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诸神的黄昏:外企白领的冬天即将来临!

2017-12-17 A森 A视野

欢迎铁粉加A森粉丝群

扫描文章下方二维码联系A森加群

上一篇关于就业和物价的文章一发出,很多粉丝都跟我说,太扎心了!因为,工薪阶层最怕失业;尤其是身背一屁股房贷的白领。


作为圈内人,今天A森以外企为例子,给大家分析一下就业形势吧。毕竟,在过去几十年里,外企白领始终是一个非常光鲜的身份。主要的原因无非是,工资高、福利好、人性化管理等。


1  外企在中国的演进历史


老铁们想必用脚趾头都可以想明白,所谓的外企,其实结构非常复杂。有欧美的,还有日韩,还有港台,甚至俄罗斯、巴西等等。而且,在过去30年里,来华做生意的外企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庞杂。


为了可以方便的让大家迅速把握住主要的演变史,A森下面以时间为线索,以主要热门的产业为内容,为大家梳理一下。希望A粉们,在这段并不久远的历史中,可以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更可以启迪大家未来的路。


严谨的说,

外企在华大致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1) 第一个阶段

改革开放到2008年危机前

Made in China,以出口产业为导向


这个阶段所延续的时间非常长,但是,真正外企开始全面在中国加大投资的主要是中国2001年进入WTO之后。


大家要知道,发展中国家要想赶上发达国家,最佳的起点是,通过轻工业产品出口来赚取美元;然后,用这个赚到的利润来不断扩大生产,从而快速实现工业化。


这条路走的比较顺利的先例,如日本、韩国、台湾等等。


但是,中国与他们不一样的地方是,中国的出口产业其企业主体常常是大型跨国企业,而不是像日韩那样,以本国私营财阀为主体。


因此,这个阶段,混的好的外企,常常是大型外贸类外企,或者是外资工厂。大家根据国外的订单,把东西生产好,然后用船和灰机运往全球。


可以想象,那个时候,外企里的热门职业岗位,常常是物流、质量管控(制造业)、工厂生产计划,还有庞大的财务团队,主要负责出口结汇退税。


这个阶段还有一个特点是,员工平均工资增幅都在10%以内(跳槽另算),而反观外企雇主,基本上是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国外主要的发达国家瞬间消费下滑。中国制造的产品要想继续向危机前那样出口到国外,变得非常困难。毕竟,你生产再多的东西,总得有人买吧?!


2) 第二个阶段

2008年到现在

Made for China,大力开发中国市场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平均薪资突然变成每年两位数增长。主要的原因是,

  • 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

  • 国内的各项企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比如土地、税收等等;

  • 薪资增长和文化水平提高,使得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干工厂体力活。


因此,以出口为主的外企由于巨大的成本压力,不得不外迁。换句话说,制造业在中国呈现出两个现象:

  1. 低端制造业:
    把工厂搬到低劳动力成本的东南亚;

  2. 中高端制造业:
    国家更多鼓励此类企业进入中国。


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业外企大举进入中国。一时间,大量外企白领开始第一次转型,逐步从传统制造业领域,转型到了以服务中国客户为主的外企。比如,各大零售品牌等等。


可以说,这一次转型,使得绝大多数外企人,又成功的拯救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家又开始该买房买房,该出国秀情怀的继续秀……


2  留守还是撤离中国市场?


一个行业要连续牛逼10年以上,常常是很难的。2013年至今,越来越多的外企开始感受到了中国的经济的寒气逼人。


他们发现,伴随着中国政府宣布取消外企各类优惠条件,他们相比中国的民企和国企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变得越来越小了。


而且连续的人力成本上升,以及土地租金暴涨,都使得外企的经营成本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


当然,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最关键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在2013年开始进入下滑通道,各类主管机构对管辖范围内的企业,开始不断增加各类行政处罚力度。


这是怎么回事呢?理论上,不是应该经济越差,越要减轻企业负担吗?就像这次特朗普要实施税改一样。


A森在此要再次重申一点,现实生活没有那么多好人坏人。你在生活里遇到这两类极端的人的概率,都是同样小的。就像这个大千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在黑与白之间恰恰是五颜六色。


由着这个思路,我们继续往下分析。


原来,中国的体制是大政府模式。这个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凝聚有限的资源用于最关键的事情上,并确保其办成功。


但是,其天然的不足也很明显,就是庞大的官僚体系,容易造成科层制等问题。就像一家超级庞大的外企,董事会老大的话,真要在一线员工那里能够得到彻底贯彻,除了发工资、定规章制度,更重要的要有考核指标


同样道理,中国各级政府官员要想升迁,必须要有业绩拿得出来。


而最为有意思的是,对于各地主管机构,他们拿到的考核指标常常是几个,而且不同的考核指标之间又常常是相互矛盾的。类似于,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的“既要…又要…”。


我们就拿中国不同主管机构部门中与国际接轨程度最高的海关系统来介绍一下。


PS:之所以说他们是最高,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属性(国际贸易)导致。而且他们是直接汇报给国务院,不隶属于任何地方ZF


对于海关来说,其实他们也真的是苦活。既要保证严密监管,不能有走私、申报不失等案子在辖区内发生,又要确保每年收到的关税能够按照上一年年末定的指标完成,更要鼓励开放、积极引进外资。


PS:几年前,大部分人的工资减半。


问题来了:

  • 要严密监管,那么会不会引发外资不敢进来,或者不扩大在华投资规模?

