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的济南与“衰落”的山大
来源 | 秦玉章频道(ID:qinyuzhangpd)、大学声(ID:collegesay) 本文转自:青年史学家(ID:qingnianshixuejia)
编辑:学妹
“弱势”的济南与“衰落”的山大
来源 | 秦玉章频道(ID:qinyuzhangpd)
文 | 秦玉章
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名单。山东大学虽然进入了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的名单,但山大这次只有数学和化学两个学科入选,传统优势学科如文史哲、生物、材料等全面沦陷,位列一流高校A类中的末流,在被业内人士看重的“一流学科建设”数量的竞争中全面落败。建设学科数量超过10个的高校有12所,基本形成了国内高等教育的第一集团,可以说山大通过这次双一流评选已退出我国高校第一集团的行列。
双一流名单一出,山大校友和学生在网上的反应是一片哗然。这些年山大早已被浙大、武大、中山等大学甩开,就连好兄弟“山川吉”中的川大、吉大也把山大甩在了后面。以前大家老说“山川吉”,说明山大、川大、吉大这三学校属于同一层次的学校,但这次双一流的评选川大、吉大分别有6个和5个学科入选,没想到当大家真正的同台竞技时,山大的真实学科实力已经到了如此不堪的境地。尽管这次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评选思路让人有些搞不懂,一流学科的评选机制还不是很成熟,即使按照最理想的情况,山大有资格进双一流的学科,最多也不过是5、6个。其实山东大学的本科教育水平很高,在全国排名应该在前十,然而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科研领域绝对落后其他老牌高校,排名应该在20名以后,目前山东大学唯一可以骄傲和自慰的地方就是,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本科毕业生!
山大虽有百年校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但多年来文恬武嬉,精于政绩塑造而疏于真正的实力建设,在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上的逐步倒退大家有目共睹。曾经山大在全国也算有影响力,但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这二三十年,山大不论是人才、学术还是名气一步步的走向没落。
山东大学以前在青岛,自从搬迁至济南后就开始没落,其她的老牌院校不断申请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仅有的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有被摘牌的风险,特别是2015年教育部评审时被黄牌警告的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山大有着老牌院校的通病,改革滞后,近亲繁殖、内耗斗争,希望搬迁至青岛后,从山东大学生科院独立出来的微生物国重实验室可以放开手脚重塑辉煌。
趵突泉
山大没落的原因有很多,但山大的没落与所在地省会济南的“弱势”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大学的命运与一个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不论是从城市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环境还是思想意识,济南都不是一个适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好地方。济南这个持续没落的末流二线城市,给山大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山东省GDP总量位全国居第三,但作为经济大省省会的济南,经济总量在青岛和烟台之后是省内的老三,这种情况在全国都比较少见,可以说毫无存在感。从GDP占全省的比重来看,郑州占到河南全省的20%;合肥占到安徽的26%,武汉占湖北的36.9%,成都占四川的37.2%,而济南不到10%,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名中是倒数第一,可以说济南是全国最“弱势”的省会。
济南CBD
济南市市委书记与市长均呼吁应山东举全省之力实施“省会战略”,进一步支持济南发展。济南有危机感,山东同样有危机感。在2016年全国GDP百强城市榜单中,山东17个城市中有15个上榜,在全国各省份中是最多的,但在TOP10榜单中,没有一个是山东城市。另外,人口净流入城市前10名、城市竞争力前10名等榜单中,也不见山东的城市。缺少一个带动力强的核心城市,这是山东的一个痛点,也是举全省之力发展济南的动力所在。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最大区别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区别,当一个城市的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资源配置能力、人才聚集能力、话语权就会呈指数级增长。所以,一个省拥有一个强势的省会,不仅仅意味着拥有一个经济上的大城市,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强有力的资源配置中心、一个强有力的话语权。这些东西可以帮助各省在全国激烈的区域竞赛中,赢得更多的资源、政策与人才。
杭州G20峰会会址
