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co
爸妈营创始人CEO
第一届新概念一等奖,互联网人,白领妈妈。从1人到1个团队,专注耕耘爸妈营至今。有娃后的爱好:迪士尼、乐高、游轮、绘本、英语教育。
责任编辑:Sasha
编辑助理:倩儿
你好,我是爸妈营创始人Tinco,
从去年到今年,我探访了18个中国境内学校,
每一个学校都让我开了眼界,
也解决了我很多的好奇与困惑。
作为探校系列的第18个学校,
今天咱们简简单单了解一个涨知识的问题
——为啥妈妈群里面,「新加坡数学」教材那么火?
(捂脸,连我们也卖过)
中国小学的数学已经很出名,但为啥「新加坡教育」一直全球闻名?
只要你百度一下,除了广告,你就可以看到各种关于新加坡教育的讨论与分析研究。一个弹丸之地的国家(国土719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上海781平方公里),如何做到教育领先全球?
毫无疑问,对于咱们中国的教育是有借鉴意义的,也引发了我一直以来的好奇。
2021年,全球国际文凭IB考试满分一共也就99人,来自新加坡的学生就有55人,占据了一半以上!在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趋势(TIMSS)发布的测试结果中,新加坡在2003年、2015年和2019年都排名第一。在另一个权威测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最新一届2018 PISA)中,新加坡学生的数学能力、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三个方面,列为全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的学生。(爸妈们是不是很骄傲?)PISA测试是一个专门评估全球15岁孩子的学术能力的权威测试,当时2018年的结果让很多中国爸妈非常振奋。
但是不要高兴得太早,再看一下一个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就有一篇论文,去比较了PISA 2015的数据,中国教育和新加坡教育的差异性还是很明显——中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的学生在工具性动机上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新加坡学生,但在科学乐趣与科学自我效能得分上非常显著地低于新加坡学生。在影响因素方面,家庭经济,社会和文化地位,科学乐趣,科学课纪律氛围,教师中科学教师的比例等因素对两个经济体的学生成绩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但考试焦虑,工具性动机,教师探究式教学等因素表现出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中国四省市孩子学习是不错的,但是学习科学没啥乐趣、考试焦虑、只把考试当工具、并且老师也比较少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新加坡教育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这也就是我们传说中的,中国孩子是学霸,但不那么爱学习,学习大多数是被逼的,不是自主兴趣。。。那么,有很多爸妈就会觉得,新加坡教育,孩子兴趣高了很多,它就是快乐教育吗?新加坡教育中,除了数学教育突出,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天才儿童选拔机制,就是——
1)9岁开始的「资优儿童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选拔(1%的入选率,类似于中科院少年班)2)六年级定终身的「小六分流」考试到20%的高中录取率这两个环节,就是「二八分流」的天才筛选机制,才是真正的「鸡血」、「内卷」,让很多人直呼「残酷到令人绝望」。
但是我想说:新加坡教育,是针对一个人口稀少的岛国情况,而制定出来的精英教育与选拔机制,和中国情况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机制问题,不是我今天想讨论的问题。新加坡教育中,值得中国孩子借鉴的,确实是他们的数学学习方式。尤其是前段时间,我走访了探校的第18家学校——上海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新加坡小学如何学数学?」
跟我一起去开开眼界吧!
