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保鸡丁的生父之谜
鸡肉拍松,剞出十字花纹,再切成2厘米左右的方丁,加盐、酱油、淀粉腌制。
将油锅烧热,倒入干红辣椒和花椒炒出香气,再依次倒入鸡丁、料酒、葱、姜、蒜,加入酸甜的芡汁烹炒,最后撒入花生米,颠翻几下。
不消五分钟,一盘细嫩可口,微麻微辣的宫保鸡丁带着热气出炉了。
一道宫保鸡丁,一碗米饭,一瓶啤酒,再点些其他配菜。在中国,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如果有人评选“中国十大名菜”的话,这道菜肯定榜上有名。
宫保鸡丁看似简单,做法却千奇百怪。
无论是鸡胸肉、鸡腿肉、还是整只鸡;是加腰果、加黄瓜、还是加笋丁;是餐厅、家里、还是食堂,万变不离其宗,这些不同的版本都会被冠以“宫保鸡丁”名字,出现在大小餐厅的饭桌上。
作为这道菜名义上“发明者”丁宝桢,估计永远也想不到,自己会因为一道菜而名垂青史。
出生于贵州平远的他,是咸丰三年的进士,先被派到了湖南岳阳和长沙,又做了山东巡抚,最后官至四川总督,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太保”,一生政绩卓著,被人称为“丁宫保”。传说中正是因为他爱吃炒鸡丁,生活范围又跨越了贵州、山东、四川三省,于是便创造了“宫保鸡丁”这道菜。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宫保鸡丁到底是黔菜、鲁菜还是川菜?于是,一场横跨三省2亿人口的“撕逼”大战就此引发……
就是这样一道家喻户晓的菜,背后的故事像一本书般厚实,细细品读,时代的流转、移民的智慧、厨房的秘密就都出来了。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丁宝桢不是“宫保鸡丁”的创始人。
他去世于1886年,而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览》里收录了1328种川味菜肴,却并没有宫保鸡丁这道菜。也许是为了纪念丁大人为国为民的精神,或者是单纯攀附丁大人的名声,后来的人才将这道菜与丁宝桢联系在了一起。
成都通览里并没有宫保鸡丁
*成都市地方志
那么宫保鸡丁到底起源于哪里呢?
山东人认为,宫保鸡丁受到了鲁菜酱爆鸡丁的影响。
这道菜在传统做法里没有辣椒,取而代之的是加入黄酱,讲究的是旺火爆炒,入口鸡肉嫩滑而酱香浓郁。
成都作为西南重镇,历来一直有庞大的外地官员系统,这些来自东部的士绅阶级带着他们的家厨来到四川,将本地的烹饪方法也一起带了过来。而后来清朝灭亡,战乱纷飞,这些家厨也就此扎根在成都、开枝散叶。
贵州人则认为,这道菜最早起源于贵州的糍粑辣椒炒鸡丁,在传到川渝一带后融入了川菜的烹饪手法,并最终发扬光大。
将跑山鸡斩块先下油锅炒一遍,然后用糍粑辣椒,即捣碎的干红辣椒放入油锅中爆香,再放入鸡肉一起翻炒,调味出锅,一道贵州辣子鸡就完成了。
这道菜能让人停不下筷子,一直吃到满头大汗。根据1965年出版的《中国名菜谱》中显示,黔菜部分的确有一道“宫保鸡”出现,而做法几乎与辣子鸡相同,鲜嫩为主,虽辣不猛。时过境迁,如今贵阳街头的宫保鸡丁,却与其他地方吃到的味道接近,以酸甜示人。
从形态上来看,宫保鸡丁跟四川本地的碎米鸡丁非常相似。
碎米鸡丁的做法是直接将腌制好的鸡丁滑炒,加入剁碎的泡红辣椒烹调入味,最后撒一把铡碎的花生米。如果省略辣椒的不同,外形几乎一样。而他们之间的区别则在于碎米鸡丁的味道是咸鲜的,而宫保鸡丁是酸甜的。
其实,“宫保鸡丁”最重要的,就是那口糊辣荔枝味型。它既不是锅巴肉片的荔枝味型,又不是糖醋鱼的糖醋味型,而是小酸小甜,入口先闻到糊辣的香气,然后先是微微的酸度,后是微微的甜味,最后是一点点咸,就像“加了盐的碳酸饮料”。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代版的宫保鸡丁,更像一道川菜,因为川菜是最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菜系。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分析,贵州因为自古少盐的原因,形成了以酸代盐,以辣代盐的口味,底色是酸辣;而山东的味道则更偏向于咸鲜,这两个地方都诞生了无数美食,但像宫保鸡丁这种酸甜复合口的,还是最有可能出现在自古富庶的成都。
于是,一个大致脉络逐渐明晰了:宫保鸡丁,最开始的原型已不可考,在各地的烹饪技法进入四川后诞生了雏形,在乱世中被命名,并且在上世纪中后期最终定型。改革开放后,这个版本又被传到了贵州、山东以及全国其他省份,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宫保鸡丁”的大一统。
*24季私享家
当然,对于“宫保鸡丁”原教旨主义者来说,宫保鸡丁是哪里的菜还只是最基础的讨论问题。
鸡腿肉不能用鸡胸肉;不能用虾球、鱿鱼代替鸡肉;配菜只能放花生米,都是需要遵守严格的规范。正宗的宫保鸡丁是他们世界观里的一块基石,如果这块石头略有松动的话,那么生活中的一切方方面面都会崩塌。
而假使他们来到距离成都2000公里外的北京,可能要气得半死 ——
问一个北京人,自己打小最爱吃的菜,会发现一个奇怪的存在:竟然有不少人回答“宫保鸡丁”和“鱼香肉丝”!