济南作为经济大省的省会,这些年的发展与杭州、南京这些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近10年来,杭州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不仅迈入“万亿级俱乐部”,还演绎了GDP增速由全国副省级城市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的反转大戏,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也跃居省会城市第一。伴随着城市崛起,杭州的GDP占浙江省比重提升至23.8%,在全省的辐射带动力逐渐增强。比起杭州的知名度,如今济南已经不是一个量级了。G20峰会的举办地选择杭州,就是杭州实力最好的证明。如今的杭州,不仅甩开了济南,连齐名的苏州都甩在身后,大有跻身北上广深第一集团的势头。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以及知名度的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也大大提升,浙大在人才引进和招生等方面也就有了巨大的优势,浙大的学生毕业后也愿意留在杭州就业创业,这就实现了大学和城市的良性互动。可以说浙大是近十几年来中国高校发展势头最盛的,浙大的崛起与杭州整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南京以前经济总量在江苏省位列苏州、无锡之后,但最近这几年南京知耻后勇,发展迅猛,完成了经济总量对无锡的超越,甩掉了老三的帽子。2006年,南京GDP只相当于无锡的82.6%,相当于苏州的57.6%,但到2016年,南京已经超越无锡。
成都
成都、武汉等这样内陆省会城市的发展也甩济南老远,GDP总量都进入万亿俱乐部,科研实力、高水平大学的数量等方面更是济南没法比的,现在正成为新的一线城市。就是连以前自己根本不放在眼里的合肥、郑州等中部省会城市发展势头也大大超过了济南。如今的合肥在经济总量上虽然还赶不上济南,但作为国内城市中的后起之秀,经济发展水平五年之内就要全面超越济南。
安徽省正在努力把合肥打造成一个强省会,在最新发布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合肥还与南京、杭州并列为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最近几年来,合肥就像一匹黑马,极大地冲击了武汉、南京等长江经济带的传统中心城市,其房价也像火箭一样飙升,荣列楼市“四小龙”之列。
在河南,正举全省之力将郑州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 2016年,郑州不仅拿下自贸区的名片,还与武汉一起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目前已获批建设的七大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是唯一一个副省级以下的城市,这再次让郑州大出风头,河南举全省之力发展郑州初见成果。在2010年的时候,郑州的GDP总量没有济南高,但现在已高出济南一截。在省内长期被青岛压着出不了头,在省外与很多省会城市相比也毫无优势,济南的地位可以说相当尴尬。更为严重的是,长期的“弱势”使得整个城市的思想意识也是相对落后,表现在对一流大学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多年来对济南对山大的发展提供的资源和政策支持相对于其它城市要少的可怜。之前广大山大校友对于反对章丘校区的理由不仅仅是因为空气差、距离远和校区在煤矿塌陷区,最主要的原因是校区置换方案让校友们觉得济南方面缺乏足够的诚意。
2017年5月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专门带队去合肥考察取经,表示要学习合肥举全力支持高等教育的“舍得式发展”。 中科大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和安徽毫无关系,但合肥对于中科大的发展有雪中送炭之恩。文革期间中科大卷入政治风波被迫搬离北京,而本来预定的搬迁地址河南以“没办法解决口粮”为由拒绝了中科大。正在中科大四处碰壁踌躇无计之时,是当时的安徽革委会书记李德生力排众议,拿出合肥的本土高校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主动接纳了风雨飘摇中的中科大。他还拍板还从省委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口粮中抠出来一份,给中科大的师生解决了吃饭问题。尽管中科大在搬迁过程中损失了一半以上的教职工和70%以上的图书实验仪器,但实力底蕴还在。
虽然80、90年代的合肥比济南条件差得多,但安徽省和合肥市对中科大的照顾是无微不至。在70年代电力供应不足的时候,安徽省为了保证科大供电,把科大列为优先于省政府的供电单位;地理上本来不集中供暖的合肥,第一个给科大装了暖气;甚至为了不影响科大地下室里的精密物理仪器的运行,特地修改了合肥的地铁规划,2016年底给中科大的规划了新校址。文革之后中科大动过多次想回北京的念头,但原校址已经被占了,直到90年代才渐渐死了这条心,安心下来跟合肥一起过日子。
安徽对中科大有恩,科大回报给安徽的更多。不仅带来了一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批的人才,还有整个中部地区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产业——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一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相关领域的先行企业。合肥把中科大看做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产,拿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如果时间倒退回一二十年,且不说合肥,就是杭州,也未必被济南主政者看在眼里。
同为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的河南,省内没有一所985高校是多么地痛苦,山东人完全应该为拥有山大这样一所百年历史的名校而感到庆幸和感恩。
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建设高水平大学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南有深圳和北有青岛为了弥补自己缺少高水平大学的短板,近几年都引进了许多知名的大学,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很多重点大学也都卯足了劲,想借助这次双一流的机会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大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山大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还是被永远的沦为二流都有可能。
山东大学为什么在双一流建设名单中遭遇滑铁卢?