双减之前,其实中国孩子的数学有两个关键词:「奥数」和「刷题」,而他们之间几乎就是划等号的。
但是当我走进上海新加坡学校的数学课,我就很惊讶,因为那个课叫——「数学建模课」,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计算机课呢。。。
实际上,数学建模课,是新加坡教育体制中,小学二年级就开始有的课程,这个「建模」是帮助孩子在思维中对数学概念产生具象化印象的过程。比如在课上,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老师不断在叫孩子们用尺画画,画出各种图形,而不是写出数字,更不是计算。”把数学课当成美术课在上“,就是新加坡数学的教学法中,培养具象化思维的关键。这个过程,叫作:Model Drawing(建模)当我和上海新加坡学校的数学老师——Esther老师聊了一会儿天以后,我对于新加坡数学的教学思维有了更清晰的概念。
简单来说,因为幼儿其实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加”和“减”,因此首先要让孩子有一个具象的数字概念。而新加坡数学的教育方式,就是发明了一套图形化的数学概念教学法,他们叫CPA教学法,三个字母分别代表:C - Concrete,先用生活常识中的具体事物,培养具象化概念P - Pictorial,然后用框线等图形,让孩子可以图形化表达因此,所谓的”数学建模课“,实际是让学生能从根本上去理解数学,利用大量的模块、数轴、图片等教具把抽象的数字具象化。这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正是很好的帮他们清除了"感觉数学好难"这项最大的学习障碍,甚至让他们留下"数学其实满好玩" 的印象。这个孩子在亚洲地区最大的数学竞赛 - 新加坡高级学府数学竞赛(SASMO)获得银奖。我和她聊了半小时,她也很可爱,跟我说她注意到最近很火的韩剧《鱿鱼游戏》,但是她不知道去哪里看,我说你妈妈也不知道吗?她说:“我妈妈都不知道这个剧。”但是这个叫Bao Le的可爱女孩,不仅参加奥数赛,还有日常学习编程,是个理科学霸girl。
大多数人都觉得,国际学校就是快乐教育,但是新加坡学校在去年的亚太区数学奥林匹克小学组竞赛战果也很显著——35位五、六年级的学生代表参加,最后有1枚金奖,2枚银奖,4枚铜奖,金奖的同学还受邀前往新加坡参加全亚太比赛。在新加坡教育中,数学是一门包含了阅读能力、科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不仅仅是认知数字、逻辑和计算那么简单。
所以当我很细致地去看孩子们作业时,我发现图形化表达和理解非常多。我有个朋友跟我说:“新加坡数学的教学速度会比中国传统课本慢很多,因为要画,要讲解。虽然慢,但是孩子的理解就会很生动形象和透彻,因为孩子真实理解了数学概念。”而我在上海新加坡学校看到的STEAM相关的教学,也非常可观。比如STEAM Lab,放学后学生在上课外课这是CCA的课程,也就是课后课,是学生们自己选修的。一个学生用英语在和外教老师讨论他的任务,而其他学生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作业。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这里的很多高科技设施,我们同行的小伙伴从来都没见到过。。。但是操作的孩子们,年纪都这么小,小伙伴们都在感慨,好像我们生早了20年。。。甚至连著名的乐高FLL国际比赛,他们都有专门的训练教室,简直是堪称专业级别,让我都羡慕了!
STEAM教育,是目前全球最提倡的科学教育的核心基础,像新加坡数学这样独特而生动的教学,其实是今天国际化教育的一个缩影。在我已经走遍的18所学校里,我所有看到的设施与设备,真的都是面向未来的人才。比如桐乡耀华,有满天飞的无人机兴趣课,一架无人机1万元,这天上一飞就是10多架,学生们操作都很熟练。。。有用3D来上解剖课、甚至我们看到3D打印课已经成为一种标配。很多人以往觉得国际学校不读书,纯快乐教育,甚至觉得是不是国际学校的孩子最后都「考不过」体制内的孩子?但在我走过的所有学校,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确实非常快乐教育,甚至确实很多学校和新加坡学校一样,在三年级以下都没有考试,但是到了高中,这些孩子的自驱力非常惊人。
比如我在UWC常熟学校,这是一个极其自由的学校,自由到连校服都没,也没人去干预孩子的寄宿生活,但是他们去年就10多个孩子毕业被常青藤名校录取。而他们的高中生甚至自己发起一个讨论会,讨论内卷,因为他们觉得同学之间已经内卷非常严重了。。。上海新加坡学校也是一样的,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并没有书面考试,所以老师会运用更灵活的方式来检验每个孩子的学习成果,比方说以一年级小朋友的考核为例,会以"时钟"为题,要大家在实物钟上摆出老师指定的时间。因为这种考核都发生在孩子并不认为这是一场考试的情形下,所以也很很真实的反应出学习成果,老师也能更因材施教去做教学调整。但上海新加坡学校的申请成绩也是很优秀的,从这毕业后的动向,2021届毕业生就有47%录取来自世界排名前50的著名大学,比如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华盛顿大学、多伦多大学等。IB考试成绩更是在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取得了IB 平均分 39.2分的成绩。很多人以为私立双语、国际学校的学习轻松愉快,但实际上这些学校的孩子目前在国内也会学习体制内教材,比如上海新加坡学校的小学部就学跟新加坡当地一致的统编数学教材,而他们大部分数学老师都从新加坡来,必须用英语教授新加坡体制教材,并且固定只给最多两个年级授课。这样做的优点是,每个老师都会特别清楚该年级的教学内容,也会对这年龄段的学生在学数学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点,进行较为准确的预判。
