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咏流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点击关注 ►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中华经典资源库:苏轼《水调歌头》
康震《唐诗宋词的风骨气韵》之《水调歌头》
瞿弦和朗诵 曾思、王菲演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任志宏朗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经典咏流传》洛天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演唱

全息投影再现邓丽君金曲,《但愿人长久》


王佩瑜+洛天依《但愿人长久》


武警男声合唱《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演唱:邓丽君  王珮瑜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欢迎大家来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文化课堂,我是康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名篇《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啊,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可以这样讲,写中秋的文学作品很多,特别在古代,在中秋节这一天用诗词来表达情怀的作品更多。但是这一首是最著名的,而且我相信在整个华人的世界里,在中秋节里背诵这首词也是背诵最多的。这首词当中的水调歌头呢是词牌的名字,丙辰是哪一年的?宋神宗熙宁9年,公元1076年,这一年苏轼40岁,在山东的密州做知州,也是他在密州的最后一年的任期。
严格来讲这首词啊,是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刚才我念的这段小序,接下来就是这个词的正文的部分。在小序里面说了个什么情况呢?说1076年这一年的中秋,欢饮达旦,喝酒从晚上一直喝到天亮,大醉喝高了,我们喝高了就睡着了,苏轼喝高了就写了这首千古名篇。所以喝酒和喝酒不一样,人和人更不一样。这个苏轼曾经跟朋友写信说,他喝醉了之后写文章写字,感觉这个酒气从10个指头上冒出来,倾泻到这个纸上,下笔成文,不眠不休,源源不断。实际上是夸自己有才气。
那么他写这首词的核心是兼怀子由,他想念他的弟弟,这得亏他在这个小序里面说明是兼怀子由,不然这么深情,这么难忘,这么牵肠挂肚,我们还以为他想念的是心中的那个人。但这样一来也更引起了我们的一个好奇,因为我们写兄弟之情啊,一般不这么缠绵,他想念弟弟何至于此呢?这说起来啊,就是因为苏轼和苏辙确实是手足情深。
他们兄弟两个应该说在出来考科举做官之前,我们一般用双宿双飞来形容两口子,但他们兄弟俩要用这4个字也是一点都不为错的。无论是在四川眉山,还是后来进京赶考,都在一处读书,一处学习,一处赶考,而且考中的情形也非常的相近。在写这首词之前的19年前,兄弟两个人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同科考中的进士,过了几年之后,兄弟两个又一起参加更加难考的制科考试,也一同考中。以至于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考完试之后回到后宫说,今天呀我为子孙得了两个太平宰相。他的意思是我在世的时候啊,因为这两个孩子年龄太小,我是用不着他们当宰相,但是后世可以用它们为宰相之才。
这话起码说对了一半,因为后来苏辙在宋哲宗时期就做了副宰相。可见这兄弟两个人读书的经历,考试的经历都非常的相近。那么考中进士考完制科之后,两个人就走上了仕途,当时苏轼去凤翔做官,而苏辙呢,因为种种原因就留在了当时的首都东京汴梁侍奉他的父亲,当时他们的父亲苏洵在京城为官。苏辙也被任命为官员,但他没有去赴任,专门留在了京城侍奉他的父亲。那么当时兄弟两个就有一次分别,苏轼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么两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是说人生在世有很多不可知的地方,人生在世不可测。
其实就是因为兄弟两个分别,引发了他“人世叵测”的这样一种感慨。后来说是去杭州做通判,也是先到了陈州(今河南淮阳县,现有苏辙读书台遗址),因为当时苏辙在陈州做官。他在弟弟家里住了好几十天才到杭州去赴任,如果不是兄弟情深不至于此。那么这次呢?苏轼在山东密州做知州,他弟弟苏辙在齐州做官。齐州是哪呢?就是现在的山东济南。按说都在山东的地面做官,两个人怎么着也应该见过。那不行,按朝廷的规定,除非朝廷允许,否则官员和官员互相之间不能私下的拜访,不能私下里自由走动。
所以这一次分别整整就是5年没有见面。可以想象得到这样两个感情非常深致的兄弟,有5年的时间没有见面啊,再加上苏轼当时在密州啊,有很多的不愉快。我们知道这一时期正是王安石实行变法的时期,而苏轼和苏辙兄弟对王安石的变法有诸多的不同意见,说白了,苏轼和苏辙之所以跑到地方上来做官,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为主持新法的官员与他们政见不同。
所以他们不得不到地方来做官,而密州这个地方,哪能比得上杭州啊,哪能比得上东京汴梁啊,环境比较差,当地的灾害也比较多,苏轼在密州做官可以说做得比较累,但是正是因为做的比较累,遭遇了一些波折坎坷,反而使他写出了很多好的作品。譬如我们知道很著名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就是在密州所作,包括“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在密州所作,而这一首词也是在密州所作。可见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人越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可能在文学上反而能激发出这样一种才情,正所谓欧阳修说的“诗穷而后工”、
那么在这样一个中秋的夜晚,团圆的夜晚,尤其引发苏轼的这样一种思念兄弟的特别的情感,他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般人们认为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点化而来,李白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可见我前面说过的古人写的名篇佳句,很多也是从前人的名句中点化出来的。
苏轼这样问,问的并不是个天文学的名词,而是一个人生之问,实际上借着这样的设问,是为了说出他心中的心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什么时候有的?我不知道。天上的宫阙现在是不是中秋?我也不知道。我只想乘风归去我不想再呆在这儿,为什么呢?人间烦恼多呀。而且我呆在这人间,弟弟也见不着,亲人也见不着是吧,现实的境况又使我有诸多的不愉快,所以我不如乘风归去。可正要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高处也有高处的难处啊,就像王熙凤说的“家大有大的难处”。你以为到了天上就没有烦恼吗?天上有天上的烦恼,嫦娥还有烦恼呢,对不对?
所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最后给自己弄个台阶下,“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暂时伴着月光跳一支舞吧,一时之间恍恍惚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天上人间一时分不清楚,为什么呢?毕竟喝了酒,而且是大醉。所以。借着一股酒劲,在这儿故意说了一些迷迷恍恍的话,是为了给底下带出意思来。
说是大醉,心里头非常明白,一点儿都没醉,写的是心中的烦恼。既是见不到兄弟的烦恼,也是因为我刚才所说的,在朝廷上下发生着诸多的千丝万缕的事件所引起的作者的不快。既然不去高处,还得留在人间,怎么才能回到人间呢?作者用了一种非常高妙的手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要说刚才是挂在半截,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的话,现在的办法就是顺着月光来到了人间。月光干什么呢?“转珠阁”这月光照着红色的阁楼,又找到了绮窗,然后照在了他自己身上,他是什么呢?晚上睡不着觉的那个人。——“照无眠”。
这月光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月光告诉我们“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别再埋怨了,这是劝谁呢?劝自己呢,你注意苏轼这人啊,他写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到这个眼前的美景,然后那道士问说,这么好的景致有什么用呢?像周郎也不在了,曹操也不在了,那么伟大的英雄都随波逐流了,我们这些人像小虾米似的,这不是很悲伤吗?
苏轼就告诉他说你别这么想问题,你得放长眼光,只要当下拥有的就是你永恒拥有的。他劝的是谁啊?劝的是那道士。那是在给别人做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在这首水调歌头里,他给谁做思想政治工作?给自己呀是不是?他自己很烦恼,然后他告诉自己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可能永远都这么圆,你不要在中秋节看到月亮圆就追求他永远都这么圆。
所以它引出来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儿古难全。”天下之事没有十全十美的,残缺本身就是美。如果都全了,人生都没有答案了,那有意义吗?或者说人生全都是标准答案,那还有追求吗?
所以苏轼在这一方面抒发的是一种情感上的牵挂,更重要的是,他在解答自己人生当中的一种困扰。这是苏轼诗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都是在劝自己,在开解自己。正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而且自己想明白了,这事从古到今,就不能完全。
所以我们应该把希望寄托在月光的身上。换句话说,只有月光是永恒的。如果我们把情感寄托在月光的身上,我们的情感就是永恒的。人生很难相聚,但如果共仰一轮明月,我们就仿佛在一处相聚。
我觉得苏轼的这样一种哲思,这样一种情感的期待,之所以我们大家有着高度的认同,就是因为这个世间有太多的悲欢离合,也有太多的阴晴圆缺。但是都让苏轼用一个办法解决了,什么办法呢?——“千里共婵娟”。这就是为什么每到过中秋的时候,大家都要共仰一轮明月。
明月成为了聚合我们和家人的情感的象征。月光也成为了聚合中华民族各族儿女之间的一个象征。古代的诗人借助月光表达自己情怀的诗有很多,譬如王维的诗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比如宋代的词人晏殊说“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等等。
但是借助月光表达友情,表达千里情牵,表达相聚,表达对于不能相聚却渴望能够聚首,同时又把这种情感能上升到全民族都能够认同的高度,我想可能只有苏轼的这首词最为典型。
所以我觉得这是苏轼对中秋题材的一个重大的贡献。也是苏轼,对于月亮对于明月象征着千里情牵千里相聚的这个主题的一次提升。所以我们说杰出的诗人总是会在文学史上有不同寻常的表现,中秋题材的文学作品年年可能都会有,但只有到了宋神宗熙宁9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这个题材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也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境界。


