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技术模拟法官裁判,辅助44家法院办理数万案件,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 法律人一定会凭借自己的理性思辨,
把智能机器打造成最好的工具、
最美的助手 ”
演讲 | 赖华平
来源 | 开言大会第二季
大家好,我是赖华平,人称“老赖”,之前是一名有着20年工作经验的法官,现在是易判科技的创始人。
- 1 -
案多人少,如何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人们都说,社会的公平正义就像空气一样,平时摸不见看不着,却一刻都离不开。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打一次官司,但一定会在生活中碰到各种各样的纠纷,那时我们就会切身体会到,公平正义是多么难能可贵。因此,如何让老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其实不是一个政治口号,而是我们法律人的执着追求和立身之本。
但是,大家知道中国的法官每年要审理多少案件吗? 201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案件数是2800万件,而我们的法官有多少人呢?12万的员额法官。这意味着,考虑到地域差距,我们的一线办案法官,特别是发达地区的一线法官,人均每年至少都要办理300件,甚至500件以上案件。我们真的很努力,但是案件实在太多了。在法院工作的每一天,我都切身地感受到,中国法院最大的矛盾,就是法院的司法供给远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也就是,案多人少。
怎么办?现在一般有两个办法,一是内部千方百计地挖掘办案潜力,二是动员社会的力量,参与纠纷的化解,构建多元纠纷化解机制。这也是今年以来,全国政法系统上下提倡的诉讼源头治理。这些传统的方法肯定有点效果,但效果确实不理想。
- 2 -
体制机制创新,不如科技创新
经过多年的思考后,我觉得应该换一种解决的思路:科技变革。因为,所有体制机制的变革,都不如科技的变革来得彻底。科技改变生活,每个人都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革新,而是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变革,甚至是颠覆。
技术解决问题是最高效、最便宜的,用技术来解决法律纠纷,一直就是人们的梦想。早在18世纪,法学家们就在讨论,有没有可能制造出这样一台自动售货机,一端输入法律和案情,另外一端输出判决。这样,完全排除了人为干扰,非常公平公正。因此,讲到技术革新,或是“法律+人工智能”,人们本能地想到要造一台“自动售货机式”的“智能法官”。其实,这是观念的误区,或者说,这是个巨大的坑。
很多法律科技公司没能避开这个坑,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试图通过对海量数据的自动学习和训练,造出一台这样的机器。但其实,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这是无法实现的。我问了很多这方面的专家,包括现在正跟我们合作的百度的AI科学家,都说不可能。
后来,我们慢慢意识到,人工智能,就是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这是“法律+人工智能”当下最流行的论断,听起来很有道理,但问题在于,如果有多少人工就可以有多少智能的话,为什么之前几十年几百年的积累都没有带来“智能”?
- 3 -
复制和模拟法官裁判,让AI读懂法律
法律人工智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让智能技术读懂复杂的法律。我们都知道,法学理论建立在这样一个假定基础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法律规则也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离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远。
如果我们能够想办法重新把法律从天堂请回人间,让法律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透,那该多好。现在,易判找到了这样一条路径,那就是复制和模拟法官的裁判。
法官的裁判可以告诉人们,法律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像法官一样裁判,我们就会真正理解法律。但法官的裁判是整个法律服务业链条上的最终端,也是最艰深的领域。所谓复制和模拟法官的裁判,并不容易,也从来没人做过。但我们找到了一把破局的钥匙,那就是裁判规则。
法律人都知道,裁判规则就是法官在每一个案件中裁判观点的收集整理和提炼,就像这份6000字的判决,最后可以归纳成200字的两个规则。
大家可能会怀疑,这些裁判规则机器真的读得懂吗?确实,我们在摸索很长一段时间后才知道,这并不是我们需要的规则,或者说,这个规则没有办法被AI读懂。
这时,一个专家启发了我。他说,AI并不神秘,它的本质就是降维,把复杂的东西降到算法能够读懂的程度,AI就成功了。他还举了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例子:AI就是一条狗,它的嗅觉是人类的一千倍,但怎样把它变成可以识别毒品的警犬呢?就是不断地训练。它也许永远不知道那是毒品,但它知道,找到那个味道就对了。
因此,裁判规则必须降维到AI可以读懂的程度,而我们法律人的使命就是帮助AI读懂法律。这是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或者说没有做成功过的路径。作为一个有过一些探索的创业者,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易判走过的路和我们的一点体会。
- 4 -
应用于7个省市44家法院,易判是这样做的
我们团队的第一个产品叫“找法官”,不是请法官吃饭,而是把法官在每一个判决中的裁判规则梳理出来。我们曾经把北上广深、福州和厦门的大量法官裁判规则都梳理过。裁判规则有很复杂的,有简单的,有证据的,有事实的,有程序的,有实体的,我们会按照这些分类以及案由的方式对这些裁判规则做进一步分析归类。
