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从海上开过,一晃十八年 |《千与千寻》和他的宫崎骏
扇贝读书
6月21日,《千与千寻》在中国重映。
千与千寻,承载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被评为宫崎骏动画创作的巅峰。
千与千寻,初次上映是2001年7月在日本,一经上映,便吸引了无数影迷,成为了日本动画电影票房史上的奇迹,并且上包揽了如奥斯卡金像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大大小小的电影奖项。
提起千与千寻,你想到的是什么呢?
是少女在异世界里的奇妙冒险,还是无脸男的默默陪伴?
是千寻的成长,还是与白龙琥珀川的羁绊?亦或者是父母终于变回人形,一家团圆?
有网友表示,时隔多年只记得那句:“吃太胖了会被吃掉”。
也有网友说,我只是来看看我的童年和青春。
我们先来稍微回顾一下《千与千寻》讲到底讲了什么:
少女千寻与父母一起搬家到乡下,途中误入了神明的世界,千寻的父母因吃了神明的食物而变成了猪。千寻为救爸爸妈妈并重返人间,在汤屋给女巫汤婆婆打工经历了很多磨难,结识了白龙、无脸男、锅炉爷爷小玲等一众小伙伴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们的帮助下,千寻和父母得以重返人间,千寻也在这次奇妙的经历中学会了爱与成长。
然而,宫崎骏不愧为动画大师,千与千寻的故事不会这么简单,这里面还有很多我们当初没有看懂的细节。
1、影片名字
千与千寻,日文原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中译版本省略了“神隐”一词。神隠し,指下落不明,直译为“被神明藏起来了。”结合本片所讲故事,千寻误入神明的世界,可以理解成消失于神明的世界,更有一番意境。
英译版片名更加直接,译为“spirited away”,秘密消失,更加突出其“神隠し”的意思。
中译版“千与千寻”,大概是强调影片中“不要忘记自己名字”这一情节,强调不要迷失,记住自己,也不失为译出了电影的主题。
2、真实与幻境的转换
影片开始,千寻坐在自家的车里,行驶于山间小镇,周围的景物昭示着所处时代为平城年代(1989~2019,也就是故事制作的年代,可以理解为当代)
而当千寻一家进入神明的世界后,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幅景象:
昭和30年代的景象(类比中国民国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商品市场蓬勃发展,与动画开始的2000年左右的经济萧条形成对比。繁华得仿佛做梦一样,昭示着这个世界的不真实性。
这也是梦境的开始。
3、名字
前文中说的中译版片名“千与千寻”就是由此而来,在锅炉房找工作的时候,作为契约的一部分,汤婆婆夺去了千寻的全名,给了她“千”的名字。
白龙让千寻“好好隐藏自己的名字”并且不要忘记。倘若连自己的名字都忘记了,就很难回去了,更别说救回自己的父母。
随着故事的发展,小白龙真实的名字并不是叫小白龙,而是“琥珀川”,是千寻帮白龙找回了他的名字“琥珀川”的。
这部影片似乎格外执着于“名字这一概念”,在日本的传说中,“名字”是一种咒,是连接生灵与其存在的世间的一种咒,汤婆婆通过夺取他人的姓名来控制人,动漫《夏目友人帐》中夏目玲子也是以一本写满了妖怪名字的账本来控制妖怪的。
由此看来,名字就变得不简单,而是有着深刻寓意的。
此外“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也有“不要迷失自我”这一哲学内涵,使得日本以外的世界各国观众可以理解称赞。
4、琥珀川
这是白龙的名字,由于琥珀漫长的形成过程,其本身有了“被封存的”这一意象。寓意了白龙的身世。
5、河伯与环境污染问题
影片中,河伯一出场就被误认为是腐烂神,所有人见了都在躲藏,只有千寻细心的为他清理身上的污垢,并且拔出堵塞在嘴里的木棒,清理掉藏在河伯体内的垃圾。
河伯当时是这样的:
沐浴时洗出的脏东西:
真实的样子:
