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caM 社区剧场2020丨重访“闸北公园”

McaM McaM上海明当代美术馆
2024-08-31




 Revisit Zhabei Park 

 重访“闸北公园” 


2020年7月19日

9:30-15:30

 

主办方:明园集团、McaM明当代美术馆

 

公共项目策划:马玲玲

公共项目执行:马玲玲、蔡昀庭

 

参与艺术家:

吴佳音+王懿泉

寻谣计划

司徒嘉怡

KK Zhang

 

地点:

闸北公园(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1555号)

McaM明当代美术馆(上海市永和东路436号)






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城市学者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撰写的《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在英国出版。为了解决当时英国工业化高速进程中城市空间的紧张、乡村的衰落与边缘、工人等新型阶层的出现以及技术引起的人类生活条件的变化的问题,霍华德在书中抛出了一种小规模、逆中心化的未来空间合作式模型:田园城市(Garden City)。在他的设想中,人的聚落空间会以“城市-乡村-城市乡村(Town-Country)”的“三磁极”(Magnets)图式结构展开。深入“田园城市”与“三磁极”内里,备受推崇的正是链接自然、人和现代都市生活的公共空间。而这一被寄予期待的公共空间,一个世纪以来很大部分转变为了现代城市中的“公共园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公园。

 

伴随中国极速的城市化进程,公园早已渗入当代城市的肌理与记忆之中。比照城市发展的临时、慌忙与燥热,公园的平缓、舒淡、悠闲处在现代城市规划之间看起来就像超脱现实的乌托邦。舞蹈、歌唱、演奏、太极、跑步、遛鸟……各种门类的表演、娱乐在此上演。公园的参与者在空间之中高度放松、自治,只是这重舒展的自由与迷人仅属于闲暇的老年群体。繁忙的中青年被网罗在各类社交媒体、外卖APP之间,今日他们的公共关系与生活,屏幕及其背后的网络社会链接一切。物理空间的真实感、颗粒感正在褪去,“附近”变的陌生。而曾经极具变革性的城市空间——公园,是否还能适应新的社会空间需求?公园中的公共生活及架构在其上的艺术、表演、娱乐,又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又如何能与此刻融合?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邀请了背景多元的设计师、策展人、音乐人、表演艺术学者、声音设计师们一起走访、观察明当代美术馆附近的“闸北公园”。希望在这座为近代革命先驱宋教仁而设立的公园中,能回到近代城市空间规划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原点,重新复盘、寻访、链接那些业已消逝的“附近”与“记忆”,用城市行走、社会剧场与表演、直播的联合体介入社区与公园,为物理世界与网络社会之间的空间关系探索增添一些互动与“人”的延伸。






何以“闸北公园”?



滑动阅读


“人类社会与自然之美令人愉悦的结合(married)在一起,它将产生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埃比尼泽·霍华德

 

19世纪末,埃比尼泽·霍华德在著作《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整理再版,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中提出“田园城市”(Garden City)概念,直接触发了英国“田园城市”运动。随后,“田园城市”运动席卷全球。这场旨在将自然和现代都市融合的“田园城市”运动,从侧面推动了近现代“公共园林”或“公园”的发展与普及。

 

在近代中国,公园修造兴起于20世纪。第一座公园建立于1905年的无锡,其后对应孙中山的“天下为公”被昵称成为“公花园”。近代中国的公园修造同样受惠于霍华德的理论,但更直接的理论支持则来自中国城市规划学者莫朝豪、建筑学家童寯等人。其中,莫朝豪在其1935年出版的《园林计划》尤为重要,他直接提出了对应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都市田园化与乡村城市化”概念。

 

从宋公园到闸北公园


近代中国公园修造史上重要的城市上海,自开埠以来留下了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比如黄埔公园、鲁迅公园等。居于城市北部闸北板块的闸北公园,亦是其中之一。

 

“闸北公园”脱胎于“宋公园”,是为纪念“中国宪政之父”“革命先驱”宋教仁而设。

 

1913年3月,准备赴北京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今北站)遇刺,后抢救无效身亡。同年4月13日,国民党在上海举行追悼大会,2万多人出席,追查凶手的呼吁呈鼎沸之势。民主革命家谭人凤随后致电政府,要求为宋教仁铸像立园。1914年6月,宋教仁下葬于遇刺地附近的宝山县象仪巷乡间,“宋公园”正式落成。


1949年宋公园航拍图


在抗日战争及其之后,宋公园南隅(今沪北电影院)、东侧唐家沙地区(今闸北游泳池)附近逐渐成为屠杀、活埋革命烈士的地点,“宋公园”一带遂成“宋公园”刑场。


解放后在宋公园刑场发现的部分棺木


1946年,“宋公园”改名“教仁公园”。然而,“宋公园”刑场却并未因此废除,在上海解放前的十天内就曾有43位革命者先后在此辞世。在1950年后,更名为“闸北公园”的“宋公园”多次修葺、扩建,作业场时不时仍会挖出成排装有尸体(骨)的薄皮棺柩。


