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aM 回顾|“民间舞”不再只是一个舞种
9月3日,作为McaM“跳舞的「人」”演出系列第一回,作品《民间的舞蹈》在明当代美术馆上演。在身份、特征、定义与类型化等概念中,作品从舞者的个人经验出发,通过口述历史重新审视与“我”相关的民间舞,进行某种解放身份意识的实践。被重新诠释和设计的“民间舞”,让固定的个体身份变得松动,人的自由意志和潜能得到彰显。
拍摄剪辑:Shuangqi
在这里,民间舞不再是一个舞种,而是一种素材,一种让动作和身份意识发生改变的观念。
而在现场,每一位舞者关于“我的身份和我”的自述,相信打动了许多观众。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他们的话:
照片:BlackRoodinal
“
藏族身份和我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三⼗年来我⼀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出⽣在四川⽢孜藏族⾃治州,受着藏族⽂化的熏陶⻓⼤。早晚的酥油茶,初⼀、⼗五到寺庙点灯,转塔,到⽜场上去赶牦⽜......
⼩时候,我们⼀群⼈经常围着圈跳锅庄,在学校的课间操,作为晚餐后的消⻝活动,在节⽇庆典里......锅庄是一种藏族的民间舞蹈,有着各种各样的步伐和不同的唱词,这些简单重复的动作会⾃然⽽然地流进我的身体。锅庄是我回忆⾥的⼀部分,是我对家的想象。
”
——舞者王怀立(彭措达吉)
“
”
——舞者古尼卡·阿尼瓦
“
家乡的概念对我来说也是模糊的。我常常在不同的城市间游走,我出生湖南,但当我提到湖南的时候,我并没有心生多少的乡情和留恋。相反我待得最久的广州会让我在离开时有点想念。
我自己也认为,哪里有我亲近的人,哪里就是我的家乡。
”
——舞者王艺洁
“
传统从来不是最初的传统,流传下来的更多的是符号和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草原已经不是曾经的草原,我们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所以少部分人开始探索蒙古舞是可以看见当下的,有变化的、包容的,而不是追求所谓形式上的一脉相承。它可以包容现在的变化,当下的不同......把蒙古舞归还到民间,会是什么样子?民间舞还有多少种可能性?
”
——舞者朝布力嘎
编舞郭睿的《创作笔记》:
“
《民间的舞蹈》创作初期,我关注的是如何用熟悉的舞蹈形式去做一次身份的改变或悬置,使个体的身份意识能够有多种可能性。简单说,就是不想被一个定义锁死,无论是民间舞,现代舞,还是什么别的身份定义,或别的对你来说有冲突的意识。
我的创作焦点并不在民间舞,至少在项目初期。因为我跟民间舞的关系,只是我学过它,我的生活中并没有民间舞。我学过的民间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在民间的民间舞,而是学院派的民间舞,最大的不同是后者强调标准和风格,而前者强调集体的生活,同时也允许个人化的理解和表现。比如,今天当我们谈到傣族舞蹈的时候,仍会谈到“雄孔雀”艺术家毛相的个人风格,傣族舞并不只是一个婀娜多姿、千篇一律的舞蹈风格。
民间舞和个人化,不仅不矛盾,
而且一直相互成就。
集体通过个体在表达,个人的才是民间的。
而借用这个“个人的才是民间的”概念,走得再远一点,或许普世性的艺术语言也能成为民族性的表达。
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
观众观后感精选:
“
从没想过民族民间舞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也从没想过「舞者的身份认同问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可视化,以前一直觉得「舞者的身份认同」这种命题似乎只应该出现在文献中……但是当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突然觉得枯燥的文献就应该用这种有趣的方式呈现!每位舞者的故事都好特别,就好像每天擦肩而过的无数路人,虽然平凡,但是都有自己独特精彩的故事。
结尾前舞者朝布力嘎在草坪地毯上的舞蹈,其中一段舞步不停踏出草坪,又回到草坪,正好呼应了舞者对继承传统和拥抱变化的纠结,其他舞者给她添加的传统服饰,慢慢变成了抽象化的配饰,也正好呼应了这一点!还有舞者陈艺洁不断地在「面无表情」和「傣族舞标准笑容」之间转换,也是呼应了这个吧!真的细节满满!
