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媲美肯尼迪家族,一家8口全上哈佛耶鲁!这位亚裔妈妈的教育,震惊全美!

爱孩子的 悟空中文 2022-10-19


这是一个震惊全美的亚裔家庭


美国教育部将其选为“亚裔美国人家庭教育研究对象”;


《纽约时报》曾经评论称:“这个家庭的成功,堪与美国历史上的肯尼迪家族相媲美。



这个家庭有多厉害?


父亲高光林,是前韩国驻美大使,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法学硕士;


妈妈全惠星,耶鲁大学首批聘请的亚裔教授,因其成功的家庭教育,把6个子女全部送进了哈佛耶鲁,故在美国和韩国都颇受赞誉,被称为“韩国首席妈妈”


大女儿庆信,哈佛毕业,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


大儿子京柱,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现任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二儿子东柱,哈佛医学博士、麻省理工哲学博士;


三儿子洪柱,哈佛毕业后又去了牛津深造,后回到哈佛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


二女儿庆恩,哈佛法学博士,现任耶鲁法学院临床法学客席教授;


小儿子定柱,哈佛社会学系毕业后,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如果说一个人的成功,不足以称奇,那么这个家庭6个孩子,没有一个是不优秀的,其父母的教育一定有过人之处


然而当媒体蜂拥而至想从全惠星那里,挖到一些别具一格的“教育秘籍”时,她却说:

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无非是每个普通家长都能做到的一些事,抓住了其中的一些细节,并持之以恒,结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绝不为孩子牺牲自己 

 妈妈要懂得自我发展 


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全惠星怀上第一胎的时候,也曾陷入“担心自己养不好孩子”的焦虑当中。


日思夜想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父母,可是身边却连一本参考的书籍都找不到。




于是她回忆起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过程:


“我的父母不是为孩子无条件牺牲的人。他们始终在学习、进步,充实自己的人生,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影响到了很多人,也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当把自己的成长历程从头到尾回顾了一遍,关于“如何成为好父母”,全惠星有了自己的答案:


“很多父母爱孩子至深,认为要一切为了孩子,无条件为孩子牺牲,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全方位受到呵护。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作为父母,关键在于如何成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帮助他们看到未来、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而要想成为孩子最好的引导者,父母首先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目标计划好行动。日积月累,始终进步,方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尤其对于女性来说,更要懂得自我发展,在个人的职业范围内,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华。因为母亲对于一个家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女性如果不能把自己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结合在一起,不能积极愉快地生活,那么,她的整个家庭,包括丈夫和孩子都会受到影响。”



秉持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哪怕身为6个孩子的母亲,全惠星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


在她的孩子即将升入高中时,为了从财团争取到更多的研究经费,她依然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工作,并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当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对话和勉励时,她也会坚定地暂时放下工作。据全惠星自己回忆:


社会学学会的活动刚好定在她孩子正式开学的前夕,这个活动在她的专业领域里,是非常重要的聚会,但为了孩子她几乎没有去参加过



作为一个职场妈妈,想要平衡家庭与事业、两头兼顾,就得学会什么时候该取,什么时候该舍。


但也并不是说,所有的母亲都得拥有自己的事业。在全惠星看来:


是否进入职场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承担的职责,能否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有无能力排列事情的先后顺序并解决家庭和事业的冲突。


想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但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都得努力去做。


 “无处不在”的书桌 

 创造随时随地能学习的环境 


在全惠星的家里,学习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全家人的习惯和生活日常。


因为无论是在哪个角落,都有学习的氛围。这一切是她的先生高林光创造的。


全惠星表示,自己和先生刚结婚的时候,经济情况并不宽裕。但是为了让她能在书桌上学习而不是小茶几上,高林光一有机会就去二手市场淘书桌。



终于有一天,他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回来了一张看起来不大却很别致的高档书桌


在他们家,书桌并不仅是单纯的家居装饰,而是用于学习的特别家具。


高林光费心为妻子准备书桌,是因为他不但将全惠星看做自己的妻子,更将她视为一名学者,尊敬她、支持她。


每天晚上刷完碗之后,全惠星就坐在书桌前学习。哄着孩子们睡觉之后,她也会坐在书桌前继续学习。

看到母亲努力学习的样子,孩子们自然而然将学习当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后来随着六个孩子陆续出生,他们家8口人,每一位都有属于自己的书桌。家里来了客人,总忍不住问:你们家里的书桌为什么这么多?


