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突然抛弃科学家,抗疫烂局谁的锅?
英国政府一直引以为傲的科学抗疫机制出现了大问题。
政府一开始非常相信政府科学顾问委员会(SAGE)团队,而现在却与他们背道而驰,做出不同的决定。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昨天宣布了新的“三级封锁系统”,然而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克里斯·惠蒂说他对“最高警戒级别的限制措施是否能控制住病毒”并没有信心。首相发言人今天拒绝承认首相仍受科学指导。
SAGE成员也警告,分级封锁注定失败。
昨天公开的9月21日SAGE会议纪要显示,SAGE当时就建议采取短期的全国性封锁,以降低病毒传播,但这一建议却被政府忽略。
对此,《每日邮报》直言:SAGE与唐宁街开战,首相3周前无视他们提出的“断路器”全国性封锁要求。
如果从3月的全国封锁算起,英国已经在抗疫的路上走了7个月。但是与很多欧洲国家一样,7个月的抗疫工作没有换得一个平静的冬季。人们最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疫情卷土重来。
谁之过?
政府朝令夕改,又想控制疫情又想挽回经济,“鱼和熊掌”最终没能兼得。
但是,SAGE作为政府抗疫智囊团的专家团队,也的确没有在这场疫情中发挥正确的作用。
另一方面,英媒对中国科学家在疫情中的表现刮目相看,认为从2003年到如今,中国在大流行病的应对方面“已经从学生变成了老师”。
我们也不禁要思考这个问题:当一个朝令夕改的政府,遇到了一个不断打脸的SAGE,究竟会把英国的抗疫带向何方?
01
群体免疫?封锁?SAGE成员频打脸
在近日的一场在线研讨会上,SAGE成员、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学教授约翰·埃德蒙兹教授敦促英国政府早日实施更加严厉的抗疫措施。他说:“新冠病毒正把枪口顶在英国政府脑袋上。”
《每日邮报》很快就指出,这位埃德蒙兹教授,正是今年3月力挺英国政府实施“群体免疫”的专家之一。
那时,他在接受第四频道采访时说,不可能要求人们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群体免疫是唯一可以缓解疫情的方式。
而在近期的研讨会上,埃德蒙兹却支持政府采取“快速”“严格”的介入措施。
另一位SAGE成员,伦敦大学学院的苏珊·米琪教授,也是如此。她9月份在推特上批评,政府的不作为,让英国成为了新冠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她也支持政府尽快实施更加严格的管制措施。
但《每日邮报》称,今年3月,有人批评政府未对汇集了上万人的切尔滕纳姆音乐节进行干预、让许多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米琪当时却说:“不,正相反。”
当时,英国抛出“群体免疫”策略,让全世界哗然。一些专家纷纷站出来力挺,称封锁只能解决短期问题,群体免疫才是长期、终极的解决方法。
而现在,同样是这群专家,却在督促政府早日收紧措施。
至于是否要戴口罩的问题,英国专家更是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证实了戴口罩能够减缓病毒传播的经验之后,还反复“论证”了数个星期,才做出“应该佩戴口罩”的决定。这期间,还不乏专家认为戴口罩反而会增加感染几率。
英格兰副首席医疗官詹妮·哈里斯就曾表示,人们可能将病毒捕获在口罩上继而吸入,因此口罩是有危害的。
要问这几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些专家的观点产生了180度的大转折,他们总是堂而皇之地表示:我们以科学事实为基础进行判断。
02
甩锅高手:政府决策与我无关
中国此次取得的抗疫成果,与传染病学家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带着2003年“非典”的经验,此轮疫情中,科学家走在了抗疫的一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让中国在较早阶段实施了封城的决定。
很可惜,这种有效联动在英国是缺失的。
埃德蒙兹说:这(是否封锁)不是我们的决策,这是他们的决策。没有任何一种方式不会带来损害,但政客们必须做出抉择。
这位流行病教授口中的“我们”指的是科学家团队,而“他们”指的是政府。
这似乎令人有些不得其解。在我们的常识中,一个国家发生疫情后,政府应与流行病专家积极联动,共同探讨适合本国的抗疫措施。
但英国的专家,似乎并不“稀罕”与政府为伍,总以“我们”“他们”加以区分。
不久前,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伦斯在一场通报疫情的记者会上称,科学家团队不负责做出政策决定,而是对政府做出的政策决定进行评估。言外之意,科学家并不对抗疫措施负责。
瓦伦斯早在4月时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说,决策是由科学指引的,而非由科学领导的(Decisions are informed by science, they’re not led by science),科学团队并不对“准确的政策抉择”或“绝对的时机”做出建议。
另一方面,英国媒体也发现,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客们似乎也不像3月时那样“仰仗”专家团队了。
9月21日,SAGE就建议,立即采取“断路器”方式(即用大规模的封锁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病例数增加。但是这一建议却被政府忽略。
BBC政治编辑劳拉·昆斯伯格说,政府一开始非常相信SAGE团队,而现在却与他们背道而驰,做出不同的决定。
工党影子卫生部长乔纳森·阿什沃思说,政府应对为什么忽略了自己的科学家做出解释。
我们也不禁要思考这个问题:当一个朝令夕改的政府,遇到了一个不断打脸的SAGE,究竟会把英国的抗疫带向何方?