这一段剧情显然是在呼吁大家环境保护,也展示了千寻善良温厚的品性。有学者表示,日本战后的经济迅速恢复,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其中水污染尤为严重,直到后来部分乡下地区水俣病爆发,才逐渐引起相关部门认识,开始治理环境。
6、无脸男
前文刚刚提到过名字是生灵与世间的牵绊,而无脸男没有名字,一直在神明的世界里游荡,没有人注意,与世界没有任何牵绊,是极致的孤独。直到女主千寻的出现,注意到了游荡的无脸男,从此,各种缘分造化便滋生了,他开始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开始有所求,不愿继续孤单。
千寻和无脸男这条支线,想必也是感动了不少观众。
7、发绳
8、不要回头看
影片的最后,千寻离开神明世界时,白龙对千寻说:“不要回头”,这一点用了日本神话黄泉之国的故事(取自《古事记》)。
传说父神伊邪那岐命的妻子伊邪那美过世后,伊邪那岐命十分想念她,于是一路追去了黄泉之国,请求伊邪那美和自己回去。但是伊邪那美已经吃了黄泉之国的东西,无法再回到人间了,左思右想后,她决定去跟黄泉的神商量一下。
伊邪那美要求道:“在这期间可千万不要回头看我啊。”
但是伊邪那岐命并没有信守承诺,去看了伊邪那美,看到了她全身腐烂、化作八大雷神的可怖样子,十分害怕,转身就跑,伊邪那美十分怨恨,派女鬼追赶,最后几经波折,伊邪那岐命重返了人间。
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有相似的故事:俄尔普斯的爱人水神欧律狄刻被毒蛇咬死,为了找回爱人,俄尔普斯来到冥府,感动了冥王,答应放回他爱人,要求是绝对不能回头看自己的爱人,但是俄尔普斯并没有忍住,在最后一刻回头看了,导致欧律狄刻没能重返人世。
透过故事,你看到了什么?
很多人对《千与千寻》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需要有多么瑰丽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样一个虚拟的小城镇,有这样一个大澡堂,澡堂里边有各种妖怪,有各种形象非常鲜明的角色。
里边有大反派汤婆婆,她的傻孙子,有男主角白龙,还有意义不明的无脸男,大概是这样的形形色色的角色组成了一个作品。
如果我们要去深入去解析这个作品,去讨论它的象征意义、隐喻,那么这个无名小镇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社会?
有几个明示的点,一个是千寻刚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她的父亲说过一句话,说,“这种地方泡沫经济时期多的是,后来都破产了,就没人来了。”
“这种地方”指的是他们去的美食一条街,就是过去曾经过度开发的地方,这其实就是叫“文旅地产”,文化旅游的地产经济。
而白天是废弃的美食一条街,夜里又会变成光怪陆离的妖怪小镇,又是在表现什么呢?那些熙熙攘攘的妖怪顾客,其实都是活在泡沫经济时期的一场梦。
这帮神仙妖怪,还是定期会来到像泡沫经济时期一样繁盛的美食一条街,高端大浴场,在里面泡澡、泡汤,吃吃喝喝,放松休闲。
这里就又涉及到另一个元素:“油屋”这个大澡堂。大澡堂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泡沫经济时期的大型企业,“托拉斯”型的企业特点。
澡堂有一个像汤婆婆这样的大老板,她垄断了这附近所有的澡堂,十里八乡的神仙都得来他这洗澡。同时,她手底下有一大群麻木的、机械的、不断进行劳动的人,其实就是一帮上班族——我们现在称之为“社畜”的一群人——在这个地方上班。
这部片子把油屋里工作的上班族表现成了一群勤勤恳恳的青蛙。如果你仔细看片子,有一场戏是千寻和小玲他们两个人上班打卡的画面,周围你仔细看,信息量是很大的——
打卡的牌子上方写着一行大标语,「勤勉强要请求人民蛙」,意思就是要多学习、讲礼貌,做人民的好青蛙。
旁边还贴着别的招贴报,比如说有一个门球部招人,说可以夫妻两个人一起来参加。还有一个人说,本人择偶,有想跟我谈恋爱的请找蛙。也就是说他是个青蛙,他想去联络一个女青蛙来跟他交往。
包括千寻刚进入油屋的时候,她从台阶上掉下来,趴在墙上。上面厨房窗户打开,有一只青蛙趴在窗户上,拿着一根烟特别熟练地抽了一口,在那喷云吐雾。
