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手记 | 海珠队员走进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冰雪路上凌晨上岗
往期荐读
作为ICU医生,面对的都是危重症患者,早已习惯了与家属进行病情谈话,但这一次面对新冠肺炎,她却经历了最难的家属谈话→驰援手记 | 高元妹:保护好自己,尽全力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2月9日,海珠区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三名成员分别是队长邓创豪,队员张贵丽和钟少敏,平均年龄37岁,均为海珠区中医医院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
接到援鄂任务后,三人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主动请战,毅然前往湖北一线开展支援,目前三位队员均分配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并分别进入A、B、C厅值班,参与救治病人任务。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目前收治约1600余名病人,病毒密度大,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队员们从前线回传了他们的体会,回应海珠人民对他们的关心。
2月15日,是海珠区医疗队到达武汉的第7天,武汉下雪了,飘飘洒洒的雪花中还夹杂着细雨,第一次看到窗外的雪,张贵丽兴奋地拿起了手机录了起来,回想着出发那晚的飞机上,广东医疗队三百多人同唱"我和我的祖国"的热情,三位队员仍然是热血沸腾,工作的干劲能将眼前的雪花融化。
队长邓创豪
我给了那位新冠肺炎阿姨一个拥抱
2月13日,邓创豪当天要去接凌晨两点的半,每个班六个小时,要上到八点。医疗队到武汉的头一天,大家连夜都在训练穿脱防护服,就算非常熟练的情况下,穿脱的过程都要花费两个小时。0:30,邓创豪出了门,一推开酒店大门,他不禁打了几个寒颤,室外温度降到零下2-3度,让平日很耐寒的他不禁裹紧了衣服,好在医护专车已在守候。
“晚上好,辛苦了!武汉人民感谢您!”一踏上大巴,车上的司机就热情地向他打招呼,邓创豪说,感受到武汉人民那份期待和嘱托,他对师傅道了一句 “您也辛苦了!”经过约半小时车程,他们值班的5-6的人来到了客厅方舱医院,只听到远处的几排帐篷搭建的办公室被冷风吹得有些摇晃,横幅、红旗哒哒哒地响个不停,似乎在为医疗队员们鼓舞,呐喊助威。
进入更衣室,他们开始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眼罩、口罩、手套等层层装备,大家在防护服上庄严地写下了自己名字后,不约而同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就毅然走进了病区,邓创豪所在的病区叫A厅,到达真正和病人接触的区域,前后要经过四道白色的门,他知道,每次进去,就是一次人生的挑战,就是一次无硝烟的战斗。
此前,邓创豪对方舱医院的了解来源于网络,知道是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很大很大,主要用于应急救治,但当真的走进这里时,他用了巨大来形容,仅一个病区就可收治600多个病人,因为是凌晨两点,大部分患者都已经安睡,病区通道显得异常冷清。简单几块模板围着就是他们的医生办公室,天花是十几米高的客运大厅顶,而且为了保持通风换气,室内温度比室外高不了多少。虽然东西都很简陋,但见到上一班的医生,不管认不认识,邓创豪说都如同见到亲密的战友,“辛苦了!辛苦了!”,大家互相安慰和鼓励,并开始详细地交班。
夜越来越冷,邓创豪巡视病区后就认真地翻阅起病历,由于收治的患者多,每位医生每班要管理一百个左右,有些病例资料不完善,他开始进行分门别类,分类管理才能抓住重点,保证患者安全。
正看着入神,这时候,有个大约60岁的女性患者走了进来,她表情焦虑,拖着疲乏的脚步,有气无力地说“医生,我感到心悸,夜晚总是睡得不安稳!”邓创豪马上走上前查看,给她测了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显示正常范围。
经过询问和聊天,邓创豪感觉到阿姨心理压力很大,是啊,患者长时间处在不分昼夜的环境里,面对如此无情凶狠的病毒,心里的无助和焦虑是无法避免的。“阿姨,你放心,目前你身体暂时还挺好的,我们会为你继续观察监测。不要太担心,我们来了很多医疗队,我们会陪伴着你一起直到战胜病毒!”邓创豪的话语刚完,阿姨顿时就热泪盈眶,下意识,邓创豪医生就上去给了她一个拥抱!是啊,武汉人民此刻多么渴望一个拥抱。
队友张贵丽
