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律师入行头五年,这6个关键词要想清楚
# 新则 · 观察 #
“
青年律师入行的头五年,往往面临着一些关键选择:选择哪座城市作为自己的执业地点?选择进入哪一家律师事务所发展?选择一个怎样的师傅和团队?选择从事哪一个专业领域?
这些选择与其说是职业规划,不如说是人生抉择。作为资深律师,本文作者指出了青年律师应当充分考虑的6个相关因素,希望对初入行的律师有所启发。
”
文 | 梁枫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本文由作者向新则独家供稿
从国内知名法学院毕业的小王,刚从美国排名前十法学院留学回国,而他在一年前就已经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次回来,打算在北京从事自己心仪已久的律师职业。小王所拥有的,显然是一个胸怀理想、踌躇满志的年轻法律人的“标配”简历。
但是,站在车水马龙的国贸桥头,小王却没有“满志”,只有“踌躇”:选择一家什么样的律所,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律师这条路,未来究竟能走多远?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像小王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对于即将入行或刚入行的青年律师来说,面对以后很可能会终身为伴的职业,将从哪里起步、在哪里迎来自己的职业高光时刻,都是非常重要而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比如,到哪个城市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一线城市还是准一线城市?沿海开放城市还是地区中心城市,或者是自己出生所在的县城?
将要进入一家什么样的律所开启执业第一步——进大所还是进小所,进规模所还是进精品所?进入红圈所当一颗任劳任怨的螺丝钉,还是进一家中小所自由自在?进一家公司化管理的律所,还是掏钱买一个工位、任由个人自由发展的提成所?
究竟哪一种环境更适合自己——是进入一个团队,在团队中忍受严苛管理、在团队中成长,还是跟定一个师傅,跟着师傅耳濡目染?哪一种模式让自己成长更快,哪一种模式更加助力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走向高峰?
选定哪个专业领域更有前途——做诉讼还是做非诉,做刑事辩护还是处理民商争议,是跻身金融证券国际贸易等“高大上”领域,还是做婚姻继承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的“低门槛”?
对于青年律师入行头五年来说,哪些影响和决定自己未来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这里,有“一家之言”的六个关键词,也许可以帮助你做好律师职业规划,早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01.
方向
著名企业家冯仑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人困在沙漠,又渴又饿又累,生命几近无望,此刻什么对他最重要?方向。是的,只有找对通往绿洲的方向,才是唯一可以让自己生还的机会。
当下,律师行业竞争激烈,不仅是律师同行之间的竞争,律所之间、同一个律所的同事之间,竞争无处不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一个普遍性的生存法则。一个律师需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竞争力,才有可能让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法律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新,不要说精通所有法律,就算在某一领域也没有几个律师敢说自己对该领域的所有法律倒背如流、对任何法律问题都能从容而解。因此,在现代化及未来的竞争大势面前,一个有优势的律师,必然是一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律师。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专业的律师?在律师执业的前五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定自己未来要从事的专业方向。这个专业方向并不是单纯追随自己的喜好,或者心血来潮,或者想象别人“无限风光”而亦步亦趋。
当然,另外一个极端是,从做律师第一天开始,在没有任何实践基础的情况下,凭空给自己定一个专业方向,这也并不总是准确的。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也许你还没有选择专业方向的充分“发言权”。
直白地说,自己的专业方向和你第一天在哪儿做律师,具有直接关系。
02.
平台
如前所说,律师的专业方向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一方面,自己选定的专业方向是否能够给自己足够的信心,在这个专业道路上完美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在一个现实的、务实的法律服务业,是否真的有能力、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初衷。
有句话说,选对一个平台,跟对一个师傅,对于年轻律师的未来之路至关重要。
现实中,对于很多法学院的学生来说,如果要做律师,能够一毕业进入红圈所,是很多同学憧憬或艳羡的目标。这个现象和电影学院的同学梦想自己一毕业就能当明星大红大紫没什么不同。当然,这没什么不好。但现实总是残酷而充满了筛选。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一毕业就进入所谓红圈所、月薪25000元起的,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
有时候,在高薪诱惑以及享受于他人评价的谈资之下,会迷失自己的选择标准。
事实上,大所、小所,综合所、精品所、规模所、个人所,并非决定一个人未来是否能够有所作为,或者成为评价一个人职业成就的天然标准。
只有那些有助于自己在这个行业从零点起步、有助于职业成长的平台,也许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当然,这个平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年龄、经历及行业规律上来看,入行前五年是最频繁变动的五年,其中就包含了不断寻找机会更新自己和不断自我迭代、突破自己。
03.