无论是觉得「人」才是家乡的舞者陈艺洁,还有因为不想「强颜欢笑」而毅然选择芭蕾的舞者古尼卡,还有所有其他的舞者,都好棒!
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拥抱变化,都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
—— 观众 Silvia.
“
《民间的舞蹈》编舞郭睿的工作坊非常开放地分享了他的创作方法,尤其有意思的是他提到以“应和”代替“即兴”,以“山水画”代替“镜像”的更适合亚洲人思维的身体练习。之后我再看《民间的舞蹈》表演,整个演出结构似乎更加清晰,这得益于先参加工作坊再看表演。表演整个过程我都非常享受,如看电影般一帧接一帧十分饱满,郭睿作为编舞演员呈现的,以及其他演员被呼唤出来的“劲儿”,让我感到宝贵和感动。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作为编舞探索的问题之一,也是很多美国后现代编舞家作品中处理过的问题,对中国语境下的观众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希望在后续的工作坊中可以持续地展开,更细化地展开,让感兴趣的人通过身体来思考和回应。
”
演出中,舞蹈动作、音乐转换、黑幕间歇、服装道具都充满创意,每一次令人眼前一亮的改变都召唤着观者去进入到当代艺术正流动正发生的空间当中。观看完这场演出之后,更加确信舞蹈艺术的魅力是无穷与广延的,也期望这个项目能持续下去,感染更多受众。
”
—— McaM实习生 吴晴
演出团队
策划:洪振宇
编舞:郭睿、洪振宇
监制/行政:庄咏琪、李静贤
舞者:陈艺洁、王怀立(彭措达吉)、朝布力嘎、古尼卡·阿尼瓦、张跃、郭睿
服装概念/编舞助理:吴卉
音乐设计: Simon Bishop
灯光设计:刘诗豪
McaM演出系列
跳舞的「人」
舞者也许是一种职业,而跳舞是每一个「人」肢体的语言与本能。肢体作为「人」感受、交流和具身表达的“ 基底语言”,与舞者相互印证着剧场创作中个体生命力的涌现与职业化壁垒的破碎。在这个表演填满社会各个角落的时代,表演的边界开始模糊,个体的、鲜活的、生命力的「人」被越来越多的呈现。
McaM明当代美术馆即将推出“跳舞的「人」”系列项目,关注当代泛舞蹈群体,透过整个项目希望提出当下“知识型舞者”的转向,看到更多“自主性舞蹈”的创作,并成为这一现象的记录者。开放“舞”的概念,人人皆是跳舞的人。
-END-
正在展览
艺术家
安德里亚·安纳斯塔西奥,乔亚拉·贝尔萨尼,罗塞拉·比斯科蒂+阿提拉·法拉维利,西尔维亚·卡尔德罗尼+伊莱尼亚·卡里奥,西尔维亚·格力巴乌迪,安娜·莱蒙多,何子彦
观念
露西亚娜·加里亚诺(Luciana Galliano)
策展人
乐大豆(Davide Quadrio)
表演导演
亚历山德罗·夏洛尼(Alessandro Sciarroni)
电影导演
何子彦(Ho Tzu Nyen)
剪辑
亚历山德罗·穆纳(Alessandro Muner)
出品人
李松坚、凌菲菲
展览时间
2023年9月1日—10月12日
主办
明园集团、明当代美术馆
支持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意大利文化部当代创意总局推动的意大利理事会计划(2020年)
地址
明当代美术馆|上海静安区永和东路436号
进入小程序购票
票价:30元
*残障人士、现役军人、1.2米以下儿童及70周岁以上凭有效证件免票
*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凭有效证件购半价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