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浩登香港|沈文燮 “时光之景” 今日开幕
贝浩登(香港)荣幸呈献韩国艺术家沈文燮的个展《时光之景》。在其艺术生涯中,沈氏致力以非主流的风格和媒介进行创作,透过当中所蕴藏的无限可能性去感知和呈现“自然”和“时间性”这两个关键题材。
此次个展为沈文燮与贝浩登首次合作举办的展览,展出了艺术家近十五年来所创作的绘画和描画作品,从中可见他怎样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万物生命流转的研究。沈氏以雕塑家的身份,花了四十多年时间探索各种物质的内在特性,从家乡统营借来了风景为题作画,通过绘画扩展了“反雕塑”的精神。而“反雕塑”正是艺术评论家们对他独特的艺术实践风格所给予的描述。
The Presentation, 2020. 四联画. 布面丙烯. 73 × 54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1960年代末,当韩国社会对海外的艺术知识仅具有限认识时,沈氏对新的艺术形式却满怀渴望,与同僚共同成立了韩国前卫艺术协会,并参与了70年代的前卫运动(avant-garde movement)。沈氏不断寻求突破雕塑的刻板印象,即在基座上创作和展示固定的实体。相反,这位艺术家使用当时属另类的创作媒介:铁、丙烯酸、水泥和土壤进行非常规的实验。艺术史中常见雕塑作品被置于基座上展示,然而,沈氏让源自自然界的主体免受人为加工,以它们原本的面貌躺在地板上,或靠在墙上,可见其作品总是与自然界保持紧密连系。这正是构成沈氏主要艺术语言的“反雕塑”风格。在1971年至1975年间,一系列开创先河的作品和一些几何作品连续在三届的巴黎双年展、1975年圣保罗双年展,以及1976年悉尼双年展上被展出,并引起了国际关注。1981年,他在日本举行的第二届亨利・摩尔大奖展上获得了优秀奖。2007年,他更成为首位受法国文化部邀请在巴黎皇家宫殿举办个展《向着岛屿》的韩国艺术家,而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和妮基・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等世界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亦曾被展出于此展览场馆。同年,他获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与文学勋章(骑士勋位)。
沈文燮《现前》系列于第九届巴黎双年展展览现场, 1975.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韩国国立现当代艺术美术馆
现前, 1974 - 75. 砂纸、画布. 60.5 × 50 cm. MMCA Collection.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韩国国立现当代艺术美术馆
通过对“自然”和“时间性”的毕生追求,沈氏试图寻找一物被转化成雕塑的语境,以及它的存在理由,而不仅仅是关注雕塑本身的形式。他以最低限度的人为干预表达了物质随时间推移而显露的内在特性,还有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性对话,以及它们与环境的互动。他的艺术哲学透过一系列作品得以体现和发展,这些作品分别以《关系》、《现前》、《土想》、《木神》、《隐喻》、《提示》和《反刍》命名。基于东方哲学中的五行元素——木、火、土、金属和水——沈氏使用源自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它们流动的能量进行创作。艺术评论家沈银绿(Sim Eunlog)如是说,“他允许物质自行展现其动态,通过作品揭示一物转化至另一物的过程,以探索自然哲学中‘流转’和佛教中‘轮迴’(无限重覆的死亡与重生)的概念。”
The Presentation, 2015. 布面丙烯. 162.5 × 113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现前》(Opening Up)表现了沈氏从何开始以雕塑家的角度进行绘画,让观者体验自然物质的生命循环,以及当中牵涉的时间性。一系列被他称为“立体的平面作品”(planar works in three dimensions)于1975年在巴黎双年展上展出,并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他利用砂纸摩擦画布的表面,加速物料在视觉上的衰褪,从而凝造出褪色的效果。他关注画布的物质性多于上面的构图,如同雕塑家用凿子凿木材一般。也就是说,“时间性”的流动透过物质形态的改变而被显现。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黄笃曾说:“沈文燮与时间相关的作品是隐形的、抽象的和诗意的。进而言之,沈文燮展现了行为时间的抽象凝固状态。”
The Presentation, 2015. 布面丙烯. 162 × 112.5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沈氏近年的平面作品跟他过往在1970年代充满概念性的“立体的平面作品”完全不同。他以明亮的颜料在大型画布上制造笔触,这些颜料像波浪一样在深色背景上闪闪发光,唤起平静的感觉和深海的景象。有时候,沈氏会以相反的作画模式寻求不一样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即先以明亮的色彩为画布打底,再用深色颜料制造笔触。反覆涂抹的过程会将最表面的颜料褪掉,底色则会被重现,反之亦然。光与暗,横与直,潮起与潮落,两者并不相互对立,而是像大自然一样重复被消去又重生,以抽象的形式让两个极端达致平衡,并将时间性的多重层次表现在至画布之上。反覆涂抹的颜料一层一层覆盖整个画布,甚至延伸到画布以外,寓意著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力,给观者一种深刻的共鸣。
沈文燮以隐喻表现海洋的形象,并开发出一个构想而来的世界。他诗意地描述当中出现的蓝色波浪,例如“抽取自深海的原始蓝色”、“从天而降、象征破碎欲望的白色”或“有如东方绘画边缘的白色”。残留在艺术家记忆中的风景以各种形态,如深海中的蓝色、深灰色、天蓝色和黑色,存活在画布之上。沈氏的雕塑思维并不局限于一个简单的矩形框架。他创作了一组承载着他心中那海洋和波浪的画作,一幅又一幅,构成了属于他的水平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装置艺术”。这组画作的排列方式反映了沈氏以雕塑思维作画,或以绘画思维创作雕塑的双重性,再次肯定了他对超越艺术流派和媒介的无止境追求。通过实体空间上的扩展,机智的布局能让观者从立体的视角欣赏这组画作,如同站在茫茫大海前,感受一种吸引人的崇高之美。
沈文燮肖像,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韩国现代雕塑先驱沈文燮以“自然”和“时间性”为作品的核心元素,以主流艺术流派和媒介以外的各种形式发掘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性。1965年毕业于汉城国立大学雕塑系,多年后,这位艺术家在海外亦渐渐赢得了肯定:沈氏于2007年获授予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骑士勋位),并于1981年在第二届亨利・摩尔大奖展获授优秀奖。多个重要国际艺术机构,如北京元典美术馆(2018年)、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2017年)、巴黎皇家宫殿(2007年)、米兰姆迪玛艺术基金会(2001年)和东京画廊(1999年)等,皆为他举办过个展。他的作品亦曾在多个国际双年展或群展中屡次亮相,如《虎尾:'95威尼斯韩国当代艺术十五人展》(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特展)、第一届汉城奥运会国际雕塑研讨会(1987年,汉城奥林匹克雕塑公园)、第13届圣保罗双年展(1975年)和巴黎双年展(1971年、1973年和1975年);或被世界各地多个艺术机构所收藏,当中包括: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市立北首尔美术馆、三星美术馆、日本箱根雕塑公园和法国巴黎国立当代艺术基金等。
沈文燮个展“时光之景”于贝浩登(香港)展览现场, 2022. 摄影:Ringo Cheung.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_________
篇头首图:The Presentation, 2018. 布面丙烯. 224 × 388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