路径
有句名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而在律师行业,这句话也许应该换成:成功律师的路径各有各的不同,但不成功也许都有相似的原因。
这里,列举几个路径模式,看看有没有共鸣:
——有的人一毕业就进入了一家公司化管理的大所,事务所成立悠久,名声在外,公司化管理机制成熟,年轻人一开始就被放置在了一个团队里,不断磨砺和成长,随着经历项目、案件的日益增多,年龄、经验同步俱增,历经1万小时的魔鬼训练,从一年级到七年级,拾级而上,终于有一天从一个菜鸟律师成功晋升为高级合伙人,在事务所独当一面,甚至成为业界大咖。
——有的人有机会进入到了一家管理松散,崇尚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事务所,每个人靠自己的能力吃饭,在开拓业务竞争“丛林”中左冲右撞,野蛮厮杀,凭着自己的本事或饥或饱,四处推销自己,日复一年积累自己,凭借周边熟识人群或网络世界的职业知名度,终于于某日站稳脚跟,在律师行业拥有一席之地,每每别人盛赞自己成功之时,不免回忆艰难过往而拭泪沾襟。
——有的人凭借一个机缘,进入到一家并不是很大的律所,但有幸跟对一个功成名就的师傅,天天跟随师傅左右,耳濡目染,不仅学得师傅的业务技能,更是感受到师傅做人做事的人品担当。更重要的是,随着师傅渐渐老去,师傅也乐于不止把自己的衣钵技能传授给徒弟,更是把自己的资源逐步传递下去,雏鹰练飞,终有一天翅膀会日渐坚硬,翱翔于空。当然,这里的“师傅”,也许是缘分偶遇,也有可能就是自己的老爹。借助家族传承,律二代青出于蓝,在律师界也并不奇怪。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通过成功目标的道路也许都会殊途同归。这其中,并非是别人给自己的画好的路径图,更多情势之下,靠的还是自己的“造化”。
04.
蓄能
其实,所谓自己的“造化”,并非是上天眷顾自己的恩赐,而是自己为最终取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和拼搏。
律师从业前五年,无疑是最需要自己苦练、学习、积累业务技能的五年,从洞察人世的领悟到与人相处的合作精神,从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把握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从开庭表现一次又一次地变得更好,到法律文件一遍又一遍地精雕细琢,无不需要夜以继日、日积月累的不断纯熟。
入行之初,有的人对休息日、节假日动辄被合伙人、客户“骚扰”而紧急干活而不习惯、不适应;而有的人会利用一切业余时间,主动报各种业务技能提升班学习充电;有的人每天朝九晚五上班来下班走,日复一日地过着平淡无奇的每一天;有的人在地铁里还在拿着法律手册苦背法条。
岁月都是公平的,你怎么对待工作,工作就会怎么对待你。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任何付出都是有意义的,因为你并不知道未来在哪一个角落、哪一个时机,有一个化茧为蝶的机会在等待着自己。
所以,简单一句话,入行前五年,应该是忙碌的,而不是悠闲的;应该是满满的紧迫感,而不是无谓的轻松感。趁着自己的大把精力还没被恋爱、结婚、生子、家庭等人生固定“作业”牵绊,把自己更多的时间交付于工作,在办公室度过青春的大半时光,待到青春逝过,命运必将会加倍地回报给你。
顺便说一句,对于律师这个现实的职业来说,入行前几年,住得最好不要离市区太远,至少不要离律所太远。个中利弊不必言说,自己体会。
05.
