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的马云”能出现吗?空前报告揭秘

陈局 英伦靠谱局 2024-03-13


从蚂蚁集团上市搁浅,到反垄断的风口浪尖,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最近消失在了公众视线中。但这不影响他的基本人设:通过知识和个人努力改变命运。


在英国,也有一个底层逆袭的大红人:来自印度裔移民家庭,出生在穷地方——南安普顿,父母是开小药房的。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温切斯特公学、牛津大学,39岁就当上了英国政府的二把手。


他就是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新冠疫情中,他出招救经济,赢得了很高的人气。



他的故事也引人思考:在这样一个标榜公平的国家,跨阶层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有多大?知识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命运?能出现“英国的马云”吗?


世界经济论坛今年初发布的“2020年全球社会流动报告”中,英国排在第21位。排名涵盖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衡量指标包括医疗保健、教育、技术普及、工作机会、社会保护。



最近,英国的社会流动性委员会又发布了一份报告,用巨大的信息量揭秘英国的社会流动性,暴露出了英国的短板。


这份报告第一次揭示了:来自英格兰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长大以后的收入差距是如何产生的?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又在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为什么说问题的根源是教育体系的不平等?出路又在哪里?


陈局这就为你拆解一番。



01

英格兰各地的社会流动性差异


社会流动性委员会(The Social Mobility Commission)的这份报告,调研对象是1986年至1988年出生的英格兰儿童,社会流动性的评判标准是这批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薪资差距。报告探讨了家庭经济情况、受教育程度对他们的影响。


报告发现,一个人成长的地方是关键因素


从英格兰超过320个地区收集的数据显示:


如果把16岁时有资格领取学校免费餐的人定义为“贫困生”,那么,贫困生在28岁能够拿到的平均年薪,呈现出了地域差距。在收入最高的地区,贫困生的平均薪资水平,可能是收入最低地区贫困生的两倍。



例如,在M25公路之外High Wycombe与Watford之间的Chiltern,贫困生们的人均年薪仅为6900镑;而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埃塞克斯郡(Essex)的Uttlesford和东部的萨福克郡的Forest Heath,贫困生人均年薪2.1万英镑以上。


另一方面,这种地域差距并没有跟“南北分界线”吻合。传统观念认为英格兰南富北穷。但这次调查发现,生在富庶的东南部,并不意味着贫困生未来一定能拿到更高薪资


图中右下方放大显示的区域为大伦敦(下同)


此外,伦敦周边区域是贫困生们走向高收入的“福地”,但大伦敦各行政市的情况错综复杂:


  • Havering、Barking、Newham、Tower Hamlets和Hillingdon,本地贫困生毕业后,28岁时拿到的平均年薪位于英格兰前茅;

  • Haringey、Islington、Wandsworth、Westminster、 Kensington and Chelsea的本地贫困生的人均年薪则位于英格兰尾部。

    Westminster可是传统富人区哦!


报告还说了,一个地区,社会流动性越强,贫困生和富家子女的薪资差距就越小



在社会流动性最弱的区域,贫困生和富家子女的薪资差距可能是社会流动性最强区域的2.5倍。



从上面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


一个地区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的薪资越低、机会越少,这个地区的资源通常就越匮乏,房价可能相对较低,高精尖行业的就业机会也越少,获评“卓越”(Outstanding)等级的优质学校资源也越有限。



02

教育是一大关键,富家子女赢在起跑线


那么,突破阶层向上流动,关键是不是在教育?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这份报告肯定了教育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综合所有地区的数据来看,教育是导致不同背景的孩子未来薪资水平拉开差距的一个关键因素,几乎可以解释这些孩子成年之后80%的人均薪资差距。



下面这张图显示,在英格兰各地,教育(深橙色)是影响薪资差距的最主要因素,远远超过其他因素(浅橙色)。



陈局还对比了两张很有意思的地图,发现它们是大致吻合的。


一张是英格兰贫困生与富家子女的教育差距(颜色越深表示差距越大):



另一张是英格兰贫困生与富家子女28岁时的薪资差距(颜色越深表示差距越大):



你看出来了吗?这个总体趋势就是:贫富学生的教育水平差距越大的地方,28岁时的薪资差距也越大。



这项调查还有一个令人灰心的发现,在教育上,富家子女有着“赢在起跑线”的优势:


  • 贫困生在校的学术表现不及富家子女;

  • 贫困生上大学的概率也低于富家子女。


对于这当中的原因,BBC分析说:


富家子女受益于良好的家庭背景,能够进入教育的“快速通道”。富裕家庭能够在教育上给予子女更多的支持,子女入读好学校或者被名牌大学录取的概率更高;家长很可能也受过良好教育,并有能力对孩子的教育做出积极干预。



03

教育体系的不平等是根源


看完数字,来看实例。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访问学者黛安·雷伊的辛酸往事历历在目:


“50年前,我的初中校长把我叫到书房,单刀直入地告诉我‘你这种背景的女孩儿上不了大学’。她告诉我,像我这种领着学校免费餐食、住着福利公房的女孩儿,不适合与那些‘更高阶层的人’混在一起。”



可想而知,雷伊是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跻身精英之列,能坐在一起喝咖啡。


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根源:


