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浩登香港|加藤泉的绘画新旅
加藤泉的作品由一系列特征显著、身份未知的神秘人形形象串联。他们是加藤反复回溯的母题和原型,“一种关于非人却类人的图像人类学”。他们让人想起在日本动漫中所见的树精(Kodama),其怪异又易让人联想到某种虚构的地外生物。在过去关于加藤泉的写作中,关于小人形象的描述似乎已被穷尽:“外星人般”,“类人形象”,“面无表情的”,“斯芬克斯般的”,“幽灵般的”,“原始的”,“图腾般的”……他们四肢纤长,又看不到具体的手脚,时时成对出现,瞪着圆而空洞的大眼。这些生物是什么,人类祖先?还是未来进化后的人形形态?他们的头部通常比较发达,面部是这些形象中最形式化和色彩进化最多的部分,其中一些眼睛甚至由各种石头制成,呈现反光和倒影。他们和神道教中的泛灵多神崇拜传统以及日本原住民文化的遗产相连,一种朴素的万物有灵论。加藤来自日本西部的岛根县,一个以神话传说而闻名的沿海地区,那里仍然保留着古老的宗教信仰,神祇和幽灵的神话和传说是加藤童年的底色,而后渐渐成为影响他视觉语言的重要力量。
无题, 2023. 布面油画. 66 × 126 cm. ©2023 Izumi Kat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许多观众对他创作中的神秘类人形象已经相当熟悉,在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艺术家近年的创作转折:动物形象的出现及其与解剖学之间的显著关联。在加藤过去的创作中,动物的元素多以拟人的方式出现,现在则成为一个独立的具象形体,与一直以来的主角——类人幽灵形象并立。在一些画作中,动物形象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人物形象则成为陪衬;另一些作品里,动物或站立在卧倒的人形身上,或立于头顶,或扮作耳语者,或幻化成不成比例的、在水中随行而游的巨型的鱼。如果说此前的小人所呈现出的迷失姿态,是因为他们处于持续的孤独和寻觅当中,那么此时的他们似乎已经寻找到了这一段行程的旅伴。这种在新作品中所呈现的非常有趣的角色反转,让人不禁将其与近年来发展壮大的后人类理论和动物研究联想起来。或许这是一种对于跨物种亲缘的想象,或许这只是后疫情时代、全球气候灾难中的现实。
无题, 2023. 布面油画. 97 × 184 cm. ©2023 Izumi Kat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无题, 2023. 布面油画. 173.5 x 80.5 cm. ©2023 Izumi Kat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这些人形本身也会呈现出相当的动植物特征,比如在过去的一些画作中,小人的腿和脚延伸出来变成类似于植物的茎枝,尾端开出花来,头顶长出叶子,偶尔四脚着地,看起来像是半人马或者半人鹿一样的形象更是在绘画和雕塑中频繁出现。脸部结构和色彩愈发复杂和精致,由无数相互冲突的色块和线条组成,对于解剖学的发展从此处或许可以略见端倪。
同时,二元结构也是加藤作品中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绘画中的同一个形象拆解成双联,雕塑分成大小不一的两个组成部分。双人组合是一种标准的加藤式结构,男女总是成对出现。而新作品中增加了新的二元结构,雕塑的内部和外部空间,绘画中的表皮和骨骼,以及人与动物的组合。在塑料雕塑作品中,透明的塑料外壳包裹着精巧的骨架结构,旁边的动物角色以解剖学模型的形象扮演人形的分身。
无题, 2023. 布面油画. 106 x 91 cm. ©2023 Izumi Kat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加藤泉个展于贝浩登(巴黎)展览现场, 2023. 摄影:Claire Dorn. © 2023 Izumi Kat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这一展览中的作品似乎都受启发于加藤在2023年贝浩登(巴黎)展出的9件一套雕塑系列,其中的形象和组合化作新的绘画原型:见骨的动物,濒临喷发的火山。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近期才出现的雕塑中的风景元素,这一批雕塑作品仿照微型景观的形式,山石、草丛,小人时而于水面上骑鱼飞驰,时而立于即将喷发的富士山上。一种末日情结隐然笼罩。加藤的作品似乎是多种原型的相遇和重组。作品中略带刻板的动物解剖学呈现,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前身即是动物模型玩具。它们是对于模型、玩具的解构和模仿,是基于后者的再创作。这些模型是原型中的原型。从模型出发的绘画,从绘画出发的雕塑,从雕塑再出发的绘画,构成了创作逻辑的大致闭环。
