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灵隐寺周边有哪些山峰?

巨赞法师 云林志工团 2020-09-09

摘自《灵隐小誌》

武林山自天目山蜿蜒而来,夭矫磅礴,谶记称为“龙飞凤舞到钱塘”。施志又云:“天目山下武林灵隐山始韶秀,而山于是左右分。北高峰左转抵葛岭,标以保俶塔。右转挟南山,标以雷峰塔。二塔为西湖门户。”这样说来,武林山虽不甚高大,而实为钱塘的主山。杭州别名武林,看来就是来源于此。海宁许雪庄《咏武林山》诗云:“涧合东西流派远,山联南北结根深。蜿蜒奇秀开灵竺,千古真源属武林。”非常得体。又据宋灵隐寺僧契嵩《武林山誌》云:“灵隐山一名武林。秦汉号虎林,以其棲白虎也。晋曰灵隐,用飞来故事也。”这就讲得很清楚了。

飞来峰一名灵鹫峰,是灵隐寺的案山。东晋咸和三年印度僧僧慧理至武林,看到飞来峰就说:“此天竺灵鹫峰之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复尔耶?”


当时人们开始不相信他,他又说:“此峰向有黑白二猿,必相随至此。”就在洞口呼唤,果然有黑白二猿跃出,因此大家信以为真,而命名为“飞来峰”。峰高四十余丈,棱层剔透,嵌空玲珑,其色非青非紫,带白带绿。张陶庵云:“使有石癖者见之,必具袍笏下拜,不敢以称谓简亵之,祇以石丈呼之也。”我们如以地质学的观点看,因不必信“飞来”之说为真,而从浏览或文艺上说,“飞来”之说,似较有趣。


莲花峰在飞来峰西,《水经注》谓有孤石壁立大三十围,其上散开,状如莲花。今从下遥望,下阔上锐,从顶下视,其石四面敷开,极似莲花,称为莲花峰是很确当的。宋梅尧臣诗云:“钜石如芙蕖,天然匪雕琢。盘礴峰顶边,婵娟秋江侧。”画意诗情,跃然纸上。莲花峰上旧有莲花泉,今涸。


呼猿峰又名白猿峰,以理公呼猿得名,在莲花峰之西。顶亦有大石,其下为呼猿洞。洞很深,我曾经带了电筒进去过。初尚宽敞,渐进渐仄,有时匍匐于地才可以过。地皆细沙,很平软洁净,约行里许,力尽乃出。壁间有乾隆年间题名,墨色如新。湖壖杂记云:“顺治己丑夜,一僧于月下见一白猿,立于峰顶,皎如积雪,映月逾洁。辛卯冬,青莲阁下一黑猿戴笠而趋,众皆见而呼之 ,猿却顾微吟,越涧而去。”这段记载如果是真实的话,理公之言,似乎不虚。洞口有饭猿台,广丈许,高二尺。


月桂峰乃下天竺法镜寺的案山,相传月中桂子,当坠于此,因以为名。稽留峰为中天竺法净寺的主峰。《太平寰宇记》云:“许由葛洪皆隐此忘返,故名。”其实是不对的。考东晋永和年间有许玄字远游者,建思真精舍于峰下,著诗十二篇,论神仙之事,王羲之和他为世外之交。“玄”与“由”音近,因而以讹传讹。葛洪的从祖葛孝先,世称葛仙翁,孙吴赤乌年间亦隐居于此,遂称其地为葛坞。葛洪从葛仙翁的弟子郑隐习方术,又师事南海太守鲍靘,著《抱朴子》等书,为道教建立理论上的基础。其后以丹砂之故,远游岭南,今广东罗浮山及广西勾漏山皆有其遗迹。晚年又返回武林,隐居葛坞,相传得道于青林洞。


北高峰为灵隐寺的坐山,高三百五十余丈,乃武林山左支的最高者。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弯。其上原有灵顺寺。登巅远眺,群山屏绕,湖水镜涵,西望钱塘江,如匹练新濯,遥接海色,茫茫无际。山之东麓有无著祖师塔。师名文喜,唐肃宗时人,瘗骨于此。宋韩侂胄欲取为葬地,开塔见容色如生,发垂至肩,指爪盘屈绕身,三日不坏,就重行掩闭,今尚存。


此外莲花峰旁有宰相峰,北高峰西有石笋峰、龙门峰、西源峰、双桧峰,今皆不著名。稽留峰西有中印峰、白云峰、乳宝、狮子峰、香炉峰、善住峰,则属于天竺山了。



招募|云林志工艺术团招募通启

法讯|灵隐寺己亥年农历二月十九皈依法会通启

开示|光泉大和尚在己亥正月初八团拜祈福活动上的开示

佛学基础|《三宝歌广释》(11)

佛教漫画|法华七喻之药草喻



美编|慧容

责编|妙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