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世上除了妈妈好,还有“妈妈手”
世上除了妈妈好,还有“妈妈手”。什么是“妈妈手”?“妈妈手”怎么样才会康复?下面让小编为大家讲一下有关“妈妈手”的康复吧。
“妈妈手”是什么?
“妈妈手”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俗称,其实就是肌腱炎,是由于拇指或腕部活动频繁,使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在桡骨茎突部腱鞘内长期相互反复摩擦,导致该处肌腱与腱鞘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局部出现渗出、水肿和纤维化,鞘管壁变厚,肌腱局部变粗,造成肌腱在腱鞘内的滑动受阻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妈妈手”是怎样发生的?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腕、指经常活动或短期内活动过度,即腱鞘受到急、慢性劳损或慢性寒冷的刺激。拇长展肌腱与拇短伸肌腱经桡骨茎突时,形成尖锐角度,两肌腱桡骨茎突处穿过由韧带覆盖而具有滑膜内层的腔鞘,拇长展肌常有分裂的肌腱束,因此造成腱鞘内相对狭窄。加之拇指活动度较大容易间接摩擦,造成劳损或引起创伤。
“妈妈手”只是妈妈才有吗?
其实,妈妈手不是只有妈妈才有的,手握物体过紧;腕关节活动度大;活动过快;或做着频繁重复的活动,例如产后常抱婴儿的妇女、使用电脑的白领、手游玩家、手工操作者(如纺织工人、木工)等等。
“妈妈手”有哪些表现?
“妈妈手”如何判断?
1、芬克斯坦(Finkeisten)征阳性,又称为握拳尺偏试验,患者将大拇指置于掌心内,其余四指紧握大拇指握拳,使腕关节被动往尺侧(以手掌为例,靠小指一侧称为尺侧)偏移,桡骨茎突处明显感觉到疼痛。
2、腕部用力或提重物时疼痛。
3、桡骨茎突起部位按压后会疼痛痛,有可触硬结节。
“妈妈手”如何治疗?
1、休息制动
急性期时,应多休息,减少拇指与手腕的活动,以免再次损伤;也可使用冰敷。
2、物理因子治疗
急性期后的热敷、止痛的电疗、超激光治疗、还有最近比较讨论热门的冲击波治疗(研究表明,对常规康复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见效慢的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患者,ESWT 疗法能明显提高疗效)等。
3、推拿按摩
由物理治疗师亲自执行或指导下自行实施。
4、支具外固定法
佩戴支具能减少腕部活动,限制肌腱与鞘管壁的摩擦,缓解肌腱与腱鞘之间的粘连,使炎症容易吸收。
5、肌内效贴
肌内效贴布(KINESIO)主要是为治疗关节和肌肉疼痛而开发的贴布,也是最近几年比较新颖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疼痛。
6、运动疗法
当疼痛有所减轻时,需要进行肌力训练,恢复肌肉弹性和力量。大家不妨也学一下。
7、药物治疗
服用非类固醇止痛消炎药物或进行局部注射。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但也有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腱鞘开放切开术、腱鞘成形术、腱鞘部分切除术等。
当然,“妈妈手”预防重于治疗,用正确的姿势处理家务、不过度使用手指、并且适时找帮手,以免受伤后必须旷日废时地治疗。
“二胎”政策的开放,随着越来越多新生命的到来,喜悦之余,辛苦的妈妈也要记得呵护自己的双手。
(供稿:广医五院 黄惠娜)
长按二维码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