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人数持续增长,对青年律师发展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 1 -
律师行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1. 律师行业内卷愈演愈烈
长久以来,律师行业面临着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二八定律在律师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律师数量的增加,有可能后续会发展为一九现象,即90%的案件由律师行业有资源有人脉的10%头部律师办理,剩下10%的市场份额有90%律师进行激烈地争夺,甚至有些刚执业的年轻律师可能根本连案源都接触不到。
2018年11月,深圳律协调研发现,超三成青年律师年收入不足10万元[2]。律师是高度依赖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职业,开拓案源的方法和技巧,本就是难点和痛点,而且和执业时间长短关系密切。除去掌握大量资源的头部律师,其余律师几乎都存在案源拓展问题。
再加上,近年来法院纠纷的增长数量远远赶不上律师人数的增幅,导致律师人均办案量减少[3]。如果没有常年法顾单位作为基础支撑,律师内心会异常焦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遇到个案纠纷后,想方设法接案,甚至有些时候会剑走偏锋[4]。
总之,在律师今后的竞技场上,人数的激增必然会让内卷成为现实趋势且越来越残酷。
十年前,可能部分律所靠办理上门案件足以解决温饱问题并维持日常生活。但随着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以及司法行政机关“以人民为中心”服务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律所为中心已经逐渐转移为以客户为中心,即律师跟着客户走,哪里需要哪里有。
律师是一个自负盈亏的职业,属于自由职业者,没人发工资,没有年终奖,客户就是每个律师的“金主”和“上帝”,业务量是衡量律师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十年前,律师少纠纷多,可能就算轮也能轮到几个案件办理。但时至今日,纠纷是多了很多,但律师增加地更多更快,青年律师如果只是被动等待,非常可能连生存下去都是问题,遑论发展。
3. 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越来越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了律师整体的法律服务市场大小。法律服务归根结底属于服务行业,与全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经济越活跃的地方法律需求也相对旺盛。
如今,经济水平最高且发展最成熟的莫过于沿海两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已经跻身世界级城市群前六甲,珠三角城市群也朝着世界级活力城市群迈进。再加上央企南迁和最高法审级下沉(5亿元以下的案件都在基层法院审理)[11]等趋势的加持,律所布局市场也正逐步向南方城市群集聚。
据媒体统计,2021年长三角地区共有31家律所新设41家分支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共有21家律所新设29家分支机构[12]。毋庸置疑,在一线、二线及东部沿海城市执业的律师数量激增,竞争程度日益严峻。
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律师行业的更新迭代,司法公开、检索工具等,“互联网+法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客户和律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整个社会风气在互联网风口下略显浮躁的情况下,法律服务业也出现很多年轻律师追求“速成班”,耐不住寂寞,守不了清贫,坐不牢板凳,“网红律师”“流量律师”“抖音律师”等情形频现。
网络工具的介入,让律师行业出现部分不太和谐的音符。比如不正当竞争。虽然竞争是律师行业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但超越阈值就变质了。比如非常典型的低价竞争。律师费屡创新低,恶性竞争愈发白热化。
有律师为了抢占市场,法顾费用低于人工成本费用的业务也要做,低价竞标政府项目并自愿承担超量工作任务,公司法顾费用一年不到一千元……这是非常明显的服务“倾销”啊!这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法律服务市场,而且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律师内斗,得利的是客户?也不一定,客户享受到的法律服务可能大打折扣,最终结局各方利益均受损。有网络评论提到,“或许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在拼多多上采购法律服务,比价选择,一看才九块九,再一看,还能拉亲戚朋友砍一刀[13]。”
反过来,对于九块九的法律服务,你如果是客户,会寄予多少期望?一文价钱一文货,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既想价格便宜又想服务质量高,相当于既要马儿跑得快,又不想花钱买饲料,基本没戏。
长此以往,低价法律服务比比皆是,法治中国或许会困在数字里。那些头部律师或律所可能形成新一轮垄断,整个律师行业或许重新洗牌。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不正当竞争态势[14],但苦于各种规定及各方因素的限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规制。
- 2 -
青年律师发展的思考与应对
查理·芒格曾说过:“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官方规划已出,加大法律服务市场供给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年实实在在拿到律师执业证的活生生的个体,青年律师执业的“难”体现在方方面面,但难就不做了吗?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仍然热爱它。”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青年律师应当为未来的变化提前做好准备、作出调整、寻求对策,锤炼自己,适应变化。