  • 如果不严密监管,税收怎么保证?毕竟企业可以换一个地方进出口货物?比如原本从上海港进来,现在变成宁波港。

  • 中央不断跟更多的国家搞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议,因此,即使外企增加进口货物数量,但是,你还是抽不到税。因为,那个自由贸易协议里规定,这些国家进来的商品税率很有可能从原有的24%,直接降到4%,甚至是0%。


当然,最麻烦的是,如同企业里员工拿年终奖时,老板要看你的全年绩效达成情况如何。这些主管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奖金和每年涨薪幅度,也和他们的上述考核绩效情况直接挂钩。


抛开对立情绪,从大家都是有家庭、有父母、有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是你,你敢不想办法强化严密监管吗?起码,严密监管本身是完全基于法律法规的,正确的事情。而且,还可以有机会完成税收指标。


可是,这样一来,对外企的生意可持续性开展的影响就非常大了。原本就各项成本飞涨,而且中国经济增长幅度也是大幅下滑,现在还要增加各类税费或者罚款的开支,一下子让外企的盈利大幅缩小。


时值至今,由于这种总体盈利越来越微薄的情况持续蔓延,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外企开始认真思考:是留守,还是撤离这个市场?


PS:说到这里,A森不得不先补充一句。老铁们,千万不要马上就义愤填膺的感觉怎么能这么对外企呢?当我们换位思考时,我们就可以很容易明白,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的。


中央不给地方考核指标,那么怎么进行管理?地方的考核指标如果是单一的,那么会不会政策执行上要走极端?所以,目前的局面,其实是既定制度下的最优结果。


谁都不容易,大家都是无可奈何。



3  温水煮青蛙(白领)


外企的白领所工作的环境,大多数都是流程清晰、权责分明、大家讲道理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里呆久了,常常不太可能出现所谓的“狼性”。大家更多的是按照既定的流程和规章制度,把手上的事情做好。然后,等着公司发发福利,每年涨薪。如果可以每年有一次暗加工资,或者是promotion(升迁),那基本上感觉自己就是人生赢家了。


BUT,骚年,你的世界格局太小了 ~


当外企生意好的时候,大家在一起大谈理想和5年发展计划,谈企业文化对于公司发展多么重要。


可是,当外企生意越来越差时,所谓的“企业文化”瞬间变得那么苍白和无力。到那个时候,能够给大家涨薪的幅度就会越来越小,升迁更是不用想了。


而一般一家走下坡路的外企,基本上会按照下面的5个阶段,依次由“降成本”逐步过渡到最后的“清盘”:


  • 首先,拼命压供应商的成本,来保证自己短期的企业盈利是ok 的;

  • 如果还是不行,那么就“冻结”招人计划;

  • 还是不行的话,那么就“变相裁员”,就是合同到期不续签;

  • 真的实在扛不住了,就是把“总监”等高薪不干活的岗位,去掉几个;

  • 实在没药救了,大家就混日子,等着清盘、赔“N+1”;


而整个上面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4  迷茫的灵魂,迷失的路


眼下大家生活压力最大的来源,说白了,就是房子。每个月的房租是不可能逃避的义务和责任。


如果被外企通知,你被fire了(解雇),有没有想过,后面的路该怎么走呢?尤其是,当你的年龄越来越接近40岁,甚至是45岁时,如果你被迫离开现有的企业,有没有考虑过后面怎么办呢?


前几天,A森跟自己的一个朋友聊天,他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从他的眼神和话语里,再也感受不到过去作为总监的骄傲和自信,更多的则是,深深的叹息。


用他最喜欢挂在嘴上的话来说,外企白领的冬天已经来临了。我们过去日子太好过了,出差都是五星级,供应商各种围着你;


而现在,情况真的完全不一样了。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孩子还特别小,房贷一身重,物价越来越贵,但是钱越来越难赚。


A森相信,同样的感受,应该对于每一个外企白领来说,都是相似的吧。真可谓是: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什么都好,就是心态不好。


最后,祝大家周末快乐!


今天下面有一个投票,看看你们公司目前经营情况如何:

任何投资的成功和失败都是涉及个人及家庭的现在和未来的。因此,请关注我(下方有二维码),给到你不一样且更全面的财经讯息和分析,帮助你实现讯息与投资完美衔接。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也可以转发给到你的小伙伴,并记得打赏啊。

转载的朋友,请理解原创的艰辛,务必在转载时与A森取得联系获取A森的同意,并标注好“本文转载自公众号A视野”

公众号二维码

赞赏码

A森个人微信号

推荐阅读

2018年,更多的失业,更高的物价!

2017/12/15 A森 A视野

美国加息,是对中国房地产的重大利好消息!

2017/12/14 A森 A视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