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的银行,靠谁赚钱?

伦敦交易员 伦敦交易员 2021-01-27


前几天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9〕第15号今天落地了。


简单来说,有三个要点:


1,改贷款,不改存款。

2,改增量,不改存量(尤其是之前挂钩基准贷款利率的按揭房贷)。

3,将实质上的政策基准利率改为MLF(迈出市场化的一小步)。



央妈这么改,对'孩儿们'是利好的:


1.存款利率不会上升,银行成本不会增加;


2.存量贷款的利率不会下降(尤其是房贷),银行收入不会减少。


这样一来,银行的利益(利息差)依然得到了保障。


在中国经济的利益分配中,有一个长期为人诟病的问题:相对其它国家,在整个企业盈利中,金融分走了太多的蛋糕。


这个分配比例维持在高位,很大程度靠存款利率不市场化的管制。


利率管制的'好处'有多显著,从中国银行跑输同行即可一窥。



从上图可见(红色线条),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中国银行的净息差大幅低于同行,关于这点有官方回应:



可见,中国的银行想要赚钱,还是得立足中国,外国的钱不好赚。


但作为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银行主要从哪些客户身上赚钱呢?


先看下贷款流向:我国银行业约2/3的贷款流向了企业。


图:工商银行2018年的贷款去向


而从企业贷款来看(下图),银行似乎在'赚国家的钱'。企业贷款中的约2/3流向了国企。这在2013年之后尤其明显。


图:我国银行的企业贷款流向

图注:此数据自2016年之后就停止更新了。


民营经济用不到40%的企业贷款,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多的GDP,提供了70%左右的出口,创造了80%左右的就业岗位。


还是不错的。


只是希望民营经济能再接再厉,争取今后能有更多机会向银行贡献收入。




信贷流向国有经济,是因为利率更高么?


似乎不是。


从下图可见,地方政府大型国企的融资利率明显更低(下图红色区间),而民企居民的融资利率明显不低(下图蓝色区间)。


图:实体经济主要参与者的融资成本

图注:来自半夏投资的李蓓老板娘


这说明,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的定价风格也越来越顾全大局。




但国有经济的借款利率走低,会影响银行的放贷意愿么?


看数字吧。


以国有经济主导的广义基建来说,其贷款余额在最近5年翻倍有余


图:我国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布

图注:来自半夏投资的李蓓老板娘


不过,比基建贷款还涨得快的,是居民主导的房贷(流向个人的贷款中,80%以上是房贷)。


毕竟,房地产贷款不仅利率高,还有地产做抵押,安全性也有保障。


自然的,国有经济主导的大基建(上图紫线)居民主导的房地产(上图蓝线),成了近几年拉动我国信贷增长的两驾马车。


流向实体经济的贷款保持稳定,尤其是以民营经济为主的轻工业贷款(上图红线),异常稳定...




一些不降息、一些不加息


说到这里,再次回顾下此次利率市场化改革:


1,改贷款,不改存款。


以居民为主的存款(见下图),不会加息



而(目前)以国有经济为主的新增贷款,不会加息。


图:两个选择-降与不降


2,改增量,不改存量(尤其是之前挂钩基准贷款利率的个人房贷)。


居民在前几年背上的天量房贷,不会降息。


仅存量房贷不降息,看今天央行吹风会的表述,为保证'房住不炒',增量房贷不会降息。



总的来说,


一些不降息、一些不加息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金融体系是利好:


1. 银行能继续从居民部门赚取高额利差(存款不加息,房贷不降息),只要房价不跌,新中产们也能抗;


2. 地方政府和大国企也能以更低的贷款利率来吸收居民部门的存款,为国有经济减负。


3. 由于实体民营经济在银行贷款中的占比很小,受影响不大。当然,如果民企能从新增贷款中多分得一杯羹,也是不错的。




真正的实惠来了(么)


随着1.继续限制个人房贷、2.切断地产商的非标融资渠道、3.清退不良机构的金融供给侧改革深化,国有大银行或不得不将更多注意力投向民营'小'企业。


毕竟,随着躺赚的机会越来越少,银行终得凭本事去赚中小民企的高利息,而不是继续给国有平台'无脑'放贷。


但对那些干实业的民企老板来说,相比起看人脸色的贷款,其实还是不如人民币贬值来得直接。


金融放水的话,大概率又会被金融、地产、国企截胡,到实业那里就所剩无几。这不仅帮不上实业,还而会推高成本,进一步加剧他们的困难。


而货币贬值就好得多,直达患处。虽然短期内会影响大佬们的资产价值,但能提升我国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改善实业的利润和现金流。




十字路口前的选择


面对相似的十字路口,当年的日本选择了日元升值+金融放水。


随着日元升值,资产价格也水涨船高,东京的金融家们纸醉金迷了好几年。


但三年之后,泡沫破灭,又把纸面财富给亏了回去


而同样一去不复返的,还有曾经蓬勃发展的日本经济。



而如今的中国,应该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货币贬值+金融克制,可使金融与地产让位于实体经济之后。


虽有短痛,但有长效。


不过有意思的是,给国内大佬的短痛尚未显现,欧洲大佬已经坐立难耐了。


随着人民币贬值,无论是LV,还是Gucci,其母公司股价都大幅走低。




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选择都是重要的。


想想曾经如日中天的日本和雅虎。



贪图眼前的小便宜,长远的大格局。


-End-


转发也好,扫码也好,随缘就好。

欢迎留言↓

但只有极少数的、精炼的、弘扬正能量的评论才会被翻牌~ 

提前抱歉,谢谢理解。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