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美国研究简报 · 第7期 | “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从现在到未来”学术研讨会综述


“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从现在到未来”

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2年11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国际交流处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承办的人大美国研究论坛“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从现在到未来”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方式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二十余位专家围绕着当前中美关系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会的内容综述如下。

 

一、当前中美关系的变化及其特征


与会专家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改变。关键原因在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决策出发点发生了变化,拜登政府正在从多方面避险,其思维呈现出基于风险的特征。受此影响,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两个突出变化:一方面,美国对华进行遏制的点分散而且全面;另一方面,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一体双翼的战略布局,即以战略性竞争为主体,以选择性合作和可控性冲突为两翼。从美国的盟伴体系来看,有专家认为过去美国盟友对华关系中的“看齐效应”始终稳固,且美国的安全承诺越可靠,其盟友的对华态度就越强硬。


尽管目前美国对中国进行竞争、遏制和打压的态势日趋明显,与会专家也认为,两国之间在维持中美战略稳定、推进中美气候合作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合作空间。此外,多位与会专家关注到美国在对华竞争中的“底线”与中美关系“护栏”的问题,并认为这也为中美两国管控分歧提供了机会。


对于当前的中国对美政策,有专家认为有两点始终不变:一是中国外交长期以来所坚持的反霸但不争霸、不谋霸的基本外交原则没有变;二是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没有变。也有专家指出,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对美政策目标上具有较强的连贯性、主动性、灵活性和务实性。


有与会专家系统解读了二十大报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分析了美国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反馈,阐释了“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塑造未来的中美关系。此外,二十大报告着重提出了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教育强国,这也体现了中国在国家方略上如何回应美国强化针对中国的科技竞争和技术冷战。

 

二、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与会专家认为,美国主要通过维持军事优势向中国施压,构建盟伴体系围堵中国,推动对华经济脱钩和技术竞争,以塑造未来中美关系,这些手段多是以往对华打压手段的延续。有与会专家认为,当前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双重叙事,宏观上发出了承诺的信号,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缺乏再保证。美国对华政策也受到国内政治的深刻影响,目前对华政策共识度非常高,留给外交的空间有限。此外,美国的政策议程也注重国内问题,拜登政府试图重建经济和社会,找回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美国中期选举过后出现了一种“弱分裂”政府,这也会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决策。与会专家认为,中期选举反映出美国的民粹浪潮与通胀率都有所下行,拜登政府中期选举后获得更大的政策掌控权,自信心正在上升,但无法阻止共和党在对华问题上发难。拜登政府可能会调整外交和对华政策手段的先后次序,将更加注重美国经济中长期发展。随着特朗普宣布参加总统大选,美国已经进入一轮新的选举周期。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的对美政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主动性,同时服从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目标。因此,中国对美政策需要在博弈过程中推动构建新国家形态、谋求新国家地位和实现新战略稳定。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是单向的,缓和两国关系的难度更高,因此需要找到新手段实现自身目标。


也有与会学者认为,中国的选择是影响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变量。中国如何评估国际形势、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回应美国对华政策以及如何回答其他国家的关切,这四个因素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中国应该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恪守底线和沟通对话,在对美政策上保持灵活和弹性,培育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社会性力量。在军事战略上,中国不仅要注意到,俄乌冲突主要在陆上,而中美竞争主要是在海上,二者之间有重大区别,也应该高度重视太空和网络等领域的技术发展不利于速战速决效能生成这一发展趋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