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益经济”正当其时,Join us?| 社会创新峰会
2006年,几名美国企业家发起了旨在改造主流商业的“共益企业”运动。他们成立了一家名为“共益实验室”的非营利组织,试图通过一套"好公司"的评估认证体系,筛选出一批在社会与环境绩效、透明度,以及责任感方面达到高标准的营利性企业,称之为共益企业(B Corp)。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来自74个国家150+行业的3600多家企业获得B Corp认证,如英国卫报传媒集团、户外奢侈品牌Patagonia;截至2019年末,跨国食品公司达能旗下亦有20多家企业(占45%的收入)获B Corp认证。这股新商业的潮流也同样在许多新兴经济体兴起,如巴西、印度,当然还有中国。目前,中国大陆地区有24家企业获得B Corp认证。
“共益经济”风潮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3天时间 |3大主话题 |14场+重要议题
70余位中美重磅嘉宾齐聚
共益经济如何从理念、方法和制度各层面,让共益、共享、共生的经济形态成为可能?
当社区或者城市成为共益经济形态的载体,将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实现的路径如何?
正在践行共益理念的品牌如何通过彼此的合作,共赢更大的市场,并感召更多的同行者?
斯坦福慈善与社会创新中心(The Stanford Center on Philanthropy and Civil Society,简称PACS)利用整个大学的多元化,以及世界一流教师的知识资产,研发并分享有助于优化慈善策略、推动社会朝着更好方向前进的知识。斯坦福慈善与社会创新中心通过出版《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研讨会等方式提供了一个共享社会创新思想、实践经验的知识空间。
2、关于乐平基金会
2010年,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由中国具有公信力的经济学家、学者和商界人士共同发起。理事包括:艾路明、关凯、梁在中、林荣强、汤敏、沈东曙、茅于轼、吴敬琏、徐冰、周庆治、张维迎、资中筠等。
乐平基金会致力于共建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与真切关心社会发展的人,共同创建解决社会问题的生态环境。
作为社会创新的先行探索者,2002-2013年,乐平先后孵化培育了五家社会企业,涉及贫困女性就业、农村小额贷款、学前教育、生态农业等。作为社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者,2014年,SVP中国项目落地,探索引入跨界力量参与社会创新过程的方式;2017年,乐平成为《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SSIR)唯一的中文出版方;同年,启动“共益企业”项目,倡导“利益相关者经济”;2019年建立“先行实验室”(Believe to See Lab),用理念、知识和制度赋能企业,将商业价值和科技创新与社会价值相融合。
3、关于《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简称SSIR),创刊于2003年,是全球社会创新领域最权威的读物之一,指导和激励来自全世界各个领域的数百万社会变革领袖。
通过与斯坦福慈善与社会创新中心的合作,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于2017年引进《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是其唯一授权的中文出版方。
通过《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版,乐平希望把全球社会创新领域的新进展介绍到中国,协助构建中国社会创新的知识体系和跨界创新社区。同时,乐平也关注本土社会创新案例,希望汇聚中国本土知识,让中国本土知识和全球知识能够合在一起,介绍亚洲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发生的一切社会创新。
访问峰会网站可了解更多信息,日程嘉宾以网站更新为准:
www.socialinnosumm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