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伟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革命品格与伦理品格

陈伟宏 思想理论教育 2022-01-13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革命品格与伦理品格

陈伟宏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


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培育并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人民和时代要求以及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建党时的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和起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形成的多种精神形态,都与红船精神有着渊源关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示了开天辟地、坚守信念、敢于牺牲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品格,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品格的显著表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内蕴着为人民谋幸福而不懈奋斗、甘于奉献的伦理品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和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伦理品格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 精神谱系 革命品格 伦理品格



精神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精神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的脉络和传承。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培育并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人民和时代要求以及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包含着丰富的、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实现中国梦必须传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引导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仅激励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也是广大人民坚定地跟党走的动力源泉。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可以发现,精神谱系由多种精神形态组成,不同的精神形态所代表的精神品格是有差异的,有的精神形态更多地表现共产党人的革命品格,有的精神形态更多地展示共产党人的伦理品格。革命品格和伦理品格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革命品格是伦理品格的升华,而伦理品格的提升必然促进革命品格的更充分彰显。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革命和建设实践历程中炼就并形成的多种精神形态的总和构成了其精神谱系的全部内容。1921年7月,承载着人民重托和民族希望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脉,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出征,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征程。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对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作了充分的阐释,对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史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源头上的追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2]红船精神展示了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3]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头的红船精神所内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体现和拓展,从红船精神的源头开掘出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活水。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头的红船精神,已经成为铸就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形成的革命精神传统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都与红船精神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红船精神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进方向,它与以后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夺取各种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100年来,以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勇立历史的潮头、走在时代的前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引正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坚实的思想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以及中国近现代革命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是先验的和神创的,也不是一开始就固定成型的。中国共产党人认同马克思主义,并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同时,又传承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中国近现代革命奋斗精神,在此基础上塑造了自己的精神谱系。对中华民族而言,五四运动是一次精神洗礼,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立志救国救民的政党应运而生,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开始铸造不同于其他政党或政治集团的精神气质和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中国近现代革命奋斗精神的主要承载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阶段,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接续培育了多种形态的精神,由此构成了以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等为核心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个历经百年累积而成的精神谱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追求,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政党,也是一个勇于担当道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成果,又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创新性升华,还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奋斗精神在追求更高理想信念过程中的弘扬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红船精神到抗疫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和品德作风的集中体现,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蕴含着始终如一的初心和使命,使各个时代不同的精神形态有着相通相融的共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鲜明的实践属性,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把真理力量、理想力量和信念力量转化为人的行动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内含高尚的道德品格,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正义的追求和对道义的践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具有鲜活的时代性,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体。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由一个个闪亮和具体的“精神坐标”组成的,经历了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淬炼,形成了可以长久地影响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及的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那些伟大精神,无不服务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与时代主题,无不扎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在强敌面前勇夺胜利、在困境面前化险为夷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促进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并不断壮大的不竭动力。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革命品格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示了开天辟地、坚守信念、敢于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品格。精神谱系中那些带有革命品格的精神就是革命精神。邓小平把革命精神概括为:“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4]革命精神孕育并成长于革命实践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毫无疑问来源于百年以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革命品格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集中体现。

斗争和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精神财富中的重要元素。恩格斯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5]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为了使广大的劳苦大众不再遭受剥削和压迫,改变他们的悲惨命运,以大无畏的精神气概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去,义无反顾地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马克思主义坚持革命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是革命精神的活的灵魂,而建立在革命精神基础上的人民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前途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这就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染上了革命的鲜红底色。无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如何丰富与发展,都必然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而革命性即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之一,它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种品格。

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革命品格的显著特征。自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定位为实现共产主义,勇敢地、坚定地承担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6]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形态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都包含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容,坚定理想信念成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明确标识。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面对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枪林弹雨、生死存亡的峥嵘岁月,历经了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艰苦创业和山重水复、千难万险的改革开放。在惊涛骇浪的考验面前,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不难发现,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对伟大理想的精神追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时刻抱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时刻坚守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念。

建党100年来,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信念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如今,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着信仰迷茫、信念缺失的现象,应当引起全党的高度警醒。一个共产党人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撑,就不可能为党和国家、为人民作出牺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一次给党员、干部精神“补钙”的机会,目的是让党员、干部充分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胸怀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信社会主义最终会胜利、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的征途上必须秉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革命品格,必须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性质和宗旨,高举信仰的火炬,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定信心,不畏艰辛,迎难而上。