经典咏流传《明日歌》钱福
经典咏流传:《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
经典咏流传: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经典咏流传: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经典咏流传:王之涣《登鹳雀楼》 | 回望千年,看他独立鹳雀楼上

经典咏流传:一代大师,《梁祝》声中化蝶而去

经典咏流传:《三字经》全文朗读+注音+注释

经典咏流传:曹雪芹《枉凝眉》

经典咏流传:《声律启蒙》(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经典咏流传:苏轼《定风波》

经典咏流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经典咏流传:余光中《乡愁四韵》

经典咏流传:李白《将进酒》

经典咏流传:李叔同《送别》

经典咏流传: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经典咏流传:刘桢《赠从弟》(其二)

经典咏流传:《木兰辞》

经典咏流传:骆宾王《咏鹅》

经典咏流传:孟郊《游子吟》

经典咏流传:敕勒歌

经典咏流传:孟浩然《春晓》

经典咏流传:杨炯《从军行》

经典咏流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经典咏流传:李白《月下独酌》

经典咏流传:屈原《离骚》

经典咏流传:王维《山居秋暝》

经典咏流传:张九龄《望月怀远》

经典咏流传:刘禹锡《陋室铭》

经典咏流传:王之涣《凉州词》

经典咏流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经典咏流传: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经典咏流传: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最美的元宵词

经典咏流传:纳兰容若《长相思·山一程》

经典咏流传:李白《静夜思》

经典咏流传:《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经典咏流传: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经典咏流传:白居易《长恨歌》

经典咏流传:王维《使至塞上》| 诗佛的豪情

经典咏流传: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

经典咏流传:释绍昙《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