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指“出卖华为”的汇丰,加速裁员3万多,还想靠中国翻身

陈局 英伦靠谱局 2024-03-13


英国乃至欧洲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汇丰上半年的税前利润重挫65%,净利润锐减77%。因此,汇丰将加速推进裁员35000人的计划。


汇丰上半年的坏账拨备飙升至53亿英镑,而去年同期不过是7.6亿英镑。汇丰在一季度已经拨备了23亿英镑,预计全年针对贷款损失的拨备总额可高达100亿英镑!


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Noel Quinn)表示,汇丰面临四大挑战:新冠疫情、降息、市场波动加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汇丰虽然在1991年把总部搬到伦敦,但主要业务和盈利都来自中国及亚洲地区。根据汇丰控股(简称“汇控”)2019年年报,其基准收入有49%来自亚洲地区,而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贡献的收入只占29%,仅仅香港的业务就为汇控带来120.49亿美元的税前盈利,是英国业务的十倍有多!



已经发展为跨国大银行的汇丰,曾经提出“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的口号,其英文原文The world's local bank的直译是“属于全世界的本地银行”,意谓在每个区域市场都吃香。汇丰还以中西方市场的桥梁自居,但现在烦恼不断……


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汇丰陷入了中西方“对抗的新时代”,左右为难。早前,汇丰涉嫌“构陷”华为、“陷害孟晚舟”而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而汇丰宣布力挺港区国安法(尽管因为晚了一个多星期而受诟病),又被英美等国批评。


汇丰此前还搁置了分红和回购,这一破天荒的举动证明了疫情对其影响之大,也得罪了爱买汇丰股票的香港人。而且,2月份以来,汇丰在伦敦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价格下跌了超过40%,令投资者遭遇沉重打击。


如今,汇丰要加速裁员,重整架构,会拿谁“开刀”呢?汇丰会从亚洲市场撤退吗?



01

压力重重,困难还将持续


汇丰银行上半年税前盈利32亿英镑,比去年同期少了63亿英镑。CNBC称,这比分析师预测的43.6亿英镑还要低。


路透社报道,除了投资业务,汇丰其他业务全面下滑,各大指标都不乐观。衡量贷款盈利能力的净息差为1.43%,较上年同期下降18个基点。


“天空新闻”分析,汇丰银行这张“成绩单”,映了全球银行的一个趋势:要不断增加财务上的缓冲,以抵消贷款坏账的损失。


汇丰在一季度为此拨备了23亿英镑。二季度又拨备了29亿英镑,是去年全年的将近7倍。而在这29亿英镑中,约19亿英镑与英国业务有关,表明他们担心英国可能会备受危机影响。



疫情还将持续对汇丰的经营带来困难。


汇丰首席财务官邵伟信(Ewen Stevenson)承认,如果疫情持续到9月份,甚至持续6周,对汇丰收入的影响将逐渐加剧。


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表示:


从长期来看,我们还可能看到贷款和交易量下降带来收入的减少,客户供应链中断也会导致信贷损失进一步扩大。



安山资本资产管理总监Jackson Wong强调,汇丰的财务状况还未到谷底,整个环境对汇丰来说很不利。


天空新闻则指出,汇丰部分业务2019年的表现已经令人失望,比如资本密集型的“环球理财及市场”(Global Banking and Markets)部门。


汇丰还表示,全球低利率和消费活动减少,为营收带来压力,且会持续带来影响。


而且,汇丰早前已经为信用卡和贷款客户提供了逾70万个付款假期(即延期还款),价值逾270亿美元。这也压缩了盈利空间。


路透社指出,汇丰的投行业务是唯一增长的,但无法弥补其他业务收入的下跌,这也是中央银行利率过低带来的问题。


汇丰还称:


对我们的客户来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影响深刻,尤其是紧张的中美和中英关系,以及未来的英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



02

加速瘦身,应对危机


路透社表示,汇丰削减成本的力度必须比原计划大得多,才能使投资回报率恢复到一个可观的水平。


天空新闻称,汇丰除了削减3.5万岗位,还要剥离部分资产,达到重整架构的目的。


BBC指出,这一计划在年初就已经宣布,后来由于疫情的关系暂时搁置,如今随着经济复苏,加上疫情所带来的后果逐步显现,需要加快重整架构,加速裁员计划。


“我们的运营环境跟年初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祈耀年说。据《金融时报》报道,他7月份就宣布,汇丰必须大胆进行155年来最“深层”的架构重整,从而每年节省45亿英镑成本。



如何重整架构呢?


“国际范Plus”综合英媒的报道发现,汇丰将让小额零售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部门合并,还要削减其欧洲市场的股票业务,同时大批关闭在美国的支行业务,美国将有至少224家支行关门。


天空新闻金融城版主编马克·克莱曼表示,这是汇丰银行十年来第三次重整架构,这次将针对美国和欧洲区域市场的投资银行业务,该部门将会“承受最大的裁减压力”。


汇丰还将审视在英国的业务发展。


除了削减人力成本,汇丰还将抛弃不良投资,让架构变得更精简、更有竞争力。汇丰将重点精简投资部门,有770亿的资产将被抛售。


值得注意的是,汇丰的架构重整主要针对欧洲和美国市场,而不是从亚洲市场撤退。


彭博社表示,汇丰依然会继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这是年初制定重构计划时确定的战略,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改变。天空新闻也预测,汇丰认为,亚洲将在后疫情时期最早复苏,因此,这一战略既具有长远意义,也有短期效应。



03

不可替代的桥梁?