03
政府措施和科学建言脱节
在中国抗疫取得成果受到多方肯定的同时,一些英媒却用“政治干扰”“道德操守”等理由怀疑中国的学术和抗疫水平。
《卫报》最近刊登了一篇题为《我们能相信中国的抗疫科学吗?》的文章。
文章虽然声称中国利用一些“歪门邪道”在学术上追赶西方国家,但还是援引了美国布朗大学人类学家凯特·梅森的话语,认为从2003年到如今,中国在大流行病的应对方面“已经从学生变成了老师”。
尽管记者念念不忘西方阵营的道德制高点,但该报也承认,在事关国民福祉的疫情之下,不可能忽视中国经验和科研进展。
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网站上周发表文章称,中国已设法有效地控制住了新冠疫情。文章把中国的抗疫经验与英、美等国做了对比,举出了大量例证,肯定了中国的抗疫举措。
文中提到,仅在数周时间内,武汉的900万人口就完成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国还建立了有效的疫情追踪系统。相比之下,疫情侵袭英国后,英国的疫情追踪能力很快崩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个人防护用品制造者,中国要扩大防护服和口罩的生产相对容易,而且中国人更习惯戴口罩。然而美国疫情较为严重时,许多人还拒绝戴口罩。
英国的情况似乎也没好太多,不仅在室外很少有人戴口罩,甚至出现过公交车乘客用活蛇当口罩的新闻,令人啼笑皆非。
《柳叶刀》文章还提到,中国的方舱医院将轻症患者集中收治,有效减少了家庭成员被感染的风险。
这一点上,英国倒是学得很快,在全国建成了7所南丁格尔临时医院,特别是位于伦敦Excel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仅仅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便改建完成,均是配备呼吸机的重症床位,一度令英国人民感到极为自豪。
然而,这些方舱医院建成后,基本没有发挥作用。
《柳叶刀》还指出:
由于国情不同,中国的抗疫经验不一定能被其他国家复制。很多中国人会认真对待呼吸道感染,愿意接受干预和限制措施,对于集体利益的承诺根植于中国文化中,人们愿意相信科学在抗疫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从这个角度说,许多欧美国家的确有“先天不足”,“反疫苗运动”“反口罩游行”搞了一茬又一茬,全然一副“若为自由故,生命亦可抛”的“大义凛然”。
伦敦街头的反口罩游行。来源:《太阳报》
讽刺的是,英国政府科学顾问委员会的英文缩写“SAGE”,本有“贤者”的意思,但SAGE在这场疫情中扮演的角色和发出的信号,却与“贤者”南辕北辙。
如果说,3月疫情暴发之初,对“群体免疫”的误判让英国走了弯路,导致了死亡率全球“领先”的惨痛后果,那么,在夏季疫情有所缓解之时,却仍未能与政府共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抗疫方案,迎接可能到来的第二波疫情高峰,那恐怕也只能用“失职”二字来评判了。
英国再次迎来至暗时刻。约翰逊说:“接下来的几周至几个月是最为艰难的,但我毫不怀疑,只要共同努力,我们就会成功。”
很感人。但可惜,鸡汤治不了新冠。科学抗疫,才是王道。
文丨国际范Plus撰稿人 孙六土
本文为国际范Plus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际范Plus由几位中外资深媒体人带领国际团队打造。
您有什么感想?欢迎到留言区互动。
因为微信调整了推送规则,您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更新。欢迎您关注我们,常来看看,系统才会及时向您推送我们的新文章。
也欢迎加入我们的读者群,收获重要资讯,一起交流国际动态。(请添加群助理的微信:thehacienda)
往期精选
联系我们:
微信号:littlesmart1978
邮箱:fuzhongwenhua@126.com
感谢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