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线故事 | 流调队员余宏伟:高强度的工作,先后累倒了4个同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广州日报人物在线 Author 武威

往期荐读

最忙时3天熬两通宵...详情点击☞“疫”线故事 |  流调队员郑杰蔚:两月不见,娃不肯让我抱了


余宏伟是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放射防护所科员,2月17日,去从化区疾控中心支援新冠疫情防控。


余宏伟接受记者采访


在从化疾控工作期间,他参与境外航班人员流调及信息录入汇总共计1381人,负责移交境外旅客共计650人,其他包括密接者流调约10人,采集样品147份(环境样品30份),督导重点防控场所20个,包括野生动物场所、医院、酒店、监狱、殡葬等,完成评估报告、方案等文书共9份。


余宏伟告诉记者,支援从化近60天来,他只回过一次市区,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半夜接入境航班旅客做流调和采样,因为长时间穿防护服、戴N95口罩,先后有4个同事缺氧晕了过去。


余宏伟还在读在职研究生,他说,疫情过后,他想尽快完成学业,将论文答好。支援从化两个月,余宏伟觉得有点亏的是他在市区的房子还要交房租,而他只回来住过1天。



深入从化指导复工复产



“我去的时候,从化前期唯一1个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都已经得到妥善处理了。所以我在那里的工作主要是指导复工复学,联合当地部门指导工厂、学校消毒。”余宏伟说,相比广州其他区的流调人员,他的工作要轻松很多。


因为生态环境好,从化当地饲养的有特殊用途的野生动物比较多,余宏伟还需要对野生动物场所进行督导。“从化当地有养梅花鹿、熊,更多是蛇还有蛙,这些动物是之前国家批准饲养的,但现在相关政策还不明确,所以都不能售卖。而我的工作主要是进行采样。”


余宏伟(左)


最初,余宏伟的工作强度不算大,“我一直住在疾控宿舍,一旦有事发生,必须要两小时赶到。平时8点半上班,5点半下班。老家人偶尔会打电话过来,我跟他们说,从化这里的病例很少,只有1例,都已经排查完毕了,所以家人也不会太担心。”



彻夜接机写报告



但后来随着境外疫情的加剧,疾控部门外防输入的工作越来越重。


自2月29日开始,按市政府统一安排,从化区开始承接入境航班旅客的新冠排查工作,白云机场一部分国际航班的乘客会被安排到从化区的指定地点进行集中隔离、流行病学调查。而余宏伟则会对这些乘客进行采样和流调。“自此以后,我的工作量就大了很多,最近的工作主要都放在了‘外防输入’上。”


余宏伟记得,接航班的第一个晚上,相关的很多环节都在磨合,小伙伴要对原始记录拍照,再录入后台,但当时一些照片拍摄得有点模糊,他们只能反复核实,“当时感觉真的很有压力,录入这些数据,一直搞到凌晨三四点。领导一直站在我们身后,大家都想尽快将所有数据都准确上报上去。”


进行外环境样品采样


“第一次做接机,肯定会有很多环节有疏漏,但如今我们和海关等各个部门对接已经非常顺畅了,‘闭环’构建了起来,一切都在正常运转了。”余宏伟说。



“大家是一个团队”



经常全副武装半夜接机,对身体的消耗仍非常大。余宏伟说,他们平时早上8点半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一旦遇到接机就得加班,所幸接机的事并不是天天都有,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仍然让几个同事吃不消。接机时,因为口罩戴久了太闷,先后累倒了4个同事,“有时候我也搞不懂,为啥国际航班老爱半夜到,但想到我们是在保护老百姓的安全,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遇到过一些旅客对咽拭子很敏感,还有一些人有基础病,但我必须和他们解释,入境人员必须做到全面核酸检测。”余宏伟告诉记者,他遇到过一名甲状腺切除的入境旅客,对咽拭子极度敏感,对采样一开始也不太配合,“我前前后后给她打了五六个电话,让她尽快接受采样,因为只有采样结果出来,她才可以离开。在耐心的沟通下,这名旅客最后还是配合我们采样了。”


深夜入境航班流调工作结束后合影


工作两个月,余宏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同事们加班到深夜,大家都很累、很辛苦,本来,前面完成工作的人已经可以回去休息了,但他们还是选择留下来陪着还没完工的同事,“这件事让我印象很深,这让我感到大家是一个团队,是一个大家庭。”


大家都在看...

关注 | 暖!市民匿名送来鲜花和感谢信,给和新冠病毒鏖战的他们打气

“疫”线故事 | 家人般的关爱!24小时不间断健康守护,让隔离者暖心安心...

“疫”线故事 | 流调工作者林欣琪:面对面接触21例感染者,每天工作13个小时...


来源:广州日报人物在线

编辑:依婷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致敬你们辛苦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