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决胜阻击战 | 广州医疗贡献了怎样的广州攻略

往期荐读

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广州凭借“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关注|《人民日报》报道:又一个一线城市“零新增”!广州怎么做到的?


连续三天零新增零疑似,

广州医疗贡献了怎样的广州攻略?



  2月18日下午4时,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广东大厦准时开始。这一天,距离84岁的钟南山夜驰武汉刚刚一个月。


  跟连日来广州的明媚春光一样,当天的新闻发布会气氛也开始“回暖”。一个月来曾数次在镜头前流下热泪的钟南山,在发布会上数百名媒体记者面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与28天前出席广东首场疫情发布会时的凝重相比,状态截然不同。


  的确,这些天,广州的好消息越来越多。截至2月19日24时,广州实现连续三天零新增、零疑似,且依然保持零死亡。339例报告确诊病例中,治愈出院157例。累计的51例重型病例,好转率达75%,更有11例出院。17例危重型病例,有6例从危重转为重型。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新冠肺炎,攻击人类,伤人性命。在这场大战中,与病魔较量,医疗战线无疑处在战场的最中心。


连续零新增,在一线城市中确诊病例数较少,至今保持零死亡——广州,是怎么做到的?


  回看战“疫”以来的广州操作,不难总结其中的“广州攻略”。



有预判:强化风险意识、坚定底线思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处之“预”,为预备、准备。但要预备,必先有预判。


  预判能力,堪称最高“段位”的能力,直接影响开局、影响战况,进而决定成败。过往经验证明,一事当前,若能准确预判,则意味着早一天、快一步、更主动。尤其紧急关头——越早,越主动;越提前,越安全,越能多一分胜算。


  今天,2月21日,距离广州报告首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刚好“满月”。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广州已经与该疫情“交手”了50多天。


  去年12月,武汉发现不明肺炎的病例。广州,这个对17年前那场“非典”之战有着刻骨记忆的城市马上就“嗅”到了其中的凶险。


去年12月31日,武汉首次通报疫情。当晚,广州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便收到一份紧急通知。这份通知,来自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该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发出通知,要求加强病例排查监测,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防控工作,并组织人员培训,召开专家会议,评估风险。根据专家判断,疫情输入广州的风险极大。市疾控中心也在当天成立了关注武汉肺炎疫情小组。广州市委市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专家组,发挥专家作用。


  在广州,部分医疗机构,“出手”还要更早一点。


  “去年12月底我们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广州市八医院如此表示。同一时期,钟南山领衔的广医一院也启动了培训、收治流程、负压病房检测的准备。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发热门诊,医生在为患者做诊断。(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乔军伟 摄)



  1月18日,钟南山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身份连夜奔赴武汉调查,并在20日晚上接受白岩松采访时宣布存在人传人。广州市八医院院长雷春亮就在当天通过医院公众号发出了《给广州市民的一封信》,宣布全体医护人员取消休假,300多名医护人员全部转到一线待命。


  这不是在制造紧张气氛吗?有不少人看不过眼。雷春亮却气定神闲:“我不解释,咱们用事实说话。”


    事实表明,这一“疫”,广州走在了前面。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广州为何有预判?固然有“非典”经验,但更关键还是强化风险意识、坚定底线思维。广州位于“两个前沿”,作为“两个窗口”,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绝不容有任何闪失。把各种风险问题估计得更加充分,依靠专家,科学决策,这就是“广州攻略”之预判篇。


有战备:做最坏的打算,最周全的准备

  兵法云: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什么意思?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做好准备,切不可对敌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有了对输入风险的预判,广州开始做最坏的打算,最周全的准备。


“经常是半夜里一个电话打来,我就很难再入睡,压力比当年非典时大多了。但这次又有所不同,这一战,我心里有底。”市八医院前任院长、广州市卫健委主任唐小平说,当年抗击非典是一场“遭遇战”,而这一次,打的是“阻击战”,这是一场“人民战争”,也是一场“有准备的战役”。

  准备了什么?


