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典籍堂 | 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中外报刊珍藏展:报纸,时代的见证者

上海图书馆 上海年华 2021-01-29


十五世纪中叶,德国金匠古登堡发明金属活版印刷,知识生产与传播在欧洲催化,直接推动了教育、人文和科学思想的启蒙。报刊是近代新闻业与大众传播的源头与基石。当下世界,互联网高扬,纸媒日趋冷落,渐被新生代遗忘。


为此,上海图书馆中西文化交流研究资料中心携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推出“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中外报刊珍藏展”,意在回望印刷文明,追溯传媒的演进,向新闻先贤脱帽致敬。


展览信息

历史的底稿

十七世纪以来中外报刊珍藏展


时间:

2021年1月21日-4月9日

每周二至周六  9:00-16:00

(15:45停止入场)

地点:

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


主办:

上海图书馆中西文化交流研究资料中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提升观众参观体验,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本次展览需预约入场。



观众可扫码预约“徐家汇藏书楼参观”或工作时间段内致电64874095(可选预约时间为当日起七天内)


参观现场需出示预约码,扫描“随申码”,出示十四天内无中高风险地区行程的“行程码”


线下预约读者请配合现场如实填写“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表”;测温无异常后,全程佩戴口罩进行参观。疫情防控措施可能依据需要调整,敬请谅解。


报纸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15世纪中叶,德国金匠古登堡发明金属活版印刷,印刷的报纸开始发行。17世纪西欧出现了定期出版物,世界报业史由此开始。


自诞生以来,报纸一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早期的报纸主要刊载重要的时事新闻,国家大事;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纸日渐迎合下层民众的口味,读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大众传播时代来临。


从17世纪到21世纪,每个时代的报纸都有其独特的时代风采,反映着社会历史变迁。


展品先睹一快



The London Gazette

《伦敦宪报》

1675年6月28日-7月1日


英国政府的官方报纸,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悠久的报纸。创刊之初伦敦流行瘟疫,1665年报纸随政府迁至牛津出版,曾以《牛津公报》(The Oxford Gazette)发行。瘟疫结束后,迁回伦敦出版。本报单页双面印刷,由英国文书局(The Stationery Office)承印,星期一至星期五出版,但在银行假期除外。本页刊载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失窃的消息,两个镀金大烛台和一个刻有学院徽章银盆被窃。对破案线索悬赏20英镑,约为当时英国中产家庭的半年开支。



The Tatler

《闲谈者》

1710年3月25日-28日


爱尔兰人理查德.斯蒂尔(Richard Steele) 创刊于1709年。一份关于政治、八卦、时尚及时事的报纸,旨在为新生的中产阶级提供信息、谈资和娱乐。文风随兴,不雕琢,有沙龙意味,热衷引经据典。每周出版3次,单页双面。1711年1月2日在出版了271期之后停刊。斯蒂尔转向创办另一份著名报纸《旁观者》(The Spectator)。本期头版论述“衬托”的道理。文中提到,只有在黑色的天鹅绒上才能显出宝石真正的质地,强光下就难以透现珠宝的光泽。绘画中的一些色彩也会干扰观者的注意力。




Le Petit Journal

《小日报》

1896年10月4日


1863年2月1日,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创刊于巴黎。创办人是银行家米洛。法国最有影响的廉价报纸之一,当时售价仅5生丁,与英国便士报和美国美分报相似。1884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份日销量逾百万的报纸,引领法国报业黄金时代。同年,增印每周副刊,在首尾或内页印制当时最前卫的彩色石印版画,记录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1944年8月终刊。这期头版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彩印版画。1896年10月5-9日,尼古拉二世偕皇后访问巴黎。



《讽刺与幽默》附页  “新春竞走图”

1979年


中国“开放”年代的首份漫画读物。创刊于1979年1月20日,原为《人民日报》漫画增刊。创刊时为半月刊,后改为周刊。漫画为主,也刊登幽默文字。这个漫画棋盘图,表达了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社会风尚与行为准则。



《东方早报》

2016年12月31日


中国重要的都市早报。2003年7月7日创刊于上海。曾与《新闻晨报》并称“上海早报双雄”。《东方早报》于2016年12月31日停刊,原有的采编运作和人员全部并入“澎湃新闻网”。本期是东方早报的停刊号,刊载告读者书,宣布纸版停刊、向网络版全面转型。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上海历史文化,敬请关注公众号:上海年华。告诉你最有品位的上海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