文 | 大学声(ID:collegesay)
2017年10月15日,是山东大学建校116周年的校庆日。
虽然今年并非逢五逢十,学校官方并没有举办纪念活动。
但海内外的山大学子还是以各种方式自发地为母校的生日表达祝福和敬意。
山大虽大
但早已无路可退
但不到一个月前,另一则不期而至的不和谐消息,却搅得今年的山大校庆少了几分欢庆的气氛。
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名单。
山东大学虽然和绝大多数985工程高校一起进入了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的名单,但在更被业内人士看重的“一流学科建设”数量的竞争中全面落败。
一流学科数量的多少,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够从国家拿到多少学科建设经费,而且基本可以体现这所大学在国内高等教育行业的地位。
建设学科数量超过10个的高校有12所,基本形成了国内高等教育的第一集团。
而山大这次只有数学和化学两个学科入选,位列一流高校A类中的末流,已经到了和湖南大学、云南大学、河海大学等同列的地步。
这则名单一出,山大校友和学生在网上的反应是一片哗然。山大官微“庆祝山东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的推文下面评论区是这样的:
说好的山川武吉好基友一起走,但现在武大10个遥遥领先这就不说了,川大6个,吉大5个,山大就俩,这让我们在其他三校同学面前把脸往哪搁?
在绝大多数山大校友印象里,多年来山大一直是在全国十一二名的水平,某些年份的某些排名上还能偶尔进前十。
但没想到真的大家都用尽全力同台竞技时,山大的真实学科实力已经到了如此不堪的境地。
确实,这次的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思路确实有些迷,这和一流学科的认定机制还不成熟有关。
(来源:百度百科)
数学能进没什么意外,毕竟是展涛校长在任时花大价钱最着力发展的优势学科,化学情况我不清楚不评论。
但除了已经入选的数学和化学之外,山大能拿出来说说的恐怕也只有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材料、生物科学,以及继承自山医的临床医学三个学科。
至于一直被当做建校之本“百年山大,文史见长”的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本来名额就不算多,这次入选的仅有6所高校:北大、北师大、南大、华中师范、陕西师范。最后一个还属于“自定”的。前面的五家,山大有信心挤走谁?
即使按照最理想的情况,山大觉得自己有资格进的学科全进去,也不过是5-6个一流学科的水平,和山大之前的江湖地位相差甚远。
山东大学新任校长樊丽明/(来源:校友茶座)
而且你为了生物和材料没进去而愤愤不平,人家其他高校也有一把传统优势学科没有被列进去。
山大虽有百年校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但多年来文恬武嬉,精于政绩塑造而疏于真正的实力建设,在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上的逐步倒退大家有目共睹。
虽然我也觉得,这次挨了教育部的一个大嘴巴子打得是狠了点,但如果这一巴掌能够把某些沉睡多年的人打醒,那对山大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在我看来,山大今天的情况犹如1941年冬天的苏联,1937年面临日寇入侵的中国一样,已经到了历史最危险的时刻。
在历史上第一次,这所大学面临可能永远沦为国内二流的命运。
山大的这个116年校庆,就好像1937年在淞沪战场炮火中度过的那个双十节一样,山大虽大,但早已无路可退。
在山大搞学术创新
为什么这么难?