无题, 2023. 布面油画. 152 × 65.5 cm. ©2023 Izumi Kat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作为一种带着些许自以为是的解读,我所感知到的该形象的进化发生在90年代初期的创作中,加藤更倾向于统一的单色调,接近土壤和矿物的色系,有时只在小人的头部和生殖器赋予浓烈色彩,他们的造型也更加随机,带有清晰可辨的绝望和忧虑;到近年来,作品在色彩上更加张扬大胆,背景相对丰富,却在情绪信息层面更加模糊,人形的眼神看似一种失却后的迷惘,面部和身体的内部会出现类似于风景的处理方式。小人面无表情的状态及其所带来的可塑性或许正是加藤创作中的核心方法论之一。他们表现为随处可见的故意模糊,保证主角身份不明的状态,以及坚持沿用的“无题”的命名方式,还可以看到层层叠叠的重复转化,这些似乎代表了艺术家对于解读的某种拒绝。他们并不说话,或是避而不谈。在加藤模糊的象征主义中,他们既是漂浮于深林山川的精灵,亦是资本世中目睹现代性幻灭的你我。
撰文:栾诗璇
加藤泉个展于贝浩登(香港)展览现场, 2024. 摄影:Ringo Cheung. ©2024 Izumi Kat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加藤泉香港公共艺术项目
K11 Musea
加藤泉作品《无题》于香港K11 Musea 6楼雕塑公园. 摄影:Ringo Cheung. ©Izumi Kat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无题》是一组三件的青铜雕塑,延伸自加藤泉2016年开始创作的石雕系列。该系列灵感及媒材源自香港海岸工作室附近的填埋场,通过铸铜保留石块的原始形状,加藤用一堆部分手绘的青铜块表达了石头的有机形状,在形式和起源上都与之前的作品有所区别。每件雕塑都描绘了加藤标志性的睁着大眼睛的人形生物,既唤起了柔和的原始感,又暗示了遥远的未来。这件作品标志着艺术家在创作形式及材料上的新尝试。加藤将整个展示空间模拟成海中的一座小岛,与近在咫尺的维多利亚港相互辉映。
香港纺织文化艺术馆CHAT六厂
五周年群展:明日工厂
加藤泉作品《无题》于香港CHAT六厂展览现场, 2024. ©2024 Izumi Kat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CHAT六厂在2024年春季呈现五周年特展“明日工厂”,展出多件CHAT六厂的当代艺术藏品和新委托作品,以批判性思维审视过去,从而唤起对未来的想象。展览汇集了19位亚洲背景的艺术家和团体的作品,利用纺织艺术、雕塑、沉浸式装置和录像等不同形式,反映出对纺织技术及材料、多样性、气候变化和社会未来等方面的种种看法,其中亦重点展示了加藤泉石雕作品《无题》。
加藤泉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追求一种艺术性的变革语言。通过绘画、拼贴、木雕、软塑胶雕塑、石雕和纺织艺术的逐步融合,艺术家将这些多样的媒介纳入了其创作范畴。这种整合引发了物质性与日式美学之间的对话,展示了艺术家的高超手工艺技能。这里呈现的石雕作品《无题》经过在石材上精心手绘颜料,既突显了材料固有的美感,又与当代景观空间产生了和谐共鸣。
加藤泉肖像, 2024. 摄影:Claire Dorn.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面容令人不安的幼童,四肢发育完整的胚胎,被封存于形状尚未明确的身体里的祖先灵魂——这些被加藤泉召唤而出的生物既迷人又神秘。他们带着模糊的轮廓和奇怪的面孔,基本上没有五官,加藤强调简单的形式和强烈的色彩:这些角色的基本形象是一个椭圆形的头部和两只深不可测的眼睛,其余的描绘不过是粗犷的鼻子和嘴巴。加藤的实践让人联想到原始艺术,其表达唤起了图腾和万物有灵论的信仰,即一种贯穿生命和物理世界的精神力量。加藤泉的艺术体现了一种原始的、普遍的人类形式,它较少地建立在理性上,而更多地建立在直觉上。艺术家笔下这些神奇的精灵邀请着观众重新认识自己。
加藤泉1992年毕业于日本武藏野大学油画系。进入21世纪以后,通过在日本和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加藤泉开始以革新艺术家的身份备受关注。2007年,他受邀参加了由罗伯特·斯托尔策展的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