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2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月收入多少在中国幸福感最高?答案让你意想不到

南洋富商 南洋富商 2019-07-25


中国人收入多高才能有幸福感?按照马云的说法,月收入三到五万的人最幸福。一些社会学者的调查研究结论是幸福感随着收入上升先升后降,比如费勇主持研究的《2016年中国人幸福报告》指出:幸福感最强的中国人是月收入一万二到一万五的人群。


《2016中国幸福报告》的结论是对幸福影响最大的五个因素是乐观、健康、休闲满意度、伴侣、医疗服务满意度,钱并不是主要因素。在健康方面,月收入12k-15k的人群身体健康指数最高,月收入9k-12k的人群心理健康指数最高。


贫穷会限制幸福,但是太有钱的人并不见得更幸福。


有人以财务自由为奋斗目标,认为没有财务自由,就只能一直打拼,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多少钱才算财务自由自由?有人说需要几千万,也有些人认为需要几个亿。


遗憾的是,能够实现这种财务自由的人很少。更遗憾的是,即使这种财务自由的富人,幸福感也并不强。


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显示,金钱带来的幸福感边界效用递减明显,一旦收入超过普通人平均值的几倍,更多金钱带来的幸福感就可以忽略不计。富人年收入从一亿增加到二亿,带来的幸福感远不如一个工薪阶层月薪从五千增加到一万。


幸福感是基于个体的主观体验,别人眼中的幸福,并不是他自己感受到的幸福。正如一双鞋是否合脚,只有穿鞋的人才知道。


最近,笔者就幸福感问题访谈了一些不同阶层的人,下面是几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某金融圈普通工作者A君,地点杭州,年薪六十万。


他是一个勤勉而努力的人,每次投资的案例,都要再三复盘思考。每天除了努力工作,还会参加各种培训和付费的在线课程,持续性保持学习习惯。每天学习的内容,都做思维导图,以便深化理解。


A君表示,这些年他越来越没有幸福感。最近长期看心理医生,杭州著名的心理医生挨个看。


对于挣多少钱才会幸福,A君认为,总得有三千万以上的存款,杭城得有二套以上的房子,能有长期稳定的工作。现在他年近四十,职场遭遇瓶颈,去年股票亏损,成为击溃他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这让他对自己的投资能力失去自信,觉得这一辈子无法实现人生目标。长期的焦虑也影响他的家庭生活,和妻子的矛盾更多,有好几次他想到自杀。



我说:你的收入已经是中国最顶尖的百分之一,为何会觉得自己穷呢?


A君说,作为金融圈的人,每天看到的数字都是几千万几亿,觉得自己就是最底层。


如果按照十分制打分,A的幸福感是2分。


案例二:B君是上海某富二代,其父母在上海有一千多平方米房子,家族财产有十亿多。B君本人有985大学硕士学位,希望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B君并不愿继承家业,也不去住父母的豪宅。他这几年一直在创业,希望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生活在“依靠父母”的阴影中。屡次创业,屡次失败,但是他一直在努力。


我问他:如果再次失败怎么办,你还得靠父母的钱和人脉创业呀。


他苦笑着说:若是创业再失败,可能只能乖乖回家当富二代去了。


B君的孩子在上海浦北路的世界外国语学校上学(也就是黄一川杀孩童案的发生地),这是一家很著名的私立学校,对孩子的外语水平和各种学术素质要求很高,甚至对体育也要求很高。B君每天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陪孩子,又要打理创业公司,经常熬夜到下半夜。


我让B君给自己的幸福感打分,他的答案是:5分。


案例三:某退休的高级中学教师C,八十岁。退休金每月6800。他对生活非常满意。幸福感9分。


C老师表示,退休后生活有保障,因为有医保,所以不担心看病。七十岁以上老人公交免费,旅游景点免费,所以这些年一直在全国各地旅游,玩过很多地方。夫妻感情很好,有三个子女(都在计划生育之前出生),经常得到子女照顾。


C老师出生在抗日战争,遭遇战乱以及以后都多次运动动乱,经历过食不果腹的三年困难时期。对比以往的日子,C老师认为今天的生活真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



“夫妻二人有二套房子,几个孩子都有房有汽车。想吃肉就吃肉,想吃鱼就吃鱼,为了身体健康,还得节制着少吃。出门有高铁,在家有空调。衣服多得一辈子穿不完。孙子都上大学,还出国留学。这样的好日子,还有什么不满意?”


C老师表示,现在辛苦的是那些年轻教师,他们天天上班,工资竟然比他这个退休老人还低。等到他们退休的时候,享受不到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据说2035年社保的钱就用完了。这代人从小没吃过苦,将来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以后恐怕很难快乐。


案例四:D君,河南人,高职学历,在浙江二线城市某镇打工,月薪六千。幸福指数自评分数为7分。


D对自己的生活是满意的。他妻子在另一个镇上班,夫妻二人月收入有一万多。几年下来,他们在老家花了二十多万在镇上买了房子,还买了一量五万八千元的国产车,自动挡的。


我问D开车上下班,公司有没有交通补贴。D君说公司没有补贴,但是他可以上下班开顺风车挣钱。去年滴滴发生了乐清杀人案,那时候限制了一下,收入稍微受到影响。


D君夫妻和睦,感情融洽。他们有一个女孩,在浙江当地镇上小学读书。父母从河南老家过来跟他们住一起,帮忙带孩子。


D君说在河南农村生男孩很辛苦,因为要给孩子买房子,讨老婆,聘礼还得一大笔钱。尤其是现在农村年轻的的女人少,要是没有在县城买房子,讨老婆不容易,要是生二个男孩,一辈子就很苦。所以很多人观念改变了,更喜欢生女孩,而不是如以前一样非要生男孩传宗接代。



案例五:E小姐毕业于排名一百左右的211大学,在上海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工作,月薪9000。她每年出国旅游二次,账户上只有二万元存款。虽然不是月光族,但是基本上没有存钱。


E小姐没有在上海买房的计划。她说以现在的房价,买房就是把一辈子的幸福都消耗了。


谈到是否愿意找个没房的男朋友,E说:“男朋友无所谓,但是结婚的话一定要找有房的。其他条件差点没关系,没房就太辛苦了”。


“有人说现在城市剩女越来越多的原因是因为女生通常没有买房打算,男生却要买房,结果是大量男生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而女生却继续留在大城市。你对这个怎么看?”


