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访谈录:高素质的法律人应做到情、法、理的有机结合
高素质的法律人应做到情、法、理的有机结合
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淀
而不断发生变化
桑磊:您认为法学专业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成为怎样的人?
黄进:法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职业法律人。除具备法学知识、法学思维与法律职业道德以外,职业法律人还应该是人格健全的人,在品德、学识、能力、智慧与身心各方面全面发展。
桑磊:您认为法学在思维模式上,和其他学科有何不同?
黄进:法学思维模式重在逻辑推理,需要具备以事实为依据、还原原始事实的推理能力;同时,作为高素质的法律人,还应当做到情、法、理的有机结合,反对文本主义、机械主义与庸俗主义。
桑磊:法学专业的学习应侧重于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操作?
黄进:习总书记在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指出,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所以,学好法律,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在学习的过程,必须始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实践教学、课堂案例教学。在这一方面,中国政法大学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我们建立了同步实践教学课程,法科生可以在校园里看到法庭直播;我们建立了各类法律诊所,开设了大量的案例课与研讨课,这些课程的设置,有力地推动了实践与理论学习的有机融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同学们应有计划地选修实践性课程,重视社会调查,积极参与各类模拟法庭及仲裁庭竞赛,有意识地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黄进教授出席“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术精英人才培养实验班”开班仪式
桑磊:如何判断专业课程的重要性?
黄进:一般而言,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是同学们必须上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这些课程对于法学本科生系统掌握法学学科体系、培养法学思维能力、积淀法学理论基础至关重要。选修课通常是围绕各必修课展开的相关支撑与配套课程,有助于拓展特定学科的知识深度并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与今后的职业发展目标,有目的地选择选修课程,修满学校要求的学分。
桑磊:遇到一门重要但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该怎么办?
黄进:刚才已经谈到,大学的课程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所以,如果遇到的不感兴趣的课程是必修课,那么,同学们依然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兴趣,学好它。作为本科生,同学们对某一门课程是否有兴趣,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淀而不断发生变化。必修课是本科学经过长期发展而确定的,其设置具有科学性与相对稳定性,所以,我建议,对于必修课,如果同学们不感兴趣,也应当从积极的一面培养兴趣,不能仅因一时的喜好与否而决定是否放弃之。当然,对于选修课,这类课程本身就是可选择的,所以,对于这类课程,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而对于没有兴趣的,则可以不选。
国际私法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度更高
桑磊:您是如何选择国际私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黄进:自青年时代,我就对国际法问题很感兴趣,只要是跨国性的问题,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我都有浓厚的兴趣。之所以后来选择了国际私法作为专攻方向,应该说,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国际私法是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的法律部门,与国际公法相比,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联度更高。其次,国际私法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与国际经济法相比,它的历史底蕴更加深厚。此外,当年我在武汉大学学习时,国际私法是武大的王牌专业,韩德培先生是公认国际私法的大家与巨擘,因此,选择读国际私法方向的研究生,自然成为我当年的第一选择。
黄进教授出席第二届“上海国际仲裁周”高端论坛
桑磊:对于大学国际私法课程的学习,您有哪些具体建议?
黄进:国际私法是一门高阶法学学科,学好国际私法需要具备扎实的民商法、诉讼法及国际公法基础,所以,国际私法这门课程通常放在大三才开设。所以,为学好国际私法,同学们应培养有扎实的法学基础,尤其要学好民商法与国际公法。此外,作为一门国际法学类课程,学好国际私法,还要求有良好的外语能力,所以,对于今后想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同学,学好外语,尤其是作为通用语言的英语十分重要。
桑磊:能否请您推荐一些专业图书?
