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激活时代生命力,展现青年担当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什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每一位中国人身处其中,却未必具备全面的思想认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除了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更需要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确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民族之一的文化主体性。那么,应当怎样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由王蒙、朱永新、谢春涛、王伟光、叶小文等著,长安街读书会张斗伟主编的《学思平治——名家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用四十九篇中国顶尖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交出了一篇逐层深入、紧扣主题的答案,提供了一幅全面而深刻的思想路线图。
《学思平治——名家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王蒙 朱永新 谢春涛 王伟光 叶小文等著
长安街读书会 张斗伟编
人民出版社
2023.12 75.00元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在第一部分“文明起源”中,以王蒙的一篇文章提纲挈领,为我们解读了中华文化的“三性”“三尚”“三道”,指出五四运动激活了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在党与人民的建设中得到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卢新宁、蒙曼用优美的笔触表达了对汉语、汉字的热爱,王巍与张永新分别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而陈来与姚洋则从儒学的现代性发展以及“化家为国”的现代制度雏形为我们道出了古今之用。
第二编为“文明特性”,主要论述“我们是怎样的文明”这一问题。叶小文、陈晋、邢广程、黄平、辛向阳共同为我们讲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以及连续性。李君如、李忠杰、王杰辨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复兴的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促使中国从民族史向世界历史转化,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邓茂生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内涵,王炳林赞颂了人民群众对中华文明的伟大创造,沈壮海发出了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呼吁。周文彰、邬书林、聂震宁分别为我们指出了中华诗词、中华典籍以及全民阅读的重要性。范迪安、关峡从艺术与音乐创作的角度出发丰富了文化创造的具体内涵。钱勇为我们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这也是本书最长的一编,也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编。
接下来的“文明互鉴”部分为我们展示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整体图景。柳斌杰、张维为、张树庭指出了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传播力、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重要性,分析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途径与方法。李慎明、江和平认为,中华文明具有胸怀天下的包容性,与世界文明真诚对话、合作共赢。周力、韩庆祥、徐步、王帆、王丕君则为我们共同描绘出一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理想画卷,辨析了“和而不同”的中华文明观与西方文明中心论,指出“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文明和谐共存注入了信心与力量。戴斌与杭侃则从旅游业与一带一路等文明遗产的作用出发,丰富了文明互鉴的内涵。
最后的“文明发展”一编探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路线,作出了美好展望。谢春涛、王伟光、姜辉指出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在建设中华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朱永新、林毅夫、顾海良、逄锦聚从社会文明、经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角度论述了中华文明复兴与崛起的不同面向。黄一兵、刘守英、戴木才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康震、耿识博呼吁继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守护民族的“根”与“魂”。陈文玲指出“一带一路”是造福人类的全球公共产品,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深学笃行,平治天下。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鼎故革新、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都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从积贫积弱落后挨打到实现如今的精神物质社会文明水平,中国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发展任务。尤其是对于我们青年人而言,切身体会到历史的重大变迁,认知到几代人努力背后的艰辛,将使得我们对习以为常的生活现状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而这些成就,正是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实现的。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命题之一,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指引我们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重要理论成果。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我们必须全面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意涵,更好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阅读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全面深刻地认知中华文明,认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深厚渊源,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路径依赖与思维定势,以辩证的思考方式找准个人与集体在时代与世界中的位置,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与实践中获得拨云见日、砥砺前行的力量。继承中华文明优秀基因,与我们每一位同胞息息相关。前路光明,任重道远,众志成城。最后以一句诗作为读后感的总结。“为何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关注+星标,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公众号 | 全国新书目
微博 | @全国新书目
我家也有一个这样的爸爸
与艺术对话 打开灵感之窗
让孩子获得一颗知善懂美的心