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革命品格的具体表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勇于担当、不怕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冲锋在前,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就是对这种革命品格的最好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当时的社会状况、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实力、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以及缺乏革命斗争经验等客观条件看,这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斗争和革命,其过程将是长期的和艰难的。面对残酷的客观环境和严峻的革命形势,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唯有树立并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才能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几十年革命斗争的艰苦实践塑造出来的,这种革命精神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内在的优秀品质。

红岩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革命品格。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备受酷刑折磨,但他们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生命。这种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红岩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7]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了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这种血性不仅展现在革命战争时期或战场上,而且在和平建设时期也具有重要价值。在当今世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核心因子,必须大力弘扬。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家“一穷二白”的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人立志彻底改变旧面貌,与全国人民一起继续发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建设繁荣富强的新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寨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对党的历史上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要高扬不怕牺牲的精神旗帜,并赋予其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内涵,把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伦理品格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内蕴着为人民谋幸福而不懈奋斗、甘于奉献的伦理品格。“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说,能否坚持人民立场是一个政党能否赢得人民认同和拥护的显著的伦理标志。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靠的就是始终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人充分相信,只要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鲜明的伦理品格。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从100年前的红船精神到最新的抗疫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始终是贯穿精神谱系的一根红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最重要的价值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遵循人民的意愿,为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探索人类自由发展道路、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而创立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8]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先进政党,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赖人民和服务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和价值理念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各种形态之中。例如,红船精神中的“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中的“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长征精神中的“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抗美援朝精神中的“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抗疫精神中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等等。

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感受和体会最深的,莫过于这一次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国共产党切实地展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民情怀,全国人民对党和政府的各种抗疫决策和措施给予高度的信任和最大限度的支持与配合。“在这次抗疫斗争中,14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9]抗疫精神中的“生命至上”,其具体体现就是每一个生命都尽力得到护佑,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最好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道德信念,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赓续相传的伦理精神传统。“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凸显的伦理品格之一,这一伦理品格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人民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和使命。

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另一个鲜明的伦理品格。前面论述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伦理品格,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所应秉持的政治伦理而言的,简单地说,是从政党伦理、组织伦理或共同体伦理的角度阐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处理与人民关系的伦理原则,而在确立了这样的伦理原则以后,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就需要每一个共产党人去具体实施。共产党人能不能做到让人民满意,涉及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行问题,而甘于奉献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品德。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走过的100年不平凡历程,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付出辛劳和挥洒汗水,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地奉献了一生,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为民情怀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源头红船精神起就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其他的一些精神形态中也有意思相同的不同表述,如井冈山精神中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长征精神中的“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中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中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中的“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特区精神中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抗震救灾精神中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载人航天精神中的“特别能奉献”,劳模精神中的“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等等。

奉献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和精神特质。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奉献精神就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群众一起艰苦奋斗、团结合作,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毫无保留的奉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职责和使命虽然有所改变,但依照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始终把奉献精神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传家宝,在新时代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当今时代,奉献的道德意义更为凸显。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10]在新时代学习焦裕禄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无私奉献精神,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和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都是无私奉献精神的切实体现。奉献精神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日常的为民行动中,而在面对重大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就具有了更为强烈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他们需要冲在最前面,为人民群众作出道德表率,抗疫精神中的“舍生忘死”体现的就是奉献精神。在全民抗疫斗争中,无数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迎难而上、尽责尽力、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成为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自觉选择,奉献精神的旗帜在新时代变得更加鲜亮。

在谈到精神的作用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1]自红船精神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各种精神形态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个家族的谱系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后人的不断修续才能形成,修续家族谱系的过程,也是追踪家族历史、认祖归宗、缅怀先人、凝聚亲情以及传承良好家风和延续家族荣光的过程。探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革命品格与伦理品格,是为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根和精神特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历史认同和对精神谱系的伦理认同,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地赓续发展,奋进新时代。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薪火相传、彪炳史册、烛照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2]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03.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7]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24.

[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9]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

[10]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N].人民日报,2014-03-19.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7-48.


(《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05期)



思想理论教育长按关注,获取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