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8所“双一流”!博士统考,全面取消

学术志 2022-12-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软科 Author 发现优质高等教育

来源:软科(ID:zuihaodaxue)
编辑:学妹

通往象牙塔尖,有几种方式?


直博、考博、申博......


接近年底,国内大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公布了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又一年的“考博大战”拉开帷幕。


经过多年试点,我国的博士生招生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部分“双一流”高校从“考试制”变为“申请—考核制”,招生形式包括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三种方式,其他高校也都在转型之中。


“申请—考核制”已然成为我国“双一流”高校博士招生的主渠道。这种博士招生制度的转变对学校、对考生、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近年来关注度颇高的热点问题。



选拔:把好选才的第一关



向前追溯,我国高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大多采用“初试外语+2门笔试+面试”的“普通招考制”。以笔试为主、过于重视外语的招考模式引来了考生和导师的双重吐槽:为通过笔试,考生要花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而卷面成绩往往又不能反映导师需要侧重考核的能力。

“申请-考核制”作为“舶来品”被渐进式引入我国。2007年,北京大学率先在部分学科探索博士“申请考核制”,而后我国部分高校开始试点推广。“申请-考核制”需要先提交考生材料进行审查,才能进入下一轮,该选拔方式是对学子学习生涯成果的整体检验,从本科到硕士,从基础知识到领域前沿,从理论框架到研究方法,全部一一涉及。每所高校根据学校本身情况以及本校的办学宗旨对博士申请者提出不同要求,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说“普通招考制”是对学子1年准备成果的检验,那么“申请-考核制”将选拔权让渡给导师,对申请者本硕多年的成果进行综合考核。“申请-考核制”的推行,一方面克服了传统招生制度标准化、机械化等弊端,使真正具有科研潜力、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能够不被应试考试所埋没、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导师与学生的科研方向产生极大错位,使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能够顺利进行。


我国顶尖高校清华大学于2011年开始在9个院系试点“申请-考核制”;2016年6月,清华大学决定全面推进“申请-审核”制;在2017年博士生招生工作中,全校招收博士生的37个院系全面推进“申请-考核制”的改革。


在清华,从“申请-考核制”试点走向全面推进,正是基于多年来改革的显著成效。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院士指出:“申请-考核制”对提高博士生招生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综合改革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有利于发挥院系招生自主权,促进院系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在2022年6月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分享了清华大学对学术学位博士生的培养之道,他表示,为保证招生质量,清华大学规范实施“申请—审核”制,选拔了一批批优秀生源。“现在学术型博士生,不是考上来的,而是考核上来的,这体现了多维的选拔体制,整体生源质量不断提升。


同时,我国高教界多名学者也积极通过论文研究成果,探求“申请-考核制”的实施成效。如《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成效评价——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分析》一文中表明:“申请–考核”制减少了纸笔测验带来的片面性,对申请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申请-考核制”录取的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的科研产出更高,这一结果从更长期和客观的角度反映出“申请–考核”制的人才选拔效力。


如今,“申请-考核制”进入我国已有十五载。基于多所大学进行招生方式改革后的显著培养成效,“申请-考核制”从起初部分高校的试点尝试,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全面推行。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47所“双一流”高校中,除了同时实行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的方式外,有118所“双一流”高校已全面取消统考,实行“申请-考核制”。




录取:仅是攻读博士的第一步



科学合理的博士选拔制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良好开端。近年来,教育部不断深化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完善“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

早在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发挥专家组审核作用,强化对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察;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招生单位制定并公布本单位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术性申请条件和要求、申请材料审核办法和程序、通过标准和申诉机制等,同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初试(笔试)和复试考核的优势和特点,坚持能力、素质与知识考核并重;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强调,进一步完善“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


但是,对于整个博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来说,招生选拔是重要一环,但并非仅有的一环。被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仅仅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一步


导师之责,重于泰山


在知乎上,每每遇到博士与导师之间关系的相关问题,都能引发持久热议。部分学生认为,随着博士的不断扩招,加之导师自己有许多课题及项目,导师难以为“亲传弟子”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导师不导”现象在博士培养过程中愈发突出,成为博士生接受导师指导、顺利毕业的一大“拦路虎”。



图片来源:知乎


2017年,教育部发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激励机制,把教书育人作为导师评价的核心内容,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评价;2020年,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针对导学关系、师德师风等问题,教育部多次重磅发文,为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从导师层面进一步为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博士“严进”,更要“严出”


近几年,多所大学再现“博士清退”事件。这些高校的举措举释放出明确信号:“严进严出”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常态。想“混”张文凭,没戏了


图片来源:教育部


2020年9月,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严把入口关、严把过程关、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一系列的现象和举措都表明高校正“重拳”整治高端人才的培养质量。未来“严进严出”将成为常态,高等教育的“进口”和“出口”都要靠真才实学这块“敲门砖”。





一流博士生教育体现出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

在博士招生方式改革中,从注重一纸试卷所呈现的结果,到关切学生各阶段的学习过程,彰显着招生单位加强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努力。而对于选择攻读博士这条路的学子来讲,要在象牙塔的顶端站稳脚跟,就需要承受住来自各个方向的变化与考验,需要在学业和科研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毕竟,在各项制度的不断探索与完善中,质量始终是博士培养的唯一落脚点。

【参考文献】

[1]卢宝阳, 薛羽. 我国高校博士申请考核制的发展和实施现状分析[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9(6):5.[2]汪雅霜, 王雅晶. 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成效评价 ——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1, 000(009):49-55.[3]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197号建议的答复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xueshengsi/201911/t20191101_406454.html[4]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研究生教育如何增量又提质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521/mtbd/202206/t20220615_637713.html[5]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有了行动指南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461/mtbd/202009/t20200922_489818.html[6]“清华博士生被退学”让严进严出成为高校管理常态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710016045987398148/?channel=&source=search_tab[7]博士生“申请—考核”制:越走越窄的求学路?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5241971421282823/?channel=&source=search_tab

想查看更多学术文章
点击关注



免费领

人文社会科学107个常用研究方法手册重磅来袭

硕士,博士及科研人员均适用的论文写作“工具书”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哦


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