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啁啾 | 2鸳鸯在西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鸳鸯(Aix galericulata)是爱情的象征,往往成对绣在新婚夫妇的枕头上、棉被上、床单上,寄托双方父母和亲人们对新人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然而古人的观察常常失于粗疏,并不准确,其中掺杂了许多想像成分。鸳鸯一旦交配成功,从产蛋、孵化到抚育幼鸟长大,几乎全是鸳鸯妈妈的事儿,而鸳鸯爸爸这时候会找个隐秘的地方去换羽,偶尔会在鸳鸯妈妈带着宝宝出游时,远远跟随着,担负起外围警戒的职责。
另外,从古至今关于鸳鸯题材的绘画、刺绣、陶瓷工艺品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品,展现的画中鸳鸯,少见真正的雌雄一对,更常见的是两只雄鸳鸯。或许是观察者连鸳鸯的性别都没弄明白,也可能是创作者认为雌鸳鸯不好看,所以用两只雄鸳鸯取代一雌一雄,反正观察事实不重要,看起来漂亮就行。率性表意而忽视科学,是许多国人至今依然存在的思维方式。
鸳鸯其实是鸭科鸳鸯属的一种小型鸭子,体长仅40厘米,雄鸟色彩艳丽,有醒目的独特帆状饰羽,雌鸟较暗淡,有雅致的白色眼圈及眼后线。这种两性异色的现象,在鸟类中并不少见,不独鸳鸯这样,大家熟知的雉科鸟类如孔雀、白鹇、环颈雉、家鸡,中小型鸟类如黄雀、北红尾鸲、白眉姬鹟、灰背鸫等都是如此。
雄性羽色艳丽,在吸引异性的同时也容易把自己暴露给天敌,所以在强敌环伺的严酷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必然机警敏捷,善于觅食和逃脱,具备比其他个体更为强大的生存能力,这样的雄性,容易获得雌性青睐,其基因有更多机会遗传给下一代,所以雄性羽色艳丽是长期性选择的结果。
雌性在孵卵和育雏期间最为脆弱,容易遭到天敌攻击,只有尽量低调隐蔽,才能保证自身和后代的安全,达成繁衍成功、种群延续之目的,所以雌性暗淡,这是环境压力选择的结果。
水雉、彩鹬等少数鸟类由雄性承担育雏任务,所以是雌性艳丽,雄性暗淡,现象相反,本质一致,不难理解。
而麻雀、家燕是由双亲共同育雏的,两性之间自然就不存在多少羽色差别了。
家燕
鸳鸯是候鸟,它们的老家在遥远的西伯利亚东部荒原和我国的黑龙江、松花江流域。每年11月,鸳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杭州以及长江以南各地越冬,次年3月底离开杭州,回到它们的出生地去完成生儿育女的使命。所以西湖冬天鸳鸯多见。鸳鸯分布区域不小,但数量稀少,目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级名录。
2005年第一窝小鸳鸯在西湖出生,却遭遇黑手而不幸夭折。2007年又一窝小鸳鸯出生,许多志愿者轮流守护,直到6只小鸳鸯学会飞行。此后每年都有零星鸳鸯在西湖繁殖。
在志愿者守护下平安长大的第一窝西湖小鸳鸯(2007)
2017年情况有些变化,陆续有5窝小鸳鸯出生在西湖,志愿者每天值班守护小鸳鸯,众多市民热心参与,最后25只鸳鸯宝宝飞上蓝天。
2017年25只鸳鸯宝宝平安长大
2018年更多的鸳鸯父母选择留在西湖,从5月到7月陆续出生10窝鸳鸯宝宝,在志愿者的轮流守护下,41只小鸳鸯安全长大。
2018年41只鸳鸯宝宝平安长大
2019年的第一窝小鸳鸯于4月26日现身西湖,这位新妈妈戴着脚环,所以立即被认出是2018年出生在西湖的“圆圆”家的其中一只,去年护卫队员们守着它长大,今年小“圆圆”长大做了妈妈,好高兴。萌萌的这一家子立即引起了杭州市民的关注,鸳鸯护卫队的志愿者们随即启动守护计划,当天就制订值班时间表,开始新一轮的现场守护行动,西湖水域管理处两天后为鸳鸯宝宝们搭建了便于翻越围网的“爱心桥”,主流媒体也作了相关报道。
护卫队员们翻看现场值班记录,大陆老师摄影(2019.04.28)
鸳鸯选择在西湖安家,给西湖增添一道亮丽风景。浙江野鸟会发起的守护行动,得到了杭州市民的广泛支持,上至白发苍苍的退休老人,下至稚嫩的小学生,还有时间不宽裕的许多上班族,都积极参与到现场守护行动中来,无论烈日当空,还是暴雨倾盆,值班从不间断。他们当场制止过用网兜抓捕小鸳鸯的违法行为,他们从流浪猫口中救下过命悬一线的鸳鸯宝宝,他们更是每天都在费尽口舌劝阻投喂的游客。有一位参与守护的大姐对我说,目送小鸳鸯第一次飞上蓝天的那一刻,她不禁泪眼模糊,高兴,自豪,又不舍,如同自己女儿出嫁送别时的心情一样。
小鸳鸯第一次起飞,东斯老师摄影(2018)
鸳鸯选择在西湖安家,不但是杭州市民的福气,也吸引了外地游客。不但有外地游客逛西湖时偶遇鸳鸯的意外惊喜,我也曾多次遇见从台州、温州、福州、南京、南昌、上海等地特意赶来看鸳鸯的客人。有一次我问南昌来的一家三口,江西有鄱阳湖,鸟儿比西湖多,离南昌也不远,你们为什么要坐好几个小时的高铁专程来西湖看鸳鸯呢?孩子妈妈回答说,“鄱阳湖鸟多不假,但是远在几百米以外,用望远镜看,只是水面上一群黑点点;在西湖,鸳鸯和人这么亲近,它们就在我们面前游弋,用手机都可以拍照,你们杭州人好幸福!”