1. 青年律师发展需要自我修炼精进
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当才华撑不起野心时,应该安静读书;当经济撑不起梦想时,应该踏实工作;当能力驾驭不了目标时,应该沉下心来历练。常言道:“慧者多敛藏,愚者常炫耀。”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真正优秀的人,懂得抛却浮华,从不张扬,从不嚣张。青年律师应更加注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循环往复,努力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十年前客户找律师拼的是人脉、背景、资源,在权力日益受到全方位监督的新时代下,真正懂专业、有知识、懂行业的青年律师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信赖。在多年来主流媒体宣传引导下,客户发生纠纷,已经从“信访不信法”逐渐向“重法轻访”过度,法治意识逐步提升。
同时对律师专业度的甄别能力也与日俱增。这就需要青年律师在接触客户时具备相当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和优质的谈判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取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日积月累地总结反思再实践。
在青年律师成长过程中,要留给自己更多时间来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和能力[15]。不断精进自己,不停自我修炼,锻造属于自己的“防火墙”,争取在某个专业领域形成特色优势,凸显不可替代性,最终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当一个律师的实力足够强大时,各种机会自然会从四面八方袭来,想躲都躲不掉。反之,即便奋力去抓,也会徒劳无功,甚至产生副作用。律师之路,不是浮躁,不能速成,没有捷径,而是沉淀和积累。脚踏实地,日有所获,长年累月,终有所成。到那时,用知识武装大脑,练就“铜拳铁臂”,任凭外界如何变化,自己终会有一席之地。
2. 青年律师发展离不开公益法律服务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优秀的律师都是靠成千上万的案件堆积出来的。青年律师,在执业初期不一定可以接触大量案件,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多做些公益法律服务。很多优秀的青年律师一开始也是从公益法律服务做起的。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痛点,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说不定还可以发掘自身的业务兴趣点,形成自己的业务特色。
虽然律师行业“业务为王”,但青年律师对业务的追求应当稳中求进,有时急于求成反而欲速则不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青年律师发展路径存在多种可能性,时移世易,传统方法不一定适应当下时代发展,在面对法律服务市场僧多粥少的情况下,青年律师可以另辟蹊径。
比如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开办的杭州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在帮扶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做得不错,近日在第三批社会大普法“六优培育行动计划”中被评选为优秀普法公益性组织。
前段时间,我还从一篇文章中了解到,致诚是中国最早的一家专门从事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公益法律组织,致诚劳动者的工作人员在为建筑领域农民工讨薪或处理工伤事故纠纷之类的公益道路上已经坚持做了十多年[16]。不论做哪个方面哪类群体哪些纠纷,青年律师一定要有特色且坚持做,做到极致。
致诚公益组织锦旗陈列室
身处浙江的青年律师,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时代背景下,做公益法律服务已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演化为承担社会责任和体现青年担当的行业使命。近两年,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律师积极从事公益服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等相关部门的表彰表扬,为其他律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 青年律师发展应当深耕专业、关注行业、涉猎产业
杭州律师队伍大幅增长,2019年全市共律师9274人[17],2020年执业律师突破万人,2021年已有一万二千余人,近两年增加的律师事务所也非常多。
据了解,杭州市2021年4月进行区划调整,原来的余杭区拆分成为新余杭区和临平区,2021年下半年,新余杭区新增律所有两位数左右。在众多律所中,就会有成倍的律师存在,青年律师想要在行业内获得发展的机会,必须要有一定的业务特色,相当于给自己贴标签、树品牌,增强律师的可识别性。
近两年,密集更新和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规定,也给了很多青年律师弯道超车的机会。青年律师发展,应当在执业初期尽早选择某个专业领域,深耕下去,做好自身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学会差异化竞争。向周围优秀的律师前辈学习,和优秀的律师同行一起进步,共同成长。力争在内卷中突围,在竞争中突出。
除了专业之外,青年律师还应当关注客户行业、了解相关产业发展趋势。
2020年7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文中指出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新发展模式,培养共享经济新业态。” 新业态会催生新法律服务需求[18],对青年律师而言,如果注意到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前沿动态,并就相关潜在法律风险作分析研判,可能会有客户闻讯而来。