缺点不言而喻,学校需要储备更多的师资,而且老师的流动性必须非常低。这才是学校教学品质的真正难点。当我和小学部校长Ramida女士聊天时,我很好奇这样的国际学校,怎么确保比如中文、数学的教学呢?Ramida校长说,他们的日常课程都是英语教的,但是遇到中文课,会分为不同级别的中文水准,让学生们自己按照水准去「走班」。而数学课,是完全用英语进行、根据新加坡教学大纲上课。在这个学校里,老师们来自于43个国家,师资的国际化是很不错的。
和大众印象中的快乐教育不同,走国际路线的孩子,其实学的科目非常多。现在很多私立学校的学生,往往既要学统编教材比如语文、数学,又要学更多和国际接轨的课程比如科学、DRAMA戏剧、艺术、高尔夫等等,孩子的时间都非常地满,基本都要一项体育、一项乐器、一项学科特长,只不过当不少孩子在刷题时,这些孩子奔波在各种兴趣课的训练上。
在我创办爸妈营的这8年来看,其实无论是在哪类学校,优秀的孩子都是用足了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只是大家路径和方向不尽相同。从去年开始,我陆续探访了18个优秀的学校,有的是幼儿园到高中一贯制、有的是幼儿园、有的只有小学,我其实亲眼看到了今天的中国教育中的创新和各界人士的尝试。无论是马云、李亚鹏开办的幼儿园,来自新加坡的嘉宝、来自中国台湾的道禾。还是耀华、赫德、诺德安达这类教育集团的尝试,尤其是双减之后,更多教育的关注点,都放到了孩子的兴趣和全人教育上。但我觉得对爸妈们来说,还是应该多看、多听、多了解,想想自己的教育目标,才能更清晰地规划自己孩子的教育路径。比如我采访过的赫德学校的总学督Warren Johnston就说过:他不认为中国爸妈就都是虎爸虎妈,他认为中国爸妈只是对自己的孩子有高期望值。
而爸妈最可以做的,是更多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倾听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运动,是中国孩子的软肋,但也是今天爸妈们最重视的项目。前两天和一个做申请的同学聊天,他在说,现在无论是国内名校还是海外名校,只要你孩子的某项体育运动成绩可以好到让校队教练和招办说——“我要这个学生”,就足够让孩子有着更具竞争力的申请优势了。虽然这听起来略功利,可是也非常实际,比如今年东京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获得者杨倩,就是清华附中选拔出来的射击运动员,一路保送进了清华大学,甚至还可以保送清华硕士生。任何国家、任何学校,都需要竞技比赛成绩,同时当人才选拔时,能坚持训练的意志力,本身也说明了孩子的坚韧Grit和刻苦,这在海内外所有教育体系里都是一致公认的标准。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有一项可以参加竞赛并获奖的体育拿手项目,那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没有,你的孩子至少也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保持一个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习惯。大家应该也能感受到,即使成年人,能保持运动的人也有更好的体型和状态,是受人尊敬的,是吧?
所以在我去过的18个优质学校,我都看到了非常厉害的运动设施场馆,可以说,学生们在学校内可以享受到的设施,已经秒杀了很多公开收费的游乐场或者运动场。看一下上海新加坡学校的户外儿童乐园,无敌诱人。。。
这个游乐场还有个很“新加坡”的名字,叫美人鱼公园,Mermaids Park
在今天很多设施完备的学校,不仅将游泳课设为每个学生的标准课程,请退役的竞赛选手来担任教练。
标准泳道,已经是很多学校里标配设施。。。也是很多学生们每周的日常科目。
还有像上海新加坡学校,更是将高尔夫列入课程大纲。不仅校内设有室内和室外两座高尔夫球球场,也会定期到昆山太阳岛奥尔夫球俱乐部的27洞锦标赛等校外场地,去进行训练和竞赛。
即使下雨,也可以使用先进的室内模拟器,可以模拟出在世界知名球场打球的情境,这个模拟器是由顶尖的雷达探测仪Flightscope和领先的模拟高尔夫软件TruGolf进行技术支持,让我也非常惊叹。
中国孩子其实一直从智力、努力来说,都不逊于海外其他国家的学生,但唯独运动,确实往往被学习时间挤走。英国的著名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查尔斯王子家的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都毕业于那里,每周体育课时达23小时,各种比赛每周要占用3-4个下午,在海外名校,不会运动的孩子几乎很难融入同学中。
我相信双减之后的再过几年,中国学校也会向这个方向靠拢。这是提升一个国家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和实力的一种直接方式。哪个爸妈如果现在还没反应过来,那么孩子到初高中后,肯定会OUT,这是我这8年来每天看着国内国外教育趋势的深刻感受。这一点,我觉得每一位爸妈都需要敲警钟。每天至少有充足的活动时间,每周至少给孩子安排运动项目哦!