健康
如果说运动是某一个人的爱好,那么健康对从事任何职业(或者说不管有没有职业)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必需品。律师行业的苦与累,自不待言。趁着年轻,每天满负荷、超负荷地工作、加班、拼命,对于自己憧憬的那个美好未来来说,也许都是义无反顾的“投资”。
但是,再拼命工作,谁也不希望有一天在伏案工作中猝死,英年早逝,扼腕叹息。在律师行业、会计师行业、IT行业等,以年轻人为主力军的行业中,因为压力、业绩、梦想,年纪轻轻就挂了,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买卖”。
律师协会每年都会给律师会员一项微薄的福利,即免费体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足够重视的。
于是,很多年轻律师早早地有颈椎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心脏病,更有很多青年人执业五年,面相未改,但发型巨变,从一头浓密到日渐稀少。难怪马云调侃华尔街上人头攒动中的秃子,十有八九是律师。
而更加普遍的是,很多年轻律师由于经常熬夜、加班,吃饭的时间虽然少了,自己的身体却一天天变胖。进出律师事务所,那些年轻的胖子,渐渐多了起来。
而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更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律师这个职业来说,如果真的做到了自律,也应该把身材管理涵盖其中。对客户来说,一个精神饱满、反应迅速、行动敏捷的律师,也许会多给客户一些信心。
有人说,趁年轻赶紧拼几年。这话一点没错。不过人生从来不是一场短跑,而是分时段进行的马拉松。
当今世界,以貌取人是几乎所有行业的通行法则,对律师行业也不例外,除了拼智商、拼情商,更要拼颜值。而这里的“颜值”远不止爹妈给你的长相,更是你留给行业内外、客户远近的形象带来的职业印象。
因此,入行之初,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同时,不妨同步给自己做一份健康管理计划。而后一个计划对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具有非凡意义,没有退休年龄限制。
06.
情感
似乎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律师行业,女律师婚姻家庭幸福的比例要低于男律师。
这里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但也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律师这个职业常年奔波在外和忙碌无休的现实。从概率上讲,无论律师在大所还是小所,无论在哪个专业领域,无论是助理还是合伙人,如果一旦成家,几乎很少有人再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对于很多律师来说,能够有时间和陪伴家人,相聚厮守,几乎都是忙里偷闲的难得时刻。
那么,律师这个职业要不要结婚成家,什么时候结婚成家最好?
对于前一个问题,似乎没什么犹豫。婚姻,会让一个男人更加成熟,更会让一个女人更加深刻。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社会属性,婚姻、家庭生活,无疑会让一个律师对人生、对社会具有更加全面、切身的体验和感悟。不信,你可以去做一个调查,看看那些无论什么范围、什么级别的“十佳律师”“顶尖律师”“上榜律师”,有几个会是单身?
而对于后一个问题,如果缘分来得早,就绝不要让它等得太晚。如果有可能,在入行的前五年里,找到心仪的另一半,让自己的感情拥有一个还算不错的归宿,在人生、事业的双重梦想中,多一分倚靠和支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无疑只会加分。
而在年轻时刻,在你并不富有、并无盛名的时候,那个人决定今生和你相伴,无怨无悔地支持和见证你的事业发展,也许这份感情更值得珍视。
因此,在职业刚刚起步的前几年,无论需要多么拼搏、奋斗,人毕竟不是机器,在奋斗的间隙,如果缺失感情,也许只会徒增孤独和伤感。即便投入工作而转移注意力,如果有感情相伴,努力工作就会成为源源不竭的动力。
毕竟,一个人的职业生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在入行的头五年,与其说是规划自己的职业,不如说是选择自己过哪一种人生。
如果你想好了,一旦决定要开始,从任何一天都不晚。如果以“五年”作为一个时间单元轮回,不管你此刻是入行的第一天、第一年,还是第四年、第五年,随时都可以开启一个属于自己的“五年规划”,为了下一个以及下下一个——自己更满意的职业五年。
希望本文可以对入行不久的青年法律人有所启发。
# 新则派 #
在被疫情阻隔半年后,新则派线下活动终于要再次与大家见面。
这一次,我们邀请到了瀛和律师机构创始合伙人董冬冬和恒都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江锋涛,分别结合瀛和和恒都的规模化实践,分享「探寻律所规模化的新道路」。 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仅50席,报名从速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