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直播讲课,不能忽视的5个细节
“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讲课都是律师创造价值、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受疫情影响,线上授课正在成为未来内容传播的常态,很多律师开始尝试进行线上分享。那么,如何讲好一堂线上课?线上授课与线下分享有什么区别?
本文作者法天使创始人常金光有着丰富的线下线上授课经验,本文分享了他线上授课的心得,值得律师朋友们借鉴。
”
文 | 常金光 法天使创始人
微信:fatianshi317
本文由作者向新则独家供稿
作为律师,讲课是创造价值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我在之前有过较多线下讲课的经历,2020年疫情原因也有一些线上讲课的经验。其中,线下去年大约面对3万多律师讲过一百多次课,线上今年也做了《合同七讲》第一季系列课程,也有超过1万律师收听。结合线上和线下的不同,简单梳理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
1. 干货
相同:
线上线下都必须有干货,干货是本,其他都是末,不能舍本逐末,所有的形式如果离开了干货都不成立。
不同:
线上听众对于讲者的容忍度更低,三分钟甚至一分钟之内觉得没有意思就会离开。线下的容忍度相对较高,来都来了,付出了一定的成本,只要讲的不是太差,通常不会轻易离开。
2. 互动
相同:
线上线下讲座,其实都需要跟听众有所互动。讲课是一个交互的过程。讲者把意思表达出来,听者有所反馈,讲者针对反馈做进一步讲解,这是一个交互的过程。不能把讲课理解成一个单向输出,即使是干货内容,如果只是单向输出效果也会打折扣。
不同:
互动的方式和重点不同,现场授课能够看到听众的眼睛和表情,听众的反馈也会被讲者直接接收,互动的效果会更加直观,双方的感受也更加好。
线上的直播往往互动比较困难,应该说几乎所有的直播出于特定原因的都会有15秒以上的延迟,这会导致讲者跟听者不完全同步。有的讲者没有经验,问完问题直接看到没有回答就略显尴尬,实际上15秒之后听众才会听到你的内容,当他反馈的时候你已经讲到后面了。
3. 测试
相同:
线上线下都应该进行场地、设备、硬件、流程的准备和检测。讲课是一件一对多的事情,一个人的准备不足将会导致其他人受到比较广泛的严重的影响,所以提前准备是必须的。
没有充分的准备,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效果严重出现问题,比如说现场讲座,如果话筒有问题,那就会导致后面的人听不清楚。线上如果网络有问题将会导致直播信号断断续续。
不同:
线下和线上进行的准备工作显然有所不同,线下的准备有场地,投影,话筒,温度,光线和视线等。人太少,座椅太多会显得空旷,人太多,座椅不够,又会过于拥挤。有很多细节都应该制作标准的工作流程逐项检查。比如在法天使的线下合同课上对于话筒的试音,具体的要求是测试者要拿着话筒走遍会场的每一个角落,连续数数到100。简单地拿话筒说两句话,发现有声音,就认为话筒没问题,这是经验不足的表现。
线上的测试主要在于网络与课件,有的讲者没有经验,因为听者实际上是在各种网络环境下的,大部分的时候都有一小部分听者的网络有问题,他们在留言区会反馈网络有问题,讲师就以为自己的网络有问题导致直播不顺畅。因此线上的测试其实也有一些标准的流程,比如有的讲师在办公室提前测试的网络非常好,结果真正讲的那一天跑到家里边讲,网络是没有经过测试的,又出了问题。
4. 节奏
相同:
除了干货之外,线上线下讲者的经验都表现为讲课的节奏,没有节奏的讲者会要么就太急,要么就太拖沓,让听者感觉比较痛苦。听有经验的讲者讲课一种享受,富有节奏感。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节奏,不只是说话的声音,说话的语调,这是表面的节奏感,实际上是内容逻辑组织的节奏感。
好的讲座的节奏就像一个又一个钩子,刚刚讲完一个问题,听众心里自然冒出下一个问题,而讲者的下一个话题,刚好解答听众上一个疑问。一个和又一个问题层层勾连,产生一种非常好的节奏感,让听者有层层被填满的感觉。
不同:
节奏的不同主要还是体现在线上的时延,以及和受众没有直接接触,这会导致一些在线下讲课有经验的人跑到线上之后,会无所适从。在疫情之前,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大咖是不愿意到线上讲课的,部分原因就是没有现场讲授的感觉。
