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花、鳝鱼、虾仁,用蚌壳摊出12种奇葩豆皮,汉阳50年老店走红抖音
55 岁的周建国又光着膀子在铁锅前蒸了一夏天桑拿,这是他做豆皮的第 40 年。
早六点半开门,到中午一点收摊,正好用光了两大桶米浆,不多不少,卖掉四百多份。
和川妹牛杂、长毛烧烤并称桃花岛美食三巨头,周记豆皮大王在抖音上火了。
十几秒抖音视频里,老板点火热锅,用蚌壳摊皮,加入各样臊子——鳝鱼,腰花,虾仁等。看着猎奇。
▁▁▁▁
腰花、鳝鱼、虾仁、牛肉、肉丝
12 种臊子盖浇豆皮
+
菜单上,豆皮品种有 12 种,什么食材都能做豆皮,吸引来了猎奇的年轻人。
这样的做法是周建国跟父亲学的,老汉阳的野路子,三鲜豆皮打底,再加各种臊子,类似盖浇饭。
豆皮起锅铲入碗里,重新点火,倒油热锅。
臊子现炒,类似生烫。新鲜的腰花、牛肉、猪肉切成丝,放进锅里翻炒,加大葱、洋葱、蚝油,各种调味料。
最关键的调料,是酱醋汁里腌制的红剁椒。腰子用白酒去腥,其他食材用葡萄酒提味。
炒好盖在豆皮上,周建国双手端着盒子,标志性的口头语 “nai~(来)”。口味重的熟客要求把豆皮放在锅里,和炒过的料汁汇在一起。
腰花不腥,很嫩,牛肉用红酒调味入口鲜香。小店早晨挤满人却安静,人们埋头吃,一言不发。浇头太多,可以免费添加糯米。
熟客点三合一最多,据说老板实诚,三合一的每种料至少还是铲一瓢,分量更多。
▁▁▁▁
蚌壳铲,软蛋皮
周师傅说这是豆皮最传统的做法
+
抖音里有人说周建国的豆皮 “花里胡哨”,不能叫豆皮。
他反驳说,家里做豆皮的传统接近 100 年。最早追溯到解放前的爷爷辈。
100 年历史无法考证,但他 1979 年初中毕业,在父亲豆皮店里当学徒时认识的玩伴在他这吃到现在。
“11 年前鹦鹉洲拆迁,搬到桃花岛以后,我总开车来这吃,50 年历史是我眼睛看见的。”
传统豆皮米浆必须要用绿豆和大米磨,现在大多数店改良成灰面浆,做出来的壳是硬的。
“我们小时候吃豆皮,皮是软的。”
老通城的师傅曾规定,一锅豆皮要用四个蛋,出品不超过 8 份。现在的豆皮摊一锅出品十几份,豆皮看得见糯米看不见皮。
周建国一锅豆皮给 6 个蛋,4 个洋鸡蛋,2 个土鸡蛋,只出品六份,保证每一份豆皮都是双面蛋皮包着。每天早晨四点半起来做米浆,绿豆泡到软糯去壳,和大米配比磨浆。
他对蛋皮足够自信,菜单上有一个品种是蛋光豆皮,很受熟客欢迎,只有皮没有糯米。
他说,这是最早的豆皮摊里有的品种,现在几乎失传。
有人说他用蚌壳摊豆皮是为了噱头。
他解释,“用这个摊蛋皮最顺滑,而且越用越好用。”最早的老通城豆皮师傅也用蚌壳,现在几乎没人用了。
周建国手里蚌壳是好友在江边钓鱼时捡到,洗得干净,用了十一年。
最老的蚌壳听说是爷爷传下的,有 70 年历史,如今碎了,被挂在营业执照边。
▁▁▁▁
房县小花菇加牛肉做的卤料
浇头不输红烧牛肉面
+
周建国的豆皮好吃,除了蛋给的足,卤子做得也好。
配方是父辈传下,头一天晚上炖的鸡汤,到早上,熬卤子。香干、榨菜、五花肉、牛肉切成丁,小火炖 2 小时。
用房县小花菇代替香菇丁,成本翻了三倍,但卤汁也变鲜美。
豆皮上淋上卤汁,蛋香配上汤汁鲜香,点燃味觉。
▁▁▁▁
顾客都是老街坊
像二十年前的老社区过早摊
+
童年记忆里让人垂涎的早餐,少不了锅炉的热气,老板的吆喝,邻里的问候。
早晨 8 点走到这家店,门前已排满队。
周建国脾气温和,路过店的人吆喝一声,吃豆皮啊。一家三口经营这家小店,没有帮工,很和睦。
看到摄影师拿着相机,街坊们围过来宣传。
“他家豆皮好吃,你看来吃的,都是天天来的,怎么可能不好吃。”
“他家上了抖音。”尽管大爷用的还不是智能手机。
最让周建国高兴的是,在今年,儿子回来传承手艺,一家人团聚。
周建国的儿子毕业后和表哥在广州开广告公司,不愿回家做早餐。
直到今年过年,周建国搬货闪了腰 ,那天夜里,儿子说决定留在武汉。
周建国高兴坏了,连忙去汉江边转悠了好几天,翻沙滩,找钓鱼的人问,给儿子找了一块适合摊豆皮的贝壳。
如今过了半年,看着小周师傅摊豆皮越来越娴熟,街坊也高兴,从年轻吃到老的味道有了传承。
/
编辑 = 吴智鑫
图片 = 黄大头
🌓
『 今日话题 』
在武汉,你还听说过哪些奇葩早餐?
今天留言区,等你来聊。
×
☒
中山公园。
窗外蓝天一片,
有鸽子从窗边飞过。
作者/黄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