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样的“国学”,其实只是国渣[@裸嘢李 转]

裸嘢李转帖 想法看法 2023-06-11

[想法看法说法@裸嘢李]

分别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以下两个法律公众号

  

推荐阅读(点击下列文字即可打开链接)

为追求新鲜感,三对夫妻旅游途中互相发生性关系,判刑后仍不认罪(附:普法内容&常识视频)[@裸嘢李 转]

药店和超市的真相?原来我们被骗了这么久![@裸嘢李 转]

新冠疫苗接种是“必须”还是“自愿”?[@裸嘢李 转]

“宁可错杀一千”还是“正义不可缺席”?

或许,这就是“社会进步”——法律解读嫖娼卖淫、聚众淫乱和换偶

中国驻阿富汗工程师:美军天天开着飞机坦克来工地蹭饭[@裸嘢李 转]

你煽情,我就激动:关于未成年犯罪和死刑

无处安放的前外交部长[@裸嘢李 转]

以下图文源自网络


近日,学者谌旭彬在微信公号“短史记”上发表文章,作者说,现在连“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出自晚清《增广贤文》)这样的句子,都已经被奉为“国学经典”,供儿童诵读,实在不妥。


作者还列举了《增广贤文》《太公家教》之类古代童蒙读本里“油腻而丧”的信条: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财可养生须注意,事不关己不劳心。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


这样的明哲保身、功利主义、得过且过的信条,是一个时代价值观的反映,显然无法作为“国学经典”,承担今日复兴传统文化的责任。今天群学书院转载著名学者李零教授的文章,与此呼应。


复兴传统文化,首先恐怕还是要辨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究竟何在。


所谓国粹,其实很多是国渣

文 | 李零

来源 | 《放虎归山》

01

所谓国粹,其实很多是国渣


前一阵儿,各地申遗,什么都申,很多就是这类东西。其实不少是这两年刚造出来的东西。要知道,真正的宝贝是“西化”化不动的东西,只能毁而不能造,能造出来的都不是国宝。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明辉煌,当然很自豪。古迹、古物和古书,尽管使劲糟蹋,留下的东西还是不少。物质文化遗产,实实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虚虚假假。

 

古董,很多本来也是普通玩意儿,日用的东西,家家都有。毁的毁,弃的弃,最后剩下来,全是宝贝。保古和西化,如影随形。西化的破坏,反而抬高了古董的身价。

 

文物,摆进博物馆的展柜,都是稀罕玩意儿,无所谓精华、糟粕。糟粕、精华,只有进入现代生活的东西,还在使用的东西,才有这类问题。我们把古董摆进展柜,但不必把自个儿也摆进去。



02

国将不国了,才有了国学

 

和国粹相关的,是国学。

 

有人问我,哪些人算国学大师。我跟他说,举国若狂谈国学,大师不大师,暂且搁一边儿,咱们先得问一下,什么叫国学?

 

什么叫国学?研究中国的学问就叫国学吗?当然不是。

 

第一,没有西学,就无所谓国学,国学是对西学而言。所以,郑玄不是国学家,戴震也不是。第二,人家外国有汉学,同样研究中国。比如20世纪上半叶,法国汉学很牛。汉学不能叫国学。他们从周边国家讲中国边疆,从中国边疆讲中国内陆,比世界眼光谁大,比精通语言谁多,我们的大师(如陈寅恪),毫无优势可言。

 

当时,五大发现,全和外国人有染,真让国人气短。陈寅恪、傅斯年,他们到外国干什么?就是出去偷艺。他们心里,全都憋着口气:人家看不起,暂时不说话,三十年后,再与他们争胜。

 

我的看法,国学虽刻意区别于西学,但实质上是“国将不国之学”。它跟西学争胜,越争气越短。

 

新学,就连国学家也学,即使最最保守者也学——明着不学偷着学。大家要找原汁原味,几乎没有,其实都是不中不西之学,不新不旧之学。

 

所谓大师,也很简单,全是推倒重来,白手起家,创建各门新学术的人。现在,一般人的印象,读古书就是国学。比如章太炎、黄侃,杨树达、余嘉锡,还有钱穆,这样的人才算国学大师。如果这才叫国学大师,很多人都不能算,国学的阵容很可怜。

 

我的意见,近代学术,有些太新,不算国学,最好归入西学;有些太旧,也不算,最好归入清代学术。比如考古学(archaeology),就是地地道道的外国学问,绝不是宋人讲的考古学;还有历史比较语言学(philology),也是地地道道的外国学问,绝不是清代的小学和考据学。李济、夏鼐,不算国学家;李方桂、赵元任,也不算国学家。