中美关系、中英关系都不平静,汇丰难以独善其身。汇丰打算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表现是一个关键因素。


《纽约时报》观察到,随着美国及其盟友把矛头指向中国,全球企业站队的压力越来越大。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学者裘德·布兰切特评论汇丰的处境时说,经济安全如今被视作国家安全,在这种环境下,不能再做不可知论者。


1

 难再左右逢源


汇丰是英国人在香港创立的老牌企业,命运一直和中国联系在一起。


《中国经济周刊》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汇丰银行在上海的分行,经中央政府特批,继续经营外汇业务,在中国内地和英国之间提供汇款和担保服务,“赚得盆满钵满”。


香港回归之前,汇丰把总部搬到英国,成立汇丰控股。但是,汇丰依然在中国内地和香港高歌猛进,在广阔的中国市场经营人民币业务、入股内地金融机构,还成为首批进入农村市场的外资银行。后来,汇丰把在华发展重心放在人民币离岸中心业务和多国跨境人民币投资等服务。


汇丰在香港起家,依靠中国市场,一步步成为跨国大银行,积累资本后“杀回”英国老家,成为欧洲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在中西两边游走,占尽红利,难怪“飘飘然”,自认为是“不可替代”的“桥梁”。



实际上,左右逢源越来越难了。


一方面,汇丰在华为问题上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出卖、构陷华为,极大的舆论压力令汇丰灰头土脸。


另一方面,在港区国安法的问题上,在全国人大宣布即将立法的时候,汇丰迟迟没有表态支持,被香港前特首梁振英点名批评,只好在一个星期后宣布支持,避免更大的压力。然而,汇丰此举又受到了英国舆论的批评。


《每日电讯报》早前还引述消息人士称,汇丰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在英国政府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后,专门和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顾问会面,表示担忧。消息传出,英国舆论“一片哗然”,保守派媒体和政治人物对其展开猛烈抨击。


可以说,汇丰里外不是人,哪边都没落着好。


彭博社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复苏较快,但恶化的中美关系将为汇丰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带来额外的“报复”。


不过,似乎汇丰并未打算放弃已有的地位和优势,决定“迎难而上”。


杜嘉祺认为,汇丰可以扮演中英之间沟通的桥梁。


他说:


英国应当加强和关键伙伴的关系,包括美国、中国和东南亚。我们将继续和政府合作,帮助英国政府达到这一目标。


2

 叫停分红,得罪港人


要做好“桥梁”,首先要“安内”。在这方面,汇丰最近有一大败笔:破天荒地取消派息(即分红)。


根据英国央行的请求(也可以说是施压),汇丰在4月1日突然宣布,搁置2019年第四季度的派息,而且2020年全年都不派息、不回购。


这一决定得罪了“家乡父老”,对于香港投资者,尤其是退休人士来说是“晴天霹雳”。


对于香港人来说,汇丰有着特殊的意义。


汇丰在香港一度具有“准央行”的地位,是三大发钞银行之一,还是香港政府金融往来银行之一。汇丰还在上世纪60年代收购了恒生银行65%的股份,在香港的银行零售业务中具有垄断地位。


多年来,汇丰的分红和回购十分稳定,持有汇丰股票对很多港人来说是一种“退休保障”,每到年底,更有“圣诞钟,买汇丰”的投资习惯。而且,汇丰股价已经根据2019年第四季度的派息除过权了,就等现金派发。


一些小股东认为汇丰出尔反尔,已经组团维权,到法院起诉。



“香港01”社论指出,香港和汇丰密不可分,为汇控带来丰厚回报,而且在2008年金融海啸时,汇控因为涉足美国次贷投资,亏损达155亿美元,管理层向持股超过两成的香港股东求助,“大批港人不惜大花金钱供股,共渡时艰,保住这只香港‘狮子’”。如今,汇丰因为英国央行的要求就“背叛”港人,“牺牲一众香港股东的利益帮助英国解困”,让人气愤。


汇丰4月底宣布,第一季度税前利润为32亿美元(合26亿英镑),较上年同期减少了近一半。香港舆论认为,汇丰利润虽然暴跌,但盈利依然可观,没有道理不分红。


股价持续下跌,而且停止分红,汇丰在港人心中开始褪色。


重整计划表明,汇丰觉得未来的希望还是在中国,所以要继续扩大在华投资。他们能够如愿吗?


文丨国际范Plus撰稿人 多恩


参考信息来源:The Guardian, Sky News, FX Street, Independent, Bloomberg, Financial Times, Daily Mail, BBC, CNBC, The New York Times, 人民日报, 中国经济周刊, 香港01, 明报, 东方日报


本文为国际范Plus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


读完本文,您有什么想说?欢迎到留言区互动。


特别提醒:由于系统的新规则,新推送的文章容易被埋没。除了关注、星标我们,更重要的是请经常阅读我们的文章也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读者群及时收取新文章,参与互动。



(本二维码8月12日前有效,可到最新文章后获取新码)


往期精选


本文为国际范Plus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国际范Plus由几位中外资深媒体人带领国际团队打造。

联系我们:

微信号:littlesmart1978

邮箱:fuzhongwenhua@126.com

感谢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