1979年闸北公园航拍图

 

文革结束后的1981年,重修后的宋教仁墓竣工,闸北公园再次开放。

 

隐藏的都市传说与城市迁移史

 

除了宋教仁墓与其前的雕像,“宋公园”早已不复往日痕迹。今日的闸北公园真正介入到现代城市社区与生活之中,成为了周围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休闲、表演、社交的公共空间。


搜索引擎上有关闸北公园的搜索

 

然而,历史并不会完全消逝,更多的,只是渗入了根深的城市肌理与记忆之中。因其独特的经历,“闸北公园”在上海的都市传说之中总是被冠以某种悬疑。在搜索引擎上,一个公共空间常会遇到的偶然事件在闸北公园身上都常被描述为“灵异”。这或许只是一种历史记忆对城市空间的移情。



钱氏宗祠

 

当然,还有另一重记忆的迁移被闸北公园之中被隐藏,那就是公园中部“钱氏宗祠”背后的家族迁徙史。这座建于1918年祠堂,由浙江籍钱氏后人所建造。据一些文献考证,这支民国时期从浙江迁移到上海的钱氏可以追溯至武肃王钱镠(公元852年-932年)。作为吴越开国国君的钱镠,曾在乾化二年(公元912年)以晋代以来大族衰亡为鉴订立“武肃王八训”,后慢慢演变为由“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和《钱氏家训》三部分组成的“钱氏家规”晓谕子孙。钱镠的支脉子孙多遍布苏浙,部分钱氏向沪的家族迁徙在侧面上亦照射出上海的迁移史,语系、习俗、家族家谱,细若游丝又一脉相承。

 

附着在闸北公园身上的这些记忆、移情,本身其实非常值得玩味。我们的历史、偏见从何而来?我们的城市空间经验、记忆来自哪里?我们又如何重塑自我对于过去的认知?这些问题在微小又宏大的闸北公园之中皆有答案,而我们需要做的,是耐心的重访与链接。

  



文、整理:马玲玲

部分资料来自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作品介绍



吴佳音+王懿泉

送你花 cheer up flowers

 

“cheer up flowers 送你花”是一项设计师行动,意在缓解疫情过后的紧张情绪。出发点很简单,希望通过免费的送花活动,建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找回对生活的正面情绪。希望通过一个普通的行动介入到细微的日常生活中,从一个微笑开始改善。

 

寻谣计划·上海站 

《浦东摇篮曲》《大头大头》

 

2020年,“寻谣计划”开启上海站。项目发起人小河与成员走访上海各个公园、社区采集老上海记忆里的童谣,他们亦曾到过访过闸北公园。此次,“寻谣计划”上海站的钢片琴手旷四旬与常驻嘉宾、原顶楼马戏团乐队的主唱陆晨以及吉他手苏勇再度回到闸北公园,将与观众共唱他们寻到的童谣《浦东摇篮曲》《大头大头》。

 

司徒嘉怡 

浸出现场,重塑行为

 

“浸出现场,重塑行为”是司徒嘉怡为“重访闸北公园”而设的一个表演工作坊,为期4天。司徒嘉怡将与背景多元的工作坊参与者一起,走访闸北公园、观察、创作环境表演与练习,通过肢体、行为并购空间感知,并在最后一天来到公园展现最终结果。

 

KK ZHANG

“隐秘的声音” The Mystery Sound / Shanghai

(声音设计及现场Live影像+演奏)


闸北公园,上海一个隐秘地点,但对本地人又是充满了记忆的地方。有着环绕的悬铃木林、交相辉映的半亩塘、儿童乐园、健身步道。

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当代的年轻人是否有注意到这个城市的新老更替?

有否听到公园里的树木、鸟儿、风与城市争先恐后的声音?

长辈在公园里颂唱着记忆,年轻人给公园带来了活力的声音。

在上海这样一个隐藏在老闸北的公园一角,会与这个都市有着怎样的声音火花?





嘉宾介绍


 吴佳音+王懿泉 



吴佳音,毕业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设计专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获得叙事空间硕士学位。她拥有的跨学科设计背景使她对于空间设计的探索区别于传统的建筑实践,也不执迷于一种固定设计范式或某种经典结构与材料。她感兴趣今天全球化的日常生活中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关注人的心理条件与情绪,因而她的设计关照社会问题并传递设计师的个人情感表达。

 

王懿泉,先后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新闻系,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叙事空间硕士专业。他亦是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策展人和艺术家。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城市与艺术的关系以及艺术与经济的关系,并针对当代艺术和文化持续开展写作。他的空间实践不仅反映在他个人的创作中,更体现在他与活络不同学科背景成员的密切协作,共同为多元类型的空间设计与研究项目提供创意支持。

 

2018年,吴佳音、王懿泉联合创立活络(Acts and Pathways)空间设计事务所。这个跨学科事务所致力于为城市空间注入活力,关注社会问题和当代文化,优先考虑那些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量身定制的城市空间项目。