建立了裁判规则数据库后,我们才发现,这么多规则,怎么找到它是个问题。因此,我们要给规则打上标签,实际上就是提炼出关键词,建立关键词库。但是,关键词库仍然是非常分散的、不成体系的,怎么办?我们根据每一个案件的争点,把它串了起来。我们整理了一级二级三级的争点库,使所有裁判规则建立成一个体系,形成以争点为主的,纵深几十级的裁判规则的思维导图。
在这个思维导图上,可以看到,裁判规则就是由细小的要素构成的。当然,要素是互相冲突、非常散乱的,怎样找到之间的关联?我们建立起了一个个知识图谱。
但知识图谱仅仅是帮我们快速理解,或者找到这些规则、这些法条,它其实并不是真正读懂法律。最后,我们找到了“元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系列辅助法官办案的智能裁判辅助系统。
可能这样的表述方式很枯燥,或者很不通俗易懂,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演示一段系统真实运行的视频:
整个过程系统自动抓取事实、自动归纳争议、自动智能说理、自动计算金额、自动匹配法条、自动生成各类文书。法官只须就关键证据事实做出判断,所有的事务性以及基础裁判工作都由系统智能完成。
目前,我们的智能裁判辅助系统已经涵盖八类案件,包括交通事故、民间借贷、知识产权、物业纠纷等,也已经推广到了7个省市的44家法院使用。
当然,这远远不是完美的,我们一直都在升级迭代过程中,但我相信,这个系统在法官办案智能化领域里面,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 5 -
智能裁判,将重构所有法律服务的模式
大家一定会关心,智能裁判辅助系统是不是能够复制到其他法律服务领域?包括帮律师办案?辅助调解员调解?完全没有问题。我相信,智能裁判辅助系统的推广,会为整个法律服务行业带来重构和变革。
也许以后每个律师收到案件后,就不用那么着急去做分析,只需要把案件资料输到这个系统里面,它就可以自动抓取案件的核心要素,对案情的基本事实做一个梳理;双方争议的点在哪里,甚至法院可能会怎么裁判,做一个基本的判断;还可以生成各种分析报告和说明。虽然还是离不开律师的专业分析和在法庭上的临场发挥,但一定会帮助律师大大提高效率、减轻负担。
调解也是。调解最大的难点就是拉近双方的预期,帮双方找到那一个可以接受的点。既然所有的纠纷最终都是由法官的裁判说了算,那么,复制法官裁判的能力,就是对调解最好的赋能,给调解员一把法律的尺子,使他能够准确量出双方可接受的范围,甚至在纠纷产生之前,帮当事人对自己的诉求做出一个合理的分析预判,从源头上真正地化解纠纷,或者说预防纠纷。
我们不可能打造一个完全没有纠纷的无讼社会,所以法律和法律的裁判者不可或缺;但我们一定要超越传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模式,依靠智能技术的力量,让法律看得见、摸得着,通俗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我想,这是易判的使命,也是每个法律人的远见和行动。
- 6 -
拥抱智能时代,让法律看得见、摸得着
辞去20年的法官职业生涯,走上艰苦创业道路,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以至于当时我都不敢告诉父母。但是每个人一路走来,都有许多困惑和迷茫,却也都是在解决这些困惑和迷茫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我记得40岁那年,第一次接触了王阳明的心学“致良知”,内心非常震撼。每个人就是要这样,自省自强,相信我们内心,不断超越我们自己。我开始思考,我虽然40岁了,但我还能做得更多吗?我还能过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人生吗?当我决心践行“易判”的使命后,我就毅然辞职了。
20年法官生涯,有一件事对我触动非常大。那一年,我们院长决心狠抓审判质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小组,试图评查出几个错案来。但评了一年,一个错案也没有——没有人愿意得罪自己人。我想,应该寻求技术的帮助,在辅助法官办案、减轻法官负担的同时,有效地跟踪裁判,让司法获得真正的公平公正。
面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新时代,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变革和颠覆。也许法律人们都不愿意相信,或者本能地质疑:机器怎么可能理解掌握这么复杂、这么高深、这么抽象的法律?这是法律人的自信,也是一种致命的自负。这种自负让我们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思考,不愿意迎接智能化的未来。
也许今天法律智能化还仅仅停留在模仿鸟儿翅膀的阶段,但一旦我们掌握了空气动力的原理,蓝天就任我们飞翔。我们应当热情拥抱这样一个时代,也完全没有必要自卑或者忧虑,不会有机器代替或者统治人类的可能,法律人一定会凭借自己的理性思辨,把智能机器打造成最好的工具、最美的助手。
人的一生总是要做一点事情的,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为社会大多数谋取福利,推动社会不断前进,一定能打造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
我坚信让法律看得见、让判决更容易的使命一定会完成。虽然创业艰苦,难免一波三折,但是,功成不必在我,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探路人,我们的人生就是圆满的、奋斗的。
谢谢大家。
- END -
# 福利 #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则公众号
后台回复关键词“赖华平”
即可获取赖华平演讲完整PPT
# 留言 #
科技已经为法律人带来了哪些改变?
欢迎点击文末写留言
截至5月27日24点,留言获赞最多者
可获得开言第三季门票一张
# 推荐阅读 #
你 在看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