 

大家说的国学,很多都是不新不旧之学,什么算,什么不算?标准很难定。如所谓罗(振玉)、王(国维)之学,材料是五大发现,全是新材料,他们和法国、日本的学者有不少交流,眼界也很新,这种学问,大家叫国学。

 

大家都知道,中研院史语所的“史”,是用考古学改造传统的经史之学;“语”是用历史比较语言学改造传统的小学和考据学。这样的学问,都是不新不旧。还有清华国学研究院,所谓国学也是不新不旧,有些还是严格意义上的新学。最奇怪的是,连季羡林都成了国学大师。人家自己都说不是,好事之徒,还要把这顶帽子扣在他的头上。这也反映了国学概念的混乱。



03

国粹是个可笑的概念

 

中国古代,两河文明,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要发达一点。从前的中国,头在北方,屁股在南方。近代,情况反过来,“鬼子”从海上来,现代化从东南往西北推,屁股变成头。

 

最先进的跟最落后的凑一块儿,反而成了欢喜冤家。西化越凶,才越讲国粹。古人说,楚地多巫风,江南多淫祀。明清时期的闽越还是如此,拜拜的风气最浓。

 

我们的同胞,漂洋过海,把这些文化带到香港,带到台湾,带到海外的唐人街,在很多外国人看来,最中国。他们成了中国的窗口。

 

唐人街,舞狮子,舞狮子是汉代传入的外来艺术。港台好武侠,武侠是人文幻想加义和团,专打外国人。好多人说,礼失求诸野,求出来的礼,很多都是这类东西。

 

中国的国粹是什么?很可怜。全是西化剩下来的东西。中医中药,国剧(京剧)国术(武术),还有中国菜,数来数去没几样。

 

我们身上穿的,屋里用的,衣食住行,一切拿眼睛能瞅见的,几乎全是洋的。我们的词汇,留下了一堆“洋”:点灯用洋油,烧饭用洋火(或洋曲灯),穿衣用洋布,就连梳头洗脸,也是洋瓷脸盆洋胰子。

 

衣,中国传统,特重发式和衣冠,披发束发,左衽右衽,所以别蛮夷。满人入关,为争这口气,死了很多人。衣服的进化,全世界差不多。早期,裁剪技术不高,全是拿片布,往身上一裹;第二步,才宽袍大袖。紧身衣,类似运动装的衣服,往往和军事、体育有关,特别是骑马,我们叫胡服。所谓深衣、汉衣冠,早就没了。真国粹,有,农民穿的土布衫、免裆裤,大家不爱穿。

 

食,我们以为特国粹。其实,打新石器时代就粹不起来。烹调方法不说,材料是五花八门。五谷之中,只有小米、糜子是北方原产,水稻是南方原产。历史上,多少动植物,都是引进。比如各种瓜,除了香瓜,多半都是外来。现在的东半球,据说1/4的食物,全是来自西半球。比如辣椒从哪来?烟草从哪儿来?西红柿从哪儿来?红薯从哪儿来?都是来自美洲。没有辣椒,还有什么川菜?

 

住,古城,秦始皇铭功刻石,自诩堕坏六国城郭,我们比他还厉害,拆;城里的胡同四合院,拆;这些年,农村的老房子,也都扒了。我回老家,就连北方的土炕(从新石器时代就使用)也都扒了,年轻人要睡席梦思。

 

行,也是汽车、轮船、飞机的天下。就连自行车,也是外来,我们老家叫洋车子。祖宗留下的,还有什么?我是说,生活层面的东西。抓耳挠腮,大家想到了语言。中国文学,总得用中国话写中国人,汪增祺如是说。但就连这事,也要打折扣。研究外来语的都知道,我们的汉语,很不国粹,哲学术语、科学术语、军阶官衔、制度名称,几乎全是外来语(很多都是日本传来的假汉语),甚至语法也大受影响。

 

唉,就连最最国粹的汉字,也被简化了。港台的同胞想不开。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


继续观看 青海甘肃VLOG-小柴旦湖-大柴旦翡翠湖-网红公路-南八仙雅丹魔鬼城

继续阅读公众号裸嘢李部分原创帖子合集

继续阅读:公众号想法看法说法部分原创帖子合集

读者或咨询法律请关注微信号54446700

@裸嘢李 邮箱:LEEZBoffice@hotmail.com

转帖只为提供更多资讯,不代表本号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