不平等已经根植于我们的教育体系数十年。



她说,都2020年了,英国教育依旧奉行精英主义,严选精英,将非精英拒之门外,以造精英为己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8年的一项调查就发现,贫困生在学术成就上不及富家子弟,已经成了世界性的问题:


从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来看,在15岁学生中,最贫困学生的学业平均落后于极富家庭学生3年;仅有大约10%的贫困生有能力在学术表现上与来自富裕家庭的同学较量。


经合组织在2018年的另一份报告中指出,英国很可能需要5代人的努力,才能推进贫困家庭达到平均收入水平



英国高校录取人数增加,并不意味着英国教育体系变得更公平了,很可能是因为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迅速增长。


“但社会流动性越低,收入差距越大,二者往往是并行的。”经合组织教育部门负责人说。


英国社会流动性委员会现在的报告也佐证了这种不平等。即便是在同一地区,在校时学业成绩不相上下,贫困生和富家子弟依旧存在薪资差距,只不过是差距多少的问题。



04

改善社会流动性,不能光靠教育


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都说“功夫在诗外”。除了“教育系统”要变革,其他也领域得跟上。


社会流动性委员会就提出:光靠教育本身,不足以改善那些社会流动性最弱的区域。至关重要的是,要让来自贫富两端的年轻人享有均等的机会,减少他们之间的教育不平等。



陈局觉得,“伦敦效应”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传统观点认为,伦敦的表现通常领跑全国,这就是“伦敦效应”。


“伦敦效应”也在这份报告中显现了出来:


  • 伦敦贫困生的学业表现优于英格兰其他地区的贫困生;

  • 在由10个行政区组成的内伦敦(Inner London),贫困生和富家子弟之间的学术差距处在全英格兰最小的行列。


报告探究了贫困生和富家子弟学术差距最小的区域,发现了这样的秘密:


  • 这些区域的教育资源分配相对公平,带有自主选择性的学校——例如文法学校(相当于中国的重点中学)更少,贫困生和富家子弟入读同一所学校的可能性更高;

  • 这些区域的人口更密集,非白人学生的比例也相对更高,也就是说学生的种族构成相对更多元化。



此外,社会流动性委员会认为,要平衡贫富两端,实现机会均等,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很重要。


这意思就是,现在的就业分布情况,公平性不足,但要雇主去革自己的命也不现实,得靠政府出手了。


《卫报》曾发表过一篇评论,跟上面提到的这些内容不谋而合。


这家报纸做了一个惊人的对比:英国高精尖领域的领袖们,例如政界、媒体、法律、电影、艺术、音乐、精英运动等领域,约有50%的人出自私校;然而,私校生占英国总人口的比例仅有大约7%。


私校生把持高精尖领域半边天,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问题在于,私校只接收付得起高昂学费的少数人,这部分人牢牢占据着英国社会金字塔顶的位置。



《卫报》认为,社会流动性的敌人是极端不平等、剥削性质的雇佣关系、脱离现实的精英、嘴上说着服务大众行动上却服务少数人的体系。精英家庭更是不遗余力阻止他们的后代在社会阶层中下滑,防止后人被冒头的新贵取代。



《卫报》也觉得,要促进社会流动性,光有优质教育远远不够,要从几个方面来努力:


英国教育体系需要一个新模式,去开发不同类型的人才,不要单纯依赖学术成绩,可以开拓职业技能培训、创意等多渠道;


英国应当一视同仁地为各地区创造机会,不要只向伦敦或相对富裕的英格兰东南部倾斜(陈局批注:难怪鲍首相得了选票后要“向北部倾斜”);


政府应鼓励企业对雇员进行长期的培养投资;


各级教育机构分配入学席位的最公平办法是随机挑选,以增进招生的多元化。



正如《卫报》所说,创造更公平的教育制度,提振英国经济,并创造更平等的社会,这是可行的,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再现社会流动。


否则,年轻人很可能像他们的祖辈一样,从哪个阶层而来,就回哪个阶层去,一代复一代,而英国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也可能随之累积下去。


中国的社会还没有发展到英国的阶段,但这些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掉过的坑,都是现成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防患未然是正道,别老想着摸石头过河。


情报员:武陵

情报源:英国政府官网,BBC,The Guardian

陈局讲两句


古人言:穷修路,富读书。甚至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做官,知识改变命运”在中外不断上演。


教育,既影响经济,也是个社会政治问题。大概率上,要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用功读书肯定是没错的。


但社会阶层流动性离不开合适的社会环境。正常的社会能为每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无论这个人是来自大都市还是小山村,父母是富豪还是农民。


英国的社会阶层已发展成橄榄型,但在这个橄榄内部同样存在严重的固化问题。本局呼吁,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中国也让类似的报告面世,高质量高公平发展才更可持续。



靠谱情报箱

2020.12.14

●英最壕大臣惹上事了:妻子遭大起底,比女王还富!

●伦敦成处女膜修复之都?BBC揭隐秘市场背后冲突

●拜登欧盟齐出狠招,中国最担心的事来了


欢迎关注



读者群:加微信thehacienda,备注“加群”

转载&合作&投稿:加微信littlesmart1978


友情提示:英伦靠谱局并非英国政府机构,而是由多位中外资深媒体人组建的传播靠谱信息的团队。

本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