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律所接下来不能再盲目布局了

余朋铭 新则
2024-08-26

律所规模化已经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后发律所扩大规模仍然是趋势,但需要更加审慎地做出合理决策。


文|余朋铭 新则创始人


前段时间,我曾非常努力地劝一位高速增长中的规模律所的主任,先暂缓布局上海,用全力把已布局的律所做大做好。

上海固然是个极好的城市,但同时也是绝大多数规模律所布局的必争之地,竞争激烈,对于这家律所来说,他们在过去一年内布局速度太快,同时在多个核心城市发力,律所内部的资源是不足以支撑的。

与此同时,我又非常鼓励很多律所去苏州、宁波、杭州这样的城市布局,因为这些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律师创收同样不错,同时规模律所的布局并不多,竞争会小很多。

这两种不同的建议背后,是因为我看到律所规模化已经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后发律所扩大规模仍然是趋势,但需要更加审慎地做出合理决策。

我们自己给律所做咨询,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在律所的布局规划上提供建议。今天这篇文章,我会整理一些自己对于律所布局的想法以及背后的逻辑,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启发。

01
律所的规模化,既是面子,也是里子

规模对于律所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从官方政策、客观数据来看,规模化的趋势也是必然。它既是律所的“面子”,也是律所的“里子”。

所谓面子,自然是规模带来的品牌效应,特别是对陌生客户产生信任、背书的价值,以及对青年人的吸引力;所谓里子,也是因为合伙人变多,带来的内部合作的机会变多,以及各种业绩、资质的互补。

当然,面子、里子的好坏,从根子上来说,取决于律所合伙人的整体素质,以及对应的客户水平。我们从感官上觉得某些律所品牌更好,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客户、业绩,背后反映了他们的合伙人素质。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早期规模化的律所,整体上给人感觉品质更好一些。就是因为他们通过足够长的时间沉淀,积累了对应的客户及业务基础,同时吸引了当时市面上最好的合伙人。

02
没有适度的规模化,只有想清楚的规模化,和没想清楚的规模化

所以律所的规模化,最理想的逻辑一定是基于客户逻辑展开——我们定位于服务某类客户群体,解决他们的特定需求,因此客户的需求,决定了我们的布局思路。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红圈所、精品所,他们基本只在北上广深以及核心省会城市布局,这是由他们的客户及业务基础决定的。

当然,服务的客户群体越多元,业务越多元,律所可布局的范围就越大。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平台型的规模律所,他们布局的城市往往会包含北上广深、主流城市省会,以及新一线城市,对应的,也就意味着更大的规模。

只是这是理想的状态,我看到的大部分律所的规模化布局是非常被动的,往往是因为有特定的人要加盟,或者恰巧有熟悉的同事、同学,于是决定开设分所,从总所层面来看,并没有清晰的布局规划。

所以没有适度的规模化,只有想清楚的规模化,和没想清楚的规模化。很多律所说自己适度规模,往往是因为没想清楚,或者能力不足,不方便承认自己无法做到。

03
律所的品牌形象,先看总量,再看总所

律所规模化的难易程度,当前主要取决于律所的品牌形象。

律所的品牌形象从内核上来说,自然是和合伙人素质有关。但核心要素,依然是规模总量。规模越大的北上品牌所,吸引外地律所翻牌、律师加盟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相关的,是总所质量,或者准确来说,是总所的合伙人素质、客户基础、专业方向。是不是有各地律所、律师愿意加盟总所,驱动他们决策的关键,往往不是其他分所做得怎么样,而是总所,或者直营所做得如何。

这也是为什么北上律所要做好规模化,前提是总所必须有一定基础,总所不做大,或者总所的占比不太高,那么扩张的压力就会变大。

更重要的是,在现有律所普遍的合伙体制下,如果总所不占据主导地位,很容易导致各地分所山头林立、总所失去领导力的危险。

04
城市饱和度越高,证明竞争越激烈,布局的难度就越大

其实律所的规模化,放在具体的城市,本质上就是一个抢人游戏。抢的是什么人呢?主要就是所在城市的有独立创收能力、能够带团队的合伙人。

在绝大多数律所,合伙人的数量占比基本都在25%左右,而这些占比25%的合伙人,往往占据律所50%以上甚至更高的创收。

在法律行业的增量时代,律所规模化的策略还可以通过吸引年轻的独立律师,等待他们自然成长为合伙人,从而带来律所自身的业绩增长。但随着法律行业日趋成熟,客户、业务资源会进一步集中到资深的、有优势的合伙人身上。

更重要的是,经过过去10年大批律所的主动规模化,很多成熟的合伙人已经加入对应的规模律所,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固化了。如果一家新的规模所想要进入这个城市,基本上能做的,就是挖人了。

而挖人不光考验律所品牌,更比拼律所能力,是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叫「城市饱和度」的指标,希望结合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规模所的人员占比情况,反映这个地区规模律所的竞争程度。

简单来说,就是饱和度越高的城市,现有规模所布局、拥有的律师人数就越多,对应的,新进入的规模所想要吸引类似的合伙人,难度就会越高。


我们基于2023年的宏观数据,对核心城市的饱和度情况做了分析。

这也是为什么开篇那位律所主任想要布局上海,我会努力劝阻,是因为北上广深已经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要布局扩分所,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大资源,去别的律所挖人。

相比之下,类似宁波、苏州、天津、东莞这样的城市,他们的法律服务市场水平总体不错,更重要的是,竞争程度相比核心城市,更低一些。

总结


其实对大部分律所来说,核心的发展指标就是两个——人数规模,以及业绩总量。而通过规模化,开设更多分所,提升人数规模,就容易提升业绩总量。

这是大部分律所规模化的底层原因,某种程度上,面子是人数规模,里子是业绩总量。

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律所的管理层就应该意识到,如果是为了面子,那么就应该先把总所全力做大,然后通过全国的规模布局,扩大总体规模;如果是为了里子,那么也应该把布局重点放在竞争较小的城市。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都是为了增加100人的规模,或者都是为了增加1000万的业绩,在北上广深这样人均创收高的城市布局固然必要,但是难度也会剧烈增加,意味着你为了规模必然会牺牲业绩。

反而在宁波这样的竞争不激烈,但律师人均创收也接近60万的的城市,更容易实现预期的效果。

有关律所规模化布局的具体细节还有很多。如果你是律所的负责人,也在认真思考自己的律所定位与未来发展,我们可以慢慢聊。


- End -




近期直播,欢迎预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