逝者安息,而生者要坚强
2月12日是张贵丽进入方舱医院的第一天,她被分配在了B区,护理工作琐碎而忙碌,只是不知道穿上防护服后干起活来感觉如何?张贵丽有些忐忑,穿上严实的防护服感觉有些憋气,呼吸不太顺畅,她努力地调整自己的呼吸。
在护士长的指引下,通过一道道的门,她看到了传说中的方舱医院,来不及多看,就一边快速熟悉环境,一边交班,分管床位,开始忙碌起来,干的都是平日上班干的活,很快就适应了,呼吸也顺畅了。期间不停的有病人来找,要生活用品,诉说不适,问几时可以有药吃……一个一个耐心解释,尽可能的解决她们的需求。方舱医院收治的病人症状较轻, 下午放了音乐,很多病人都跑去做体操去了,大多数病人乐观而坚强,不知不觉三个小时的时间就过去了。
这时有个女病人冲到护士站来,情绪比较激动,之前血压一直下不来,她嚷嚷着要去找她老公,说老公还在抢救,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实际的情况是她的老公抢救无效已经去世了,这个情况暂时还没有告知她)。张贵丽走了过去,和声细语地劝道:“来,我们先回病房,你血压高,一定要及时吃降压药,你要先保重自己啊,好了才有力气去照顾家人,照顾你老公啊!”慢慢女病人的情绪稳定下来,随后她一直在鞠躬感谢医疗队,感谢他们的帮助。张贵丽鼻子发酸,强忍着眼泪,她知道,她一定不能哭,哭花了护目镜就没有办法干活了,自己的内心要锻炼得强大一些。
其实,面对无法抢救的生命,每一位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都要经历一个很长的释然过程。而如何告知家属,如何让家属能从失去至亲的锥心痛楚中走出来,坚强的活下去,张贵丽知道护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死亡患者的数字从来不是冰冷的数据。
队友钟少敏
会有各种状况发生
但我一定会坚持到底
2月13日,这天是钟少敏进舱的第一天,穿上全套防护装备,加上初次戴上N95口罩和护目镜,她一直感觉不适应,缺氧,足足数小时都晕晕乎乎的,慢慢才缓过神来。
第二天上班好点了,钟少敏感觉呼吸挺顺畅的,没有憋气的感觉,这也增强了她的信心,说明自己适应缺氧的状态的能力挺强,接下来自己一定会越来越好。
进舱以后,因为收治的病人很多,每天非常忙碌,不停地有病人进来反映情况,这里不舒服,那里需要开药,还有检查没做的,有些吵闹,要不停地做安抚工作。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有时忙着忙着身边就会有医生说头晕,想吐,要休息十来分钟才能缓过来了;也有的因为纸尿裤穿的不好,尿顺着裤子流下来,普遍的困难都是大家要克服防护装置引发的呼吸不畅,还有护目镜起雾的问题,尽管这样,所有人都没有退缩,坚持坚持再坚持,一定要坚持住!
和病人熟络了以后,钟少敏和病人聊天,听到病人说一家人分隔三地,老公在定点医院,儿子没事在家,一家人已经二十多天没见面了,又都没办法知道彼此的情况,那份煎熬和酸楚无时不在,钟少敏说:“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心理上的疏导同样重要。”每次出舱后她都有如负重托的感觉,“这里的患者很心疼我们不远千里来支援,也很感谢我们。”对于病人的感谢,钟少敏说自己能帮助到武汉人民有点小自豪。
出发前几个小时,家人才收到钟少敏打来的电话,对于她主动请缨到湖北,家人仍有些不放心,于是,她每天会和家人视频,羽绒服,羽绒被等生活物资配发了,伙食也都不错,荤素搭配,水果牛奶也都有。特别是陆续收到了医院寄过来的防护用品、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三位队员觉得非常温暖,对于各级领导和中医医院对自己和家人的关心,海珠医疗队的三位队友表示很感谢,他们说待春暖花开日,便是胜利归来时!
湖北,是前线;海珠,亦是战场。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众志成城,没有跨不过的坎。海珠的勇士们,相信你们一定能为全国抗击疫情大局作出海珠贡献,请记住,海珠区人民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大家都在看...
✦驰援手记 | 武汉ICU病房里的广州医生:先救活一个再说!
✦“疫”线故事 | 走访到深夜,20天来海珠区这群社区卫生工作者到底在找什么?
✦驰援手记 | 广州市胸科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员首次“入舱”工作
编辑:洁妹 责编:邹向东
来源 | 海珠区卫健局
通讯员 | 李玉红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愿“逆行”的人儿早日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