黄进:对于国际法的学习,我推荐同学们认真阅读以下几本书:
周鲠生:《国际法大纲》(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周鲠生先生是我国国际法的泰斗,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国际法著作。该书脉络清晰,可归纳为从理论到历史现实的写作方法。导论部分从宏观层面界定了国际法意义、性质、历史渊源等基本概念。本论部分分为实体法、程序法上下两卷。上卷说明了国际法的主体、客体、国际交涉和国际机关交涉,下卷分析了国际争议、外交手段以及战争手段的使用。该书突出了国际规则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巨大作用,如想了解或研究中国的外交理论,该书也应被列入必读书目。
韩德培:《韩德培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韩德培是我国国际私法的奠基人,也是我的老师。这本文集全面而系统地收集了反映韩德培先生一生法学思想与学术精神的论文、书评,内容涉及国际私法、国际法、环境法、法学教育及法制建设等法学领域,值得大家阅读。
李浩培:《李浩培文选》(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李浩培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国际法学界,曾当选为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特设国际刑事法庭法官。该书所选论文是李浩培先生在国际法各领域发表的重要文章,内容丰富,见解精辟。
黄进:《宏观国际法学论》(武汉大学场比赛2007年版),这本书是我这些年从事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的文集,全书共分五编,内容包括:法学理论探幽、国际私法探析、国家豁免探讨、区际私法探究、名家法思探寻。推荐有兴趣致力于国际法学学习与研究的同学阅读。
我依然会选择多读书、多思考、多研究、多练笔
桑磊:很多同学反映,在外语学习上花费了很多时间,近期社会上也有质疑学习外语的价值的不同声音。您觉得对待外语学习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黄进:人类今天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尤其是英语,确实十分重要。韩德培先生说过,学好一门外语,就好比多开了一扇窗。学习外语,目的是为了借助这扇窗,更好地了解认与知世界,从而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认知中国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对于法科生而言,学习外语,重在能够将外语成为工作语言,能够运用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与外界展开交流,而非在于强调发音的标准或语法的精准。对于国际法专业的法律人而言,掌握外语更具重要性。如果说,语言是法律人的武器,那么,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就是国际法律人的利器,有之,如虎添翼,无之,将举步维艰。
桑磊:作为法学本科生,应在什么阶段确定毕业后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
黄进:首先,作为法科生应尽早确定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自然有不同的规划。如果你选择本科毕业后创业或者直接就业,那就格外珍惜大学四年时间,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如果你选择今后继续深造,那么就应该尽早为此而制定规划并为之努力。就我的经历而言,我在上大学本科时,就立下了今后走法学研究之路,为此,我很早就决定继续深造,并一直读完博士。后来,我也是这么做的,一步一步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与事业规划。
桑磊:您认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什么样的实践活动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黄进:前面我谈到,法学的学习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霍姆斯也说过,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所以,除通过课堂学习法律与通过阅读书籍理解法律外,同学们还应多参加实践活动,包括法律诊所、到法律实务部门实习、参加模拟法庭竞赛与模拟仲裁庭比赛等。这些实践活动对于大家在大学阶段理解法律的精髓非常重要。
桑磊:如果能够时光倒流,您重新回到大学本科的校园,您会怎样度过大学四年?
黄进:现在的时代与我读书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如果能重新回到校园,我依然会选择多读书、多思考、多研究、多练笔。我想,时代再变,对于法科生而言,这些是永恒不变的。
桑磊:您能否送给所有的法学本科生一句话?
黄进:勤学、敏思、立志、笃行。
本文由中国政法大学霍政欣教授协助采访并整理而成,特此致谢!
黄 进
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
黄进教授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国际私法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曾任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教务部部长、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曾获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称号,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荷兰国际法评论》、美国《杜克国际法与比较法杂志》等中外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译作200多篇。
桑 磊
200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进入司法部考试中心工作,历任主任科员、综合处副处长、命题处处长。2017年2月辞职,现致力于法律教育及考试图书出版工作。主编《法学第一课》、《风雨考研路》等图书。
征稿启事
“光石法学院”面向全国法学院校师生征稿:
一、备考复习经验或故事,如考研、法考、公考等;
二、实习、求职类心得体会;
三、校园散文、随笔、读书笔记等。
原则上每篇不少于2000字,谢绝一稿多投。一经选用,每篇文章根据质量和阅读量支付300-1000元稿酬。来稿请附100字内的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faxuediyik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