这时候你再追问一句,那“宫保鸡丁是北京菜吗?”那多半会被呛声道:“您没毛病吧?这‘宫爆鸡丁’肯定是四川/山东/贵州菜啊。”
来到位于北京市车公庄的七十年老店峨眉酒家,会发现他们家的招牌菜就是一道宫保鸡丁。等到这道菜被端上来后,则会发现鸡腿肉、花生米、小酸小甜,微微麻口,味道之地道即使在成都也难得一见。
这时候你再定睛一看,会发现峨眉酒家一共有两道宫保鸡丁,一道是普通版,一道则是精品版。精品版相对于普通版增加了腰果、和美国大杏仁。如果你再试一下精品版的话,则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腰果与杏仁,跟鸡丁也很搭。
如果这时候你问峨眉酒家的服务员,他们会告诉你,这一切源于50年代的川菜进京,并顺便夹带诸如开店名厨伍钰盛,镇店大厨毛春和之类的名字。其实,这个水平的宫保鸡丁,不只峨眉酒家一家能达到,放眼北京和同样距离成都遥远的上海,撇开“正宗”或“不正宗”,好吃的宫保鸡丁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与此同时,无论老一辈还是新生代,厨师们都在各显神通,从普通版的“宫保虾球”、“宫保鱿鱼”,到复杂版的“宫保龙虾”、“宫保澳带”,一道老菜的变化和生命力如野草般旺盛。
什么才是正宗的食物?这是一个悖论。
以宫保鸡丁为例,如果追溯这道菜最开始的源头,那么它一定满足不了正宗的“宫保鸡丁”的技术指标;而我们现在公认的“正宗”版宫保鸡丁,自身也是在不断创新中结合各地人民的智慧形成的。
粤菜大师们喜欢说一句话“有传统,无正宗”,意思是这个世界没有正宗的东西,只有传统的东西,而对于传统的态度,鲁迅先生告诉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个菜品从生根发芽、到流传世间,从来都不是一两个定格的瞬间,而更像一段过程,一艘充满记忆的小船 —— 这艘船上载着全国人民来到北京的故事;载着无数人扎根四川的味道;载着一代代厨师不断精进厨艺、改良菜品的细节,载着一个个平凡个体的生活……
宫保鸡丁,人人都知道,在家里做得却不多。我做过一次宫保鸡丁,非常不“正宗”。那是留学的时候,跟着电视上的鲁菜师傅应急学的,因为要做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只记得那次大家肚子都饿了,刚一出锅就被哄抢光了。
*搜狐
现在想来,那道菜正宗与否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反而是当天的窗外呼呼的风、喝到见底的酒、还有天南地北的聊天。这是食物带给我们最真挚的东西,将一段记忆封锁其中,让人永远难以忘怀。
作者:刀刀
头图来自:24季私享家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
▲点击即可阅读
@花海黎:窒息操作!我选择看着吃...
小编:老师太痛心了!
@black先森:八。。八个小时以上?
小编: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
酱爆鸡丁,糍粑辣椒鸡丁,碎米鸡丁,宫保鸡丁,你来自哪个鸡丁(所在地),又最爱哪个鸡丁?
留言送礼物啦!
留言的小伙伴每周都有机会获赠神秘礼物!
留言时顺便备注自己的姓名职业和微信号哦~
稻来团队定制T恤、帆布袋、腾讯视频VIP卡
还有陈老师的签名书哦~ 每周二公布!
但由于微信公众号改版,新账号不再有留言权限
大家需要来 后台 跟我们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