这还不够,高林光在房东设计好的地下室里,又摆放了一圈桌椅,把地下室布置成了图书馆。


全惠星表示,她发现身边有一些父母,为了孩子喜欢,将房间装饰得很漂亮,但是却看不到父母希望孩子们学习的心意



而在他们家,一个房间首先要布置的就是书桌, 孩子们放学回来,首先会马上完成当天的作业,然后去地下图书室,做其他自己喜欢的功课,最后才出去玩。


他们夫妻俩不用强求孩子去学,只要他们的眼睛能看到书籍和正在学习的家人,自然就会觉得学习是我们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要想将学习习惯化,就得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父母恩爱还不够 

 得找到“打开”孩子心灵的方法 


都说家庭和睦,感情好的父母,会教育出更成功的孩子。


但只是父母恩爱是不够的。做一位懂孩子心理的父母,胜过万千育儿秘籍。


这一点上,全惠星夫妇的做法,也堪称典范。



 ① 雷打不动的“早餐时间”,营造交流氛围。


高林光给全家定下了一个原则:每天早上,无论什么情况,不管有多忙,一定要全家人坐一起吃早餐。


全惠星说,在新婚的时候,她非常讨厌这个规定。但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却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因为这不仅创造了一个全家交流的机会,每天早上一坐上餐桌,看到孩子们脸上的表情和整个氛围,就能大概猜出发生了什么,并且能够轻易地提出问题。


看到比较忧郁的孩子,母亲就能表示关心了。



 ②沟通的艺术:理解先于建议!


但是表示关心并不等于直接向他们提问。


直接问的话,不但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真心想跟他交流,反而让他觉得被你发现了什么。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叛逆、敏感、忧郁,负面情绪一大堆。


所以这种时候,全惠星通常会先从侧面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先问跟这个孩子同一个房间的兄弟姐妹:他有什么苦恼吗?



等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再去和孩子沟通,效果往往很好。


很多父母都抱怨过,孩子一长大,就跟自己有隔阂了。什么事都不跟自己说,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却无话不谈。


在全惠星看来,孩子不跟父母沟通。一来,父母不理解他,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教育他;二来,父母不能提出建设性或者启发性的建议。


好的父母,在跟孩子沟通时要始终记住一个原则:聆听、理解,最后才是建议。


 ③孩子都喜欢有力量的父母。


全惠星的二儿子东柱在医大做研究员时,有个财团提出了研究课题,东柱积极响应,提出了一整套企划。


但最后,研究费用却被在东柱看来比自己的企划案做得差的人得到了。他心里觉得十分委屈,马上给妈妈打来了电话抱怨。



听完儿子诉苦,全惠星对东柱说:

      

“不要认为这件事是你跟这个财团的最后一件事,要把它当做这是你们之间合作的开始。毕竟,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定下来,你还有努力的机会。


在背后不满和抱怨无济于事。去联络评价你研究项目的人,问清楚你的研究项目为什么被拒绝、不足在哪里、为什么没给你研究费用。


借此再有条理地向那个人说明你研究项目的优点吧。”



听了妈妈的话后,东柱从波士顿赶到华盛顿去找到那个负责人,将自己研究项目的特点向他一一说明。


最终,东柱得到了那个美国最大财团的研究费用,成功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研究项目。


显然,孩子都喜欢有力量的父母。当他从心底里信任你会给到他所需的理解、力量和建设性意见时,他才会主动来和你倾诉,求助。



归根结底,又回到了上面所提到的关键点:与其凡事为孩子牺牲,不如先成为孩子所信任和敬仰的父母。


思想家托尔斯泰曾说过: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不会只执着于把孩子推向成功,而是先让自己成为被孩子所尊敬和爱戴的父母,用榜样的力量引领他们前进!



👇点击下方小程序👇
立即体验一下悟空名师直播课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