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吃下去,所有功力不言而喻,才是好东西”
“铫子煨的藕汤,总是留到我一大碗,吃了饭就在花园里头,等她的外孙伢” — 《汉阳门花园》
我们这辈子会爱吃很多东西。
不同的年龄阶段,爱的口味也天差地别,但当你回望那些深刻的滋味,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时候,它们会伴随着一种画面:
“天津人记忆里都有个藕粉块儿,那东西可难吃了,干干硬硬的,但只要我见到这个东西就会想买”,朋友小二跟我说。
“因为脑袋会浮现一个夕阳西下的下午,我被拴在一棵大树边,身边是老式的房子,已经精神不好,不再说话的外婆为了逗我开心,塞了半块这个藕粉块儿给我。那个味道至今都在我嘴里,闭上眼睛就能尝到”。
好吃从来不是孤岛,它背后总有一个故事。这点表现得最完美的,大概是王宣一的《国宴与家宴》。
可别被这看似宏大的书名吓住。这并不是一本探究中国不同时期国宴和家宴形成原因文化寓意的社会学书籍,而是台湾美食作家王宣一对母亲一生各种家宴故事回忆。
“一九六六年夏,我们的一位表叔由港来台,因知他吃过不少台港有名的餐馆,妈妈与佩姨决定亲自主厨,在我们家宴请他。当我们将一张六尺的桌面架起,铺上桌布,摆好杯、盘、碗、筷,看来颇具气势,就说这简直是国宴的排场。自此,凡是宴请外宾,就说“国宴”,自家亲友聚餐就称“家宴”,并被宣一沿用至今。” 王宣一在书的开头解释道。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一方面昨天是母亲节,在这本对母亲怀念的书里,我们能重温很多在家吃饭的记忆和美好;另一方面也因为王宣一母亲的特殊身份:
许闻龢生于浙江海宁的名门世家,与金庸的查家以及徐志摩的徐家都有世交或姻亲关系。雄厚的家族背景和高等教育的熏陶,加上辗转杭州、上海、台北等城市,经历过十里洋场的盛世风华,使得许老太太在生活,尤其是日常饮食上,极为讲究。
所以通过王宣一娓娓道来的记忆,我们能窥见一代大家闺秀对于食物的要求,那“即将消失的一代人” 对“该有的味道” 的坚守。
王宣一的童年令人羡慕。
因母亲擅长厨艺,精通食材,她小时候会把晒干的干贝当零食吃。虽然这种“奢侈”让朋友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就是她的家族作风,用母亲的话说比较海派,“即使有段时期,母亲总是从菜场头欠钱欠到菜场尾,家里的餐桌上也从没有见过穷酸相”。
对吃的讲究不仅表现在日常餐桌,更在家里来客后的家宴里。
“宴客的成功关键,并不是依赖有高贵食材、罕得佳酿(有当然也不妨事),而是主人奔走之热忱与投注之心力”,这是母亲对好宴会的定义。
得知有客要来,先思考客人的家乡和历经的城市,“北方菜粗犷、江浙菜细腻,川菜麻辣、台菜清淡,口味不同,各有所长”。
他的口味偏好,“即使是面条,也有人喜欢宽的,有人喜欢细的;烧的饭,有人喜欢软黏一点的,有人喜欢颗粒分明的,因人而异,各有所好”。
最后根据这些信息,准备一系列有大菜有小菜的餐桌,“将自己的用心融入在挑选食材的细心、处理食材的耐心,以及对烹调厨艺的爱心中”。
同时也别忘了准备一些家庭拿手菜,让客人即便离开了,也会心生怀念。
在母亲准备的所有佳肴里,红烧牛肉是最抓住所有人口腹身心的。这口红烧牛肉非比寻常,任何餐厅家庭都无法复制同样的滋味,究其原因,肯花时间肯用心还是核心。
牛肉只选前腿花腱的部分,并且一定要把腱子上附着的其他部分全部去除干净,只留下纯粹的花腱,再配上比例约一半的牛筋,分开炖煮三次,每次炖煮加的料都不同,还要时刻看护,以防牛筋黏锅,炖好后放隔夜塑形,最后第三天下冰糖大火收干。
出来的成品,“不用丝毫姜蒜掩盖味道,口感烂而不涩,黏而不腻”,让所有吃过的人永生难忘。
要说宴席菜肴的忌讳,母亲也有,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显摆。“好料是藏在里面的,哪能这样(铺满式的)招摇?难看死了,像暴发户”。
一道好菜应该像《红楼梦》里的茄子:一道茄子,经过干贝、蟹肉、荸荠等等各种材料和方法蒸过来煎过去,去煨、去焖、去炖,浸过肉汁、海味什么的,再以不起眼的姿态呈现出来,上菜时仍只看得到是一盘茄子,最后得到的却是客人说,啊,这是什么茄子这么好吃?
“一口吃下去,所有的功力不言而喻,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王宣一的母亲说。
母亲的宴席对王宣一的影响是深刻的。
“母亲一生宴客无数,不论大吃小吃,她总有本事前一分钟在厨房忙得灰头土脸,下一分钟就轻轻松松端出一盘漂亮的菜,富富泰泰的好像不曾经历过前面的油烟、忙乱,就做出来了”。
这份自信优雅和从容,增添的是食客们对这个夜晚的回忆。每当吃到红烧牛肉,所有人都会想起那个快乐的夜晚,在王家的餐桌上,自己和朋友们谈笑风生,仿佛时光永远定格在那一刻。
所以母亲过世出殡那天,王家并没有按照习俗到庙里摆素宴,而是联合所有子孙做了一顿家宴,复刻了母亲生前所有的拿手菜。
大家坐在家里的餐桌上,一边聊天,一边回忆父母的种种故事,似乎所有深沉的悲痛,都像那只不起眼的茄子,深藏不露,以家常的姿态呈现出来。
”味蕾的感觉无法留存在具象的形态中,却永恒存在记忆里,那些独属于家宴的气味,会在不经意时浮现在我的生活中,并且永不消逝”,王宣一在最后说。
排版:风味君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