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本带你了解岭南水乡的奇书 | 风味世界

梅姗姗 风味星球 2020-11-10



欢迎回到【风味星球】的周一专栏:风味世界。


从本周开始的每周一,我们都会给你推荐一个优秀的美食书籍/纪录片/人物/剧集推荐,把风味的世界带到你的面前。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本记录东莞麻涌水乡曾经风貌的小说《香飘四季》,同时也是一本奇书



我曾经看过一张很震撼的照片。


那是条充斥着木艇的河道,应该是太阳初升没多久,清晨6、7点的光景,却挤攘的仿佛周一早上北京各soho门前马路。


摄 | 刘在富


每条木艇上都装满了一簇簇绿油油的香蕉,沉甸甸的把船几乎压到了与水平齐。船头都朝向同一个地方:码头。岸上站满了正在称香蕉、选香蕉的人们。有的蕉农交易成功了,正在码头抽烟;有的正奋力的把蕉扛上码头;还有的来迟了,正在尝试靠近其他正在等候的木艇…


镜头从斜侧方的高空中扫来,完美的抓住了这个码头最繁忙的瞬间。我从未看过这么多香蕉,也没见过这么传统的香蕉交易方式。我注意了一下拍摄地点,麻涌。


再与麻涌相遇,便是在《寻味东莞》了。这次的麻涌更多了一份味蕾上的神秘:蚬肉饭,蟛蜞粥,香蕉紫菜糖水…  我实在想象不出香蕉跟紫菜共存能迸发出什么滋味,却早已被脑海里想象出的,蚬肉咸鲜汁水浸润的米饭滋味而流瞎了嘴角。



我计划趁假期去麻涌玩一趟,便有意无意开始留心跟麻涌有关的攻略。在一个机缘巧合下,我认识了今天打算推荐的奇书《香飘四季》




《香飘四季》讲述的是一群生活在上世纪60年代东莞“东涌村”的年轻人,在那个时代特殊的背景下,努力建立新农村的故事


这里面的主人公,有《东京爱情故事》里赤名莉香性格的凤英;有美丽娇弱屡遇渣男的“中富农二代”的;有完美附身“吕秀才”的会计员水生;还有英俊挺拔的兵哥哥何津


这些年纪不过25、6岁,都正值青春年华最美好时刻的男男女女,在“东涌村”相识、蜕变、成长,并在亲历了村里一个个重大事件后,扭转了“东涌”贫困的局面,建成了理想中的新农村,也分别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而这个虚拟的“东涌村”原型,就是今天东莞的麻涌镇。 


你想知道曾经的水乡麻涌是怎样的一副模样吗?


*古梅西园


环绕东涌村的小河,河水向西南边流开去,转弯抹角绕几个弯,绕过了西涌镇,又向前流去,流入水波荡荡的珠江。西涌的景色是醉人的:墟市连着村庄,一河两岸,静悠悠的流水在中间流过。河中小艇子穿梭如织,河岸的行人熙来攘往,斜阳淡照,暖风轻抚,繁盛又优雅的水乡画景,生动的铺在了人们面前。


清晨,东涌村好像穿上了一层多彩的新衣,金色的阳光,翠绿的蕉林,银光闪闪的河水,都是色彩鲜明,饶有生趣。耸立在河边的,一颗巨大刚劲的木棉树,挂满含苞欲放的花蕾;村子周围,沿着河岸的,小园子里的,屋墙地上的,零星四散的荔枝树,龙眼树,番石榴树,芭蕉树,木瓜树,都将近开花了,仿佛使人闻到香喷喷的花果味,这预示着春天就要到来。而早开的桃花,却好像告诉人们,它已经呼吸着春气。


是的,只需寥寥数笔,我的脑海里便对麻涌的曾经有了一副立体的模样:河道夹杂在蕉林中,人们一年四季赤脚劳作,荡浆出行。


村落里随处可见岭南独有的植物,木棉鲜红而炙热的在春季开放;荔枝黄皮在盛夏成熟,随手就能摘一个吃;秋天谷子黄了,满眼的金色;冬季虽说没有鲜花绽放,却也因暖湿的空气,惹得花骨朵们都冒了出来。


*美丽麻涌


也是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片中很多食物为什么对本地人有如此重要的价值。


香蕉要紧,凉棚算什么…一担香蕉八块钱,十担八十块,一百担就八百块钱了!” 这说的是台风来袭,香蕉林需要材料稳固地基。村民情愿拆了凉棚, 也要保全香蕉。因为那时的致富,就全靠香蕉出口了。