在知乎“在山东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问题下,最高赞答案来自知友“曹万方”,我觉得说的是一针见血:
“感觉就像是杨过当年在全真教学武功。
全真教乃玄门正宗,当年创教祖师王重阳武功独步天下,徒弟们却与他相去甚远。全真七子虽称得上高手,但不是绝世高手。
即便是这样的,平常也是难以接触到,传你武功的都是赵志敬之流,学术平平,还特别官僚。”
这则答案下面的评论里,不少山大同学纷纷点赞,表示这个比喻太贴切了,自己当年上学时就是这种感受。
电视剧中的全真七子/(来源:知天下)
专门分析金庸小说的知名微信公众号作者“六神磊磊”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全真教搞创新》《再谈全真教的创新》,分析全真教是怎样逐渐垮掉的:
全真教创教祖师王重阳打遍天下无敌手,被公认“天下第一”,全真七子的时候还算高手但算不上一流高手,到第三代弟子就成了江湖上任人宰割的杂鱼。
真正的问题在于:全真教不会创新,即使几个大佬一起闭关研究,也是糊弄人的假创新,搞出来的那点玩意吓唬吓唬业余人士还行,真得对上郭靖杨过这样的硬手就要出丑。
“小杨过研发了一个新招,一堆人都来抢功:这是在师兄鹿清笃的领导下取得的成绩;到了鹿清笃那,这又变成了赵志敬师父的领导下取得的成绩;到了赵志敬那,这变成了在王处一真人的领导下取得的成绩;到了王处一那,这又成了马钰掌教和全体班子英明决策的结果。”
(来源:网易旅游)
陈大夫有个同学,刚从国外读完博后回国半年,前段时间见到他说刚从山大辞职了。
他所在的院系在山大是个不太受重视的小学院,院里一直有这样一个“潜规则”:发文章时,一作不能署自己的名,而要让给众青年教师里资格最老的“大师兄”。
这样做的目的是集中力量堆paper,优先把一个人推上副教授,然后下面的师弟里再论资排辈确定一个新的“大师兄”,依此类推。
而且这样的安排还不完全公平,某些有背景的人(比如某些院领导宠爱的学生,甚至是地方某些领导子弟)还可以“加塞”。
他考虑了一下,自己家庭并没有学界的背景,在山大算是“外来户”,和学院里那些互相抱团的“山大造”土博玩这种竞争毫无优势。
而且前面排队的人太多,自己就算等上五年十年也不一定能排得上号做“大师兄”,到时候温水煮青蛙想离开也走不了了。于是就趁着人事关系档案之类的还没定在山大之前,果断跳坑到南方某高校。
据他说,光他们一个学院这两年因为相似的原因,在山大坚持不了几个月就纷纷出走的海归青年学者就有三四位,其中不乏美国top10名校回来的精英。
中央第七巡视组向山东大学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我不清楚这种“潜规则”是仅仅他们这个院的特殊现象,还是山大的普遍现象。
但在国内高校人才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的今日,竟然还有玩这一套的,真的让陈大夫颇是出乎意料。
青年才俊自己搞出了创新成果,不仅不一定能从中得到利益或者地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署,否则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的“刺头”。
这些年来,山大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今年四月份还曾经举办过全球招聘人才相关的媒体交流会,五位全球招聘的院长集中亮相。
(来源:齐鲁网)
但集中力量招聘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海外知名学者,仅仅是人才引进的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让这些海外人才能够留得下,以及让那些有学术潜力的海外年轻学者能够认可山大,愿意把山大作为研究和任教的第一选择。
在这些方面,山大确实做的不够好,不仅在安家费等具体待遇上难以和南方高校竞争,在工作环境、管理制度上的差距则更加明显。
这样的门派,这样的高校,在激烈的江湖竞争中节节败退,地位一日不如一日,你还会觉得意外吗?