  战备,不能缺物资。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广州市八医院早在去年12月底就“不惜血本”提前储备大量救治物资和个人防护物品。不仅准备了充足的防护服、N95口罩,还有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插管、气管切开等高危操作的“正压头套”。头套很贵,一个就要两万多元,但他们还是“豪气”地一买110个。


  1月9日,广州市疾控中心联合广医一院开展核酸检测项目,对病例标本进行检测。


目前,随着其他定点收治医院和第三方机构的加入,全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最大可达每天近8000人份,完全能满足病例标本当天检测当天出结果的需要。


战备,不能缺“战士”。今年1月3日,根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的通知,广州全市骨干医务人员开始培训。
战备,应急预案至为关键。早在去年12月31日前,市八医院就开始修订原有的院内应急预案,1月6日,市八医院专门召开了院长办公会议专题讨论疫情应对;广医一院也随之制定不明原因肺炎防控应急预案。
还要准备好“战场”。1月17日,广州尚无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就指定了5家市级定点收治医院, 清晰设置了救治网络、救治链条和流程图,随后又增加了8家定点医院集中收治病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广州又提出了"两类四线"分流扩大救治方案,按照"分类集中、梯次分流"收治原则和疫情情况,确诊病例集中收治由一线开始梯次安排,当一线医院收治病例达到一定比例,二线医院要做好随时收治的准备,以此类推,将救治分成人和儿童两类,四线扩大收治规模,规划床位4900张。
未料胜,先料败。截至2月20日,广州确诊病例339例。339与4900,两个数字一对比,便能体现什么叫最坏的打算、最周全的准备。


有战术:快而不乱,疾而有序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广州攻略”中的第一战术要诀,便是“快”。


  1月20日,国家将疫情确定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广州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机场、火车站等重点场所全面启动体温监测,落实各项源头防控措施。


  1月21日,广州首次出现确诊病例。那一天,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广州、武汉交通便捷。此前,已有不少疫区群众来到广州。怎么办?1月22日,广东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广州市疾控中心率先在全国发出了《致广大来穗的湖北、武汉朋友的一封信》,呼吁来穗的湖北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做好信息记录,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同时,向市民发布了九条健康防护指引。


  1月22日,广州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坚持救治和防控两手抓,控源头、防扩散,采取最有力有效的措施,用最科学严谨的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很快,广州开启绿色审批通道,打通研发、许可、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组织企业开足马力扩大消毒液、口罩、防护服、体温检测设备等疫情防控用品生产。


  快,更快!广州一系列的快速攻防动作,在抗疫中取得了先机。


“广州攻略”中的另一要诀,在于集中优势力量。


严格落实“集中病例、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集中全市力量和资源;要求落实“三线”专家值守制度,组织最强医疗力量救治病例,重点提高救治成功率;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感染患者,集中医疗专家和科研人员开展联合攻关……观察历次广州市委常委会会议,集中,成为关键词。


  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为了全力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广州举全市之力。


  在救治管理上,广州推出集中收治、规范会诊、建立“三线”值班制度、建设联合病房在内等措施,全市医院一盘棋。从首例疑似病例开始出现,实行分类集中收治:传染病救治经验丰富、经历“抗非”考验的市八医院全力保障普通病例的集中收治工作,广州首例确诊患者,就是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时被列为疑似病例,马上转运到市八医院进行隔离、检测,最终确诊。而重症病例则集中到呼吸科、重症医学科专业水平全国领先的广医一院;儿童病例的救治由市妇儿医疗中心负责。


隔离病房中的医护人员。(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黎旭阳 通讯员郭雯珺 摄)


  “三线值班制度”,也是集中的体现。市医疗救治专家组安排了“三线值班制度”,对确诊病人的病情评估,从“入院后”前移到“转运前”,当疑似病例确诊为新冠肺炎后,一线专家便会立刻会诊评估病情,再决定收治医院。当患者进入医院,各定点收治医院会组织本院临床救治专家组专家对每一例再次进行会诊;而二线专家,每天上午10时开展巡诊重症病例,随时对病情变化病例紧急会诊;当出现危重病例时,三线专家会开展讨论,随时实施动态评估。各线专家都建立值班制度,随时服从调遣。


  与此同时,全力做好药品、消杀物品、防护用品、救治设备器材等物资供应;抓住“查出来”和“治得了”两个关键点,集中医疗专家和科研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加强病毒机理研究……


  打闪电战,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快而不乱,疾而有序。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广州,确实做到了有战术。


有奇招:不循规蹈矩,不走寻常路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大战当前,面对未知,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此时除了常规操作,更需奇招,更要敢闯敢试,才有可能出奇制胜。


  何为奇?