这个场景、这种感觉,你只要上过班,就一定有一种熟悉感:仿佛就是一个普通公司里的中年男人,总会在工作的间隙找个地方,疲惫不堪地抽一根烟,然后叹一口气。
所以说在片子里面,千寻来到这个地方,就像是一个人进入了职场。遇到了在职场里能遇到的所有东西,友善的前辈、阴险的前辈、特别讨厌的上司,以及职场暴力、同事之间的排挤。
包括汤婆婆千寻签的协议,也很像是老板和员工签的一个劳务合同:你跟我签完了契约之后,你这个人就是我的了。
而汤婆婆这个形象也很有趣,她本身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剥削员工的老板、是大反派,但是她在接待客人的时候又特别专业。
当汤婆婆发现油屋接待的客人不是腐臭神而是河伯、手下的员工就要处理不了的时候,她会精神抖擞地冲下去亲力亲为,给客人赔笑脸,摆平所有问题,一下子就控制住了局面。
这个形象不仅鲜活起来了,还仿佛和我们生活中见过的「老板」的形象重合了。
所以说《千与千寻》里面关于职场的这些影射,对于上了班的人,或者是被职场“荼毒”过一段时间的年轻人,回过头来再看这个片子,跟小时候看的感觉绝对不一样。
故事结束了,但角色永远在行走
有人说,《千与千寻》的整个故事,终于把自己的面向人群扩展到了全年龄的、全日本甚至全世界的所有人。
其实按商业片的范例来讲的话,《幽灵公主》更像是一个起承转合然后大决战的商业片教科书,《千与千寻》反而到最后让人觉得有点怅然若失,就像是一个故事讲完了之后,给你留有无限的余韵,让你看完之后感觉:“啊,这就结束了?”而不是一般的商业片让你感觉到的:“不错!完了,走,咱们吃饭去!”
《千与千寻》里面特别典型的一个细节就是他们最后在钱婆婆家里,无脸男加上巨婴变成的「龙猫」,还有变成小鸟的大鸟,一起来织毛衣。
他们给千寻织了一个发箍,钱婆婆说你现在不着急回去,现在回去还为时尚早,等我把你护身符弄好。
很多观众都以为专门给了护身符一场戏,千寻最后是要靠护身符大战汤婆婆,结果最后没用上。这个护身符唯一的对应,就是在她跟爸妈走回隧道的时候,护身符在阳光之下闪了一下光,就完了。
所以你说护身符有魔力吗?没有,她没使,没感觉。但是你说这东西没有魔力吗?这是朋友们一起做出来的东西,承载着你整个过去这段时间的回忆。
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会忘记的,只是想不起来了而已,当你想要想起来的时候,只要看到这个东西就想起来,这就是它的魔力。
同样的,在拿了那个发箍之后,千寻拿法器去救白龙,结果这时候响起了敲门声,白龙自己来了,说我不用你救了,这故事结束了。
关于宫崎骏
吉卜力的作品,或者宫崎骏的作品有一个特点——人物自己在行动,每个人的设计都特别“厚”。厚到什么程度?厚到这个人在观众看不见的时间线上是在动的,他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剧情线在走。
你只是被导演安排看到了让你看到的部分,后面发生了什么你没看见,但是你不能说这个人没有主观能动性,这个人是在动的。
所以你看白龙,开门时白龙已经来了,那段时间他肯定经历了些什么,才在休养生息之后赶回来了,故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这就是好导演、好编剧。他的剧中的所有人是活人,每个人都在忙活自己的事,你所看到的只是被摄影机恰巧拍到了这一组人在干的这件事。
当然,被拍到的一帮人干得其实也不错——小少爷学会了自己独立生活。无脸男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的人生导师。他原来去汤婆婆那被污秽得一塌糊涂,在钱婆婆这儿又是吃蛋糕,又是织毛衣。
那场戏拍得非常好,你注意看,很多人特别喜欢无脸男就是因为那场戏。他在吃一个小蛋糕,他切开小蛋糕,他小嘴是咧着笑的,样子特别可爱。
最后,《千与千寻》或者是宫崎骏想告诉我们的是: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
只要走的方向正确
不管多么崎岖不平
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shanbaybook
往期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