人人都有路径依赖,我自己也由于之前讲了比较多线下课,而今年一开始对线上略有不适,缺少那种被人目光注视的感觉,自己对着电脑唠唠叨叨像神经有问题。我迅速调整了策略,最简单的方法是,给听众设置回应符号,比如在评论区签到,每次内容设计两三个受众能参与的问题,参与方式可以用回复数字1或2等简单方式。在提出问题后的15秒时延期要有必要铺垫避免冷场,等评论区反馈出现后,结合反馈进一步讲课。这样会避免讲述过慢或过快的情形。
5. 心态
相同:
都要有平和、真诚、无我利他的心态。讲课固然会有扩大影响力甚至营销的效果,但基础是传递价值。真心利他,也才是最大的利己。一心想着宣传自己,反而会适得其反。真诚通往一切,而没什么能通往真诚。实实在在,自有力量。
不同:
线下面对面,一般不会有失礼的情况,听众再不满,通常也就是提前退场走人,后悔来错地方,直接叫板打断的是少数——李彦宏老师那样被直接上来兜头浇水的才能成为新闻。
线上则什么人都有,有时候讲得可能挺好,但不排除个别听者人心浮躁,出言不逊。比如可能其实是听者自己网络不好,但使劲刷屏骂组织方。这种情况尽管不太多但不算少见。发生之后,讲者看到评论,要有淡定心态,组织方应及时回应,讲者要按照原有节奏讲课,不要因为个别不美好的人破坏自己的心态。
以上是5个方面的简单梳理,由于当前时期线上讲课场合多,给线上讲者提供5个提示:
1. 强准备
要么不讲,要讲就认真准备。强准备决定的不是讲得多好,而是讲得多不好,决定的不是上限而是下限。一般来说只要认真准备,即使不特别好,至少不会特别烂。
有人可能觉得大咖不准备也很厉害。大咖之所以是大咖,是因为之前长期的研究和储备,本身就是强准备。
别因为线上某次可能人少或组织方要求不高而忽略准备。好的内容都是强准备出来的。
如果需要课件——通常需要——则认真准备课件。如果不做课件,也要认真准备大纲。有特别认真的人,会准备逐字稿,讲完可以顺便发布逐字稿,一举多得。在成为大咖之前,多花时间是唯一正途。
有的组织方好不容易请到大咖,不好意思提要求,言下之意:只要是大咖,讲啥都行。这想法是不对的。即使同样主题,不同场合不同受众也应有不同。负责任的讲者会自觉区分把握。
2. 做测试
最好是带妆彩排测试,最起码是同环境测试。3月初做合同实训营发布直播,彼时经验还不足。邀请新则大鱼做活动开场主持,新则工作人员做了认真测试准备,我也做了测试,结果,我的测试是在家做的,第二天去办公室直播,发现网络不是一回事,教训惨痛,此后坚决改正。
有时做测试,看到有声音有视频就以为可以了,真直播发现哪儿都没变还是卡顿。为啥?测试不够,应该测试三分钟以上连续说话,一直流畅,才叫流畅。
当然测试不止网络,还包括环境安静,收音清晰等细节。讲者可以特别准备个手机,从听终端登陆,以听众视角看看画面。条件若允许,对讲者端现场光线也应有所注意,避免海报ps的职业照与直播真人恍若两人的巨大落差——这是玩笑,不过光线明亮清晰一些受众观感总是更好一些。另外,人像与课件若融合出现,则比例尽量吻合。
3. 短开场,直入主题
坚决避免自我视角自我“吹嘘”。直播一小时,开场半小时,最后没讲几句正题,来一句限于时间原因,后面准备了很多就不能展开了,这很不友好。
关键是,线上环境,也没人等你开场半小时,那么多自我介绍,两三分钟受众就跑了,线下退场有成本,线上就是个关闭页面的事。
所有线上直播,自我介绍建议不超过一分钟。好的内容,是最好的自我介绍。
4. 避免口头禅,简洁表达
这问题不同场合我说过很多次,但仍挺常见。比如,特别喜欢说“那么”,“我个人以为”,“大家都知道”,都是些没信息含量的词句,占用时间,降低信息密度,受众体验很不友好,对于口头禅过敏者更是一种折磨。
我自己上初中时,政治老师是个中年男子,每句话必以“那么”开头,一节课数百个“那么”,给我留下半生阴影。每每他讲课,恨不得逃课了事,初中时期台球技术一度突飞猛进,得益于该老师。
说到这里,前不久看到民法典立法参与者朱虎,在人大和百度办的面向普通大众的一次民法典讲座,堪称样板,全程几近完美。尽管从节奏的角度,略有些太严肃正式——考虑到代表了权威讲者也是合理的,内容比较浅显——考虑到大众受众是完全合理的——但讲者的语言准确简洁程度,实在是顶级。
5. 结尾适当回顾
有设置回答提问环节的回答下留言区提问,没有的,也最好总结下讲授要点,使分享具有完整的体系,让听者更有收获感。避免说完最后一句话马上点关闭或结束,导致受众还在听内容,忽然中断,会比较懵圈。正确做法是,讲完最后一句话,继续停留十五秒以上,再结束直播。
几乎所有讲课直播,有两个问题一定出现:有课件吗?有回放吗?其实吧,大部分人要了课件也不看,有回放也不会看。但就是有囤课件的获得感需求,不妨提前把课件准备好pdf版给主办方,开播前声明讲完第一时间发送。回放也尽量尽快生成。当然自己不希望回放或给课件的除外。
如有需要,可在课件放上版权声明和联系方式,以便希望传播的人可以获取本人授权。
本文5点相同与不同,加上5点小提示,仓促成文,不周全之处请多指教。
7月中旬,法天使将结合民法典和合同起草审查指南三观四步法,推出精心准备的《合同七讲》第二季:民法典时代的合同起草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