能源主管部门的代表参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孔涛及河南省能源局副局长王文莉在致辞中分别强调了可再生能源供热的重要性以及河南省推广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的决心。

河南省能源局副局长王文莉发表致辞,图片来源:GIZ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中,德国专家首先介绍了全球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情况,随后通过地方政策工具、行动计划、低碳供热技术、技术路线的选择及国际最佳实践案例等几个培训模块系统的介绍了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如何推进地方的低碳供热转型。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曹耀峰先生和国家地热能中心首席专家国殿斌先生分别从战略和实操的角度介绍了全国及河南在地热产业上的布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窦克军研究员从政策角度分析了北方地区清洁能源采暖的现状和趋势。培训课程的最后,中德专家以嘉宾访谈和对话的方式总结了中国在推进清洁取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从国际经验出发,为中国下一步清洁取暖工作的推进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培训最后,专家和学员们一起参观了兰考县中原油田第六社区地热供暖项目。

德国专家在会上介绍全球能源转型的发展及最佳实践案例,图片来源:GIZ

培训现场,图片来源:GIZ

嘉宾对话环节,图片来源:GIZ

兰考县地热供暖项目考察,图片来源:GIZ

此次培训活动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德气候伙伴关系(能源合作部分)项目组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地热能中心共同主办。活动还得到了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河南省发改委(能源局)、中石化新星公司的大力支持。


此次培训活动在中德气候伙伴关系项目(能源合作部分)的框架下举办。中德气候伙伴关系项目为德国环境部在国际气候保护倡议框架下与国家发改委(现: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能源局在气候保护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的双边合作项目,意在加强中德两国在气候变化、推动地方层面的低碳经济转型,特别是在国家低碳发展战略和措施及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合作。项目目前已经开展到了第三期。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是项目的德方执行机构,项目的中方合作伙伴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在项目执行期内,共将开展六次“地方能力建设培训”活动,其中2019年3次(两次在中国,一次在德国),2020年3次(两次在中国,一次在德国)。培训的对象为省/市级能源主管部门以及地方层面的研究、咨询机构。2019年的培训主题为低碳供热,第三次培训预计将于11月21日-28日在德国举行。


Scan the QR Code to follow us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