学术“近亲繁殖”
愈演愈烈何时止?
山东大学的学术“近亲繁殖”现象,在985高校中属于最严重的几家之一,青年教师中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有山大背景的比例极高。
早些年山大还能本校博士直接留校,后来随着行业内“985”高校基本都立规矩禁止了这种做法,在山大想直接留校任教的口子也基本被封死了。
部分人就改成了事先跟导师领导口头说好,出去读博或做博后两三年镀镀金,然后还照例应聘回山大。
这样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在山大从未被禁绝,甚至罕有校内人士敢于提出这样的问题。
但这样一个系整个学科都是一个体系相似师承的现象,对于学术创新是非常严重的阻碍。
文小刚教授/(来源:赛先生)
当代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终身教授文小刚在接受“赛先生”的采访时曾经表示:
“我培养的学术我自己收,一个系的整个学科,都是一个体系传下来的,这在美国是决不允许的。”
山大目前这样的学术风气,和山大粗放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据文小刚教授介绍,MIT的整个学术评估体系里,很多环节都是在刻意杜绝上下钻营走后门的可能性。
从招研究生、招助理教授到评tenure,每个细节都把拉帮结派的空子堵死,才能成功的杜绝学术近亲繁殖现象。而现在清华北大等国内领先高校也都在借鉴这样的制度体系。
而在山大,学校管理层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我真的不清楚。
陈哲宇教授/(来源:中国青年报)
半年前发生的“陈哲宇案“,山大在这起案件中的种种行为令人心寒。
国家花了几千万元十年时间,好不容易栽下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为了啃那微不足道的两口肉,回头就把凤凰炖成汽锅鸡了,影响有多坏大家不难想象。
此事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给山大的名声带来了难以抹去的污点,也给山大的人才引进工作带来了额外的阻碍。
为了维护自己“江湖一流门派”的名头不倒,多年来山大一直把几位早就退隐江湖,学术上不再活跃的老先生拉出来说话,掩盖自己二三代弟子越来越平庸的现实。
全真教第三代弟子的杰出代表:赵志敬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到了真的要真刀真枪拼真实武功的时候,山大能拿出手的就全是一群赵志敬尹志平李志常之流,和人家的弟子对不了几招就鼻青脸肿被扔下台。
这次“双一流学科建设”上的全面溃败,实际上是在还山大多年来欠的老账。
就好像诺基亚不是一天倒掉的一样,山大的衰败也不始于今,而且现在还没看到有逆转的兆头。
山大凭什么一定
是“济南的山大”?
一位长者曾经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个人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对于大学也是如此,一所大学的发展是否顺利,和其处于哪个地区哪个城市关系非常密切。
不论是从城市发展的定位,产业结构,还是环境水平,将来的发展前景,济南都不是一个适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好地方。
位处济南这所持续没落的末流二线城市,给山大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高的难度。
除了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几所城市得天独厚开启了后宫模式之外,一所高水平大学和其所在的城市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夫妻。
令人寒心的是,济南作为山大多年来的“合法丈夫”,多年来对山大的发展没有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反而在各种问题上不断拉山大后腿。
引起校友极大争议的章丘主校区规划/(来源:齐鲁晚报网)
今年2月份,山大决定建设章丘主校区的决定在校友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了鸡年国内教育圈子里第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大事件。
当时在山大校友中有一定印象力的微信公众号“校友茶座”发布了针对山大的搬迁规划的调查问卷,总共收集到7356份有效问卷,其中91.2%的校友表示反对,而表示支持的只有5%。
具体情况见:《反对山大筹建主校区,不是因为章丘,而是因为没诚意》
山大章丘规划的校区,不到一公里外就有一座煤矿/(来源:掌上山东)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让我们看看经济发展水平和济南基本相近的另一座省会城市——合肥和中科大的关系是怎样的:
和山大的整个校史都基本和济南结缘不同,中科大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和安徽毫无关系。
合肥对于中科大来说,算是有雪中送炭之恩。
文革期间中科大卷入政治风波被迫搬离北京,而本来预定的搬迁地址——河南以“没办法解决口粮”为由拒绝了中科大。
