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广州医疗建设大动作,一个新闻发布会带你全面解读!
广州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
9月26日,广州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召开,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欧阳资文就今年以来全市医疗卫生工作情况作了现场发布。
1
医改成效符合预期,监测结果呈“三降一升”趋势去年7月,广州地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152家公立医院同时取消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加成、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一年来,医改监测结果呈“三降一升”趋势,即公立医院诊疗人次下降、医保病人医疗费自付部分下降、药品费用占比下降及技术劳务性收入占比上升,符合改革预期。第三方调查显示,79%的受访者认为广州医改能更好的体现医护人员价值,对医改持肯定意见。
欧阳资文表示,医改推进以来,一方面,以药养医机制基本破除。改革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落实财政补偿和医院降低运行成本等三种途径,按8:1:1比例,补偿各公立医院因实行药品价格“零加成”而减少的合理收入。改革启动一年来纳入医改监测的126家监测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中,药占比同比上年降低5.9个百分点。监测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同比增长3.1%,但其中次均住院药费降低16.9%。药品费用控制效果明显。
另一方面,广州已初步建成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普遍下调大型设备检查项目和检验项目价格,上调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今年5月1日起,广州地区公立医院六岁(含)以下儿童408项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行加收政策。医疗服务价格实际补偿比例达到政策规定的比例。
医改也推动了分级诊疗。据统计,2017年8月-2018年6月,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为4243.50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9.37%,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从上年同期28.86%提高到31.55%。监测公立医院门诊总量与上年同比降低4.59%。
2
“基层首诊”、“小病在社区”成效初现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首先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欧阳资文介绍,广州市先后出台了强基创优三年行动计划和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基层能力建设取得新成绩,打造了9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19个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个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了,自然有更多群众愿意到“基层首诊”,往“小病不出社区”靠拢。据统计,今年1-8月,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3147.5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47.10万人次。广州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骨干项目和学员项目已规范培养了300多名全科医生,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3.21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越来越获得认可。目前,全市签约常住人口约483万人,签约率为34.4%;签约重点人群约207万人,签约率70.7%。
3
5年打造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广州现有三级医院54家,三甲医院38家,全国百强综合医院9家,华南地区排名前20的医院有15家在广州,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7个(全省105个)。
目前,市政府正在审定广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案,拟通过5年建设,打造一批国内或国际技术一流、科研领先、顶尖人才集聚的临床重点专科。支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纳入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第一批单位已被纳入)。支持市妇儿医疗中心、市第八人民医院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9月25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方案2019-2023年》》,广州市将举全市之力,支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力争把市一医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研究型综合医院医院。
4
广州医联体建设情况及其发展方向2017年10月1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穗府办函〔2017〕251号),全面启动医共体、医疗集团、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试点。
截止到2018年4月底,全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100%参与医联体建设工作,11个区共组建医联体144个,每个区至少建立了1个医联体,医联体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435个。
欧阳资文透露,医联体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医联体内影像、检验、消毒供应等医疗资源共享、结果互认,实现资源上下贯通;
2
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实行“一免三优先”服务,即免挂号费、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服务。
3
另外,医联体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初步形成,通过下派专家坐诊、巡诊、教学查房、技术培训、病例讨论,统一用药目录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下一步,广州市卫计委将指引各区结合实际,按照网格化布局要求,以建立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全体居民提供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实现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疾病诊疗和康复护理服务一体化和连续性为目标,统筹做好辖区医联体规划建设工作,争取各区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紧密型医联体。
5
五大服务能力得到新发展✍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新发展。全市有10个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8月,经市政府同意,我市已向国家申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地市级)。全市有15家公立中医医院,各区均设有至少一家区级二甲以上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有12家综合医院获“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市有9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有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妇幼健康服务管理有了新提升。市妇儿中心南沙院区、增城院区已动工,黄埔区广医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荔湾区儿童医院建设项目已启动;2017年起每年新增投入近1亿元用于儿科建设发展;优化整合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三大重点病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惠民项目;设置了24所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12所重症儿童救治中心,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的救治网络。现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3个,省级、市级各2个。
✍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有了新加强。加强了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了全市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市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勤和晨检直报网络。强化与口岸检疫排查联动,有效防控寨卡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等境外疫情输入。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没有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登革热、结核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水痘等疫情平稳,总体可控。
✍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有了新进展。出台深化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实施意见和护理站建设实施方案,政府资助、社会力量参与护理站建设,开展社区健康小屋和智慧健康养老项目试点,努力实现对社区内各类老年群体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全覆盖。截至今年8月,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护理站分别有24家和49家。现全市有107个街镇已与护理站建立医养服务合作关系,护理站已为248家社区居家服务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信息化体系建设跨入新轨道。近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共接入257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顺利通过了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并获四级授牌。“广州健康通”已有63家大型医院入驻,面向市民提供预约挂号、诊疗费用支付、健康档案查询、智能提醒、导航导诊、医患互评等移动服务,市民可通过微信关注“广州健康通”、微信或支付宝的城市服务和拨打12320卫生热线进行预约挂号。广州市统一区域影像和检验中心系统已上线使用,为医疗机构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提供了便利。
在卫生强市,健康广州
建设方面的五大措施
按照健康中国、健康广东战略部署,我市正根据市委市政府“1+4”政策文件和“健康广州2030”要求,强力推进卫生强市、健康广州建设,加快构建广州医疗卫生高地,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优势,以高水平医院为主体,整合优化资源,力争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医疗机构,积极支持2-3家市属医院纳入省“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范围,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临床重点专科,带动市属医院医疗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力争形成医疗行业的新高峰。
着力构建全民医疗健康管理体系。包括打造社区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模式、推进疾病早筛工作、发展医养融合服务、营造健康氛围等四方面工作。
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包括推进补短板建设、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等三方面工作。
着力构建广州医疗卫生高地。实施综合医院发展计划、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医学科研创新提升计划等三大计划。
努力打造绿色智慧医疗。包括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丰富智慧医疗优化就医服务、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等三方面工作。
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包括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体制机制、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化中医药强市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等四方面工作。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制定实施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
广州下一步医改工作的主要内容
1、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2018年底前,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全部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予以补偿。市发改委和市卫计委于9月7日联合召开广州地区公立医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数据报送动员培训会,会上详细解读了公立医院取消医用耗材测算工作及需要报送数据的有关问题,并要求各公立医院于9月底前报送相关测算数据。接下来,市发改委将联合市卫计委在进行严密数据测算,合理调整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并经调研论证、风险评估、征求公众意见后印发正式文件,并于今年年底前全面启动实施公立医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
2、深化公立医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3、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完善按病种分值付费结算办法,着重提高创新技术的病种分值标准。
4、加强药品供应保障管理。2018年10月启动广州地区医疗机构药品集团采购工作,创新药品采购机制,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5、继续推动综合监管制度建设。
6、加大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
这里有更多医疗建设资讯☟
1、关注 | 广州将用5年时间将这所医院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
2、关注 | 又一批全科医生培训毕业了!以后我们看病,不要再挤大医院了
来源 | 委宣传处综合
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