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者仁心|张清彬:总做真诚之事,总钻专业之术,总解病人之苦

宋倩雯 广州卫健委 2020-11-13

《医者仁心》人物专栏,旨在记录身边平凡医者的感人故事,铭记大时代背景下动人的瞬间,从中感知平凡岁月中的温暖力量,传播与激励前行的信心和勇气。如果你身边有感人的医者故事、精彩故事,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让我们一同发现故事,讲述故事,分享故事。《广州卫生计生》报,电子邮箱:edit@gzhe.org;“广州卫生计生”微信公众号,电子邮箱:jiankangGZ@126.com。

走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颞下颌关节科诊室,一张科训赫然入目:“总怀善良之心,总做真诚之事,总钻专业之术,总解病人之苦”,这是科室主任对全体成员的教诲,也是他自己从业的标准。2016年,他在好大夫在线网上颞下颌关节专科,其个人影响力居全国第五位;2016年度他被南方日报、广东省卫计委联合举办的“寻找广东好医生”活动中列为候选医生;他是我们今天“医者仁心”栏目讲述的主角,第五届“广州医师奖”获得者张清彬教授。


▲张清彬教授工作照


科普达人玩转新媒体

医生日常要做临床诊疗、要带教医学生、要做科研,轮轴转的工作已经相当忙碌,如果还要兼顾向老百姓科普医学常识,那么他肯定是位精力充沛的医生。张清彬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活力的医者,喜欢新鲜事物的他从2012年起就进军新媒体,在好大夫网站上开设个人在线主页,在线回答全国各地的患者提问,网上分享科普文章。至今,张清彬教授一直坚持用新媒体方式与患者互动,通过网络手段,他已经帮助了10790位患者,并且这个数字一直在递增。


随着微信的兴起,张清彬教授又投身微信科普行列,2016年他开设“张清彬下颌关节三叉神经痛工作室”、“张清彬颞颌关节三叉神经痛交流群”,与患者进行线上实时交流。除此以外,张清彬教授还主动对患者公开个人的微信号,以便让患者随时咨询。“您就不怕患者有太多问题,影响到您正常的生活?”“这肯定会有影响,但是,如果我跟他们说几句话,把问题解释清楚,能让他们睡个好觉,那么他们晚上就不会太着急。我自己辛苦一点也没问题。”张清彬教授真诚地说道。   

 

▲93岁患者为张清彬教授点赞


▲张清彬教授为患者做治疗


解患者困厄 勇于担风险

曾经有一位93岁的老人长年受三叉神经痛的困扰,家人辗转找到张清彬教授。在此之前,很多医院都不敢给老人做手术,毕竟年龄太高,风险太大。考虑再三,张清彬教授请来了麻醉科的医生会诊,最后还是决定给老人施行手术。张清彬教授克服了术中动脉出血、血压变高等困难,为患者施行三叉神经痛射频消融术,成功完成了这例高危患者的手术。术后,老人家的疼痛就消失了……  


“肯定担心出现意外,但是当我考虑到:患者什么时候最需要医生?就是他感到最困扰的时候。帮助患者解除困厄,这是当医生的一种义务,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哪怕我冒点风险,如果能给患者解决问题,作为一个医生,我认为这就是应该去做的,也值得去做的。”张清彬教授动情地说道。“手术前,我们给患者家属都讲清楚手术原理,征得家属的同意。同时,我们也借助了内科、麻醉科团队的力量,这样能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首创全省唯一专科 带团队仁心仁术 


颞下颌关节科是“小科室”,许多医院包括口腔专科医院都不开设。然而,张清彬教授却开设了广东省第一个独立建制的颞下颌关节专业科室。问及缘由,张清彬教授称创立该专科是想填补空白错位发展,更好地为罹患颞下颌关节疾病和颌面部疼痛的患者做好服务。“类似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这种比较冷僻的病,发病率很高。但现实中很多患者都不知道去哪里看,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如果有人能够站出来,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治疗方案,这对患者而言是一大幸事。”张清彬教授告诉笔者。


作为科室主任,张清彬教授要求团队成员:对待患者秉承仁心仁术。到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基本都是疑难杂症,很多情况下,治疗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有些患者并不理解,他们觉得治疗过程中花了钱受了痛苦却没治愈,心情很低落,每当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解释和鼓励。”经过努力的医患沟通和钻研业务技术,张清彬教授团队得到了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张教授,您真是国宝级医生”“感谢张主任,让我父亲获得了新生,您是我整个家族的恩人”“张教授的确是善良的仁心医生,值得我们病人信赖”,很多病人留言如是说。


▲张清彬教授(右二)在非洲救治患者


▲张清彬教授为患者施行手术


忆述援非岁月 真诚对待每位患者


“前两天还有援助非洲刚果金的中国医疗队专门找到我,告诉我曾经治疗过的非洲患者还想到中国来找我做手术。当时作为中国医疗队员援非,至今我已经回国八年了,他们还记得有我这样一个医生,我觉得很自豪。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人文关怀的理念都是非常重要,我愿意真心真意去对待每位患者和患者交流。”据张清彬教授忆述,当时只身前往非洲却并非都是一帆风顺。“飞机在万里高空上穿行20个小时,刚果金正直战后重建期,战火依然时有发生,我就想这一去有可能回不来了。”


援非期间,张清彬教授得了四次疟疾,每次都高烧40度以上,不像国内完善的医疗条件,当时他简单吃过药,休息一下又马上投身工作。“人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一些坎嘛,咬咬牙就挺过去,有泪往肚子里流!我们还是要微笑对生活。”张清彬教授乐观地说道。  


编后语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张清彬教授一直用浓厚的人文关怀践行着这句医学名言。“医患双方就像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要对患者说实话,把治疗过程对患者说清楚,病人还是会认可的。”


性格豪爽的张清彬教授是患者心中的好医生、“及时雨”,他对患者的请求总是有求必应,小至耐心回复每个治疗细节,大至为患者热心奔走推荐各地各科室的专家。笔者听着张清彬教授笑着讲述那些艰难困苦的经历,一切都显得轻描淡写,然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医者的无私大爱以及满满的人文关怀。



来源|《广州卫生计生》报

作者|宋倩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