当时的中科大就像是电影《1942》里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这时也沦落到要和一帮难民一起抢一个窝头的程度。
正在中科大四处碰壁踌躇无计之时,是当时的安徽革委会书记李德生力排众议,拿出合肥的本土高校“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主动接纳了风雨飘摇中的中科大。
他还拍板还从省委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口粮中抠出来一份,给中科大的师生解决了吃饭问题。
虽然中科大在搬迁过程中损失了一半以上的教职工和70%以上的图书实验仪器,但大家闺秀毕竟是国色天香。
力排众议接纳中科大的河南籍安徽省领导李德生/(来源:百度百科)
虽然80-90年代的合肥比济南条件差得多,但安徽省和合肥市对中科大的照顾,确实是无微不至。
在70年代电力供应不足的时候,安徽省为了保证科大供电,把科大列为优先于省政府的供电单位;
地理上本来不集中供暖的合肥,第一个给科大装了暖气;
甚至为了不影响科大地下室里的精密物理仪器的运行,特地修改了合肥的地铁规划。
合肥市2016年底给中科大的新校址规划/(来源:万家资讯)
文革之后中科大动过多次想回北京的念头,但原校址已经被占了,直到90年代才渐渐死了这条心,安心下来跟合肥一起过日子。
安徽对科大有恩,科大回报给安徽的更多。不仅带来了一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有整个中部地区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产业——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一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相关领域的先行企业。
中科大对于合肥,山大对于济南,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产,应该是拿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
但和合肥相比,山东省和济南市这些年对山大怎么样?恐怕同学们自己心里都有杆秤。
这些年来,合肥一直就像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里艾伦扮演的,那位知道自己老婆还念念不忘当年旧爱,还一心一意对她好的大春。
而济南则像是另一条剧情线里沈腾扮演的,读书不行上班不行做小买卖都亏本,平时还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才子”夏洛。
(来源:腾讯娱乐)
就说困扰了山大十几年的校园分散问题,要不是徐显明校长在任时,山大被逼的开始跟青岛眉来眼去搞暧昧,在黄岛开发区一下子就批了3000亩的土地,济南能把给山大解决校址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么?
这些年山大一直给山东和济南当低眉顺目小媳妇,事事顾大局讲和气。
甚至在山东组建齐鲁工业大齐鲁医科大,却把山大旗下的省立医院,以及“齐鲁医科”的名分给了自己的这对亲生龙凤胎时,山大都没有丝毫怨言,还专门发表声明否认。
(来源:山东大学官微)
在山大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婆婆”和“丈夫”的山东省及济南市方面不仅拿不出多少实打实的支持,连基本的诚意都欠奉。
从搬迁章丘的方案里,丝毫看不到省市方面挽留山大的努力和诚意,而满满的全是敷衍和搪塞。
包括省立医院在内的优质资源,都拿给了自己“亲生”的齐鲁医科大、齐鲁工业大这对龙凤胎,却把山大冷落在一旁。
合肥作为国内城市中的后起之秀,经济发展水平五年之内就要全面超越济南。
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来源:齐鲁网)
今年五月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还专门带队去合肥考察取经,表示要学习合肥举全力支持高等教育的“舍得式发展”。
现在山大都快被折腾得不行了才想起对她好,我想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后记
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在山大校庆的时候出来分析人家的短处,会不会场合不合适?
鲁迅先生在《立论》里,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
虽然我当年分不够没考上山大,但山大曾经在我彷徨无计时帮助过我,我对山大有种不是母校胜似母校的特殊情感。
我之所以要冒着这样的风险来表达上面的意见,是真心为山大的未来感到忧虑。
“双一流“一声枪响,中国高等教育的竞争陡然升级,但愿山大不要在这种关键时期错失良机,悔之莫及。
精彩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
学术志
是学术中国、知深的新家
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
学术知识服务不变,欢迎回家!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