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浩登香港|博纳德・弗瑞兹个展 “世界多美好” 今日开幕
贝浩登(香港)荣幸呈献“世界多美好” ,此为法国艺术家博纳德・弗瑞兹(Bernard Frize)第二度在贝浩登香港空间举办的个展,集合展出弗瑞兹的一系列最新画作。
在艺术史当中,关于破坏的画作(peindre la destruction)和破坏画作的行为(détruire la peinture)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一方面有例如西奥多・杰利柯(Théodore Géricault)的《美杜莎之筏》(1819)这样场面悲壮的代表作;另一边厢有卢齐欧・封塔纳(Lucio Fontana)的《刀痕》(Tagli)(1958–68)这样着实把画布割破的一系列作品。博纳德・弗瑞兹的最新一系列画作则在这两个隐喻意义上的海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意想不到的桥梁,产生令人着迷的——无论是在画面上还是物理上——对“破坏”的联想。“世界多美好”中的作品既非叙述性,也非缺乏脉络,但它们的创作多源自于一种受艺术家本人认可的变质。艺术家允许颜料不受规限地在他的笔触上流淌,使本来有规律的笔触被晕染、色块和颜料渍所干扰,形成复杂的画面。这些不定形的、朦胧的形态其实象征着数个天体。是次展览中的十多幅画作既鲜艳明亮,表现出活力,同时又看似濒临被毁坏,当中暗喻着弗里兹与绘画之间复杂且不断发展的关系、其绘画行为,以及他作为画家的意义。
Sece, 2022. 布面丙烯与树脂. 180 × 180cm. 摄影:Roman März. © Bernard Frize / ADAGP, Paris.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四十多年来,弗瑞兹一直以系列为单位创作,在严格的预定条件下,创作出多幅色彩斑斓的大型画作,为求将自我表达排除于绘画实践以外。弗瑞兹创作规律中的具体原则在各系列间不断变化,但基本概念始终如一。以往实验过的作画模式包括:不补颜料直至作品完成,和按照他人的指示来移动画笔等例子,每个系列都反映出弗里兹的新尝试,当中可见他试图推翻艺术家作为决策者(为此,甚至他的作品标题都是自动生成和分配的)和演绎者的传统角色。弗瑞兹创出的艺术事业起源于他对钻研新技巧的追求,他让颜料、画笔和画布成为他的合作伙伴,成果是各式各样有系统地创作的作品,而当中快乐的意外——例如滴状、滩状、漩涡状和皱纹状的颜料——则使每幅画变得神圣。“世界多美好”中的作品让颜料“做它想做的事”,产生的效果比以往哪个时期都来得明确和精致。
Cuor, 2022. 布面丙烯与树脂. 150 × 130 cm. 摄影:Roman März. © Bernard Frize / ADAGP, Paris.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在弗瑞兹过往的作品中,颜料像有意识般自主地活动(或作出反应),形成了相对微妙的的结果,例如由两种颜色重叠而成的一缕暗色条纹、水性笔触留下的几滴颜料、或因画笔沾上稍微过量颜料而在画面上形成的其他纹理。相较之下,在本次个展中,这些不可预测并无法控制的绘画“偶然事件”成为了焦点。有如过往的系列,弗瑞兹以一支粗画笔蘸上他具标志性的丙烯酸颜料和树脂混合物去开展新创作。他用紧接的笔触填满每个构图,以至在画布上构成一道道通透闪亮的宝石色调彩虹。在每幅成品中,这些标准的背景都会被干扰——甚至经常被抹掉——而这些形状并非由艺术家自发“绘”成的,而是由滩状和滴状的颜料,与其渗漏和被吸收而成的。
“世界多美好”中的作品就如罗伯特・劳森伯格的《被擦除的德・库宁绘画》(Erased de Kooning Drawing)(1953)一个自动化的自我参照版本一样,将“破坏”视为一种关键的创作行为。然而,不一样的是,劳森伯格他亲自擦除德・库宁的作品,而弗里兹则是让颜料自行抹去自己的笔触。众所周知的“艺术家之笔”已被意想不到的无定形形式所取代,这些形式同时被表现为颜料渍或晕染,又或是比喻为宇宙中发生的活动。除了提供一个诗意的视觉参考外,弗里兹这一系列新画作的创作过程与天体内爆和爆炸有着类似的关系,两者皆体现了创造与破坏之间不稳定的交集关系,而“世界多美好”正是印证了这两种表面上对立的力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结。
撰文:Mara Hoberman
博纳德 · 弗瑞兹肖像. 摄影:Claire Dorn.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弗瑞兹通过重复、直白的动作进行绘画,在绘画开始前构思规则,在绘画过程中纳入偶然。这些具备序列性的抽象画作不断迭变,形式和色彩丰富多样,文化气节却始终如一。2015年,柏林艺术学院为弗瑞兹授予凯特・柯尔维茨奖。2011年,柏林画廊为其颁发弗瑞德・提勒绘画奖。诸多国际艺术机构曾为艺术家举办个展,包括庞比度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巴黎)、古尔本基安美术馆(葡萄牙里斯本)、柏林美术馆(德国柏林)、莫斯布罗伊希博物馆(德国勒沃库森)、布兰蒂克雷德文化中心(丹麦欧登塞)、圣像画廊(英国伯明翰)、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巴黎)、根特市立当代艺术博物馆(比利时根特)、海牙市立美术馆(荷兰海牙)、巴塞尔美术馆(瑞士巴塞尔)、威斯特伐利亚州立博物馆(德国明斯特)、圣加仑美术馆(瑞士圣加仑)、路德维希基金会现代艺术展览馆(奥地利维也纳)、德蓬特当代艺术博物馆(荷兰蒂尔堡)、伊万・都赫提画廊(澳洲悉尼)、苏黎世美术馆(瑞士苏黎世)、美第奇别墅(意大利罗马)等。此外,他的作品曾入选重要群展,包括圣保罗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等。全球逾 45 所机构亦将其作品纳入公共收藏,包括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庞比度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维也纳路德维希基金会现代艺术展览馆、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马德里索菲娅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巴塞尔美术馆,及苏黎世美术馆等。
博纳德 · 弗瑞兹于贝浩登(香港)个展“世界多美好”现场, 2023. 摄影:Ringo Cheung.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首图:
Cile(细节), 2022. 布面丙烯与树脂. 180 x 180 cm. 摄影:Roman März. © Bernard Frize / ADAGP, Paris.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