之前哈佛大学的Catherine Snow教授在上海哈佛教育中心的一场讲座,提到过现在美国精英人群孩子最流行学习的二外,是中文。。。就好像中国家长给孩子学英语一样。在我走过的所有学校中,中国文化,都是极其被强调和重视的,无论是国际学校还是私立双语学校。因为中文的博大精深,远比英语要难学。。。
像上海新加坡学校,英语是核心教学语言,但是数学课每天1小时,中文课每天要1-1.5小时,还不算中文相关的文化课,比如下面的书法课。所以啊,我们以为中国孩子在英文上花的时间足够多了,可其实换成老外学中文,时间也一样多。。。今天大部分在中国境内的爸妈,都希望孩子只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哪怕会申请国外的高中、大学,读完多半也是要回国发展的,目前全球的经济发展,中国绝对是在第一梯队里,未来10年,还有非常多的机遇。
很多来华工作的老外,正在努力让自己孩子学一口流利的中文回去,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我在上海新加坡学校碰到的5岁小女孩Antonia,说她是家里最小的妹妹,但是她的中文就是家里最好的。而很多和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都成为了国际和民办学校的标准课,因为他们少了那么一点刷题和考试的时间,那么多出来的时间就要多学一点东西。
但是又写着王者荣耀、Marvel漫威、耐克、华为、DC、还有写轮眼、宾利、奥迪、奔驰的logo。还有一个教育现象,是我觉得很有趣的。现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华人式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全球的关注,也受到中国爸妈的欢迎,我朋友说在美国,「新加坡数学」和「日本公文式教育」都极其火爆。其实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双语教学、略鸡血,重视学术结果,很能代表华人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孩子的期望。中国爸妈们都希望自己孩子既是中国的、又是国际的,不希望自己孩子成为披着中国皮肤却只有西式思维的香蕉人。所以我可以看到,有很多一线国际学校、私立学校的校长,有着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国际学校的教学经验,新加坡学校的幼儿园及小学部校长Ramida女士和总校长David先生,就曾在中国香港的学校担任过校长职位。David校长来自于澳大利亚,但在北京国际学校工作了13年,在中国香港国际学校工作了13年,这在今天中国的国际教育中都特别不容易,要知道现在这波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其实也就差不多20年。
当我和他聊天的时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David校长不断在强调,支持爸妈、倾听孩子。他自己有3个孩子,而那么多年的学校教育,让他对于国际教育的理解更接近于如何帮助爸妈们的学习型社区。而在这个社区中,家长、老师、孩子,是共同的创建者。
所以,新加坡学校在国内虽然低调,却足足已经有着25年的历史,从最初18个学生一直到今天全校近1000个学生,低调又务实、自由又注重学习基础的风格,是让我印象深刻的,这是一家很典型的亚洲风格的国际学校。
好了,由于我一直行走在各个学校中,很多朋友也会问我打听哪家学校好。
其实我往往会先问,你自己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你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学习生活?你的孩子今后准备高考吗?还是准备出国呢?
不一样的规划,其实决定了孩子的择校路径,而爸妈们仅仅需要做的,无非是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更多的学校,配对选择,就好了。
希望我的探校系列,能够帮助大家,更了解今天的中国教育!
如果对上海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感兴趣的爸妈们,可以关注官方公众号。
上海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点击关注
▼
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给我留言,有更多问题,可以关注视频号,直播见!
感谢你的关注,送上目录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神仙学校吧!
《Tinco亲子情报》采访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