2021年3月13日,国家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文件可知,未来5到10年,纲要中的部分产业将成为商业发展的突破口,法律服务也可能由此产生。比如“数字中国”“乡村振兴”“绿色产业”等[19]。数字化时代,每个产业都值得重做一遍,尤其在新型产业领域,对青年律师来说,其实发展前途是非常可观的。
青年律师应当要有这个意识,然后主动寻求从细分领域切入产业的机会,找准客户定位,了解客户需求,深耕细作,随着沉淀和积累,做大做强,如果足够幸运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实现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终极目标。
比如“人脸识别第一案”,起初是郭某对某动物园利用智能信息系统侵犯自身个人信息的权利维护,后来引发大众普遍关注以及高层重视,催生了最高院关于人脸识别方面的司法解释出台,最终该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20]。
结语
凡事起于微末,细微之处方见端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教导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我们要擅于拥抱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律师行业亦是如此。
互联网技术催生诸多新兴领域,类似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智能设备行业等在信息技术下获得长足发展,随之而来的必然会产生众多新的法律问题,这也给青年律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进一步挖掘行业主体的内在潜力,律所追求高质量发展势必激发律师创造力和突围力,律师行业的未来将向何方发展最终取决于每位律师的努力,还有那份对公平正义的追寻以及对执业初心的坚守和推动社会法治进程的法律职业情怀。
注释:
[1]相关数据及所附图表源自张伟强律师,《75万!司法部公布2025年全国律师人数,内卷越演越烈!》,“民商法律事务”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月25日推送。
[2]相关调研数据摘自深圳律协于2018年11月14日通过微信公号推送的文章《为改善青年律师发展状况,我们做了这件事》。
[3]相关数据及所附图表源自张伟强律师:《75万!司法部公布2025年全国律师人数,内卷越演越烈!》,“民商法律事务”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月25日推送。
[4]相关内容详见杭州市律师协会会长沈田丰,《关于杭州律师行业2020年六个热点现象的冷思考》,“杭州律协”微信公众号于2021年3月1日推送。
[5]相关数据来自《每一万个杭州人拥有9.5个律师——2019年杭州律师行业大数据权威发布》,“法治浙江”微信公众号2020年3月24日推送。
[6] 参见柳沛:《你真的了解我们吗?八个特点告诉你律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行业》,来源于无讼阅读,2015年7月13日。
[7]相关数据来自北大法律信息网,《2021年制定、修改、废止了这些法律法规》,2022年1月6日。
[8] 来自众垒新律动编辑团队,《中国律所发展洞察报告2021:井喷之年,静待新的破局点》,“众垒新律动”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月18日推送。
[9]来自浩天信和法律评论,《强大的中台 一体化发展〡蒋琪律师在浩天信和2022年第一次董事局、监事会会议上的讲话》,“浩天信和法律评论”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月17日推送。
[10]来自余朋铭:《62万律师的背后:2022年,法律行业将发生这些变化》,“新则”微信公众号2022年2月2日推送。
[11]来自浩天信和法律评论,《强大的中台 一体化发展〡蒋琪律师在浩天信和2022年第一次董事局、监事会会议上的讲话》,“浩天信和法律评论”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月17日推送。
[12]相关数据来自众垒新律动编辑团队,《中国律所发展洞察报告2021:井喷之年,静待新的破局点》,“众垒新律动”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月18日推送。
[13]相关评论摘自大锅在打工,《律师行业要完?》,“大锅炖江湖”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月26日推送
[14] 相关内容详见杭州市律师协会会长沈田丰,《关于杭州律师行业2020年六个热点现象的冷思考》,“杭州律协”微信公众号于2021年3月1日推送。
[15]参见柳沛:《青年律师,没人有义务教你如何办案》,“法律读库”微信公众号于2015年4月19日推送。
[16]相关文章来源于徐淼、陈欣怡:《我们应聘过骑手,打过卧底电话,看了1907份判决,最后拼出了这部外卖平台进化史》,“一席”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月23日推送。
[17]相关数据来自《每一万个杭州人拥有9.5个律师——2019年杭州律师行业大数据权威发布》,“法治浙江”微信公众号2020年3月24日推送。
[18]相关内容详见王莎莎、刘玉玲、张子天:《新业态下青年律师生存状况与职业发展的实证研究》,“智善法律新媒体”微信公众号于2020年10月20日推送。
[19] 相关内容详见陈晓璐:《未来5年,产业律师是法律服务市场的“刚需”》,“杭州律协”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月4日推送。
[20]来源《1入选+1提名!“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揭晓》,“浙江天平”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月23日推送。
# 大鱼聊天室 #
2月12日(周六)晚8点,大鱼聊天室邀请到天册律师事务所金鹰诉讼证券团队高级顾问曾斌,一起聊聊「“强责任”时代,资本市场争议解决的逻辑」。直播不可回放,欢迎关注视频号,预约直播。
↓↓↓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