  不是“被动挨打”,而是擒贼先擒王,力求“釜底抽薪”。


2月5日,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宣布,经与市八医院合作,从本地一例被感染病人咽拭子样本中分离了新冠病毒毒株。经过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变异分析,研究者发现,其中有两个位点已发生突变。这意味着现有的病毒检测方法需要进行更新和优化,才能更为准确地及早识别感染者。


  五天之后,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又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合作,首次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拭子标本中分离到一株活病毒。


  何为奇?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不循规蹈矩,不走寻常路。


  除了病原学追踪,在药物攻关上,广州医学界也步步紧逼、毫不放松。


2月19日,广东第25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八医院宣布,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由该院发布的“肺炎1号方”,患者使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4%。


  2月18日,广东第24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呼吸健康研究宣布在P3实验室分离出病毒后展开药效筛选,系统地开展了抗新冠肺炎病毒的体外药学研究。初步证实,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中成药能在体外抑制新冠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


  此前,对确诊病例最重要最常规的治疗方式仍然是氧疗和生命支持,但广州各大医院凭借着强大的科研实力,对多种药物进行筛选和观察,形成了广州独有的诊疗方案。


“你们太辛苦了,我心里感谢,感谢,再感谢。”2月6日,对于81岁的郑阿婆而言,无疑是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她成为广州首个出院的高龄重症患者。出院时,老人数次哽咽,数次鞠躬,连声道谢。


截至2月19日24时,广州市累计报告治愈出院157例,救治病例的年龄范围更是从两个月到90岁不等。还有一个数据值得高度注意,广州重症好转率约为75%。


  这绝不是一串简单的数字。面对疫情,最需要的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但人类对于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完成。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才能不断丰富对敌人的认识,才能不断找到破敌之策。


  敢为人先,敢闯敢干,这是广州的城市特质。疫情面前,医疗战线展现得尤为明显。


有内力:百年积淀,顶级实力

  疫情是一次大战、一次大考。战场上的一招一式,需要“内力”支撑;考场上答卷,全有赖于长年积淀。


  把记忆拉回到17年前——


“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17年前抗击非典时,钟南山的这句话让全中国人民都记住了他的名字。17年后,他依然拥有这份自信和担当。这次抗击疫情,广医一院承担了广州市大部分危重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非典”之后,广州各大医院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疗设备、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都早已非17年前所能及。钟南山领衔的广医一院呼吸科,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处于全国领先,达到国际水平,制定了国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SARS、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方面的诊治指南文件, 已连续十年高居全国最佳呼吸科排行榜榜首。


  该院的重症医学科如今也是华南地区最具现代化的中心ICU,重症监护医学水平国内领先。2月15日下午,广东首例在ECMO(人工肺膜)支持下成功转运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就由该院的重症医学科完成。


  此次抗击疫情的另一个“主战场”是广州市八医院,广州市超过80%的确诊患者都收治在这里。始建于1921年的市八医院,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其感染病专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当然,积淀,绝不不只是“非典”之后。


  无论是17年前的“非典”,还是17年后的新冠肺炎,广州都是中西医并举,中西药齐下。这跟广州自古以来中医药文化就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医学的孕育之地不无关系。


  早在100多年前,中国的第一家西医院就在广州诞生。1835年,中国第一家西医院“博济医院”(现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广州诞生,1866年创办的博济医学堂,与创办于1908年春的广东光华医学堂、创办于1909年春的广东公医学堂,共同成为“中山医”的前身。“中山医”因此成为我国现代医学及现代医学教育发源地。




今天的广州,依然是中国最优质医疗资源三大聚集地之一,拥有华南地区最顶级的医疗资源、救治实力和科研实力。目前,广州坐拥三甲医院62家。除了拥有广东省人民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省中医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市妇儿医疗中心等“人民医院系列”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同时还拥有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的一批附属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




在2019年底公布的复旦版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名中,广州有9家医院位列全国百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是多年位居“全国最好医院”前十。广州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4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68个。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的肾内科、内分泌科、眼科、肿瘤科,省人民医院的心血管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呼吸科等专科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面对大考,内力深厚的广州,才能如此快准狠,才显得这般有序、从容。


大家都在看...

关注 | 关心爱护医务人员,习近平这些话暖心了!

关注 | 出院患者会不会还有传染性?广州市八医院ICU主任邓西龙这样回应...

关注 | 广州市卫健委主任唐小平接受采访,回应广州复工复产后的防控重点等问题...


编辑:依婷  责编:邹向东


来源 | 广州日报

作者 | 毕征、秦晖、黄蓉芳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点亮小花告诉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