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汇丰加码花旗收缩,两家外资银行为何在中国财富管理业务上背道而驰?

张博然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3-10-11

花旗36亿美元将中国内地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花旗“退”,汇丰“进”,两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个人银行业务上的背道而驰或与其自身战略有关。汇丰的主要营收和利润来自亚洲;而花旗的主要业务在北美和欧洲,亚洲业务是其收缩的方向。

花旗将个人财富管理业务以36亿美元“打包”给了汇丰。


10月9日,花旗宣布将其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包括个人客户持有的账户、存款和相关理财产品出售给汇丰中国,这意味着花旗正在逐步收缩其在内地的个人银行业务。


事实上,像花旗这样的外资银行在个人银行业务上的“收缩”并不是孤立,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均在中国内地零售业务上均未有斩获。


细究外资银行“收缩”的背后,决策链条长、客户体验差、渠道建设短板等成为其发展个人银行业务的掣肘。


花旗“挥别”

汇丰中国与花旗中国共同达成协议,协议表示,汇丰中国将收购花旗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覆盖花旗中国在全国11个主要城市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的投资理财资产及个人存款。


据了解,该笔交易定价约为36亿美元,具体条款尚未披露,预计交易将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


此外,对于该笔交易将会影响到的花旗约1200名员工,汇丰计划向花旗中国服务于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范围内员工发出要约加入汇丰的内地团队。


事实上,市场对于花旗出售中国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这一决定,并不感到意外,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这家国外的“百年老字号”都在为撤出中国的零售业务做准备。


早在2021年4月,花旗宣布计划退出中国个人银行业务。此后2022年12月,花旗银行就退出的具体业务安排做了相关公告,最终决定逐步关闭花旗中国个人银行业务。


本次花旗把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标志着花旗正式迈出关闭中国个人银行业务的“第一步”。目前,花旗中国的信用卡、个人房贷及其他贷款等其余零售业务或将在后期逐步退出。


当然,花旗的退出并不意味着它将完全放弃个人银行市场。花旗表示,针对个人银行业务,公司计划在全球四个地区成立“财富中心”以继续运营零售银行与财富管理业务,这四大中心分别是中国香港、新加坡、阿联酋与伦敦。


因此,从花旗的战略可以看出,花旗并非不看好亚洲地区财富管理业务的增长潜力,只是暂时退出了中国内地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而它的这一举措或和中国市场及零售银行业务对其收入贡献程度低有关。


在宣布退出中国内地个人银行业务的前一年,2020年花旗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仅占其总营收的5.4%,而支出部分则超过30亿美元,占花旗银行总支出的7%。


从花旗中国的财务数据来看,2019年-2022年,花旗银行在华净利润呈现下滑态势,分别实现净利润为20.7亿元、17.3亿元和18亿元和16.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花旗集团本次虽止步中国个人业务市场,但依然看好并将持续发力中国对公业务板块。


近年来,花旗中国获得了一系列业务资格,包括本地基金托管人资格、首批“债券通”报价机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承销资格、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代理人资格等。此外,花旗中国也是LPR报价行中两家外资行之一。


花旗中国行长、首席执行官林钰华曾表示,在中国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花旗将继续助力中国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和外资机构参与中国开放的大市场,将继续坚定在中国服务企业与机构客户,发展对公业务。


汇丰36亿美元“接盘”

与花旗的退出相反,汇丰中国正在加码投入中国市场并深耕财富管理。


从汇丰集团的策略看,他们计划整合汇丰旗下机构在中国内地的渠道、产品、服务和技术,强化全价值链协同发展,提高中国这一全球战略性市场在汇丰亚洲财富管理业务板块的比重。


在财富管理领域,今年4月,汇丰集团在中国内地市场正式启动“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标志着外资金融机构首次加入大财富管理赛道。


对于从花旗手中收购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汇丰表示,此交易将进一步巩固汇丰中国在外资银行中的市场领先优势,并在集团在内地市场推进的“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目前,汇丰中国作为内地资产规模最大的外资银行,累计获批的QDII境外投资额度在银行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于2022年12月底,汇丰中国共有143个网点,其中包括36间分行和107间支行。


同时,汇丰集团已实现对汇丰人寿的全资控股,汇丰保险经纪近期亦获批基金销售牌照,成为内地首家同时持有保险经纪和基金销售牌照的财富管理机构。


汇丰集团曾透露称,为了大财富管理布局,该公司计划将在内地持续广纳贤才,加速布局财富管理业务。2022年,汇丰中国招聘了400多名员工,以支持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私人财富规划师已到岗1300人,预计2025年将增至3000人。


收购花旗中国的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将进一步扩大汇丰零售银行业务,数据显示,虽然汇丰中国在2022年的净利润达到60.37亿元,但汇丰在中国内地的零售银行业务盈利能力却仍不高,2022年仅仅盈利141万元。


竞争态势及自身收入结构的不同或导致汇丰做出了与花旗截然相反的战略规划。


一直以来,汇丰的亚洲业务在整体业务中,占据绝对优势的重要利润引擎。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除税前利润175亿美元,其中137亿美元来自亚洲地区,占比78.3%,而同期欧洲地区则发生了4.15亿美元的亏损。


相比欧美业务的亏损,聚焦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或是汇丰业绩持续增长的关键。当前,汇丰已完成出售美国市场零售业务,还宣布计划退出法国零售银行业务和计划出售加拿大银行业务。


事实上,不仅是汇丰,近期多家外资银行都加大了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布局。


近日,恒生中国在内地的首家跨境财富管理中心落地大湾区,此外,华侨永亨银行也宣布,将依托集团全资附属机构新加坡银行在亚洲以及全球私人银行服务方面的经验,在中国推出私人银行业务。


外资银行“败退”

作为“外来和尚”,外资银行能否在中国个人银行市场念好“本土经”,仍然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虽然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业务还属于广阔的“蓝海”市场,但外资金融机构在这场“财富战争”中仍然面临一些明显的劣势。


零售银行的转型和打造属于“慢工细活”的事情,零售银行的客户分散、业务量小、风险偏高,而外资银行的业务拓展和市场拓展具有非常强的盈利预期,当市场无法提供盈利预期或者预期下降时,进行战略调整无疑是最有效和便利的方式。


此外,本土银行对政策敏感,决策链条短,在个人业务上大量采用金融科技,提升用户的体验,让外资银行们望尘莫及。


而花旗银行的版图收缩,仅仅是外资银行零售业务在华的一个缩影。


具体来看,早在2013年,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先后关闭了在华的零售业务。2016年底,澳新集团也宣布将中国大陆的零售和私人银行业务出售予星展银行。


2022年,渣打中国关闭了信用卡网上申请渠道,并于2月20日起暂停接受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请,而南洋商业银行则关闭了青岛崂山支行,宣布终止营业并停止吸收存款。


从相对规模来看,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外资银行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在华外资银行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1年末,外资银行在华资产总额3.79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仅1.31%。


不仅如此,外资银行的盈利能力也相对较低。数据显示,2016年二季度,外资银行资产利润率最低到过0.25%,2021年,这一数值为0.53%,低于城商行的0.64%,并且明显低于农商行、股份制行、民营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等各类银行。


面对个人银行业务上的“式微”,外资银行综合考虑成本投入、自身理财业务能力不足等实际情况,退出零售业务,专注于对公和投行业务或是稳定业绩的不错选择。


当前,汇丰和花旗都已经开始了方向聚焦,将重心转移到盈利潜力更大的业务或地区,而汇丰和花旗在中国个人银行业务上的“一进一退”是否能够获得它们预期的效果,尚需一定时间的检验。

责任编辑 | 陈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