是啊,杭州人的幸福,你感受到了吗?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去西湖边看看这些可爱的鸳鸯宝宝,不过可要千万注意,别吓着它们,也别投喂食物哦。
你问为什么?是啊,很多人认为喂食是爱,是善意,为什么不要投喂呢?
一是野生动物无需人类喂养。千百万年的自然演化,已经赋予它们强大的觅食能力,它们足以填饱自己肚子,无须人们喂食,否则生存不到今天。成年鸳鸯,食谱和家鸭相似,嫩草、浮萍、螺贝、鱼虾、蚯蚓、昆虫来者不拒,荤素杂食。小鸳鸯则以吃虫为主,鸳鸯宝宝自己会抓蚊蚋,稍大些会抓龙虱水黾蜻蜓蝴蝶之类。小鸳鸯从孵化出壳到学会飞行,仅需两个月,只有高质量的动物蛋白才能满足小鸳鸯如此快速成长的需要。馒头饼干的蛋白质含量太低,吃多了会导致营养不良,正如人类的婴儿饿了必须喂奶,不能给糖水一样。胡乱投喂巧克力、牛肉脯、椒盐花生之类更会害死小鸳鸯。往年有过很痛心的实例,但愿今后别再发生。
二是投喂造成野生动物对人类的依赖,降低自身觅食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举例来说,很多候鸟迁徙时会集结成群,迁徙途中由经验丰富的成鸟领队,领头鸟熟知沿途哪儿有食物可补充体力,哪儿有危险要避开,休息时鸟群也会轮流放哨警戒以防天敌偷袭,这些对迁徙中的鸟群安全都至关重要。由于人们的不当投喂,有的鸟儿会贪恋美味而滞留,等它们没有吃的再出发时,大部队早就没了踪影,这样人为造成的离散,给落单的迁徙鸟儿增加了风险,长途飞行体力消耗极大,缺乏经验的亚成鸟可能因迷途找不到食物补给力竭而亡,也可能途中休息时没有团队保护而更容易遭到天敌捕食,总之落单的鸟儿,迁徙死亡率比正常迁徙高出好几倍。你说是爱它才喂食给它,可死在迁徙途中的鸟儿说不定和你投喂有关,你想过吗,你相信吗?
三是投喂导致野生动物轻信人类,丧失戒心,使偷猎者容易得手,对它们安全不利。西湖边有保安巡逻,有众多市民和游客监督,还有电子监控设施天天盯着,不法分子一般不敢轻举妄动,可是鸟儿的活动范围不限于西湖,它们也会飞去别的地方。如果长期投喂造成鸟儿不防人,它们飞到其他偏僻地方时会遭遇什么命运呢?想想各地时有所见的捕鸟网、投毒、猎枪和非法偷猎的报道,你不觉得鸟儿们离人远些对它们的安全更有利吗?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下,野生动物与人零距离接触不是什么好事,距离产生美,观察欣赏而不干扰、不伤害、不投喂,才是对鸳鸯们最好的爱护。珍爱它们,看看就好,千万不要好心办坏事。你说是吗?
相关链接:鸟儿啁啾 | 1路边的小鸟你不要捡
---------------------------
《老蒋博物》主要用作自然观察记录,兼供同好分享。新浪上的老蒋博客,写了十几年,只要新浪不关闭,我会继续写下去。那儿的材料我会精选后逐步迁移过来,但十几年的内容都搬过来没那么快,若需要更多资料,暂时请大家移步老蒋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zjh1763。
我用镜头探索生命的奥秘,展示生命的美丽,
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我们共同的家园。
长按上面二维码,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