“也不尽然。高房价也有好处,就是让那些不够优秀的男生被淘汰出一线二线城市。若是男生本人不够优秀,他父母比较有钱也可以在城市买房。所以我们女生留在大城市,才有更多机会和条件好的男生结婚。”


E的幸福感指数是6分。她承认男人远不如女生幸福。如果一个男生跟她的条件差不多,在上海的幸福感最多4分。

这些案例,让我坚信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是可信的,人的幸福感,与收入和物质条件的关系不是太大,更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对比的对象、承担的责任,以及人际关系。


比如说金融业的A君,他每天参照的都是那些富豪客户,以及比他更成功的同事,以年薪六十万的收入依然不快乐(虽然他也属于马云说的月薪五万的人群,但是在金融业的人群,无论月薪一二万,还是三五万,普遍幸福感低)。他很努力,但是努力的主要原因,是他深深的自卑感。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自卑感是人奋斗的动力。最近的一些研究也显示,那些幸福感太高的人,通常不成功,挣钱也偏少,因为他们奋斗的动力不够。反而是那些觉得不幸福的人,一生都在拼搏,收入反而更高。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这么认为:其他条件相似的人,越不幸福挣钱越多,而不是挣钱越多越不幸福。



那位富二代创业者,他无法接受自己是个依赖于父母才能成功的人,他需要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不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而是班杜拉提出的的“自我效能感”。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是分层级的,但是自我效能感,是无论哪个阶段、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不可或缺的。志向越高的人,越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自我效能感越低。比如一个普通的文学青年,发表几篇散文诗歌在省级国家级的文学期刊,有一个“省作协会员”的头衔就觉得有成就感,而某些杰出作家可能会觉得自己一辈子没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有一句调侃的话:人生幸福的条件是比你妹夫的收入高20%。而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倾向于和同学、兄弟、近亲以及身边的熟人比较收入。


普通中低阶层的人群,他们的生活圈和他们的能力、志向,都不足以产生富二代的那种追求,他们的生活更容易陷于金钱和社会地位的攀比之中。老人们喜欢与过去对比,幸福感强烈。年轻人多与自己的朋友、亲戚对比。一旦阶级上升,又进入一个新的心理环境,就会有新的攀比对象,有新的自卑感,也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这正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拓扑心理学理论所揭示的。


勒温在《拓扑心理学》书中指出:行为是随人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个环境不是纯客观的环境,也不是K.科夫卡所说的行为环境,因为行为环境实际上是意识中的环境。勒温的所谓环境叫做心理环境,是仅仅对行为有所影响的环境,他称之为准环境。


传播的影响,改变了心理环境,也大大降低了人的幸福感。每天看惯了视频里的俊男靓女,就会对自己的体型相貌不满意,这大大促进了减肥和整容的流行。同样的道理,每天看到太多的成功人士案例,也会加重自己的自卑。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便利,不可避免影响大众的自我满足感。


中国的男人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男女收入接近的情况下,男生的日常消费低,成就感也不如女生,所以男生幸福感明显低。


一线城市吸收了中国最多的人才和精英,但是这些群体的幸福感远低于三线城市的普通市民。但是如果你建议他们逃离北上广,回到三线城市,却很少会有人去,因为见识过一线城市的那种生命力,很难再忍受三线城市那种死气沉沉的气氛。



有人说:贫困区的孩子最好别上大学,否则他们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却没有机会改变命运,只会更痛苦。这段话虽然政治不正确,却说出一个我们不愿启齿的残酷现实。


在中国,到底收入多高的人最幸福?这个问题本身是一个伪问题。因为收入仅仅是幸福的诸多因素之一,更多的其他因素,比绝对收入更重要。


很多人把不幸福的原因归结为缺钱,可以用蔡戈尼克效应来解释:完成了的工作,由于其相应的紧张系统已经解除,就不易回忆起来了;无法完成的工作,由于其紧张系统未曾解除,必定是念念不忘的。所以没挣过大钱的人会认为他不幸福的原因是没钱,而挣过大钱的人,就会说钱对幸福并不重要——说这种话的富豪会挨骂的,但这是他们的真实感受。


一个人幸福的几个必要条件是: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攀比,追求内心满足,拒绝太多责任和优秀人设。


但是,在一个从小就被灌输各种攀比和责任的社会中,要追求内心满足是很难的。一个人若是拒绝社会主流观念,他会众叛亲离,人际关系也无从说起,父母会觉得孩子不努力没出息,老婆会认为老公不尽责,孩子会怪父母没给足够好的成长教育条件。


优秀人设成为一种负担,为了维持这种人设,努力打拼,承担责任,任劳任怨,苦水往肚里吞。


所以,无论挣多少钱,如果你没有找到内心的满足,你的幸福都只能是别人眼中的幸福。







南洋富商教你不花冤枉钱:

爱马仕和LV包包值多少钱?200元还是400元?

读懂红木家具的故事,你能明白很多投资的逻辑

卖钻石,一万克拉起包邮——将来我们会用大便做钻石


上一篇:

被折叠的工业区,被折叠的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