 寻谣计划 


“寻谣计划”是一个由音乐人小河(何国锋)发起的公共艺术项目。它以全国地域为目标,是对不同文化区域的老童谣进行挖掘与新编的公共艺术项目。“寻谣计划”目前已经完成了北京、长沙、杭州的寻谣,采得第一手童谣录音资料200余首,同时,在这三个城市进行了11场童谣现场。2020年,“寻谣计划”开启上海站。

旷四旬

旷四旬,寻谣计划·上海站项目统筹助理,GAP Year的学生,粗糙的音乐动画人,寻谣计划·上海站钢片琴手。

陆晨

陆晨,音乐人,曾是“顶楼的马戏团”主唱,寻谣计划·上海站常驻嘉宾。


苏勇

苏勇,音乐人,反狗Anti Dogs成员,曾是“顶楼的马戏团”成员,寻谣计划·上海站吉他手。



 司徒嘉怡 


司徒嘉怡致力于表演艺术研究、创作、与教育,兴趣包括当代舞蹈剧场、肢体剧场、舞蹈电影、舞蹈/身体与新媒体、记录形式创作、即兴艺术;长年穿梭于语言符号与身体经验之间,持续探索跨领域创造与人-环境的关系。司徒过去曾与不同舞团工作(担任台湾无垢舞蹈剧场、德国舞蹈剧场Cie Felix Ruckert、美国 Stephan Koplowitz project舞者),目前致力于表演艺术理论、实践、教育的结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表演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司徒曾与上海多家美术馆合作公教活动,进行即兴舞蹈、舞蹈电影、多元空间、公众参与的实验。近三年透过教学、工作坊、展演活动与中外学生探索结合跨文化、田野调查、记录形式的研究创作,累积三届《城市·记录·剧场》展演,并与美国布朗大学人类学教授Matthew Gutmann于上戏冬季学院合作带领三届密集工作坊。近年其它艺术实践:波兰导演亚日那(Grzegorz Jarzyna)执导之《铸剑》演员(饰皇后;林兆华戏剧邀请展、静安现代戏剧谷)、表演《本色·身事》概念与共同创作演出(包豪斯百年纪念)、新媒体表演《分身·源启》共同主创(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司徒亦发表学术与评论文章于《PAR表演艺术》、《美育》、P[art]icipatory Urbanisms、TDR: The Drama Review、LEAP、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Butoh Performance、Asian Theatre Journal(即将出版)、Theatre Journal (即将出版)。



 KK Zhang 


KK Zhang是来自上海的音乐制作人、声音设计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后赴荷兰攻读音乐硕士声音设计专业,主修电影和影视的后期音效设计。她的音乐风格多样,常将Bass House、Future Bass、Melodic Dubstep、Trap融合古典和交响乐的现场。因深受荷兰电子音乐的影响,KK发布了多首原创作品《KOK》《Dragon Fist》《Z Dynasty》《Angel Tea》等,并给多个国际知名DJ/制作人进行remix如3lAU、Yellow Claw、Krewella等。她曾在阿姆斯特丹、乌特勒支、鹿特丹等多地演出,参加过阿姆斯特丹ADE音乐节、Waken音乐节、EDC上海、阴阳音乐节、乐堡音乐节等活动。2018年末,KK参与腾讯视频真人秀《即刻电音》,进入全国前32强。2019年,获得第二届EDM电子音乐原创大赛冠军。

“社区剧场”是明当代美术馆的品牌项目,力求通过持续的艺术实践搭建艺术家与居民社区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大众成为艺术表达的主体,引发关于日常生活的全新体悟,为社区创造活力与温度。





-END-



 正在展出 



2020.06.27 - 2020.09.06

每周二至周日10:00-18:00

总策划:邱志杰

策展人:钱诗怡


出品人:李松坚、凌菲菲

主办方:明园集团、McaM明当代美术馆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永和东路436号


票价:60元

(学生、60周岁以上老人现场购票,持有效证件40元)


为了控制参观人流,需预约成功方可入馆预约请扫下方二维码


参展艺术家: 唐纳天 Nadim Abbas / 卡德尔·阿提亚 Kader Attia / 鸟头 Birdhead / 薇薇安·卡库里 Vivian Caccuri / 弗朗西斯科·卡马乔·埃雷拉 Francisco Camacho Herrera / 陈哲 Chen Zhe/ 梁志和 + 黄志恒 Leung Chi Wo + Sara Wong / 密封博物馆 Museum Clausum / 米约翰·鲁贝托 Miljohn Ruperto / 玛丽安娜·西姆内特 Marianna Simnett / 田村友一郎 Yuichiro Tamura / 王翰林 Wang Hanlin / 余政达  Yu Cheng-Ta / 张哲熙  Gary Zhexi Zhang






-END-




推荐阅读


McaM 社区剧场 | 工作坊招募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McaM上海明当代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