摄 | 王宇同


于那时的村民,一切可以让香蕉长好的东西都可以用命来换。凤英曾不顾生死的跳进大雨中的蕉林,就是为了保护好刚刚买来的,可以让香蕉长肥的肥料。何津等年轻力壮的男劳动力们,也需要赤身跳入淤泥里,用全身的力气去戽泥


就像村里的老人们说的,“香蕉的性子你懂不懂?肥多,水分多,才长得好。最好的法儿是多用粪水,蕉子结的又多又大,又香又好看。戽泥也是个法宝,有三条好处:一条,河泥不花钱,处处都有;二条,蕉基杂草多,除不完,戽了泥,杂草不用锄,变成了肥料;三条,有肥又有水。”


在村里负责养猪的肖容,则会在蕉蕾花冒出花骨朵儿还没开放的时候,来蕉林拣蕉蕾喂猪或自己拿回家吃。因为要想香蕉又大又好,一颗香蕉树上的蕉蕾就不能多,营养必须供给最强的那一串。


摄 | 斯小乐


等自家男人干完重活回来,肖容也会时不时的煮一些糖水,特别甜的那种,让男人补充快速因为高度体力劳动而消耗的体能。


这时再回看香蕉紫菜糖水,蕉蕾煎蛋,意义顿时全然不同。它们不再是黑暗料理或神奇食材的代表,而是那一代人传下来的,属于一个时代大环境背景下的饮食习惯。


《寻味东莞》


除了香蕉,《香飘四季》也能让人窥见麻涌人日常的其他饮食。


“潮水初涨,日烈风凉,一涌两岸的西涌镇,时逢佳景,节遇丰收,颇有一番寻常难见的热闹…卖凉粉的,卖咸酸的,卖糖水的,卖大蕉和苞粟的,卖熟食和生食的,叫个不停,好像要和外面的龙舟鼓声竞赛。” 


这说的是端午节的赛龙舟,女孩们在人头涌动的集会上欢笑漫步,最会买的零食就是咸酸和各种糖水。前者是类似潮汕那种腌制水果的存在,后者则是至今麻涌人都热爱的午后小食或宵夜。


咸酸今天东莞也可以找到
*大众点评


“肖容一个人静悄悄的忙活了好大一阵子,把一些芋丝,搓着米粉,加了点虾米香头,煎了一铜盆香喷喷的芋头饼子,让家人快快活活的吃一顿美味的早餐。” 这说的是一个普通的清晨,原来在那时的麻涌,农人们的早餐是长成这样的。


“这时候,有一串叫卖的声音:白糖伦滘糕呀,牛肉猪肠粉呀,猪油鸡仔饼呀,果子莲蓉包呀,脆皮豆沙卷呀,荷叶糯米饭呀….先先后后地飘了进来,飘断了他们的谈话。” 这一连串“发指”的报菜名,来自镇头最繁华的地方。镇里的有钱人会“要一碟伦滘糕,一碟莲蓉包”,边翘着二郎腿,边喝茶聊天。


白糖伦滘糕
*作者供图


于是乎,一副麻涌美食地图展现在了我的面前。这里面既有平民美食香蕉糖水、芋头饼子,也有高档茶点伦滘糕、猪肠粉。我想象着自己来到麻涌,这家吃一份肠粉,那家来一碗糖水,压马路时还捧着份咸酸的模样,笑出了口水。


那为什么说这样一本小说是“奇书”呢?这跟这本书的创作背景不无关系。


作者陈残云曾在1958-1960年在东莞挂职,任麻涌公社党委副书记。在麻涌的几年,他就是书里“与人民同甘苦”的公社领导化身。书里那些与人民一同在台风中抢险,种植水稻,都是陈残云的亲身经历。


作者陈残云老先生


只不过特殊的年代背景,导致书里的所有美好和食物,其实并没有真正发生。那是中国历史上饥荒最严重的三年开始,麻涌跟全国所有其他地方一样,都正在饱受饥荒带来的苦难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描述麻涌历史容貌的小说,不如说这是陈残云心中麻涌真正应该拥有的模样。他基于作者对村民和生活的真实记录走访,却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放飞了想象。


带着这个背景,再去读《香飘四季》,味道便又不一样了。


下周一见!


作者:梅姗姗
排版:风味君
头图:摄 | 刘在富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




▲点击图片观看

▲点击图片观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